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15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乎逢纪的预料,华歆拒绝了。


第2214章 一盘散沙
  面对逢纪的疑惑,华歆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刘备能战胜孙策吗?
  逢纪神情漠然,眼神却有些飘忽不定。他摆弄着手中的琉璃酒杯,忽然笑了一声:“恕我直言,子鱼莫不是沈友、徐琨的说客?”
  华歆从容不迫。“元图是可以游说之人吗?如果是,我倒是想做个说客,解兵争,积阴德。大战一起,死伤数以万计,英俊残灭,百姓涂炭,青州之祸现于幽冀……”
  “子鱼,你觉得我是可以游说之人吗?”逢纪打断了华歆,嘴角微挑,有些不以为然。
  “不是。”华歆暗叫可惜,脸上却不露丝毫。“所以我只求衣食,暂避一时。一旦战事推进到冀州境内,高唐太平,我也许就可以还乡了。”
  逢纪抬起手,用尾指挠了挠鬓角。这几天实在太忙,连休沐的时间都没有,头皮发痒。“子鱼听到了什么消息,何以觉得战事会推进到冀州境内?据我所知,兖州还没谈妥呢。”
  “你觉得兖州人还能支持多久?”
  逢纪没吭声。他虽在中山,却清楚冀州内部分歧很大,根本腾不出手增援兖州,朱灵如果不能及时撤回冀州境内,必败无疑。袁谭地盘日蹙,四面受敌,兵力严重不足。这也正是他袭取冀州的机会,但他不希望发生大规模的战事,一旦僵持,只会两败俱伤,渔翁得利。所以他不仅需要速战速决,更需要迅速稳住冀州,迅速形成合抗,对抗孙策随时可能的进攻。
  这需要他维持与冀州世家的关系,没有冀州世家的支持,这两个目标一个也不可能实现。
  可他又不甘心为他人做嫁衣。如果仅仅依赖冀州世家,没有属于自己的力量,就算他的谋划得以实现,成果也会被冀州世家攫取。袁绍入主冀州的时候,汝颍系人才济济,都被冀州人压制住了。他孤身一人,拿什么和冀州世家抗衡。
  他希望华歆能够支持他,吸引一批青州才俊来到中山。但华歆只想寄寓,不想出仕,这让他有些失望。而且从华歆的语气来看,他对天下形势很悲观,不想抛头露面,引起孙策的注意。
  “子鱼,我有一事不解,还请子鱼能直言相告。”
  “你是说我为什么不去辽东、辽西吧?”
  “是,你与邴根矩、管幼安共称青州一条龙,同窗数年,如是只为衣食考虑,去找他们岂不更合理?辽东、辽西的形势可比中山强太多了。”
  华歆叹了一口气。“不瞒元图,不是不曾想过,只是一想到下邳陈氏的遭遇,便觉心寒。”
  “下邳陈氏?”逢纪很惊讶。他当然知道下邳陈氏被族灭的事,但此事与华歆有何干系?如果仅仅是同病相怜,似乎不必如此,青州被族灭的世家也不少。
  “元图可能不清楚,我年轻时,曾与管幼安一起就学于陈公伯真(陈球),下邳陈氏是我的师门。歆也书生,无力为师门报仇,只能隐居不仕,苟且偷生。且华氏是高唐著姓,与邴根矩、管幼宁略有不同,让我像他们一样依附孙吴,实难从命。如果元图有为难之处,也不勉强,我再寻他处便是了。”
  逢纪恍然大悟。原来华歆和下邳陈氏还有这么一段渊源,那倒是情有可原了。见华歆起身欲走,逢纪连忙拦住他。“子鱼,我一时失言,千万莫怪。既然如此,你就先在中山住下吧。若有闲暇,帮我写几篇文章,教几个孺子,也是好的。”逢纪转身取来几部文集,放在华歆面前。“喏,这上面有邴根矩、管幼安的文章,我正想着怎么应对呢,正好你来了。龙头在此,龙身、龙尾岂是敌手。哈哈哈……”
  逢纪大笑,华歆拿起文集翻了翻,欣然从命。
  ……
  虽然华歆不肯出仕中山,逢纪还是向刘备汇报了华歆的到来。刘备曾任平原相,对华歆的名声有切身感受,只是当初名望太低,够不着华歆的门槛。如今华歆主动来到中山避祸,他当然不能失礼。
  刘备亲自登门拜访华歆,向华歆请教学问和时势。华歆不接受官职和馈赠,却也不拒人于千里之外。他与刘备纵论天下大事。因为没有君臣关系,他不用顾忌太多,说话坦率真诚,虽然并非都是刘备爱听的,却时有新见,对刘备颇有启发。
  在群臣之外,能有这样一个名士做朋友,刘备很满意。他隔三岔五的来向华歆请教,有时候还带着近侍或宗亲子弟。近侍中有一些是冀州世家子弟,他们见过华歆之后,为华歆的学问和风采折服,纷纷向亲友宣传华歆。
  华歆的到来,迅速引起了崔钧等人的警惕。虽然华歆没有出仕中山,也有充足的理由,却无法让他们安心。不管华歆与否,他的到来都成了逢纪想培植个人力量的象征。
  很快,有人便挖出了一个事实:华歆当年在陈球门下求学,除了管宁之外,还有一个著名的同窗:刚刚过世的大儒郑玄。郑玄比华歆年长三十岁,不是一辈人,但他们肯定有交情,陈球去世时,他们曾一起参加葬礼,并在陈球墓前刻碑留名。
  郑玄的影响力有多大,所有人都清楚。郑玄虽然死了,但冀州、青州还有很多他的学生,其中最著名的如乐安国渊、清河崔琰,如今可都在冀州担任要职。逢纪拉来华歆做幕僚,很可能是要和国渊、崔琰等人套近乎。有了这些人的支持,再加上袁熙与逢纪的旧交,逢纪的实力足以和他们抗衡。
  有了这样的担心,崔钧等人对联络袁熙、袭取冀州的事不热心了,他们提出各种理由进行阻扰、拖延,一会儿是冀南世家强势排外,就连袁绍都镇不住,大王入主冀州,恐怕也不会受到欢迎;一会儿袁熙太软弱,能力不如袁谭,以弟篡兄,于大义也不合;一会儿大军数量有限,尤其是骑兵数量不足;一会又担心钱粮不足,两面作战,恐怕供应不上,需要多准备一些时间,最好等到秋后。
  逢纪焦头烂额,寸步难行。但他不认为这是因为华歆的到来引发的,反倒更加反感冀北世家的顽固和不可理喻。他苦劝刘备,希望他能力排众议,迅速出兵冀州。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旦孙策全取兖州,四面合围,他们就自顾不暇了。
  刘备信心不足,迟迟没有决断。
  时间一天天过去,逢纪心急如焚,却也无计可施。


第2215章 少年意气
  邺城外,袁绍墓前。
  魏王袁谭拱着手,眯着眼,看着巨大的封土堆,面庞消瘦,神情淡然。
  袁熙、袁尚站在不远处,凑在一起嘀嘀咕咕,不时地看一眼袁谭的背影,眼神很复杂,说不出是具体什么感觉。年幼的袁买站在一旁,脸色茫然,眼神怯怯。站在袁谭身后的沮鹄看得分明,不禁叹了一口气。袁氏兄弟不和,袁熙、袁尚已经连表面上的敬畏都不在乎了,即使是在袁绍的墓前。
  冀州崩溃在即,只看那只锤子什么哪个方向敲下。沮鹄心中凄凉,忍不住上前半步,凑在袁谭身后,耳语道:“大王……”
  袁谭敷衍地应了一声,转头看了沮鹄一眼,又看看远处的袁熙、袁尚。感觉到袁谭的注意,袁熙立刻闭上了嘴巴,若无其事的转过了头。
  “回去吧。”袁谭转身向停在路边的马车走去。沮鹄跟了上去,袁谭想了想,又道:“叫他们两个过来,与孤同车。”
  “大王,这不合礼仪。”
  “孤有事要和他们说。”
  沮鹄看看袁谭,没有再吭声。他跟随袁谭多时,知道袁谭虽然随和,一旦做了决定,却很少有人能劝得回。袁谭要找袁熙、袁尚谈什么,之前一点征兆也没有。他正犹豫,袁谭又催了一声。沮鹄无奈,慢慢向袁熙、袁尚走去。见沮鹄走过来,袁熙、袁尚都警惕起来,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
  “二位将军,先王墓前,不追思先王功德,寄以哀思,心神不属,怕是不合礼法吧?”
  袁熙冷笑不语,袁尚变色道:“沮伯志,你这是欲加之罪……”
  沮鹄摇摇头,指指一旁的侍御史。袁尚立刻闭上了嘴巴。沮鹄说他们失礼,他还可以据理力争,但是在袁绍墓前大声喧哗,被御史弹劾,那可无法辩解。他咬牙道:“沮将军这是要陷我于律法吗?”
  “岂敢,只是提醒将军慎独而已,并无他意。二位将军,大王有请。”
  袁熙、袁尚看看远处的王驾,又互相看了一眼,都有些不安。袁熙还没话,袁尚又梗起了脖子。“去便去,听听王兄说些什么。我们又没犯错,他还能杀了我们不成?”说着,担着袁熙大部向袁谭的马车走去。沮鹄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袁熙、袁尚听到脚步声,心中不安,却又不愿回头示弱,气势不免弱了三分。来到马车门,沮鹄抢上一步,敲响了车门。
  袁谭的声音在车里响起。“显奕,显甫,上来吧。”
  “喏。”袁熙、袁尚躬身行礼,拉开了车门。袁谭坐在车里,靠着车壁,一手托腮,眼神看着窗外,一动不动。袁熙、袁尚上了车,在袁谭对面就座。袁谭这才缓缓转过头,做了个手势。沮鹄会意,关上门车,又示意其他人则离得远一些。
  车内,袁谭保持着靠窗的姿势,一动不动。袁熙、袁尚并肩坐在对面,腰背挺直,神情紧张,几次想开口说话,却一句话也没说出来,只是咽了几口唾沫。这几个月来,袁谭的话越来越少,平时便也罢了,现在咫尺之遥,压力陡增。
  “显奕,刘备准备得怎么样了?”
  “刘……刘备?”袁熙脸色瞬间煞白,眼神慌乱。
  袁谭转过头,平静如水。“你不会以为你和刘备的联络我一无所知吧?”
  袁熙的眼角抽了抽,额头沁出一层汗珠,手也摸上了腰间的刀柄。袁尚也悄悄挪了挪,将刀移到合适的拔刀位置。袁谭一动不动,静静地看着他们,嘴角渐渐扬起。
  “我本来想,若是刘备率部进犯,我就命你们率兵阻击,顺理成章的将兵权交给你们。现在看来,刘备怕是不会来了。”袁谭伸出手指,揉着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