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5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难怪,神箭手就是高手的代名词,谁也不希望在战场上遇到神箭手,百步之外一箭毙命,这种看不见的威胁最令人紧张,尤其是那些将领。神箭手都是为他们准备的。
  王林引着沈直来到府廨,让沈直在前堂等候,自己来到后堂。
  郭异坐在榻上,咬牙切齿,疼得满头是汗。手掌已经包好了,切成两段的箭扔在一旁,上面还残留着血迹。整个箭头都射穿了,伤口肯定不会小,说不定会留下残疾。郭异的儿子郭攸之坐在一旁,双眼红肿,应该是刚刚哭过。身为太守之子,他应该是第一次上战场,第一次看到亲人受伤。
  王晟、贺纯等人站在廊下,脸色阴沉,看到王林进来,王晟招了招手,将王林叫到跟前。
  “沈直怎么说?”
  王林摇摇头。“形势不容易乐观,严白虎已经被沈直说降,射箭的那人便是太史慈,我们已经没有援兵可盼,而且……”
  “而且什么?”王晟没好气的说道:“都这时候了,还吞吞吐吐的?”
  “孙策很生气,我听沈直的话音,恐怕……我们只能保住性命。”


第846章 无路可走
  王晟勃然大怒,大骂孙策少年狂妄,不知礼敬长辈。王林面红耳赤,贺纯也觉得王晟老糊涂了,这时候和孙策讲尊老爱幼?我怎么会和这种人共事,简直是耻辱啊。
  郭异听不下去了,把王林叫了过去,询问情况。王林被王晟喷了一脸口水,正自郁闷呢,连忙走到郭异身边,把探听沈直口风的经过细说了一遍。郭异倒不像王晟那么自以为是,知道自己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投降。按沈直所说,应该还有机会保住性命。对他来说,虽然没能挡住孙策入主会稽,但他这么做有功于袁绍,就算丢了官,将来袁绍得了天下,他也不会被当成孙策一党。
  郭异与王晟、贺纯等人商量了一下,让王林请沈直上堂。固陵是要塞,本来就不大,他在前庭听不到郭异说话的声音,却能听到王晟的叫骂,当时心里就有些鄙视。不过他知道这些人没有其他选择,让他们突围,他们也没这本事,只能投降一条路可走,所以并不担心。
  他唯一担心的是这些人听到孙策的条件时会不会失去理智。毕竟孙策这条件看起来没杀人,其实比杀人还狠,不仅要他们的命,还要让他们背负上叛逆的污名。
  站在郭异面前,沈直打量着郭异的手。“府君的手不碍事吧?”
  郭异疼得钻心,额头全是冷汗,却不能在沈直面前露怯。几天前,盛宪向他推荐沈直,他当成一个笑话,没理盛宪,结果现在被沈直看了笑话。虽然形势迫人,他却不肯露怯。“多谢沈君关心,些许小伤,不碍事。”他故意扬了扬没有受伤的右手。“右手无恙,尚可拔刀而战。”
  沈直嘴角微挑,毫不掩饰自己的鄙视。拔刀而战?你被孙策堵在这儿十来天,都快断粮了,除了第一天攻了一下,以后何尝发起一次攻击?色厉内荏,言高行寡,莫过于此。平时坐而论道,真到了出力的时候,你们一个比一个怂。袁绍如此,你们这些依附袁绍的人也不例外。
  “那府君可要抓紧时间,固陵的粮食怕是支撑不了太久。”
  郭异冷笑道:“怎么,盛君孝章也变节了,馀暨已然失守?”
  沈直笑笑。“府君两万大军都无法击败孙策,又有谁能凭区区数百老卒守住馀暨,还要将粮食运到固陵来?府君,你这可失于严苛,不合长者之风啊。”
  郭异尴尬不已。沈直这句话软中带硬,既为盛宪解脱,又指责他眼高手低,苛于待人,有背师门遗风。他无言以对,他的儿子郭攸之却有些不服,插言道:“久闻吴郡沈氏有沈子正者,刀笔舌三者俱妙,不想沈君之舌也攻守兼备,令人叹为观止。”
  沈直打量着郭攸之。“小郎君早慧,堪与孙府君身边的庞士元相提并论,只可惜道不同,不相为谋。庞家选择了支持孙府君,庞士元出入腹心。小郎君随父直道而行,却要被牵连了。”
  郭攸之还要说话,郭异一抬手,打断了他。郭异听出了沈直的言外之音,心中一紧。通常来说,就算战败,一般也不会牵连未成年的家属,郭攸之年幼,又没有官职,孙策应该不会惩处他。除非这是要将郭家连根拔起,将他的妻儿没为官奴婢,才会牵连到郭攸之。但这样株连太广,有悖常理,会引起公愤。
  “沈君,我不自量力,自取其咎,祸止我身,何必出言威胁我儿?”
  “府君,你忘了吗?孙府君是奉诏上任,按照朝廷制度,你应该交接完公务后就离开会稽,而不是集结人马,阻止孙府君赴任。你这么做不是私仇,而是抗诏。”
  郭异的脸色顿时铁青,眼角一阵阵的抽搐。王晟、贺纯等人也傻眼了,脸色大变。他们知道孙策不会放过他们,但他们没想到孙策会给他安一个抗诏的罪名。大家心里有数,谁也不是朝廷的忠臣,孙策他这是借题发挥,要赶尽杀绝啊。
  郭异厉声道:“若论抗诏,他攻击丹阳、吴郡,违反朝廷律令在先,已经是逆臣,我阻止他入境是为朝廷尽忠。”
  沈直眨眨眼睛,一言不发。都到这时候了,嘴硬有什么用,你们能咬死孙策吗?要是能打败孙策,随便你们怎么定孙策的罪,孙家就在富春,你们把孙家九族诛了都行。打不过,那就老老实实的认命,反正孙策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槛车。
  至于我,我就是来传个话,尽份心意,你们爱降不降。
  沈直垂帘闭目,宛如老僧入定,任由郭异、王晟等人厉声喝斥,无动于衷。过了一会儿,郑平和谢煚赶来,见郭异等人情绪激动,吃了一惊,连忙询问情况。王林把情况一说,郑平和谢煚也傻眼了。他们知道结局不妙,但怎么也没想到孙策会这么做。
  他们本来还觉得以他们几家的实力,孙策最多杀他们个人,不会影响家族,说不定有所顾忌,杀都不敢杀他们,最多让他们赋闲一段时间。没想到孙策不仅要杀他们,而且要对他们的家族下手。
  抗诏谋逆,那就是要诛三族的意思啊。
  刹那间,几个人额头都挂满了汗珠,一个个呆坐在堂上,不知如何是好。
  见他们不吭声了,沈直才抬起头,睁开眼睛,带着几分怜悯的目光扫过一张张或通红或苍白的脸。“诸君,实不相瞒,我来之前去过辎重营,看到了那些槛车。孙府君决心已定,恐怕难以挽回。为诸君计,若是能战,则趁粮食未尽之计,全力突击,或是入山,或是入水,能走一人是一人。若是不能战,还是先投降。长安千里迢迢,至少要走两个月。在这两个月的时间内,你们或是求救于亲朋故交,或者变卖家产赎罪,都比现在就送了性命好。”
  谢煚的眼珠动了动。“沈君通晓兵法,又知孙策部署,能否为我们画策,看看突围有几分胜算?”
  郭异、王晟等人听了,也反应过来,纷纷注视着沈直,神情仓惶中带着几分恳切。
  沈直看看谢煚,又看看满脸期待的郭异等人,心中暗笑。现在才请教,是不是太迟了?他刻意停顿了好一会,才摇摇头,一字一句地说道:“以我之见,一分也无。”


第847章 自有安排
  拥兵两万,即使大多是乌合之众,也不会全无还手之力,至少能给孙策找点麻烦,让他不要这么嚣张。
  但是很可惜,郭异等人都是太平官,坐而论道还行,对付几个山贼也勉强能应付,面对孙策这种以征战为能事的将领就束手无策了。他们自己不懂用兵之道,还看不起通晓兵事之人,根本就是一个白痴,否则怎么会被孙策从查渎偷渡,抄了固陵的后路。
  这些眼高于顶的迂腐之辈平时只知道昂首向天,高谈阔论,何尝认认真真的看一下脚下的路,大难临头,自然也只会徒呼奈何。看着他们这副模样,真是痛快啊。
  沈直面色平静,尽量让自己不要喜形于色。事实上,他也摸不清孙策的底细,万一孙策只是坐地起价,吓唬这些人一下,达到目的再放了,这些人岂不是要恨死他了?将来东山再起,绝对不会放过他。
  凡事留一线,将来好相见。沈直不想把事情做绝。孙策有孙策的打算,他有他的想法。
  郭异等人争论了很久,最后还是接受了沈直的劝降。内无储粮,外无援兵,又没勇气拼命,他们只能选择投降,先保住命,然后再想办法脱身。正如沈直所说,从会稽到长安至少需要两个月,而且朝廷和孙策并不对付,他们被赦免的可能性很大,那么多的亲朋故旧总不能坐视他们被杀。说不定不出扬州,孙策就要放了他们。
  毕竟郑贺谢都是会稽的大族,王晟更是孙坚的至交。
  沈直返回大营,向孙策报捷。
  孙策还在湖中游览,听到沈直的汇报,他忍不住笑了一声。“杨德祖,你看,我又立了一功。你说朝廷会怎么嘉奖我?”
  杨修背着手,装模作样的欣赏风景,装没听到孙策的话。嘉奖?朝廷接到报捷文书不知道会怎么头疼呢,骂孙策有可能,嘉奖就别想了。
  孙策也没搭理他,随即安排受降。他让凌操用船将槛车装来,运到岸边,请郭异等人自己入牢。他坐在楼船上,鼓乐齐鸣,奏着得胜之乐。顾徽坐在一旁的案上,铺纸挥毫,写就报捷奏疏。郭异等人起行之时,就将奏疏用快马送往长安,先让杨彪、荀彧头疼一下。
  总给老子找麻烦,老子也给你们找点麻烦,看你们是杀还是不杀。
  时间不长,顾徽文章写就,呈给孙策过目。孙策草草看了一遍,并不太在意。事到如今,想必顾徽也不敢玩什么花样,除非顾家是想和郭异、王晟一样槛车征送长安。
  看到载着槛车的船驶到岸边,湖城山上的将士已经知道是什么意思。数数槛车的数量,各人的心情大有不同。郭异等人不用说,知道那些槛车中有自己的一辆,没什么好盼望的,有官职的脱了官服,去了冠带和袍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