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5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就算我们将土地交出去,也未必够用啊。中原大乱,唯吴会有粮,只怕流民会蜂拥而来。徐州、豫州都是几百万人的大州,不用太多,一百万人就能让吴会不堪重负。”
  “人口短时间内是负担,长远来看却是宝藏。”
  沈友早有准备,把孙策的方案说了一遍,又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吴会——尤其是吴郡——并不是没有土地,而是水利设施不够。以前是因为人口少,随便开两块地,撒点种子就能温饱,实在不行打打鱼也能活,所以没什么压力。现在人口多了,才开始讲究精耕细作,疏浚水利,像他们这些从中原迁来的人都是这么干的,所以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
  可是吴郡有多少土地被精耕细作了?吴郡十三县,除了吴县之外,其他的全都户不满万,大片的土地或是沼泽,或是草田,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能利用中原来的人口进行开垦,就算来百万人也能养得起。孙策非常重视农学,他特地找了一个叫鲜于程的人在丹阳屯田,如果成功,将来可以将经验推广到吴郡。
  这是个机会,用孙策的话说,也许只需要十年的时间就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人口翻番。
  陆康和高岱听得将信将疑,但他们只是怀疑能达到的效果,不怀疑孙策的诚意。孙策安排人在丹阳屯田的事,他们也听说了,听说还给那个叫鲜于程的人开出了相当于二千石的报酬,这件事可是在吴郡引起了轩然大波。
  不过想想孙策让步骘他们研究水战史都能提供一百金,这也不算什么了。水战史只是一部书,写成了也没太大的参考意义,反倒是步骘得名,屯田却是能养活无数人的大事,产出的粮食一年何止二千石。
  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议论孙策的事迹。有的事,他们觉得很不错,比如振兴郡学,兴修水利,未雨绸缪,为随时可能出现的流民准备粮食;有的事,他们觉得很荒唐,比如让步骘著水战史,比如让马超写什么骑战史。马超一个武夫,他能写什么史啊。趁着酒兴,陆康还调侃了沈友几句,说沈友喜欢兵法,将来也许可以写一部兵书,把水战史、骑战史什么的都编进去。
  沈友毫不介意,和他们一起说笑,心里却有些暗自得意。这些人根本不知道孙策的良苦用心,他们还停留在儒术治国的层次上。兵法关系生死存亡,怎么可能是小事?孙策不仅自己用兵有章法,而且用心调教麾下诸将,建讲武堂培训都伯、军侯这样的下层将领,才能屡次以少胜多。他能指挥五千人大败许贡,那不是他的本事,而是这五千人训练有素,随便换一个人指挥都能击败许贡。
  你们安心读书吧,建功立业的机会给我。再过二十年,看你们还能不能笑得这么开心。
  ……
  孙策离开了吴郡,乘船南下,还没到乌程,他就接到了郭暾送来的消息。
  郭暾和向朗到达故鄣后,立刻巡视县境,修缮城池。他们来得很及时,城刚刚修了一半,应太史慈之邀前往老虎山助阵的乌程宗帅严虎就率兵入境。他们没想到故鄣长换了人,增了兵,大摇大摆的入境,结果被郭暾迎头痛击,斩首三百余级,剩下的人作鸟兽散,退回石城山。
  石城山就在乌程县西。郭暾提醒孙策小心,这些山贼正面作战不行,偷袭却是一把好手,而且水陆皆能,别被严白虎袭了营。
  孙策早有准备。还没出发的时候沈友就提醒他了。沈家先祖沈戎刚刚迁来的时候就在乌程的余不溪畔落脚,沈家还有不少宗族住在乌程。沈友没明说,但孙策听出了沈友的意思,严白虎之所以能在石城门称雄,有沈家的默许和纵容,甚至有资助。
  严白虎本名严虎,最先落草在白虎山,便以白虎为号,后来势力扩张,才进入石城山一带,并与沈家搭上了线。山里当然安全,但山里也清苦,石城山离余杭、乌程都比较近,平时山贼们就住在石城山,情况紧急的时候才会躲进白虎山。白虎山再往南就是莫干山、天目山、龙王山,连绵千里,一旦躲进去就很难找。
  所以,严白虎和铜官山的陈败、石坚等人不同,他们可以被击败,却很难根除。
  孙策决定先礼后兵,尽可能避免与严白虎发生冲突,以免战事拖延太久。进了乌程之后,乌程相李怀前来拜见。孙坚是乌程侯,理论上乌程相就是孙家的家丞,只不过任命权在朝廷手中,孙家并不能干预任何政务,就连食邑也是由乌程县进行拨付,孙家不能直接经手。
  现在情况不同了,别说乌程,连整个吴郡都是孙策说了算,乌程相更不敢怠慢。
  李怀字仁平,三十出头,中等身材,体形矫健,不像一个书生,却像一个赳赳武夫。身边跟着一个年轻人,也是身材强壮,走路带风。李怀拜见完毕,孙策还没说话,李怀便主动说道:“将军,我是曲阿人,与弘伯夏同里。”
  “那你应该也认识郭武吧?”
  “认识。”李怀很惊讶。“郭武也在将军身边么,他不是去了长安?”
  孙策让人叫来郭武。郭武一见李怀就哈哈大笑。“原来你是乌程相啊,真是有缘。咦,这是谁,看起来很拽啊,是不是高手,要不要比试一下?”
  那年轻人躬身施礼。“余杭凌操,见过郭君。”
  孙策心中一动,下意识的看了甘宁一眼。


第804章 凌操斗甘宁
  凌操是余杭人,跑到乌程来是与李怀意气相投。两个人都有点侠气,李怀不是什么循吏,凌操也不是什么良民。在吴会一带,这样的人很多,孙策的父亲孙坚就是此类。只不过这样的人大多文化素质不高,只能在底层厮混,很难得到主流赏识。如果没有意外情况,他们很难出头,跻身上流社会。
  李怀这么积极的赶来,就是因为他看到了机会:孙策要剿山贼,而严白虎刚刚和孙策的部下交手。凌操从余杭赶到乌程,也是想趁乱立功,搏一个出身。孙坚以军功封侯,对陆康那样的世家没什么太大的触动,对凌操这样的人来说却是一个榜样。能经入仕对他们来说太难了,立军功反倒容易一些。
  都是读书不多的武人,而且都是好斗之人,见了面难免会有火花。文人谈诗论赋,武人自然是切磋武艺。一看孙策的眼神,甘宁就“明白”了,立刻说道:“子威,你与李相比试,这位凌君就由我来招呼吧。”
  凌操拱手道:“敢问足下高名。”
  “巴郡甘宁。”甘宁挺起胸脯,得意洋洋,做好了接受恭维的准备。
  凌操无感。“足下也是孙将军身边数一数二的勇士吗?”
  甘宁很尴尬,心虚地瞅瞅孙策。他的确很猛,但他在孙策身边还不敢称数一数二,数三数四还差不多。见甘宁这副表情,凌操有些不屑。甘宁顿时火了,抗声道:“某虽然武艺低微,对付足下还是绰绰有余的。”
  凌操的眉毛立刻扬了起来,拔刀出鞘。“足下在巴郡称雄,在我吴郡还是谦虚一点的好。操不才,愿领教足下高明。”
  见甘宁、凌操一言不合就要动手,孙策吓了一跳。这凌操历史上可是被甘宁射死的,这不会是宿命吧?不过,甘宁开了口,这凌操又跃跃欲试,他倒不好直接阻拦。
  “比武较技、互相切磋是乐事,但大家无冤无仇,不必以性命相搏,点到为止就可以了。兴霸,你可不能凭刀利欺负人,胜之不武,换刀吧。”
  甘宁哈哈大笑,拔出腰间的长刀搁在一旁,取来一口练习用的刀。孙权、陆议年龄尚小,但习武又必须不可避免的要对练,孙策就专门为他们打造了两口没开刃的环刀。甘宁取来一口,亮给凌操看,以示不占他便宜。凌操不甘示弱,也将自己的刀搁在一旁,取起另一口,与甘宁面对面。
  看热闹的人从来不缺,看这边拉开架势,不仅孙策身边的人都围了过来,就连旁边船上的人都驻舟观看。就在众人围观之下,甘宁和凌操摆开架势,转了两圈,凌操率先发起了攻击,挥刀猛劈。
  甘宁强势反击。
  两人就在孙策面前砍杀起来,刀虽然没开锋,撞击时却火星四溅,铿锵有声,一点也不比真刀逊色。丁丁当当之声不绝于耳,夹杂着两人的呼喝。平时说话,大家都尽可能说官话,一打起来,说的全是方言,谁也听不懂,只知道不是什么好话。
  两人你来我往,瞬间交手数合。孙策看了出来,凌操很勇猛,但他不论身体素质还是武艺都略逊甘宁一筹。他算得上是一个勇士,却不够职业,平时的训练强度远远不如甘宁。开始还能凭血气之勇,但十余招之后,气力就有些跟不上了。
  比武较量,如果双方水平差距比较大,通常三五合之内就能分出胜负,看不出耐力的重要性。如果旗鼓相当,耐力就非常重要。一旦气力不继,动作就会变形,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凌操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一边采取守势,趁机调整呼吸,一边向跳板退去。孙策的船是大船,无法直接靠岸,李怀和凌操上船时是踩着长达四丈的跳板上来的。跳板三尺宽,仅容一人站立。凌操退上跳板,长刀一挥,冷笑道:“既来吴地,可敢水战?”
  孙策忍俊不禁,围观的将士们也笑成一片,甘宁更是无语。他解开大氅,手臂搅动,将大氅搅成一团,扔给卫士,又解下身上的甲胄,脱去战袍,踢去战靴,只留一条牛鼻裈,纵身跃入水中,再露面时已经是数丈以外。
  “来战!”
  凌操见状,这才明白孙策等人为什么笑,不甘示弱,也脱去外衣,只剩下一条牛鼻裈,纵身入水,再次与甘宁交起手来。两人在水中时隐时现,不仅拼刀法,更拼水性,打得水花四溅,连河水都被他们搅浑了,泛起泥浆。斗至激烈处,只见水下翻腾,却不见他们露头。
  “这凌操水性不错。”孙策赞道。
  李怀附和道:“凌仲德不仅水性好,而且忠毅勇猛,只可惜经术不明,是以蹉跎至今。”
  孙策看看李怀,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