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宾主尽欢,畅所欲言,很自然地就说到了勤王的事。在座的人都清楚勤王这件事不太靠谱,但真正意识到其中凶险的人却不多。孙策便请张纮为众将解说。
  张纮在洛阳时间不久,但他是孙策的长史,正常接触的人就是孙坚、庞统,与其他人接触的机会并不多。现在情况不同了,程普等人都将成为孙策的部下,以后会朝夕相处,一起共事,展示一下才华,让诸位见识一下他的能力非常有必要。
  张纮谦虚了几句,便将这件事的利弊详细解说了一番。首先,勤王根本没必要;其次,勤王的难度极高;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件事对孙家非常不利,有陷孙坚于死地,陷孙策于不孝的险恶用心。
  程普等人知道勤王不容易,但他们更多的是从兵力、粮草的角度去考虑,听完张纮的分析,这才知道这里面还有这些阴险的考量,如果孙坚真去勤王,绝不是难以成功这么简单,而是必死无疑,险些气炸了肺。孙坚出自行伍,与士人的关系一直不好,当初讨董的时候就遭到袁绍的偷袭。程普等人出身也不好,不受士林待见,此刻见以王允为首的朝廷大臣用如此阴险的计策陷害孙家父子,岂能不怒。
  程普起身离席,向张纮施礼。“多谢先生。若非先生指点,我们还蒙在鼓里。”
  “正是,这些人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满口的仁义道德,做的事却猪狗不如。”韩当跳了起来,破口大骂,随即又意识到张纮也是读书人,连忙说道:“先生,我说的可不是你,你是君子儒,那些人是小人儒,绝不是一回事。”
  众人忍俊不禁,放声大笑。孙贲笑骂道:“韩义公,你学问不错啊,居然还知道君子儒、小人儒。来,再吹几句听听。我们不懂,张先生、郭先生懂啊。”
  “别别别。”韩当连连推辞。“孙伯阳,你这不是害我吗,别说这二位先生,就是小士元面前,我也不敢放肆啊。我肚子里那点墨水也就认识自己名字,哪敢在他们面前放肆。”他又转向孙策。“将军,以后这算计人的事交给这几位先生,冲锋陷阵的事交给我们这些武夫。谁敢坑我们,先问问老子的刀答不答应。嘿嘿,我说,我们什么时候能用上南阳的新刀啊?”
  孙贲一拍案几,一跃而起。“看,我就知道韩义公没安好心,这是无利不起早啊。说了那么多,都是为了能早日用上南阳的新刀。”
  众人再次大笑。韩当也不介意,反唇相讽。“孙伯阳,你敢说你不想?”又对着程普、黄盖等人说道:“你们谁不想,站出来让我看看?”
  众人互相看看,发出心领神会的微笑。
  孙策闻弦音而知雅意,知道自己疏忽了,这些孙坚旧部有意见,借着这个机会说出来。他连忙起身。“敢教诸君得知,这件事早有安排,很快就会有新刀送到。”


第434章 党人之过
  饮宴之后,诸将各回大营,张纮来到孙策的大帐。
  “将军,太仆赵岐来了洛阳,正在与朱太尉磋商,之后便要赶往邺城,调解袁绍与公孙瓒的纠纷。依目前的形势分析,袁绍、公孙瓒很可能会接受他的调解。北线暂时稳定后,袁绍就可以南进。你西进勤王,洛阳可就空虚了。”
  孙策示意张纮不要着急。“先生坐,不要急,我不会轻易答应勤王的。能不去,自然是不去的好。万一不得已,我也要拖一拖,看看形势再说。别的不说,粮草总要准备好的吧。”
  张纮在孙策对面入座。“袁谭入主兖州,将军应该收到消息了吧。”
  “收到了,我还和袁谭做了笔生意。先生,奉孝将你的意见跟我说了一下,我大致知道你的意思,但是我还想听先生亲口说一遍。过了这几日,也许先生又有了新的见解也说不定。”
  张纮笑着点点头。他来找孙策,自然是想进言。他和郭嘉的建议并不完全一致,不管最后孙策做什么决定,他总要将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孙策决定暂留洛阳,除了要和朱儁纠缠一段时间之外,未必没有想将洛阳控制在手中的意思。
  “将军,我正有此意。我听奉孝说,将军怀疑袁绍想废长立幼,这个分析有依据吗?”
  “没有,只是依情理而论。不过张邈与袁绍不和是事实,张邈为此还花高价买了一千口刀。”
  孙策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和张纮说了,包括使者往来和他自己的分析。对袁绍是不是想废长立幼,他也有疑惑,觉得郭嘉这个分析过于大胆。但袁绍喜欢幼子袁尚,有意废长立幼,这也是后来历史走向,现在提前一点也不是不可能。
  张纮听完,拍了拍腿。“将军,这个猜想虽然很大胆,却也不是一点不可能。界桥之战,袁绍以不利形势重创公孙瓒,威镇河北,一时得意也是人之常情。如果袁绍真能在数年内平定天下,创立新朝,袁谭做为继承人,年龄的确偏大了些。”
  孙策心头一动。“先生,你在京师游学多年,对党人是什么看法?王允这么做,会不会是和袁绍呼应?”
  张纮叹息不已。太学就在一旁,他多次旧地重游,但每一次回来,他的心情都很沉重。他思索片刻,抬起头。“将军对党人如何看?”
  “一群眼高手低,自以为是的书生。”
  “我与将军的看法略有不同。”
  孙策有些意外。他打量着张纮,见张纮神情凝重,眼神平静中带着一丝说不出的伤感,知道自己刚才嘴太快了。张纮年轻时游学京师,正是党锢事件爆发之时,那时候的党人还是以李膺、杜密为代表,李膺可是真正的文武全才,张纮说不定还将李膺作为偶像,他将党人一概视为眼高手低的书生并不妥当。
  “一时失言,还请先生海函。”
  张纮笑着摆摆手。“将军言重了,你其实说得也没错,党人大多眼高手低,还有些自以为是,但这并不是党人的致命伤。因为这两个缺点并非党人专有,甚至也不是读书人专有,那些读了几本兵书就以名将自居,自以为天下无敌的蠢人也不少见。而文武兼备的党人也不在少数,袁绍能以弱胜强,击败驰名北疆的公孙瓒,足以证明他不是空谈之人。”
  孙策哈哈一笑。“那在先生看来,党人的致命伤在哪儿?”
  “行事偏激,过犹不及。为了立名不惜危言耸听,哗众取宠。将军,太学有三万学生,每年考试,高第者为郎者不过四十人,再加上太子舍人、文学掌故也不过百人,率三百人取一人,杯水车薪,如果不特立独行,哪有机会出头?久而久之,习气积染,做事往往出格,不计后果,党锢之祸便由此而起,李膺杀张朔于前,张俭杀侯览家人于后。李膺只杀张朔一人,张俭却杀了侯家近百口,简直是滥杀无辜。至于袁家兄弟火烧皇宫,杀宦者至二千余人,就更不足道了。夫子言中庸,他们哪里还懂得中庸的道理。”
  孙策沉吟道:“先生的意思,我可不可以理解成王允的确有可能这么做?”
  “的确有这个可能,所以我才反对将军父子退出洛阳。原本还只是猜测,现在赵岐奉诏调解袁绍和公孙瓒的矛盾,我几乎有七成把握。原本袁绍是不承认天子的,所以才有拥立刘虞之举。现在刘虞不肯,他又不能立刻称帝,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天子纳入他的控制之中,或者……直接死去。”
  孙策恍然大悟。看来以后交流还是要直接些,由人转告难免会有讹误。郭嘉倒未必有意掩饰,但他们意见不同,张纮有些话不太好跟他说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袁绍要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说,王允希望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又或者,希望天子直接死掉。刘辩已经死了,刘协如果也死了,灵帝一脉也就断了。到时候要么另选一个幼子为帝,或是自已称帝,天下很可能一下子冒出几个皇帝来,这时候就看谁拳头大了。
  至于孙家父子,只不过是顺手除去罢了,如果能将天子之死栽赃到他们身上就更完美了。王允设计的时候可能根本没把孙家父子放在眼里,至少主要目的不是他们。
  这一箭双雕的妙计究竟是谁想出来的?
  “那依先生之见,我们能守住洛阳吗?”
  “事在人为,不管最后能不能成,总要试一试。”张纮抱着腿,轻轻晃着身体。“袁绍一直不承认天子,王允等人是否真把他当天子看,谁也不知道。如果将军能够迎天子回洛阳,天子是信任袁绍,还是信任将军?野战之功又如何能比得上救驾。”
  孙策的眉毛渐渐扬了起来。他瞅着张纮,越想越开心。怪不得他要和荀彧以天下为战场,他们太相似了,这是真正的战略大师啊。相比之下,郭嘉更擅长细微之处见精神,大局上略逊一筹。
  孙策转过身体,向张纮靠了靠。“先生,若是欲试,更待如何?”
  张纮笑笑。“将军,西行勤王,最大的危险是什么?”
  孙策想了想。“河东的西凉兵,冀州的袁绍。”
  “将军何不试试与牛辅联络。西凉人既不相信王允,也不相信袁绍,这时候肯定希望有一个盟友。”


第435章 手谈
  孙策茅塞顿开,一下子打开了思路。
  勤王很难,却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如果真能将天子迎回洛阳,那可是大功一件。即使不能像历史上的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至少孙家能一跃而为朝廷重臣,坐镇南方应该问题不大。现在天子控制在王允手里对孙家很不利,如果能将天子能党人手里解救出来,王允还能这样明目张胆的偏袒袁绍吗?
  不仅是河东的西凉人,还有兖州的袁谭,徐州的陶谦,都是可以考虑的盟友嘛。
  这样一来,也不用和朱儁翻脸了。这老人家肯定举双手欢迎啊。
  “先生,走,我们去奉孝帐里商量一下。”
  张纮欣然从命。他们来到郭嘉的大帐,郭嘉正和庞统下棋,见孙策和张纮进来,摆摆手,将棋子抹乱。“不下了,你小子心不在焉,赢得无趣。”
  庞统很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