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5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繇赶到大营前。在火光的映衬下,他看得更加真切,周瑜的大营里人影纷乱,无数士卒从帐篷里奔了出来,有的冲向着火的方向,有的呆立在原地。
  西北的火势越来越大,报警的铜锣声一阵紧似一阵。与此同时,下令各营戒备的战鼓声也响了起来,在夜风中摇摆不定。刘繇暗自冷笑,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准备好的士卒齐声大呼,冲向不远处的大营。他们一边奔跑,一边互相点燃手中的火把,由一为二,由二为四,火把数目迅速增加,扩展成一片火海。大营里的周瑜军将士慌乱起来,不少人赶到营栅前布防,有人将长矛伸出营栅,准备刺击,更多的则拉开弓箭,准备射箭。刘繇的部下奔到大营前,冒着大营里射出的零星箭雨,奋力扔出了手中的火把。一部分人则冲向营门,抡起手中的大斧猛劈。
  火把越过营栅,落在大营里,照亮了营栅旁士卒惊慌的脸,他们手忙脚乱的灭火,却无济于事,更多的火把落入大营,引起更大的慌乱。
  远处传来一声欢呼,营门被劈开,刘繇的部下们蜂拥而入,冲入大营,到处放火。
  刘繇松了一口气。到了这一步,他已经成功了大半。就算周瑜有天纵之才,他也无力回天了。
  形势正如刘繇事先预计的那样,当营门被攻破,存放粮草的囤仓被点燃,周瑜的部下已经乱成一团,有的想救火,有的想阻击,却无法兼顾,既没能挡住刘繇的部下进攻,也无法控制住火势。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他们撤退了,留下熊熊燃烧的大营。
  闻着粮食烧焦的糊味,刘繇心里说不出的畅快。他看着渐成火海的大营,对许劭说道:“子将,这次能袭营成功,你有功。”
  许劭抚着胡须,一声轻叹。“烧了这么多粮食,实在可惜,如果能运回城去多好。”
  刘繇哈哈大笑。“子将仁厚,不过周瑜怕是不同意,只好烧了。周瑜缺粮,只能撤退,我们趁胜再取庐江,还能赶得上春耕。庐江地肥,适合种稻,秋天收获的粮食比这些烧掉的粮食更多。如果能早一日消灭孙策,收复扬州,也许就离天下太平不远了。”
  “是啊。”许劭附和道:“孙策不死,天下难安。”
  许劭抬起手,捂住口鼻。风越来越大,火势更猛,灰烬漫天飞舞,落在他们头上、身上。刘繇早有准备,掏出一块丝帕蒙在脸上,遮住口鼻,又掏出一块递给许劭。许劭接过蒙好,这才觉得呼吸舒畅了一些。
  过了一会儿,火势渐渐小了,被照亮的天空也暗了下来。刘繇咦了一声,皱了皱眉,回头看了一眼许劭,眼中闪着疑惑。许劭不解其意。“怎么了?”
  “子将,你不觉得这火……不太对劲吗?”
  许劭没这感觉。这火有什么不对劲的?
  刘繇顾不上和许劭解释,他策马冲进大营,让人用长矛挑开一个快要熄灭的火堆。长矛刚刚伸进去,刘繇的脸色就变了。这是一个草堆,不是粮食堆,灰烬的下面没有粮食。
  “换一个。”刘繇大喝着,抢过一杆长矛,策马奔向下一个火堆,用手中的长矛拨开灰烬。
  接连几个都是草堆,以江边割来的芦苇为主,没有一粒粮食。
  刘繇的眼神慌乱起来,额头沁出一层细密的冷汗。许劭看在眼里,心中一阵慌乱。这时,刘繇突然勒住坐骑,转身看向柴桑县城方向。许劭下意识的转过头,顿时大吃一惊。
  远处的柴桑城灯火通明,在夜色中像一朵灿烂的莲花,与他们出发时的情景截然不同。
  刹那间,许劭一身冷汗透体而出,北风一吹,透体生寒。
  柴桑失守了。


第905章 韬光隐晦
  周瑜登上柴桑城头,荀攸紧随其后。在身高八尺有余的周瑜映衬下,只有中等身材的他很不显眼,像是周瑜的影子。
  将士们站在两侧,拱手行礼,用火热的目光看着周瑜。在默默的等待了十几天后,周瑜一出手就轻松拿下了柴桑城,几乎没有遇到什么象样的抵抗。城里的士卒不仅少,而且没有防备,他们冲上城头的时候,守城的士卒不是趴在城头看景就是猫在角落里打盹。
  比起江陵之战,这一战更加轻描淡写。原本孙策撤走的时候,很多将领还怀疑周瑜能不能完成任务。现在周瑜用战绩证明了自己不仅能完成任务,而且能完成得非常漂亮,非常轻松。
  在将士们敬畏的目光下,周瑜巡视了一番,部署了防务,在北门停下。
  远处大营的火光已经渐渐黯淡,但两侧却亮起了火把,由柴桑城一直延伸到江边,仿佛两条铁臂,锁死了刘繇的去路。那是文聘和李通的人马,他们奉命截断刘繇的去路,不让他有撤退的机会。北面就是大江,别说没船,就算有船,刘繇现在也不敢渡江。
  “这一战,多亏公达。”周瑜轻声说道。
  荀攸不声不响,淡淡的笑容在嘴角一闪,还没来得及绽放就消失了。过了一会儿,他才淡淡地说道:“我只是提了一个建议,具体安排都是将军一手操办,何谢之有?将军,柴桑刚刚易手,城中人心不安,将军还是要小心些,切不可轻率,以免发生意外。在控制城中防务的同时还要约束部下,免得坏了名声。”
  周瑜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这次战斗是他指挥的,但方案是荀攸提的。只是荀攸过于低调,议事的常常一言不发,很多人都以为他只是凭借荀家的名声尸位素餐,私下里怨言不少,尤其那些知道荀攸曾经和何顒一起在本草堂住了半年多的人。
  “公达,等我拿下江南四郡,你还是去帮孙将军吧。郭奉孝虽然聪明过人,但他好行险……”
  “将军,拿下江南四郡,你也不能解甲归田,将来还要取益州。孙将军让我留在这里,不是让我帮你,而是需要你帮他。他以腹心待你,你不必自疑,守好本份就是了。”
  周瑜转头看了荀攸一眼,眼神有些疑惑,随即自嘲地笑了一声。他虽然和荀攸相处了这么久,但是凭心而论,他真的不清楚荀攸在想什么。他想和荀攸交朋友,但荀攸却没有这样的打算,非公事不谈。
  这人……有过朋友吗?
  ……
  刘繇看着柴桑城,背后炙热,胸口却一片寒意。
  柴桑城悄无声息的易手,说明城里有内应,周瑜早就安排好了一切,就等着他出城。
  他想趁周瑜不备,出城袭营,却没想到会正中周瑜下怀。周瑜的人是怎么进城的,他不知道,有多少人,他也不知道。他不仅败了,而且连败是怎么败的都不清楚。
  攻石城不下,他可以接受。攻城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守城也守不住,而且是以这种方式失守,前后还不到一个月,这让他无法接受。他突然对自己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我连孙策手下的将领都无法战胜,还能战胜孙策吗?我拿不下石城,又守不住柴桑,我还能夺回扬州吗?
  刘繇像泥胎木偶一般,面如死灰。
  见刘繇半天没动静,许劭急了,连忙来扯刘繇。“使君,大势已去,逃生要紧。留在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快走吧。”
  “走?”刘繇慢慢回过神来,一声长叹。“我还能去哪儿?”
  “天下之大,何处不能去?南可入山,北可渡江,趁着夜色还能走,等天一亮,想走都走不掉了。”
  刘繇看看过处的火光,一声长叹。夜色果然是最好的掩护,不过不是掩护他进攻,而是掩护他逃跑。事到如今,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现在还有机会,天亮了,大军合围,想走也走不了。
  只是这样一来,他能带走的人寥寥无几,比撤离石城时还要狼狈。
  刘繇不敢声张,和许劭一起,悄悄地脱离大军,狼狈南逃,遁入庐山。
  ……
  芍陂。
  夜风呼啸,吹得人浑身冰冷。
  孙策用力搓搓手,想将手搓得热一点,再焐焐脸,但这显然是徒劳,手还没碰到脸就被风吹凉了。他叹了一口气,用力搓了搓脸,暗自咒骂了两句。
  除夕夜也不能安生,当兵真是不容易啊。这都是袁绍闹的,要不是他瞎折腾,自己现在要么在姑苏,要么在平舆,喝着小酒,看着歌舞,晚上还有美女暖被窝,不知道多舒坦,哪会像现在这么苦逼。大半夜的不睡觉,在这儿吹喝西北风,等着山贼袭营。
  经过两天侦察,斥候营发现了尾随而来的山贼,为首的叫郑宝,是太平寨的头领。他和芍陂的水贼张多联手,准备趁着大年夜袭击孙策的大营。孙策自然不担心这些不成器的东西,既然他们愿意前来送死,他乐得将他们一网打尽,免得满山沟的去追。
  可是这西北风的滋味真的不好受。
  脚步声响起,郭嘉走了上来。孙策转头看了一眼。“你来干什么,不是让你在帐里好好休息嘛。这点小事,不用你来参谋。”
  “睡不着。”郭嘉走到孙策身边,看看四周。四周漆黑一片,一点动静也没有。“将军,我觉得还是应该示弱,不应该示强。”
  孙策瞅瞅郭嘉,没吭声。他们为这个问题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一直没能统一意见。郭嘉提出了甲乙计,一个示强,一个示弱。郭嘉本人提议示弱,避免与袁绍提前决战,他则倾向于示强,吓阻袁绍,让袁绍不要轻举妄动。目的一致,只是思路不同。
  “袁绍势大,不仅将军忌惮他,朝廷也忌惮他,陶谦、公孙瓒、贾诩也都忌惮他,不希望他进一步强大,将军这才有机会尊王攘袁。如果将军这次示强,那众人担心的对象就会成为将军,他们就算不会袁绍结盟也会防备着将军,或作壁上观,等着将军与袁绍两败俱伤。袁绍本已信心不足,若被将军击败,他有可能会向朝廷示弱称臣,做尺蠖之屈。他在长安党羽众多,内外响应,朝廷不可能不予以安抚,尊王攘袁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如此,将军四面受敌,处境将更加困难。”


第906章 人活一口气
  孙策知道郭嘉说得有理,示弱的确比示强更稳妥,袁绍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