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5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么不打,要打就将他们打痛了。
  得到虞翻的确定,孙策下令全军做好防范风雨的准备,尤其是甘宁、凌操统领的水师,一定要寻好避风港,随时准备躲避。台风一来,楼船都能掀翻,更别说这些中小型战船。
  ……
  太史慈坐在巨石上,看着东南方向的星空,沉默不语。
  严舆、王连站在一旁,面面相觑。王连是王晟的儿子,奉郭异、王晟之命,渡江向严白虎求救。严白虎担心自己实力不足,又派严舆和王连一起来向太史慈求援,请他发兵一起渡江接应郭异、王晟。孙策已经切断了后路,固陵储粮不足,最多只能支撑十天。
  但是怎么救,他们都没计划,包括严白虎在内都拿不出什么好的方案,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太史慈身上。太史慈骁勇善战,和祖郎激斗,不分胜负。祖郎是丹阳有名的大帅,比严白虎等人的实力强多了。太史慈能和他战成平手,足以说明他的能力。
  可是太史慈自己心里有数,他可以和祖郎战成平手,却无法渡江救援郭异等人。孙策有水师,严白虎没有,仅凭几艘民船是无法和甘宁水战的,那和送死没什么区别。
  救,没有足够的实力,可不救也不行,他不能看着会稽落入孙策的手中。能将孙策拖在会稽一天,刘繇就多一分机会。
  “我们去钱唐攻孙静,逼孙策回援。”太史慈站了起来,看着严舆。“令兄有多少人马可用?”
  “两万人。”严舆说道。
  “有多少青壮?”
  “五千余。”
  “行,你立刻赶回去,让令兄赶往钱唐,五日后,我们在钱唐会合。”
  严舆犹疑不已。王连从钱唐赶来,轻装简从,昼夜兼程还用了三天,太史慈五天怎么可能赶到钱唐,除非他不带部下,单人独骑。“将军带多少人去?”
  “我会挑选三百精锐。”太史慈转身向山寨走去。“救兵如救火,五百里奔袭,只有精锐能当此重任。王君,你就别回固陵了,想办法筹集一些船只和粮食,接应郭府君渡江。固陵无法长期坚守,让他们撤到江西吧,与严大帅合兵一处,再作计较。”
  王连点头答应。他也觉得固陵守不住,吴郡又没什么地形可用,撤到江西才是正理。
  严舆有些不太高兴。太史慈只带三百人去,那袭击钱唐的主力就是他们兄弟的人马,损失也要由他们兄弟来承担,好处却没看到,这一仗打得有些莫名其妙。
  太史慈走了两步,又停住脚步。他看了一眼严舆。严舆犹自出神,直到王连扯了他一下,他才回过神来,连忙挤出一脸笑容。太史慈说道:“我有个问题,希望严君能坦诚相告。”
  “将军请说。”
  “你们兄弟为什么不投降孙策?与他作对,似乎没有必要吧。”
  严舆嘿嘿笑了两声。“孙策屠戮英豪,夺人产业,我们兄弟看不过去,不愿与他为伍。”
  太史慈盯着他,一声不吭。严舆被他看得不自在,笑容渐渐僵硬。他舔了舔嘴唇,眼珠滴溜溜的转了两圈,又强笑道:“孙家寒微,在乡里并无名誉,不为强宗豪右所服,即使凭武力一时称雄也难保长久。相比之下,我们兄弟还是更看好刘使君。”
  太史慈点点头。“刘使君在豫章集结人马,准备讨伐孙策。贤兄弟如果能助他一臂之力,将来富贵可期。足下武艺高强,如果去豫章面见使君,他一定会授以重任。如此,刘使君得一强援,令兄弟得一依赖,两全其美。”
  严舆笑着拱拱手。“多谢将军提醒,容我回报兄弟,备些礼物,再去豫章请见。”
  太史慈笑笑,深深地看了严舆一眼。


第829章 还没完
  送走了严舆与王连,太史慈找来徐岩,解说了自己的计划。
  徐岩很担心。太史慈是善战,但三百人太少了。严白虎的人马都是乌合之众,而且首鼠两端,与当地世家豪强多有联系。吴郡世家已经大多依附孙策,严白虎的很可能也投降了孙策,借机来诱太史慈入彀。
  徐岩这么想是有道理的,孙策要去会稽,必然经过乌程。严白虎有没有与孙策见面,谁也不知道,但他们没有交战是明摆着的,否则严舆不会只字不提。严白虎自称是严助后人,原本也是吴县的,乌程是孙坚的封邑,又是沈家的地盘,而沈家和孙策的关系非常好,沈友还代替孙策指挥了吴县之战。
  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徐岩觉得严白虎不可信。太史慈不仅不能依靠他,还要防着他。一旦中伏被围,这三百人根本不是对手。而离开了太史慈,他们也不是祖郎的对手,只能放弃铜官山大寨南撤。
  太史慈知道徐岩说得有理,但他还是要冒险。刘繇正在豫章做准备,孙策一旦占据会稽,很快就会西进攻击豫章。他能拖住孙策一天,刘繇就多一天准备时间。严白虎不可靠,他防着严白虎就是了,不能因此坐视孙策攻灭会稽世家。
  他也试探了严舆,从严舆的反应来看,似乎严白虎还没有依附孙策。阳羡许家已经灭门了,铜官山迟早要放弃,不如趁此机会南撤。与严白虎等人并肩作战,建立联系,南撤的时候也可以避免发生冲突,挑选一些好地盘。
  徐岩无法劝服太史慈,只得答应了,连夜挑选了三百多身强力壮的青壮,配齐武器,每人带十天的干粮,随太史慈赶往钱唐,剩下的人由徐岩率领,择机南撤。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太史慈就离开了铜官山。
  太史慈的行动没能逃过祖郎的眼睛。但祖郎以为太史兹是要偷袭他,完全没想到太史慈会一直向南去了。等斥候汇报说太史慈越走越远,一去不回,他才意识到自己误判了形势。他一面派人通知孙策和郭暾,告诉他们小心太史慈,一面发起了进攻。能和他对阵的唯有太史慈一人,没有了太史慈,这些山贼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徐岩为了拖住祖郎,苦苦支撑了三天,付出了三百多人的伤亡,最后才撤出石门山,向西南方向去了。
  ……
  “你看,你的认识还是很深入的嘛。”孙策抖了抖手中的纸,满面笑容。“盛君,穷则变,变则通,你如此,儒门也是如此,生而为士,不仅要敢于批评别人,善于批评别人,还要敢于自我批评,善于自我批评,才能不断进步。恭喜你,你重获新生了。”
  盛宪讪讪地强笑着,很尴尬。不管怎么说,心里一块大石头总算放下了。为了写出这篇能让孙策满意的文章,他这几天太煎熬了。因为没能在三天之内完成任务,孙策甚至要将他关进槛车示众,如果不是虞翻说情,他这次丢脸丢大了。
  “将军,那我……可以走了吗?”
  “可以。”孙策将纸小心的收好。“你想去哪儿都可以,当然如此愿意留下来,我也非常欢迎。”
  盛宪连忙谢绝。他再也不想看见孙策了,以后都不想。孙策也不勉强。盛宪说到底就是个读书人,有点小清高,真遇到事,这种人没什么用。就让他去读读书,做做学问吧。
  孙策让庞统送盛宪出营,然后请来虞翻,让他过目。盛宪的文章引经据典,他看得懂大意,却不敢说全部懂,万一盛宪在里面玩个什么春秋笔法,他就丢脸了。不过想想盛宪那怂样,估计他也不敢。
  果然,虞翻看完后撇了撇嘴。“文章没什么问题,只是将军不必太在意,盛孝章只是委曲求全罢了,心里未必信服。”
  孙策嘿嘿一笑。“仲翔,你觉得腹诽这个罪名怎么样?”
  虞翻眉头紧皱。“将军,这等法家的下贱手段就不用提了吧。”
  “这也不完全是法家的事,儒家的春秋决狱也好不到哪儿去。春秋究竟该怎么解,到现在都没统一,岂能用来决狱?出发点也许是好的,法律不外乎人情,但尺度掌握不好,随心所欲,就成了乱来,腹诽之所以能成为罪名,当初儒家可是立了功的。”
  虞翻呲了呲牙,没吭声。他虽然未必赞同孙策的意见,却也听得出孙策并不赞成腹诽入罪。
  “你觉得我把这篇文章印上几千份,替盛宪扬扬名,他会不会感激我?”
  虞翻盯着孙策看了一会,脸颊抽了抽,却又心动不已。他本来以为盛宪写完文章就结束了,没想到孙策根本没有放过盛宪的意思,还要将盛宪的这篇文章广为传播。以盛宪的名声,这篇文章很快就能传遍天下,结合朝廷重提尚武之风的举措,文武之辨很可能会再上一个台阶,不仅对武人是好消息,对他这种文武兼备的人更是好消息。
  “将军,事虽好事,只是这么做,是不是有违君子之风?至少应该和他说一声。”
  “我什么时候说我是君子?”
  “呃……”
  “仲翔,你是狂士,我是武人,不管你我怎么做,都不会被他们当作君子。既然如此,我们就直道而行,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盛孝章懦弱,他敢为天下先吗?他帮我发声,我帮他扬名,有什么不好?你放心吧,他将来一定会感激我的。”
  孙策笑得很得意,虞翻却很无语。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盛宪的学识和名声都足够,影响力比孙策大很多,这篇文章一出,反响肯定很大。而以盛宪的性格,没有人逼他,他根本不敢做这样的事。
  “什么事这么开心?”郭嘉踱了进来,和虞翻打了个招呼,笑眯眯地对孙策说道:“将军,刚刚收到祖郎送来的消息,太史慈出了铜官山。”
  孙策一惊,顾不上盛宪的事,连忙问究竟。郭嘉把情况说了一遍,祖郎在三天前发现太史慈离开了铜官山,方向不明。他派人送信,但信使在路上遇到了意外,耽误了时间,今天傍晚才赶到对面大营。
  孙策拉过地图,沉吟半晌。“太史慈出山,只带三百人,会去哪儿?”
  郭嘉淡淡地说道:“精锐尽出,轻装急行,自然是救必救之处。”他说着,伸手在固陵的位置点了点头,指头又划过一段距离,落在江对面的大营。“不过他没有船,所以他最可能选择的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