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5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年轻人笑了,拱手施礼。“我是常山赵家的部曲赵复,奉家君赵云之命,在此等候刘君多日。”
  “子龙?”刘备狂喜,四处张望。“他在哪儿?”
  “在南门云阳亭,请刘君随我来。”
  赵复解下系在一旁的坐骑,翻身上马,向南门驰去。刘备不敢怠慢,也跟着飞身上马,紧随其后。张飞和简雍也非常兴奋,连忙上马跟上。刘备赶上赵复,问起情况,这才知道被张飞言中,他们走岔了道。刘备离开五天后,赵云就出了门,昼夜兼程,但一直没追上刘备,直到进了蓟县也没碰上。赵云估计他们是走岔了,便在城外相候,他本人在南门等,派赵复在西门等。他们已经在这儿等了快十天了,如果再等不到刘备,赵云就准备回头找了。
  刘备暗自惭愧。他为了能早点和赵云会合,他在中山、常山的郡界停了两天,大概就是那时候错过了。按照赵复的时间计算,他那时候刚刚进中山国的毋极县。
  来到南门外云阳亭西的山坡上,刘备看到了赵云,又惊又喜。赵云带的人太多了,足足有五百多人,而且全是骑兵,亭里根本住不下,他们就在山坡上扎起了营盘。刘备赶到的时候,赵云正在演练骑术,几十名骑兵在坡下往来奔驰,士气高昂。
  看到刘备,赵云迎了过来,老远就拱手施礼。刘备跳下马,奔了过去,抱着赵云,还没来得及说一句话,眼泪就涌了出来。“子龙,我……”
  赵云笑着拍拍刘备的肩膀。“玄德,我第一次来蓟县,走错了,让玄德担心了。”
  “没事,没事,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刘备欢喜不禁,看着围过来的骑士。“这些都是你带来的?”
  赵云点点头,拍拍手。“诸君,这就是我和你们说的刘君玄德,还不过来见礼。”
  骑士们纷纷拱手施礼,朗声道:“见过刘君。”
  刘备欣喜不已,一一还礼。有了赵云和这五百多骑,他的腰杆就硬气多了。这些人都是青壮汉子,堪称精锐。他又向赵云致谢。“子龙,有了你的这些人马,大事可成。”
  赵云摇摇头。“玄德,这不是我的人马,是你的部曲。”
  刘备愣住了,张着嘴巴,眼睛瞪得溜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些人是赵云的部曲还是他的部曲,区别很大。过了一会儿,他回过神来,连连摇头。“不不不,子龙,你能来帮我,我就很高兴了,怎么能……”
  “玄德毋须推辞,这些都是我常山健儿,闻说玄德奉诏书安抚河北,都愿意来助玄德一臂之力,并非只为功业。玄德,有件事很紧急,你要尽快想办法通知刘使君,以备不虞。”
  刘备还沉浸在突然多了五百骑的兴奋之中,心不在焉地连连点头。赵云将他拉到一旁,很严肃地说道:“我经过河间的时候听说袁绍正在征兵,有可能会南下攻取青州。”
  刘备心里咯噔一下,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现在?”
  “是不是很反常?”
  刘备没说话,心里迅速分析着赵云这句话背后的含义。现在是春天,马上就要春耕,一般来说不会劳师远征,否则会耽误农时。袁绍肯定遇到了非这么做不可的困难,这才违反常规。春天马瘦,对骑兵不利,袁绍选择这个时候攻青州,等于放弃了自己的骑兵优势,除非他的目标不是青州,而是另有其人,比如更依赖骑兵的公孙瓒——青州的赋税是幽州必不可少的补充,袁绍攻青州,公孙瓒不可能坐视不理。
  “子龙,这听起来像是一计啊。”
  赵云点点头。“是的,不过凡事有弊必有利,如果利用得好,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第821章 机会
  刘备回幽州,明面上的任务是调解刘虞和公孙瓒的矛盾,私下里的目标则是在幽州站稳脚跟,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在中原转了几年,他受够了中原世家的白眼,也见识了袁谭、孙策等人的实力,知道那里没什么机会,不如回幽州。幽州没什么大的世家,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
  但不管是哪个任务,他都要面对公孙瓒。虽说曾经是同窗,虽说他当年将公孙瓒当兄长一样看待,但公孙瓒对他并无特别之处,有了他转投陶谦、袁绍这个波折之后,公孙瓒会怎么看他,刘备心里一点底也没有。他避开河间国,取道中山国进入广阳郡,就是有意避开公孙瓒。
  之所以如此,当然是因为公孙瓒实力强,虽说被袁绍打得鼻青眼肿,收拾他还是很轻松的事,真要发了火,随时可以要他的命。如果公孙瓒中了袁绍的计,被袁绍重创,对他来说未尝不是好事。如果他能借此机会救公孙瓒一次,也许能将功补过,尽释前嫌。
  这就是赵云所说的机会。
  刘备与赵云、简雍、张飞四人商议了很久,决定派简雍赶回涿郡,一是看看家里的情况,二是找机会见见公孙瓒,先做个铺垫,看看公孙瓒对他的态度究竟怎么样。
  事不宜迟,简雍连蓟城都不进了,立刻南下。
  刘备回到城门口,准备进城。身后有赵云等五百余骑,不用刘备说什么,城上的都尉便如临大敌,一边命令加强戒备,一边亲自下城迎接。查验了刘备的文书,得知刘备是带着诏书从长安来的使者,都尉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热情的送刘备去州牧府。
  刘备昂然入城,赵云、张飞夹侍左右,五百骑士前导后从,威风凛凛,街上的行人纷纷避让,眼神敬畏。蓟城既是州治,又是郡治,更是燕国曾经的国都,算是北方大都会,这里的百姓见多识广,一看刘备身边的这些骑士就知道不是等闲之辈,远远地避开,免遭无妄之灾。
  刘虞不在城中,从事鲜于辅接到报告,赶出来迎接刘备。鲜于辅三十左右,年富力强,国字脸,一部浓密的短须,未语先笑,非常客气,但眼神警惕。见刘备随从众多,便请他们先到驿馆休息,他派人去请刘虞回来接诏,却绝口不提刘虞在什么地方。
  刘备知道鲜于辅对自己有戒备,毕竟他和公孙瓒的关系人人皆知,刘虞又和公孙瓒闹得很不愉快。他请鲜于辅安排他的部下在蓟城休息,自己只身随鲜于辅去见刘虞,以节省时间。鲜于辅担心稍减,亲自领着刘备去驿亭。
  刘备安顿下来,将五百多名骑士全部留在驿亭,只带赵云、张飞二人随鲜于辅出城。半路上,鲜于辅告诉刘备,前几天,公孙瓒抢了刘虞准备赏赐给乌桓人的东西,引起了乌桓人的强烈不满,刘虞正在安抚乌桓人。
  出了城门,赵云忽然扯了扯刘备的手肘。刘备转头,赵云悄悄地伸手指了指。刘备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城东南角一个高台,非常突兀,看起来比一旁的蓟城城墙还要高很多。
  “鲜于兄,那是什么所在?”
  鲜于辅看了一眼,苦笑道:“公孙将军建的京观。他总是疑心刘牧会对他不利,筑了这京观,派重兵把守,回蓟城就住京观中,也不亲见刘牧,只派使者来往传信。”
  刘备没说什么,心里却不免诧异。他和公孙瓒相识多年,太了解公孙瓒的脾气了。那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遇到凶猛的胡人都毫无惧色,怎么会怕刘虞,还特地筑了京观。要么是他败于袁绍之后,胆气尽丧,要么是刘虞集结了重兵,让公孙瓒也感到了威胁。公孙瓒的主力在涿郡与袁绍对峙,他回蓟城只带亲卫营,不会带太多人马。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他的机会。
  “公孙伯珪最近回来过吗?”
  “前几天刚走。”
  刘备想起赵云说的事,多留了一份心。“他走之前有没有索要大量粮草?”
  鲜于辅叹了一口气。“公孙将军这两年连续与袁绍交战,死伤甚多,损失的军械辎重不计其数。他又不肯罢休,非要报复,接连扩充人马,需要的粮草辎重越来越多,幽州不堪重负。刘牧辛苦了这么多年,总算让幽州民生有了起色,被他这么一弄,前功尽弃,粮价一天一个价,老百姓怨言很重啊。使者若是不信,不妨去市井走走,自然就清楚了。”
  刘备附和了几句。他有领兵作战的经历,知道打仗需要耗费很多钱,尤其是骑兵。他也是幽州人,知道幽州并不是什么富庶之地,和冀州没法比。客观因素决定了幽州支撑不起长时间的战事。如果能打赢了,还可以攻入冀州,取冀州财赋自给。现在公孙瓒不是袁绍对手,连战连败,损失惨重,对幽州的民生肯定影响很大,在百姓中的口碑肯定不会好。从鲜于辅的口气就可以看得出来,公孙瓒不得人心。
  刘虞名声好,得民心,与胡人的关系也不错,但他书生气太重,不知用兵之道。公孙瓒擅长用兵,但他穷兵黩武,民愤极大。两人各有所长,又水火不容,冲突在所难免。调解的作用可能不大,还是利用这个机会占一席之地比较实际。
  刘备一边走一边想,忽然充满了自信。这简直是天赐良机啊。刘虞与公孙瓒交战,肯定需要像我这样的人。北疆不缺武人,但大多靠天赋,在实际战斗中积累经验,放眼天下,像孙策那样重视练兵的人都没几个。我虽然在孙策麾下时间不长,可是我学到的那些本领在幽州几乎无人可比,尤其是步卒。
  刘备心中主意已定,轻笑一声:“兵法云:国虽大,好战必亡。幽州贫瘠,本就不如冀州富庶。一战不胜,便当休养生息,养士练兵,怎么能轻易出击呢。伯珪兄勇猛无双,这性子却有些轻躁,难怪刘牧烦恼。我虽不才,不忍见幽州父老受苦,愿借朝廷诏书之威,尽绵薄之力,助刘牧劝服伯珪,罢兵休战,养兵殖谷。待会儿见到刘牧,还请鲜于兄代我呈意。”
  鲜于辅心中暗喜,对刘备多了几分好感。“刘君所言甚是,我一定将你的美意转达刘牧。”


第822章 观其友
  蓟城东北二十余里有个胡市,地方不大,方仅两百余步。临时设市,所以没有市墙,也没有市肆,基本是自由堆放。胡人也没什么精细的货物,大多是一些皮货、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