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4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好的办法就是杀掉周昂。周昂用兵能力很差,练兵能力更渣,九江郡兵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周昂死了,九江郡兵必败。可是要杀周昂却不容易,因为九江郡兵很多,而且周昂有自知之明,从来不亲临前线,他总是在后面指挥。一看形势不妙,转身就跑。吴景兵力不足,还要守护粮草辎重,生怕被周昂烧了,不敢追得太狠,只能把周昂赶走就行。
  关羽的到来让吴景看到了一线希望。关羽带来了孙策的亲笔信。孙策详细说明了情况,秦松已经赶往舒县,他将建议孙坚改变战术,先解决舒县周边诸县,就地解决粮草。吴景的任务不再是保护补给线,而是攻击九江,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这场战事。
  按照孙策的部署,吴景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当然,拿下九江,他的功劳也更大。对吴景来说,这是难得的机会。而关羽就是孙策送给他的一口刀。孙策说,你要用好这口刀,充分发挥他的作用。这一战结束他也许就要离开,以后想用也没机会用了。
  吴景收起信,打量着眼前的关羽,心里盘算着孙策的潜台词。孙策不可能什么话都写在信上,有些意思要他自己去揣摩。关羽要和刘备一起离开,不管是什么原因,反正不是孙策的人了。既然如此,那就没必要在乎他的生死,一切以完成任务为目的。
  “伯符对我这个阿舅真是体贴啊。”吴景叹息道:“他派秦松、甘宁助他父亲破庐江,派你助我破九江,知道我力不能及,又派云长来助我。云长,拜托了。”
  关羽不辞辛苦地从宛城赶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能请黄承彦为他打造一件兵器,还有与甘宁较劲的意思。他与甘宁的决斗无疾无终,没能分出胜负,现在换了一个形势,他自然不会放过。他不仅要帮吴景攻取九江,还要抢在甘宁前面。
  对此,他有充足的信心。不论是武艺还是用兵能力,他自认都比甘宁强。甘宁是什么东西?一个贼而已,带着几百江贼打家劫舍还行,结阵而战有点为难他了。可是他不同,他多次参与大战,有的甚至是几万人的大战,经验丰富,最近又学了不少练兵之法,打败周昂那书生简直是手到擒来。
  面对吴景的托付,关羽慨然应诺。“关某受讨逆将军之托,愿助都尉一臂之力。”
  他嘴上说愿为校尉效劳,神情却分明是你在旁边看着,看我怎么把周昂的脑袋割下来,怎么把九江打下来送给你。吴景早就听说过这位关云长的骄傲,此刻一见,果然传言不虚。如果不是孙策有言在先,最近又被周昂纠缠得恼火,他几乎要把关羽赶出去。
  “云长有什么计划?”
  关羽早有准备,铺开地图,说起了自己的计划。“兵在精,不在多。请都尉拨五百精锐与我,然后散布消息,就说孙将军攻城不顺,要调都尉前去增援。都尉离开之后,周昂得知芍陂兵力不足,必来劫粮,届时关某出击,斩其首,都尉再挥师直进,大败之后,人心不定,阴陵可一鼓而下。”
  关羽侃侃而谈,吴景一边听一边点头,觉得关羽虽然狂,这个办法不错。如果运作得当,的确有机会成功。他答应了,让关羽自己去挑人。关羽也不客气,亲自到营中挑选挑选了五百精锐,又请吴景补齐他们的甲胄刀盾,杀了两头牛大飨士卒,提升士气。
  吴景随即派人散布消息,说奉孙坚之命增援舒城,为了安全,他将辎重全部运到了六安,然后就带着四千人离开了。
  ……
  周昂下了马车,拉拉衣袖,将有些皱褶的袖子拉平整,这才抬头看着前来迎接的成德令胡敏,淡淡地说道:“刘子扬何在?”
  胡敏躬身道:“府君令到,下官即派人前往去通知刘氏,奈何刘晔半月前外出游历,至今未归。今有其兄刘涣在此,府君若有什么疑惑,问他便是。”
  刘涣从胡敏身后闪了出来,向周昂躬身施礼。周昂眉头紧皱,上下打量了刘涣两眼,甩甩袖子,却没理刘涣。刘涣很尴尬,讪讪地退了。胡敏也很尴尬。周昂这是怪他办事不力啊。不过他也没办法,周昂想想见刘晔,刘晔不想见他啊。
  周昂原本大好的心情一下子很低落,甚至有些沮丧。他与陈登联手抵御孙坚的攻击,陈登守舒城,牵制孙坚的主力,他率九江郡兵攻击孙坚的补给线,原本以为手到擒来,没想到吴景所部极是精锐,人数虽少,战力却强,他所领的九江郡兵屡战屡败,竟是一点便宜也没占着。好在陈登顽强,孙坚至今未能攻克舒城,不得不调吴景增援。吴景带走了大部分人马,现在只有千人驻守六安,给了他一个机会。
  难得的战机出现,又途经成德,他便想来访才。数日前,他收到许劭来写信,说成德有个年轻人叫刘晔,是佐世之才,可以大用。他久战不利,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得到这个消息,自然高兴,特地派人来通知胡敏,让他通知刘晔来见,准备辟他为吏,引在左右。
  没想到刘晔居然连个面都不照。
  轻狂之徒,不堪大用。许劭果然名过其实,难怪他在汝南待不下去了,只能跑去豫章。


第671章 关羽出击
  周昂心情不好,连话都没和刘涣说一句,搞得刘涣很丢脸,回到家中,一进门就抱怨起来。刘晔正在指挥侍者整理行装,瞅了刘涣一眼,笑笑没说话。刘涣唠叨了两句,也觉得没劲,坐在一旁,自己倒了一杯水,一口气喝完,又长长的叹了一声。
  “真准备出门游历啊?”
  刘晔点点头。“我想去长安,免得总要麻烦兄长为我出面,受人闲气,还要胡公为我掩护。”
  “你担心周太守再来找你?”
  “这倒不至于,他在九江待不了多久了。天下大乱,九江迟早会成为战场,天子迁都长安,变法图强,我想去看看,也许能有效力的机会。”
  刘涣没吭声。最近不断有消息传来,说天子定都长安,推行变法,还要建什么讲武堂,奖励军功,动心的人不少,刘晔有这个想法也很正常。他们本是光武后裔,如今天下大乱,刘氏危急,自然应该出一分力,以刘晔的能力说不定有机会封侯拜将,为朝廷藩镇。
  “你为什么说周太守在九江待不了多久,难道孙坚真能夺取九江?”
  “孙坚夺不了,还有孙策嘛。孙坚是武夫,只知道冲锋陷阵,不知谋略,孙策却有勇有谋,连彭城张昭、广陵张纮都为他所用,周昂又怎么可能是他的对手。”刘晔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你看他这一年做的事,孙坚几年都没做成。父子相继,而且青出于蓝,这是家族将兴的征兆,东南有王者之气难道是应在他们孙家身上吗?”
  刘涣也很沮丧。这些年谣言四起,人心纷扰,他们也很担心。袁绍雄据河北,孙家父子又异军突起,朝廷只能西迁长安,依靠关中地形自守,将关东拱手相让,说是天子,其实与诸侯无异。他们虽说已经不是封君,毕竟户籍还在宗室,身上流的也是光武帝的血脉,看着刘氏火德渐弱,心里终究不是滋味。
  刘晔叹了一会儿,又重新振作起来,对刘涣说道:“兄长,如果孙家父子击败周昂,占据九江,你不要和他们作对,该交的租赋一个也不要少,他们如果要田,就把田给他们,螳臂挡车,于事无补,倒不如顺势而行,苟全性命。”
  刘涣点点头。“周昂真的要败了吗?”
  “就这几天的事。”刘晔长叹一声:“这么明显的陷阱都看不破,也不知道他的名声是怎么来的,袁绍用这样的人为辅翼,又怎么可能不败。可惜了陈登,周昂若有他一半见识,何至于此。九江不保,丹阳也好不到哪儿去,豫章、吴郡、会稽三郡太守都是书生,没一个是孙策对手,扬州迟早是他们父子的囊中之物。陈登独木难支,他守不住庐江的。”
  刘涣不太理解。“你怎么能断定这是陷阱?孙坚攻城不下,调吴景去增援,不是很正常的事么?”
  刘晔摇摇头。“孙坚攻城不下,最明智的事是围而不攻,先取九江。周昂战吴景不下,岂是孙坚的对手?一鼓可破,然后再利用九江的粮赋和兵力攻击舒城,陈登困守孤城,能坚持几天?就算孙坚想不到这一点,也可以先行撤退,而不是冒着粮草被劫的危险调吴景增援,若粮草被劫,他就算有再多的兵力,又能奈陈登何?孙坚虽然有勇无谋,毕竟久经沙场,绝不会做出这等愚蠢之事。”
  刘涣恍然大悟。“既然如此,你为何不面见周太守,提醒他?”
  刘晔扬扬眉。“为什么要提醒周昂?他败了才好,九江被孙氏父亲占据,暂时就不会有大的战事了。你看看南阳、汝南,百姓安居乐业,世家豪强虽说损失不小,可是只要不愚蠢到与孙家父子作对就不会有性命之忧,主动依附的甚至可能从中分一杯羹。”
  刘晔一声轻叹。“孙策虽然年轻,却深谙治道。袁绍、杨彪都在学他,却不得其中精义,难免有东施效颦之误。我去长安,希望有机会陈说利害,以免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
  关羽坐在一块石头上,双手抚着膝盖,闭目沉思。
  周仓站在关羽身后,一手按着关羽的头盔,一手拄着关羽的千军破。他身高近八尺,粗壮结实,面色黝黑,一把乱糟糟的胡须,看起来很威猛。他也是河东人,流落汝南,成了黄巾,后来被孙坚收编,在吴景麾下效力。这次关羽挑选精锐,他被选中,折服于关羽的武艺,做了关羽的卫士。
  五百精锐伏在岸边的芦苇中,每个人嘴里都衔了一根芦苇,说话也只能凑在耳边,窃窃私语。
  芦苇沙沙作响,一个斥候弓着腰,脚步轻疾的走了过来,蹲在关羽面前,取下咬在嘴里的芦苇,低声说道:“都尉,九江军来了。”
  关羽一动不动。“还有多远?”
  “五里。”
  “一里再报。”
  “喏。”
  斥候重新咬好芦苇,转身走了,很快就消失在茂密的芦苇丛中。过了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