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34章 新气象
  辛毗逆涢水而上,先到安陆,再到随州,在唐乡弃舟登岸,原本以为要步行去新野,没想到码头上有大批的车夫揽生意,全是牛车,车也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四轮车,载人载货,或者人货兼载,价格也不高,雇一辆牛车到湖阳只要五百钱。如果愿意与人拼车还可以再便宜一百。
  辛毗不想多引人注意,爽快地付了五百钱。赶车的老汉很高兴,谈兴甚浓,几乎是知无不言。辛毗正中下怀,慢慢把话题引到了经济民生上。一路走来,他看到了很多这样的牛车,车夫大多是老弱,还有一些女子,但他们看起来都很开心,说话嗓门高,透着难得一见的精气神。
  “老人家,你做这营生多久了?”
  老汉揪着乱糟糟的胡子想了想。“也不算久,还有三天满三个月。”
  辛毗算了一下。“这么说,去年年底就开始做了?”
  “郎君是读书人吧?听口音,像是颍川那边的?”
  辛毗心中一紧。“老人家见多识广啊,这也能听得出来?”
  “嘿嘿,老汉我是新野人,我们赵县廷就是颍川人,听说还是颍川名士。老汉我和他说过两次话,听着口音像。颍川是个好地方啊,出名士,也出好官,以前有个什么颍川四长,挺有名的。不过我们南阳也不差,好官多。这不,前段时间有人说要评好令长,我们新野乡党商量着一定要将赵县廷报上去呢。”
  辛毗知道赵俨在新野任县令,他就是冲着赵俨来的。新野是南阳有名的大县,户口多,大族多,又靠着金湖阳,说是一个县令,其实重要性不弱于一个太守。他和赵俨同为颍川年轻一代的名士,相互之间难免有些竞争心理,看到赵俨受到孙策重用,他自然要看一看。
  听到老汉夸赵俨,辛毗兴致更浓。老汉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
  “要说我们这赵县廷,那可是人才。去年那场大战,郎君一定听说过吧,就是孙将军全歼两万西凉禽兽的那次,我们赵县廷可是首功。这不,仗刚打完,他就成了我们新野的县令……”
  其实赵俨也没做多少事,孙策曾经在新野驻扎了一段时间,新野世家或是怕或是厌,纷纷外逃。来家跑了,邓家因为有邓展这个关系在,没跑,但是服了软,献出了一半土地,换了一个什么纸坊名额。
  世家们让出的土地一部分分给了失地的农民,一部分交由从汝南赶来的黄巾耕种,眼下正是春耕的时候,田野里到处可见忙碌的农夫。春耕时间紧,原本没什么空闲人力,但赵俨事先就预料到了这一点,他专程赶到宛城,请木学堂的匠师们研制了一款新犁,将原本由两头牛拉的犁改成了一头牛拉,而且还能翻土,效率是旧犁的两倍,一下子省下了很多人力,有青壮们下地就够了。
  老弱们闲下来了,赵俨也没让他们在家里待着,他用官钱买了三百头黄牛,三百辆四轮大车,交给忠厚可靠的百姓搞运输。除去车夫和牛的开支之外,剩下的收入四成归官府,六成归车夫。一个车夫一个月少的能挣四五百钱,多的上千。钱虽然不算多,但他们本来就不是强劳力,这些钱纯属外快。一年下来,一家人添几身新衣裳、割几斤肉肯定不成问题,说不定还能置上几件家具。
  老汉说得眉飞色舞,满是皱纹的脸上全是笑容,缺了门牙的嘴就没合拢过。辛毗一边听一边算,越算越心惊。赵俨这手脚可真大啊,他粗粗的算了一下,南阳黄牛多,价格不高,大概一头三四千,这车却是新颖,四个车轮不仅稳当,而且能载重,少了不能少也得三四千,如此一来,不算车辆和牛的损耗,他也要一年多才能收回成本。如果算上车和牛的损耗,他可能要三年才能收回成本。
  他这是打算在新野做满一个任期吗?
  辛毗很是不解。他原本只想悄悄地经过新野,不想与赵俨见面,听到这些消息后,他有些想和赵俨见面了。他想知道赵俨为什么会心甘情愿的留在南阳,难道就因为孙策记了他一个首功?
  进了新野界,辛毗看到了更多的事,首先就注意到了老汉所说的新式犁。田野中随处可见翻土的扶犁,的确是一牛一犁。牛是健牛,犁是新犁,扶犁的都是青壮,鞭子甩得啪啪脆响。不少女人在路边点豆,在沟渠里种芋,还有人在高地上种桑,忙得热火朝天,脚下生风,满头是汗却顾不得擦一下。
  但是孩子很少,那种半大孩子帮忙或者在田头玩耍的景象非常罕见。
  “老人家,怎么看不到孩子?”
  “娃娃们哪能下地玩耍,都去读书了。”
  “都去读书?”辛毗吓了一跳。
  “唉呀,其实也不能算读书。”老汉大概意识到自己有些夸张了,连忙解释道:“县廷请了一些识文断字的先生集中照看娃娃们,顺便教他们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记些简单的帐目,总不能做个睁眼瞎啊。对了,我们赵县廷说,这叫扫盲。要是发现有聪明的娃娃,将来还要送到县学、郡学里去咧。”
  老汉说得很轻松,辛毗却一阵阵心悸。赵俨这是要干什么?要教所有的孩子识字?哪怕只是会写名字,记简单的帐目,这也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德政。就算一个先生能照看四五十个孩子,一个县需要多少这样的先生?仅此一项,就能安排几百个读书人的生计啊。
  问题是钱从哪儿来?这些读书人也要吃饭的。
  辛毗一肚子疑问,迫切的想看到赵俨。好容易到了新野县,进了城,辛毗让老汉直接将他拉到了县寺前。下了车,付了车资,他来到县寺门口,正准备报上自己的名字,赵俨就从里面走了出来。
  “佐治,果然是你。”赵俨健步如飞,拉着辛毗就往外走。“走吧,一边走一边说。”
  辛毗被赵俨拽得跌跌撞撞,仪容尽毁,他甩开赵俨的手,笑骂道:“赵伯然,你是不是跟着孙伯符时间太长了,染了一身坏毛病。走路这么急干什么,要去见天子吗?”
  赵俨皱皱眉,哈哈大笑。“习惯了,习惯了,这天天忙得脚不沾地的,我恨不得能肋生双翅。走吧,我带你去见个新鲜玩艺,邓家的纸坊造出新纸来了,不比左伯纸差。你如果喜欢的话,带上几百枚,算我送你的。”


第335章 时不我待
  辛毗想起老汉所说的纸坊,立刻上了心。
  自从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纸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纸比竹简轻便,比帛便宜,非常受读书人的喜欢,但如何造纸却不是所有人都清楚的,纸的质量也参差不齐。东莱人左伯是位书家,他对市面上的纸非常不满意,自己潜心研究多年,造出了厚薄均匀、质地细密的纸,号为左伯纸,一下子成为畅销产品,读书人常常把左伯纸当作馈赠的礼物。
  但左伯纸是如何造出来的,知道的人并不多。左伯自珍其秘,不肯示人。现在听说邓氏纸坊造出了堪比左伯纸的新纸,辛毗意识到这里面蕴含的巨大危机。这一路走来,他已经见识了四轮大车,看到了新式犁,如今南阳人又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造出了新纸,南阳的潜力究竟有多大,他们为什么能接二连三的造出新东西?
  辛毗加快脚步,跟着赵俨出了县寺,有县吏牵来马匹,赵俨翻身上马。辛毗却有些为难。他坐惯了车,不习惯乘马。慢慢走还能应付,跟着赵俨奔驰却很可能会出丑。赵俨走路就快,乘马自然也是为了方便,不太可能陪他慢慢走。
  赵俨见辛毗迟迟不上马,这才反应过来,立刻在路边拦了一辆马车。马车也是四轮大车,但是用马拉,速度更快,价格也贵得多,几乎是牛车的两倍。仅仅是拉到城外邓家,就收了赵俨一百钱。
  看着赵俨掏出一把钱,一枚枚的数,准备待会儿付车资,辛毗的眼睛都直了。
  “伯然,你是新野令,坐车还要给钱?”
  “这是私车,当然要给钱。”赵俨瞅瞅辛毗,大笑起来。“没事的,我有车马津贴,不差这两个钱。”他挤挤眼睛。“你别看我只是一个千石县令,可是我的俸禄、津贴加起来不比太守少。”
  辛毗不以为然。他虽然没做过太守,但是他知道太守的俸禄是多少,也知道太守的各种外快。太守是不少,但如果仅仅是俸禄,其实并不算宽裕。赵俨堂堂县令,出行没有仪仗就算了,连随从都没有一个,只有两个属吏,实在是寒酸得可以。
  “你连一个随从都养不起,还说自己有钱?”
  “不是养不起,是事情多,人人都有自己的一摊子事。待会儿出了城,在城门口带几个士卒就行。”
  “不怕有人对你不利?”
  “你吗?”赵俨放声大笑,用力一拍大腿。“辛佐治,你信不信,只要我在路上喊一声,有人要刺杀本县令,但凡是个新野人都会冲出来要你命。”
  “看不出你这么受人爱戴,真是个好父母官啊,怪不得新野人要推选你做好令长呢。”
  “唉,百姓嘛,就是这样,你对他们稍微好一点,他们就恨不得掏心掏肺。”赵俨叹了一口气,看着车窗外,眼神清澈,目光灼灼。过了一会儿,他转过头来。“佐治,其实我等你多时了。”
  “等我?”
  “没错,孙将军对你印象很不错。听郭奉孝说我和你关系不错,特地写信来让我劝劝你。要不然的话,我也不会带你去纸坊。南阳十个纸坊都是保密的,普通人根本进不去。”
  辛毗笑笑。“我可没答应孙将军,你现在就带我去,是不是有些孟浪?”
  “这也是将军吩咐的。”
  “孙将军还真是一片至诚啊。”
  “孙将军说他不想和你做敌人,想和你做朋友。既然是朋友,自然要坦诚相待。”
  “如果我不肯做朋友,一定要做敌人呢?”
  赵俨打量了辛毗片刻,无声地笑了。“佐治,你最好不要这么想。眼前就有两个例子,没有一个是你希望步其后尘的。”
  辛毗沉默片刻,已经知道了赵俨说的是谁。其实何止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