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18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俘的斥候会泄露消息,干脆减小了斥候的任务。
  曹操也搞不清徐晃的意图,直到几个从宣汉附近的山里逃出来的巴人赶到大营,告诉他吴军正在清剿不曹水沿岸的部落,这才恍然大悟,随即大喜。
  徐晃在打劫巴人部落。不用说,肯定是收集粮食,看来黄忠快要断粮了。
  冯鸾急了,请曹操出兵,驰援巴人部落。山里的巴人部落大多和他们有来往,过年过节的都要送些山货来,有的还有婚姻关系。如今巴人有难,他们不能见死不救。
  曹操义愤填膺,一口答应,传令张任出兵接应,实际上却要求张任持重,不要轻举妄动。他心里很清楚,巴人的日子并不宽裕,徐晃能收集到的粮食有限,反倒因此和勇猛善战的巴人结了血仇,等于捅了马蜂窝,对他来说是意外之喜,正中下怀。


第2467章 逆境
  徐晃没筹到多少粮,却惹出了麻烦。
  麻烦不是来自于山里的巴人部落。巴人虽然骁勇凶悍,可是面对装备精良的吴军,他们被打得落花流水。几个自恃武艺高强,率先冲上来迎战的勇士没几个回合,就被配合默契的吴军砍倒在阵前,剩下的一看形势不对,掉头就跑,比冲出来的速度还快三分。
  麻烦来自于张鲁的部下。
  张鲁的部下大多是巴郡人,即使是汉人,也和巴人相处和睦,同仇敌忾,有婚姻关系的不在少数。听说徐晃率部袭击山里的巴人部落,他们顿时火冒三丈,纷纷赶到张鲁面前请命,要求张鲁请示黄忠,严惩徐晃及其部下。
  巴人性野,说话和吵架一样,还有人当场就拔了刀,砍得路边的石头火星四溅。
  眼看着要全军造反,大有一言不合就砍了他这个嗣师脑袋的可能,张鲁暗自叫苦。他不敢怠慢,亲自赶到中军,向黄忠叫苦。巴郡籍将领生怕他糊弄,派了几个人,以一起请愿为名,挟持着张鲁一起行动。
  黄忠刚刚走出大巴山腹地,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遇到这样的事,也有些恼怒。他大马金马的坐在路边的一块大石上,阴着脸,看着一脸无奈的张鲁和他身后怒气冲冲的将领,半天才没说话。
  部曲将向宠一看形势不对,悄悄打了个手势,亲卫们便围了过来,护住黄忠。向宠按着刀,站在黄忠左前方,随时准备上前厮杀。
  张鲁见状,心慌意乱,两腿打颤。身后的将领也有些后悔,互相看看,做好了拼命的准备。投降月余,他们清楚吴军的战斗力,更听说了黄忠的骁勇,仅凭他们几个,还真未必能将黄忠如何,反倒有可能被黄忠剁了。
  形势紧张,一触即发,气氛仿佛凝结了,没人敢轻举妄动。
  “怎么,张嗣师后悔了?”黄忠皮笑肉不笑,一字一句的问道,手指轻轻捻着。
  “不,不是这样的。”张鲁强笑着,连连摇手,将来意解释了一遍。他身后的部将们也鼓起勇气,七嘴八舌的喊冤,只是当黄忠的目光扫到他们时,他们便下意识地会放低了音量,垂下了眼皮,根本不敢与黄忠对视。
  “原来如此。”黄忠也放缓了语气,问了张鲁一个问题:“嗣师可曾与徐晃联系?”
  张鲁摇摇头。
  黄忠哼了一声。“嗣师,不是某说你,你这可有些孟浪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么大的事,岂能听几句片面之辞就决断?万一他们是曹操派来传谣的细作呢?兵不厌诈,不可不防啊。”
  张鲁有些挠头,他的部将们也哑口无言。不过他们还是不肯走,非要黄忠表个态,万一徐晃真的干了,一定要追究徐晃的责任,血债血偿。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黄忠一口答应,命人草拟命令,向徐晃询问相关事宜。为了表示诚意,还让张鲁派人跟着一起去送信,当面询问徐晃。
  张鲁等人先被黄忠镇住,已经不复来时嚣张,见黄忠如此处理,反倒有些意外,忙不迭地答应了。
  很快,传令兵带着黄忠的命令出发了。
  黄忠随即和张鲁等人商量,当务之急是筹措军粮。没有粮食,别说作战,连军纪都无法保证,这几万将士如果失去了军纪的约束,四处劫掠,你们担心的问题真有可能出现,而且会比你们想象的更严重。
  巴郡是你天师道的地盘,你本人还是巴郡太守,筹措粮食的事非你莫属,你可不能推辞。
  面对黄忠的威胁,张鲁不敢推辞,只好一口答应。但他也提了一个要求,如果徐晃真的枉杀了巴人,黄忠必须依军法处置,给巴人一个交待。否则别说筹措粮食,巴人很可能会立刻叛乱。
  黄忠再次郑重承诺,如果徐晃真是纵兵劫掠,一定会严肃处理,绝不食言。
  送走了张鲁,黄忠召集诸将议事,让大家做好应变的准备。徐晃抢粮的事十有八九是真的,依徐晃的性格,肯定也会有解释,但这个解释能不能让张鲁等人信服,谁也不敢说。
  有备无患,万一张鲁和巴人不接受徐晃的解释,那就只好来硬的,武力消灭。
  听完黄忠的安排,诸将沉默。翻越大巴山比他们预想的还要困难,至少耽搁了十天,军中存粮最多还能支持三五天,三五天内找不到解决办法,他们除了劫掠巴人没有其他办法可想。
  可是他们也看到了,劫掠巴人的后果很严重,不仅身边的这一万人要处理,西城还有几万人。一着不慎,吴懿暴起,徐庶失了西城,他们想撤回去都做不到。
  一时贪功,自陷险地,每个人心里都有些后悔。
  黄忠本人也不例外。
  李严的压力最大。身为军师,他对此次失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不是他鼓动诸将,屡次向黄忠请战,黄忠不会答应这次的作战计划,至少不会是现在。还在大巴山里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遇到了麻烦,可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向前,希望能有一线转机。
  否则他的仕途就到此为止了。不管是军师还是统兵将领,出现这么大的失误,简直就是自毁前程。
  现在转机来了。徐晃派兵劫掠,激怒了巴人,有可能引发张鲁部叛乱。当着诸将的面,李严严厉的批评徐晃不识大体,不仅没有按照事先的计划迅速夺取宕渠,补充军粮,反而派兵劫掠山里的部落。一个部落能有多少人口,能有多少粮食?就算将附近的部落全部杀了,也无法筹集到足够的粮食,反而引发了内乱,后患无穷。
  如果张鲁的部下真叛变了,别说攻取巴西郡,仅是这一万叛军就够他们头疼的。正面作战,吴军当然没什么好怕的,可现在是在山里,又是在巴西,地形不熟,取胜并非易事。
  李严建议,不管徐晃有没有劫掠巴人,仅凭贻误战机,没有及时攻取宕渠这一条,就应该军法从事。
  诸将中不乏支持李严的人。他们也清楚,形势危险,立功的机会很渺茫,必须有人出来承担责任。徐晃是襄阳督,又是前锋将领,有承担后果的资格。只要将责任推到徐晃身上,他们就安全多了。
  面对乱了方寸的李严和一反常态的诸将,黄忠的脸色比面对张鲁时还要难看。


第2468章 阎圃
  见黄忠脸色不好,没有人敢说话,李严的脸色红一阵、白一阵,有些火辣辣的。
  他知道黄忠对他的建议很反感,接受的可能微乎其微。
  邓展也蹙起了眉头。他与徐晃一向交好,见李严有意诿过徐晃,自然不喜。不过李严与黄忠关系非同一般,在黄忠表态之前,他不宜轻易发表意见,以免造成分裂,影响黄忠的权威。
  “若诸位统领前锋,当如何应对?哪位能做得比徐将军更好?”黄忠冷冽的目光环顾一周,最后落在李严脸上。“正方,你能吗?”
  李严躬身施礼,本想应一声能,可是一看黄忠的眼神,又把话咽了回去。黄忠一向很少怒形于色,今天这神情便是最严厉的。若再不知进退,一意逞能,激怒了黄忠,真将他派到前锋去,这可没法收场。
  黄忠站了起来,来回踱了几步,重新站定。“此计由正方建计,诸位襄赞,某最终拍板。徐将军为前锋,也是某的决定。若说责任,某便是责任最大的人。将来陛下降诏责罚,罢官还是斩首,都从某开始,你们不必过于担心。”
  黄忠顿了顿。“不过,那些都是以后的事。眼中最迫切的不是追究责任,而是解决眼前的难题。有这精力说三道四,不如想想怎么迎战。”
  黄忠话音未落,邓展便出言附和。“中领军所言甚是。钱粮充足,以强凌弱谁不会?形势不利,反败为胜才是英雄。当年徐荣率两万西凉精锐侵我南阳,屠戮百姓,陛下率我等迎战于安众,全歼两万西凉步骑,那才叫过瘾。你们大多是讲武堂出身,难道尹祭酒没讲过这样的战例?”
  诸将讪讪无语。
  黄忠点点头。“胜不骄,败不馁,这才是为将之道。遇到点困难就往后躲,算什么?说出去也不怕丢人。把那些有的没的扔一边,现在就一件事,怎么打好这第一战。有信心没有?”
  诸将互相看看,慢慢恢复了精气神,七嘴八舌地应着。
  黄忠喝了一声:“大声点,有没有信心?”
  诸将凛然,下意识地起身,轰然应喏。
  ……
  黄忠强行压制了内部的分歧,但面临的问题还是很严峻。
  徐晃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抢攻宕渠,这是黄忠首先要搞清楚的事。按照原本的计划,出山之后,到宕渠补充给养,休整士卒,然后相机南下江州或西进阆中。控制宕渠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以徐晃的能力和风识,不可能不清楚其中的意义。
  黄忠猜想,徐晃可能有所发现,又来不及汇报,这才临机决策,不惜以劫掠巴人部落行权宜之计。虽然巴人部落的粮食也支撑不了几天,总比一点也没有好。
  黄忠和邓展商量,由邓展殿后,派人与西城联络,一是提醒徐庶留神吴懿,二是请徐庶想办法运点鱼干过来救急,并守好退路。万一不得已,只能主动撤出巴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