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3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什么?”荀攸接过纸,却看不太明白,上面的字他几乎一个也不认识。
  “我们抄录的一通古碑上的字,你猜猜,写的是什么?”
  荀攸摇摇头。他是读过书,但不通古文。
  “古本《易》。”胡昭笑道:“与今本《易》相异甚多,现在还在解读之中,等全部解读出来,估计研究《易》的大家有一半要撞墙。你荀家传有易数,荀慈明故去之后,也就是荀仲豫算得上读书种子。这样的大事,他不来?”
  荀攸没吭声,他缓缓放下手中的纸,沉默了片刻。“这就是你说的大书?”
  “不是。我说的大书是以发现的古碑校勘史记中的楚世家,如果可能的话,也许会单独写一部楚史。”
  荀攸惊愕不已。“周将军即将南征,蔡伯喈又准备著史,你们这时候写这样的大书,财赋支撑得起吗?”
  “的确有些紧张,不过周将军对我们的事很支持,他决定每年拨付五百金充作开销,为时十年。”
  “五百金也不够吧,你们这么多人。”
  胡昭扬扬手。“我们人数不是特别多,也就是七八个人,都是想做点学问的书生,能保证温饱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多的开销,主要的开销是纸张笔墨。好在南阳纸坊都很顺利,以后会越来越便宜。对了,听说冀州也开设了不少纸坊,公达,是不是你们提议的?”
  遇到荀攸,胡昭的心情一直很好,说到这件事,他的脸却阴了下来,很不高兴。“冀州人模仿南阳的马车,又模仿南阳的纸坊,那也就罢了,怎么还派人来偷技术?最近这两个月,十个纸坊有八个抓到细作,还伤了人,这就是四世三公的袁绍干的事?”
  “有这样的事?”荀攸也是大吃一惊。他知道袁绍在冀州建纸坊,但冀州所产的纸质量不如南阳纸,成本也偏高,价格一直降不下来。因为开设纸坊的是袁绍的部属,所以袁绍强迫冀州各郡县都必须用冀州纸,引起了不少反对,一些郡县写给袁绍的公文时用冀州纸,写其他公文时则用南阳纸,纸坊的生意一直不怎么好。现在居然到南阳来偷技术?
  见荀攸不似作伪,胡昭没有再逼问,却冷笑了两声。“嘿嘿,依我看,这汝阳袁家的家主迟早还要回到袁公路一脉。”
  荀攸心中莫名一凉,随即又有些隐隐的庆幸。


第557章 推心置腹
  “大军征战在即,还花大量财力支持编书,是南阳的财力很强,还是迫于压力?”
  晚宴之后,荀攸随周瑜在书房坐定,一开口就直奔主题。周瑜看了他一眼,嘴角微挑,却不着急回答。他提起案上小泥炉中咕噜作响的陶壶,在放好了姜葱盐和茶末的茶杯中倒进半杯开水,姜的温暖辛辣和茶叶的清香混在一起,在房间里弥漫开来,既有热情,又有冷静。周瑜伸手示意。
  “公达,尝尝,益州来的茶。”
  荀攸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然后皱了皱眉,轻轻放下了茶杯。
  周瑜慢慢地品着茶,自得其乐。过了一会儿,他放下茶杯,搓了搓手。“南阳的财力不但不强,而且有很大的亏空。要花钱的地方太多,浚仪之战,仅是箭矢就用了近百万枝,新刀万口,战甲近三千副,运过去的粮食近二十万石,接下来还要再运五十万石。伤亡将士的抚恤奖赏又是一大笔钱。孙将军的亲卫骑损失战马近四百匹。不得已,他只能亲赴河东,与牛辅等人面谈,这又要花一大笔钱。到处都要花钱,我只能到处借钱,现在已经赊到了五年之后的赋税。”
  荀攸看着周瑜,静静地等着。
  “有多少钱,现在都花得掉,但郡学用的钱却是一早就准备好的,不受影响。倒不是因为压力,而是因为文化需要传承,不能因为战事紧张就置诸脑后。一年五百金是不少,可是相对于数万大军的征战来说,这又算不了什么。”
  周瑜看看荀攸,浅笑道:“我大胆留下公达,就是希望公达能为我出谋划策,速战速决。战事早结束一天,省下的钱也许就不止五百金。公达,你说对不对?”
  荀攸苦笑道:“虽说兵贵胜,不贵久,但谁能保证一战成功?万一战事拖延不决,粮赋接济不上,难道将军再退回来?”
  “战必胜,攻必克,的确难以保证,不过出征之前,如果没有七成以上的胜率,我宁愿不出征。”周瑜顿了顿,又道:“这是孙将军对我的唯一要求。”
  “唯一要求?”
  “对,唯一要求。”
  荀攸怔了片刻,轻轻吐出一口气。“看来……孙将军对将军真是推心置腹啊。”
  “是啊,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想请公达来帮我。论士卒训练,甲仗精良,我们都有明显的优势,但此去是攻城,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我需要一个智谋之士来帮我筹措,时时提醒。公达离开南阳,我一直觉得很遗憾,现在你又回来了,而且是在我准备出征之前,我想这应该是天意吧。”
  荀攸苦笑道:“将军厚望,我愧不敢当,万一辜负了将军的信任,我……”
  周瑜摆摆手。“谋划在你,决断在我,如果事有不谐,我会全权向孙将军负责,不会连累公达。”
  荀攸闭上了嘴巴,没有再说什么客气话。他打量着周瑜的眼神,周瑜眼神湛然,平静而从容。荀攸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攸就不揣妄陋,在将军面前献丑。敢问将军,南征人马几何,各为哪几部?”
  “人马共两万四千,我率中军一万,娄圭三千,邓展四千,赵俨三千,孙辅四千。十月末在宛城出发,十一月初在襄阳集结,休整十日……”
  周瑜取出一份作战计划,摆在荀攸面前。荀攸拿起细读,越看越心惊。这份作战计划很详细,各部人马如何安排,由哪条路线前发,到达江陵后驻扎在什么地方,担负什么样的任务,要注意哪些变数,列列在目。哪怕是一个普通将领,看到这份作战计划,也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将军的准备很充分。”荀攸将计划推了回去。
  周瑜说道:“麾下将士大多出身行伍,不懂什么兵法,只能尽可能的安排得详细一些。有不妥之处,公达尽管直言无妨。”
  “将军所列计划很周详,我没什么意见。但是将军这份计划似乎只包括你部的作战计划,并没有孙将军部,莫非他要回豫州休整?”
  周瑜眉心微蹙,抬起头,看着荀攸。“公达的意思,是说我们各自行动,没有策应吗?孙将军的任务是攻取庐江、九江。陈登篡取庐江后,一直在厉兵秣马,准备北侵汝南,孙将军准备先攻取庐江,不与我一起行动。”
  荀攸摇摇头。“将军,战贵胜,不贵久,兵宜合,不宜分,你要攻城掠地,即使刘勋、陈纪才不过中人,毕竟有城在手,如果他们据城而守,你就不得不攻城,一旦顿兵坚城之下,就很难保证速胜,伤亡会猛增数倍。夜长梦多,一旦刘勋向益州或者扬州求援,胜负就很难预料了。”
  周瑜思索良久,缓缓点头。“公达所言,的确在理。如果我部单独出击,胜率最多七成,速胜的机率不过五六成,如果与孙将军同时出击,应该可以在一个月内解决战斗,就算有意外,也不会耽搁太久。”
  “没错,这是将军初战,不仅将军心里没什么把握,将士们也未必就有必胜的信心。孙将军则不然,他有去年大破徐荣的战绩在手,又刚刚取得浚仪之战的胜利,麾下将士配合默契,士气正旺。一旦得知他亲自率军出征,不仅我方士气可用,刘勋、陈纪也会丧胆。南阳财力不足,难以支撑长时间的攻战,这大概也是将军攻取南郡、江夏的用意所在。既然如此,就应该全力以赴,以期必克。攻取南郡、江夏后,将士们经过实战的检验,会更有信心。有了这两郡的财力支撑,将军再取江南四郡也会从容得多,不需要像这样算着日子,唯恐出什么意外。”
  周瑜嘴角挑起浅浅的笑容。“如此一来,这第一步就踏得更稳健了。”
  “将军不先请示一下孙将军再做决定吗?”
  “不用,将军从善如流,一定会接受这个建议。如果他知道这是公达的建议,那就更不用怀疑了。”周瑜面带意味深长的微笑。“将军对公达仰慕已久,只是不肯勉强人,所以这才一直没有力邀公达入幕,并非不知公达的高明。公达,天下知你之人,莫过将军。”
  “是因为郭奉孝吗?”
  “不,是将军本人。”


第558章 苦县长
  十月中,孙策终于回到汝南,在项县下了船,踏在坚实的土地上,他忽然感到莫名的疲惫。
  虽然一路都是乘船,不用骑马,也不用注意什么形象,或坐或卧,甚至睡个懒觉都可以,还是觉得累。在战场上片刻不敢放松,连睡觉都恨不得睁着眼睛,生怕出什么意外,现在回到自己的地盘,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进入陈县,他就比较轻松了,但进入汝南,他自然的又提高了警惕。到目前为止,汝南还不是他的汝南,豫州也不是他的豫州。费了大半年的功夫,他只是扎好了篱笆,防止袁绍觊觎豫州而已,内部还远远没有达到完全控制的程度。要是哪位豪强心血来潮,想和他开个玩笑,他一样可能含笑九泉。
  历史上的孙策就死在三个名不见经传的刺客手下。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如今兵荒马乱的,豪强家里有几具强弩,养几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游侠儿太正常了。虽说有典韦、许褚这样的勇士做保镖,但身边时时刻刻着一群糙汉子的感觉其实并不太好。
  “到家了!”孙策伸了个懒腰,振奋一下精神。“子纲先生,奉孝,到平舆之后,你们也不用陪我,先回家和家人团聚吧,放几天假,把欠的休沐全补齐了,养足精神,准备出征。”
  张纮、郭嘉笑着应了。出征这几个月,他们也很累,一直没有休息。在这期间,他们已经将家人搬到了平舆,还没见过面,正好趁着这个机会与家人团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