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进言,他一定能听。”
  庞德公笑了,斜睨了黄承彦一眼。“你倒是积极得很啊,这才刚刚入幕,就开始为主君谋划了。”
  黄承彦笑笑。“虽然闲散已久,既在其位,且谋其职。”
  庞德公心知肚明。孙策已经把话说出去了,蒯越不降,就杀蒯越全家。他赶到孙坚大营就是为这事来的。现在襄阳诸家还不明白危险有多大,不肯联合起来,他们总不能看着孙策真杀了蒯家。这既与蒯家结了仇,也对孙策的名声不利,黄承彦既然决定辅佐孙策,自然不能看着这件事发生。他意外的是黄承彦决断之快,两天前还一心要与孙策对抗,现在又为孙策谋划,倒也是雷厉风行,当机立断。
  当然,这也是黄承彦给他创造的机会,他为孙策解除危机,孙策将来也要见他一份情。
  庞德公没有推辞,很快就找机会向孙坚进言。孙坚言听计从,立刻请黄承彦给孙策带话,命令程普、韩当直接向他报告,不得私自处决蒯家老少。黄承彦不敢怠慢,立刻返回蔡洲,将孙坚的命令转达给孙策。
  孙策如释重负。有谋士的感觉就是好,他还等着周瑜为他解围呢,现在黄承彦都不用他开口,直接帮他解决了,真是贴心。
  趁着孙策高兴,黄承彦趁势向孙策推荐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孙策暗自思忖,黄承彦这个建议半真半假,大概还是有试探他的意思。以庞德公的身份不太可能屈尊在老爹身边做幕僚,自己初来乍到,不能急于建立自己的个人力量,将蔡庞二家的人才全收在身边并不合适。
  “庞山民年轻,又有才学,的确是个人才。不过,庞公闲云野鹤,怕是不习惯案牍,家父那里终究还是缺人,我还是将庞山民推荐给家父那儿云比较好。我将庞德公的从子庞统带在身边做个书佐就行,有你一起教导,想来庞公也放心。”
  黄承彦欣然同意。


第060章 熊孩子庞统
  名士究竟有没有用?关键看你会不会用,看他愿不愿意为你所用。
  黄承彦一旦做出了决定,立刻进入角色。他主动请缨,要去劝降荆州水师的楼船都尉陈生和驻守岘山的校尉张虎。
  陈生和张虎都是江夏人,因为生活所迫,做了流寇,曾经占据襄阳一带。刘表入宜城,派蒯越和庞季说降,他们这才成了刘表的部下。但他们的出身和经历让他很难得到刘表的真正信任,若非孙坚来攻,刘表不得不倚重他们,他们更默默无闻。
  黄承彦也是江夏人,又是名士,他愿意去说服陈生、张虎投降,孙策求之不得。
  第二天清晨,黄承彦带了一个小僮,乘一叶扁舟,直奔陈生的营地。陈生被黄忠打得怕了,不敢进前,又怕刘表降罪,正自头疼,看到乡党黄承彦,他就像看到了救星。没费黄承彦什么口舌,他就决定投降,并主动要求陪黄承彦去劝降张虎。陈生和张虎的关系非常好,张虎一看到陈生就松了一口气,几句话一说,立刻决定投降。两人一起随黄承彦赶到蔡洲,拜见孙策。
  仅仅半天功夫,襄阳城就成了孤城。
  这就是名士的影响力。
  孙策不敢怠慢,立刻将消息汇报给孙坚。孙坚大喜,随即带着主力渡过沔水,包围了襄阳城。
  孙策赶到大营拜见,详细汇报了出征以来的情况,特别强调了孙辅的功劳。首次征战,孙辅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并及时查漏补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当之无愧的首功。孙坚很满意,夸奖了孙辅几句,又“严厉”的批评了孙策对蔡家的处理不当,有伤和气。
  孙策很“虚心”地接受了批评,不动声色地看了周瑜和庞德公一眼。不用说,老爹有这样的觉悟和手悟离不开他们的开导,特别是周瑜对老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庞德公只不过是又添了一把柴而已。
  蔡讽感激涕零。孙坚感谢他对孙策、孙辅的支持,宣布归还他的家人和部分财产,决定夺取襄阳后,亲自为孙辅主婚,迎娶蔡珂。
  一整套流程下来,大家的表演都很尽兴,圆满地完成了预定任务。蔡家虽然损失惨重,但劫后重生,与孙坚搭上了关系,成了姻亲,只要孙坚攻取襄阳,蔡家的前途可期。孙坚顺利的得到了襄阳实力最强的豪强支持,又劫持了蒯越的家人,等于砍断了刘表一条腿,又砍伤了另一条腿,刘表孤掌难鸣,失败在即。
  各取所需,双方都很满意。
  庞德公回到了鱼梁洲,继续做他的隐士。孙策在黄承彦的陪同下,亲自上鱼梁洲请庞山民出任破虏将军长史。庞德公谦虚了几句,也就答应了。庞山民欢喜不禁,收拾了一些随身衣服,立刻赶到孙坚的大营赴任。
  紧接着,庞德公让人叫来了庞统。
  庞统虚十三岁,实足年龄才十二岁,还是个粉嫩的少年。他长得很一般,算不上丑,但肯定不算出色,即使不和孙策、周瑜这样的美少年比,他也应该算相貌平庸的那一类。站在孙策面前,他翻着白眼,一句话也没说就把头扭了开去,搞得孙策很郁闷。
  这熊孩子,天生的吧,难怪没人喜欢。
  庞德公也有些尴尬,觉得有点对不住孙策,又有点为庞统担心。庞统不清楚,他可清楚,孙策绝对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别看他笑眯眯的一脸阳光,下起手来比孙坚还狠。孙坚杀人最多杀一两个人,孙策动不动就要杀人全家。蔡家被他整得几乎破产,蒯家老少三百余口还被关在孙坚的大营里,这可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士元,这是孙将军的长子,孙君伯符,还不上前拜见。”
  庞统拱手施礼,一本正经地说道:“伯父,统虽年幼,略知事务。孙将军恩泽荆襄,有甚于沔水,大名如雷灌耳。只是统年幼无知,与孙君素昧平生,贸然拜见,只怕不妥。万一失礼,辞色不逊,惹怒了孙将军,丢了性命是小,污了孙将军的名声事大。”
  庞德公沉下了脸。“士元,不得无礼。孙君有识人之明,评你为百年不遇之才……”
  庞统转过身,静静地看着孙策。“孙君以前见过我么?”
  孙策摇摇头。
  “孙君听哪位名士贤达说起过我么?”
  孙策笑了,继续摇头。“庞公之前,我与名士贤达鲜有来往。”
  “既没见过我,又没听谁说起过我,孙君如何知道我有才无才,莫不是为安慰我伯父,信口一说?”
  “没错,我只是为了引起庞公注意,信口开河。”孙策笑得更加灿烂。熊孩子,在我面前摆谱,你也不打听打听我是怎么对付名士的。“庞公忠厚,信以为真,这才叫你来。没事了,你可以回去了。虽然相貌不算出众,好好读书,做个小吏也不错。”
  庞统的脸顿时涨红了。他知道自己长相不出色,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成名不易,但他自负聪明,读书也很用功,并不觉得自己会做个农夫。孙策说他只能做个小吏,甚至连小吏都未必有得做,他不能忍。
  “孙君说得没错,统有澹台之貌,却无灭明之才,不能入孙君青眼,相看两厌,不如不见。”说完,一拱手,转身就要走。
  孙策横身一步,拦住庞统的去路。想跑?哪有这么容易。不治治你这臭毛病,以后还得了。
  “庞士元,你自己对自己的容貌这么在意,又怎么能要求别人只看到你的才华?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你这气质也不像是有学问的样子,就算我想关注你的才华也无从关注起,难道非得昧着良心说谎,你才满意?这可有点强人所难啊。”
  庞统愣住了,翻着白眼,恶狠狠地瞪着一脸坏笑的孙策,恨不得一口将孙策咬死。
  “孙君是想与我讨论学问吗?”
  孙策摇摇头。“我没读过什么书,也不喜欢动不动与人讨论什么学问。不过,我曾经问过本郡前辈、庐江太守陆康陆季宁一个问题,他没能答出来。你如果能答出来,我愿意为我看走了眼向你道歉。如果你回答不出来,这澹台灭明四个字以后还请不要再提,有辱先贤啊。”
  庞统咬紧牙关,一字一句的说道:“那倒要请教,究竟是什么样的问题,连吴郡名士都回答不上来。”


第061章 天地人三问
  庞德公转过了头,不忍再看。这两天在孙坚大营,他和周瑜交谈过数次,周瑜曾经提及这件事。他敢肯定这是孙策给庞统挖的一个坑,而庞统想都没想就跳了进去,让他想拦都来不及。
  事实上,庞德公自己也回答不出来,直到前几天和黄承彦闲聊,他才知道这是张衡在《浑仪注》一文中提及的问题,但这篇文章是关于天文的,专业性极强,一般人很少会接触到。庞统的兴趣也不在这方面,他知道这篇文章的可能性极小,看到了也未必能懂。
  庞统到底还是太年轻,不知道孙策的阴险。
  孙策指指天,指指地,笑眯眯地看着庞统。“庞士元,你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吗?”
  庞统顿时语塞。孙策这个问题一语双关,既是在问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又是在说他自以为是,不知道天高厚。他很想回答这个问题,给孙策一记响亮的回击,但是……他真的不知道。
  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圣人经典,诸子百家,没有人提过这个问题啊。这应该是天文方面的学问,我一点涉猎也没有。
  “不知道?”孙策阴险的追问了一句,不让庞统有任何打擦边球的机会。“天地不知道,我问一个简单点的,关于人的,怎么样?”
  庞统原本还有些犹豫,一听是关于人的,他立刻激动起来,一心想扳回一城,甚至没有多想想。头一点,这才发现上了孙策的当,这不是明摆着承认自己不知道天高地厚嘛。
  “等一等。”庞统抬起手。“孙君自己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吗?”
  “我知道,不过等一会儿再说。如果你能回答得出我关于人的这个问题,我就告诉你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如果连这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我就算告诉你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