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基不敢违逆老母,只得挤出一脸笑容。“阿母,你看你说的,我什么时候指责他了?我只是说孙将军对他那么赏识,放弃了太可惜,辜负了孙将军的一片心意。”
  杜母摇摇头。“你别说了,你弟弟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他都是为了我啊。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宛县的县寺虽好,终究不是自己的家。”
  “阿母想家,我陪阿母回来就是了。要我说啊,其实南阳比颍川更暖和,更适合养老呢。”
  杜母很是自责,叹息不已。杜袭听了,却坦然笑道:“阿母不必如此,官以后还可以再做,家却只有一个。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老自然还是家乡好。孙将军年轻,我也年轻,以后一定还会有共事的机会,到时候再报他的知遇之恩就是了。”
  “也只能如此了。”
  一家人互相搀扶着,随着人流向县城走去。走到县城门口,却走不动了,城门口挤了一大群人,有官吏正在大声说着什么。杜袭生怕有什么意外,连忙让杜基扶着老母在路边等候,他一个人挤了过去。站在人群中,他听了几句,心中不由得一动。
  孙策代行豫州牧,正在招贤纳士?
  杜袭不敢怠慢,一边打着招呼,一边挤到告示前,看管告示的两个郡卒一看,连忙拦住他。人声鼎省沸,杜袭只能提高了声音,大声问道:“敢问二位,现在的豫州牧是谁?”
  郡卒还没说话,城头一人探出身来,一看杜袭便大叫道:“杜子绪!我在此等你多时了。”
  杜袭抬头一看,原来是庞山民。他连忙挤出人群,刚到城门口,庞山民就迎了出来,一把揪住他的袖子,放声大笑。“我可抓住你了。颍川十七县,除了定陵县,你随便挑,如果愿意屈就,太守府三大吏,你想做哪个做哪个。”
  杜袭却没有回答庞山民,急急问道:“庞兄,孙伯符是不是真的代领豫州牧了?”
  “那还能有假?”
  杜袭笑了,拱拱手。“多谢庞兄厚爱,不过我还不能接受你的邀请,我要先去见孙将军。”
  庞山民转头看着一个年轻人,无奈的耸耸肩。“奉孝,你赢了。”


第295章 郭嘉
  庞山民就任颍川太守前与庞统见过面,知道孙策现在有多难,虽然觉得杜袭不肯留下来帮他很可惜,却也没想太多,安排人立刻送他们去平舆。他设宴为杜袭饯行,席间说了不少在宛城的事,对郭嘉却没有太多的关注。
  郭嘉也不在乎,自顾自的喝酒。入了席之后,他就没停过杯。
  但杜袭与郭嘉一聊天,他就知道这个来自阳翟郭家的年轻人虽然看起来举止轻佻,话也不多,但绝非寻常之辈。阳翟郭家以治《小杜律》著称,不仅父子相传,而且教授门徒无数,比颍川另一家以刑律传家的钟家资格还老。只不过后来世风浮华,以道德相尚,郭家又不像钟家见机快,以儒者自居,这才落了下风。
  很显然,庞山民初到颍川,又是名士出身,目光全在颍川四长那样的名士身上,并不清楚郭家的底蕴。换了其他人,杜袭未必会提醒他,但有这份专程来请的情谊在,杜袭不点拨庞山民两句就太不够朋友了。
  “明府这次又立了一大功,我在此先为明府贺。”杜袭举杯,冲着庞山民使了个眼色。
  庞山民还没明白过来,但看到杜袭使眼色,已经提起了注意力。他连忙举杯。“子绪,这话从何说起?”
  “郭君此去,只怕又是一个杜伯侯。明府荐人有功,将军赏罚分明,定然不会忘了明府。”
  庞山民心中一动,有些明白杜袭的意思了。杜畿家传法律,与孙策一见面就将荆州刺史的印绶收入囊中,随后整治宛城豪强,大得孙策欢心,领两千兵巡视全郡。在孙策亲手拟定的功劳簿上,杜畿名列赵俨、娄圭之后,为的就是他通晓法律。
  庞山民是在提醒他郭嘉精通法律,是与杜畿一样的狠角色,必然会受重用。
  “原来奉孝精擅律法,怎么没听奉孝说起?”庞山民笑道:“奉孝是怕我扣住你不放吗?”
  郭嘉微微一笑,举起酒杯示意了一下。“明府可错怪我了。我郭家虽然传习《小杜律》一百多年,但我才疏学浅,不喜欢那些条令。这不,到河北跑了一趟,被人轰回来了。”
  庞山民心领神会。郭家以《小杜律》传家,和杜畿是同样的学问。郭嘉不通法律没事,从郭家找一个精通法律的子弟并不难。有了这样的人帮忙,他这个颍川太守就轻松多了。他连忙向杜袭敬酒,以示谢意。杜袭饮了酒,心中疑惑却更多,只是什么也没说。
  等辞别了庞山民,上了车,他与郭嘉独处,这才说道:“奉孝去过河北?”
  “是啊,有个族叔在袁本初帐下听令,我本来想去沾点光,混口饭吃,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杜兄,你说我这次去平舆自荐,会不会也碰一鼻子灰?”
  杜袭笑笑。“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你能先回答我一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
  “你怎么知道我不肯接受庞太守的邀请?”
  郭嘉笑了,举起酒壶灌了一大口。“庞太守一片至诚,的确让人难以拒绝,但有孙将军的知遇之恩在前,又得知孙将军正是用人之际,杜兄怎么可能安心待在颍川,坐视孙将军在汝南披荆破棘,战战兢兢?”
  杜袭眉梢轻挑,非常意外。他不肯接受庞山民的邀请,执意要去为孙策效力,很多人都会认为是孙策官大,庞山民不过是孙策的一个部下,他是人往高处走,所以才选择孙策。郭嘉却说他是知道孙策处境困难才去帮忙,仅这一点就可以知道他与常人思维不一样。哪怕是一句恭维话,也说得与众不同。
  “奉孝,你会和孙将军一见如故的。”
  “是吗?”郭嘉扬扬眉,说不出是惊喜还是不以为然。
  杜袭笑笑。“当然,孙将军唯才是用,最擅用非常之人。奉孝可拭目以待。”
  郭嘉哈哈一笑,不置可否。
  两人乘着牛车,一边闲聊一边赶路。进了汝南境不久,他们就发现路上的行人多了起来,不时能看到行色匆匆的儒士,有的神情严肃,有的怒形于色,有的义愤填膺。他们一打听,才知道汝南出了一件大事。
  孙策初到豫州,暂住平舆,不仅不礼遇汝南世家,而且和汝南郡功曹许劭发生了冲突。他理论不过许劭,恼羞成怒,动了粗,把许劭打得吐了血。许劭卧床在家,汝南的名士们咽不下这口气,互相联合,要去平舆给许劭讨个公道。
  郭嘉听了,兴致勃勃,酒喝得更多。杜袭却有些意外,再三找人打听。郭嘉很奇怪,问他为什么,杜袭说道:“以我对孙将军的了解,他就算理论不过,也不至于对许劭动粗。这些传言只怕不实。”
  “孙将军擅长辩论?”
  “是不是擅长辩论,我倒不清楚,我与他接触的机会不多。”杜袭一边催促车夫加快速度,一边说道:“但孙将军有度量,就算不喜欢某人,也不至于动手威吓。他和南阳世家斗了那么久,从来没有用武力胁迫过谁。宗世林、娄圭几次与他为敌,他都没有动他们,最后还是用形势逼他们就范。”
  郭嘉兴趣更浓。“杜兄,要不这样吧,我们到了平舆,不要急着去见孙将军,且住上两日,看看他如何应付这些儒生,如何?”
  杜袭略作思索,点了点头。他对郭嘉的信心更强了。他去河北,恐怕不是被人轰回来了,而是没看上袁绍。一个谋职失败的人不会这么轻松,一个急于自荐谋职的人更不可能这么从容——看到孙策有麻烦,他应该抓住这个机会立功才对。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可能:觉得孙策不靠谱,想看看形势再说。如果孙策表现不行,他干脆就不见了,转身就走。真要是这样的话,那还是别见孙策的好,免得他之前夸下的海口无法实现。
  两人约定,进了平舆城之外,没有立刻去见孙策,而是找了个地方先住了下来。
  平舆城里热闹非凡,随处可见高谈阔论的儒生,三五个人一见面,几句话一说,立刻引为同道,对孙策大肆攻击,恨不得冲到孙策面前,为许劭讨回公道。
  但孙策一直没露面,儒生们也见不着他。进内城的人都要经过考核,只有在武艺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能进城,否则就会被看守内城的士卒拒之门外。那些士卒一看就不是善茬,这些儒生口才了得,武艺却稀疏得很,有几个人触了霉头之后,剩下的人就只能在大城里叫嚣,不敢靠近内城。
  名士越聚越多,舆论对孙策越来越不利。如果名士们的口水能够喷到城里,估计孙策连骨头都会被他们的口子腐蚀成渣。


第296章 白袍陈到
  孙策负着手站在将台上,看着城下正在演示武艺的应募士卒,轻叹了一口气。
  这汝南的民风很弱啊,来应募的人不少,但是真正能通过考核的却不多,士气还不如那些向他挑战的名士高昂呢。可是会打嘴炮没用啊,这些人离精锐的标准太远,上了战场就是炮灰,纯属浪费粮食。
  募兵令发出之后,来应募的人不少。他设立了三个目标:为天下,为乡土,为自己,可谓面面俱到,总有一款适合你,所以并不构成任何阻碍,总不会有人连撒谎都不会,直接说我就是想抢劫发横财的。
  但是,要想到孙策手下当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考核标准不仅高,而且近乎变态。
  孙策让典韦、秦牧为考官,应募步卒的由典韦负责,应募骑士的由秦牧负责。能和义从营的义从过两招而不败,可以入义从营。如果武艺不错,能击败一两个义从,就和典韦过招,不论胜负,以坚持的时间授职,或是伍长,或者什长。如果能坚持到五招以上,直接授屯长。你要是有本事击败典韦,那义从营都尉就是你的了。
  可惜,到目前为止,仅有一百余人勉强入选义从营,七人为伍长,三人为什长,一人为屯长,典韦闲得都快睡着了。
  秦牧那边也差不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