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18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曹操派出两名校尉,各率两千人,在八濛山东侧的平坦地架桥,准备进攻。八濛山在渠水弯道的最窄处,宽不足一里,无法展开兵力。八濛山东侧是一片开阔地,东西宽四五里,南北也差不多,虽然也有一些丘陵山坡,却大多不高,攻击难度不大。
  徐晃兵力有限,不可能处处设防,两路人马,总有一路能抢攻成功。
  徐晃在八濛山上看得清清楚楚,暗自叹惜。
  还是陛下知人,我等皆不如也。这曹操虽然没什么显赫的战绩,用兵却颇有章法,而且稳健得很,让人无机可趁。双方对峙了这么久,曹操却一点也不急,仅凭这份定力,就算得上百里挑一。我等若有这份定力,也不会落得今天这份困境。
  徐晃清楚,自己的兵力有限,不足以和蜀军争夺平坦地段。见蜀军截断渠水,他便下令收缩防线。
  他不怕曹操不战,只怕曹操不战。拖的时间越久,对他越不利。如果能在交战中大量杀伤蜀军,挫敌锐气,他就达到了目的。相反,如果曹操一直围而不攻,用不了几天,他就要断粮了。
  到了那时候,部下再精练也无济于事,他很可能全军覆没。
  他不怕死,但他不能死。陛下建军以来,百战百胜,更没有他这个级别的将领阵亡或者被俘的情况。如果他战死或者被俘,将成为大吴军界一个洗不去的污点。
  所以,徐晃果断的放弃了大片阵地,一直退到八濛山下。
  两路蜀军一箭未发,便顺利渡过了渠水,士气大振。他们不约而同的向曹操报捷,同时率部抢占有利地形,以便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能够首发。
  趁你病,要你命。既然吴军外强中干,立功的机会就来了。
  看到蜀军如此张扬,山上的吴军将士又好气又好笑,纷纷请战,要趁敌人立足未稳,打他们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清醒清醒。就连王平麾下民夫组成的人马都有些按捺不住,怀疑徐晃是不是饿晕了头,怎么一箭未发,就让敌人包围了?
  徐晃下令,所有人做好接战的准备,但是在他发布命令之前,任何人不得出击。
  擅发一箭者,斩!
  为此,徐晃召集几个曲军侯、都伯、屯长训话,强调军纪。孤军奋战,不仅粮食有限,箭矢也有限,必须要省着用。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用短兵相接杀伤敌人,节省箭矢。
  尤其是破甲重箭,力争百发百中,箭箭有效。
  这一千人是跟着徐晃征战多年的部下,是从一万多人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各项技术都很全面,仅甲等射手就有七名,乙等射手三十多人。几个曲军侯也是重点培养的对象,这次出征,都想着和徐晃一起立功,再进一步。
  他们当然清楚眼前的形势,对徐晃的命令言听计从。
  徐晃随即安排防守任务。在山上驻守了近一个月,他们已经将附近的地形摸得透熟,绘制了详细的地图。此刻徐晃提到某一处,他们都能想象出那里的具体地形,知道有哪些便利,又有哪些问题,该如何应对。若有疑问,随即提出探讨。
  徐晃安排任务时,王平一直在旁边看着。徐晃特意讲得很详细,以便他能够理解。等诸将散去,徐晃又特意留下了王平,问他有没有什么建议。
  王平心里清楚,徐晃问建议是客气话,问他有没有什么疑问才是真的。他很感激,也知道这不是客气的时候,问了几个问题,最后问徐晃。
  “都督,我的任务是什么?”
  徐晃笑笑。“你想想,还有什么任务没有人负责?”
  王平仔细想了想,摇摇头。八濛山就这么大,长不过四五里,三个山头,宽不过一里,徐晃已经在能利用的地形全部安排了人,唯独没有安排他的部下,否则他也不会这么着急。
  “平愚钝,请都督指点。”
  “我不需要亲卫营吗?”
  王平微怔,随即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一句也说不出来。随即,他连连摇手。“都督,万万不可。”
  “怎么,不愿意?”
  王平撩起战甲,单腿跪倒在徐晃面前。“都督托以赤心,平感激不尽,愿为都督死战。只是平所部蛮汉皆是民夫,虽勇气可嘉,毕竟没经历过真正的战阵,万一……”
  “没有万一。”徐晃将王平扶了起来,掸去王平膝盖上的尘土。“此战若胜,你我共富贵。若败,我倒是愿意将首级送给你,只怕你也不肯收。”
  “平惶恐。”王平吓了一跳,又要下跪,被徐晃托住,跪不下去。他窘迫地看着徐晃,面红耳赤。不得不说,他的确这么想过,万一徐晃不敌曹操,最后是陪徐晃一起战死,还是砍下徐晃的首级,向曹操投降?可是这种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从来没说出口,甚至连自己都觉得丢脸。
  这段时间以来,徐晃对他、对他手下的这些蛮汉百姓是真的好,大家都看在眼里。他坚信不疑,就算曹操运气好,这一战能击败徐晃,也不可能击败黄忠,击败皇帝陛下。天下终究是吴国的。如果他做了这种事,虽然能偷生一时,将来必将报复,也将被人唾弃。
  此刻徐晃要将自己的性命托付给他,让他担任亲卫将,他还以为徐晃看透了他的龌龊心思,无地自容。
  “所以,这一战,我们必须胜。”徐晃示意王平在一旁坐下,解释了自己的用意。
  王平的部下很勇猛,但是他们没经过正规的训练——至少以吴军的标准来说如此。一旦打起来,勇敢固然勇敢,互相之间的配合却不够。让他们与吴国一起防守,很可能帮不上忙,反倒会闹出意外。
  所以,徐晃决定将他们当作亲卫营,平时保护自己的安全,形势危急时到各处增援。既然是增援,就是场面比较乱的时候,猛打猛冲就是最好的办法,反而适合这些人。
  毕竟对蜀军来说,板楯蛮不仅是精兵,更是吃人的蛮子,视觉上的威慑力甚至比吴军还要更胜一筹,突然冲杀出来,对士气的影响很大。
  此外,徐晃要求王平将三百人一分为三,每队百人。一队运送物资,将伤员从前线运回来;一队留守中军,照料伤员;一队随他四处奔走,随时接应。
  王平欣然从命,很快向部下传达了徐晃的命令。听说他们将成为徐晃的亲卫,这些人和王平一样兴奋,纷纷要求成为徐晃的近卫。王平从中挑选了一百名武艺最好,模样又最吓人的,编为一队,由他亲自率领,随徐晃左右。剩下的人分作两队,一队在中军,一队往来各战场,运送物资和伤员。
  原本王平的想法是留守中军的人要处理很多事务,需要心细,更适合女子,所以他将所有的女子都留在中军。不料话音刚落,人群中就冲出一个女子,拔出长刀,将刀鞘扔在王平脚下。
  “我向你挑战!要是我输了,我就留在中军。要是你输了,你留在中军,我跟着都督。”
  王平一见,顿时觉得头疼。“怎么又是你?”
  众人哄笑起来。“将军,她相中你了。”


第2479章 初战
  徐晃果断放弃了渠水防线,反倒坚定了曹操的信心。
  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徐晃必然是军粮吃紧,这才急于求战,想利用地形大量杀伤,在断粮前取得战果。
  包围已经完成,战与不战,主动在手,曹操心中更加笃定,打算再延迟几天,最好能等到徐晃断粮。
  这样的结果当然好,但注定只是他的一厢情愿,毕竟徐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孤军深入。
  滚龙坡传来消息,在沉寂了大半个月后,黄忠有了新动作,除了有进攻滚龙坡的可能之外,斥候还发现他正在开路,有可能绕过滚龙坡,经过賨人所在的山谷,出现在渠县附近,或者增援八濛山。
  史涣没有说他的依据,曹操心里却很清楚。这是黄忠的亲民措施起到了作用,山里的部落、百姓改变了对吴军的态度,主动为吴军引路。有了这些山里人的帮忙,黄忠绕过滚龙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留给他的时间也不多了。
  曹操下令,从四个方向对八濛山发起进攻,不给徐晃任何钻空子的机会。
  虽然最适合进攻的位置是东、西两个方向,可是曹操乘坐小船,环八濛山一周后,认为从东西两个方向进攻很难,层层推进,伤亡会很大。反倒是南北两个方向看似困难,实际更易于突破。
  八濛山的地形狭长,南北两侧临水,只有一条小径可通,并不合适进兵。如今渠水被截断,暴露出三五十步的河滩,晒了两天后便干硬了不少,再铺上一些草席、泥土,虽然依然有些松软,却不妨碍弓弩手上前列阵,对山坡上的吴军进行压制。
  同时,八濛山东西各有一个山头,东侧是八濛山,西侧是断山,两山相距两里,中间有一处马鞍形的谷地。如果能夺取这片谷地,将吴军分隔开来,即可集中力量歼其一部。
  曹操怀疑,吴军取水用的备用汲道就在这里,徐晃一定会死守。否则一旦绝水,形势会比断粮还危急。若果真如此,两端的兵力必然有限,蜀军进攻的阻力即可大大减弱。
  曹操的分析得到了冯鸾的支持。他的判断也是如此。
  曹操随即下令架设浮桥,建立阵地。首先将弓弩手派了过去。山坡陡峭,难以上下,吴军的兵力又有限,不太可能冲到河滩上搏杀,所带箭矢有限,也不太可能用箭阵压制,所以他决定冒点险,以振士气。
  弓弩手越过浮桥时,还有些忐忑,生怕山坡上的吴军冲下来。等到立阵完毕,山坡上的吴军也没动静,这才信服曹操的判断,士气高涨,信心大增。
  在弓弩手的掩护下,蜀军步卒开始架设云梯,准备登山。
  徐晃坐在坡顶,看着蜀军从南北两侧发起进攻,越发感慨陛下识人甚明。他能想到的战术,曹操几乎都想到了,而且付诸行动,战场调度紧凑而从容。仅从这一点看,曹操的用兵能力就不弱于任何一个他熟悉的将领。
  当初陛下将曹操手注的《孙子兵法》送到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