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7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匠师这么自信,马超不敢再质疑,否则这些匠师会翻脸的。“你们怎么做到的?”
  匠师笑而不语。庞统咳嗽一声,笑道:“马将军,装起来试试吧。”
  马超有点不好意思。他知道自己越界了,打听技术细节是非常犯忌的,连忙招呼庞德卸下一匹坐骑的马具,将具装组装起来,然后他亲自上马试乘。具装很精致,份量也比想象的轻,战马跑了百十步就适应了。马超开始策马小跑,具装甲骑并不需要快速奔跑,即使冲阵也只是小跑,只要保证人马的安全,小跑也足以击破步卒的防守。
  两名匠师跟了上来,一人一边,一边观察战马的奔跑状态,一边大声说着马超不懂的术语。有了刚才的教训,马超也不敢多嘴,只是按照他们的吩咐做出各种战术动作。有时候匠师提一些问题,他也要很认真的思考之后再回答,有时候还要重复做动作,细心揣磨其中的区别。
  他很清楚,南阳铁官试制具装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要想在秋季战事中使用上具装,他必须和这些匠师合作,尽可能缩短研制的过程,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孙策能否击退袁绍的攻击,同样关系到他本人能否再立新功。
  袁绍麾下有三百具装甲骑,那是袁绍的杀手锏。孙策不太可能拥有同等数量的具装甲骑,他几乎肯定要面对以少敌多的局面,将技术优势发挥到极致,就是他取胜的希望之一。
  等马超和匠师们完成试验,回到湖边,孙策的楼船已经靠岸。孙策下了船,正与庞统说话。见马超回来,孙策举起手,打了个招呼。
  “孟起,感觉怎么样?”
  “好,非常好。”马超翻身下马,乐不可支。“将军,虽然还有一些小瑕玼,却不是什么大问题,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第一次就做得这么好?我觉得这些人太能干了,个个都是大匠的资质啊。”
  “你少拍马屁。”孙策忍俊不禁。为了这些具装,他花了多少心血,马超是不会知道的,他也毋须知道。这些甲装的图纸、材料、加工工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绝密。尤其是材料,这可是黄承彦在冶金工艺上的最新成就,甚至还包括了一些炼丹道士的心血结晶。
  马超哈哈大笑。
  孙策笑了两声,问道:“孟起,问你一件事,能将长矛加长到一丈五以上吗?”


第1116章 稀客
  一寸长,一寸强,这个道理谁都懂。
  可是在这个没有马镫的时代,能在马上持矛而斗已经不易,为了防止摔下去,大多骑士在发起攻击时并不会端平矛戟进行攻击,也不会全速冲锋,而是矛头稍稍向下,利用体重发力,突破对方的甲胄防护。战术决定武器,所以绝大多数骑士的矛戟都只有一丈二三尺,大概是身高的一倍半到两倍。
  用更长的矛戟当然占优势——张飞用丈八矛几乎打遍长安无敌手——对骑士的要求也更高,如果掌握不好,长度不仅不能提供优势,反而会影响战斗力。张飞与吕布交手时就遇到这种情况。高手相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即使是细微的失误也可能决定胜负。
  被称作马槊的丈八长矛真正大放异彩是在马镫发明之后的魏晋南北朝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孙策问马超能否将现有的长矛增加一丈五,提升两三尺的长度,却对骑士的武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超仔细想了想,说道:“可以是可以,但需要对马鞍做一些改进,前后桥增加高度,可以增加冲击时的稳定性,但鞍桥太高会影响上下马,可能要专门配备一个侍从才行。”
  “白毦士中能有多少人可以胜任?”
  “一半吧,训练一下,也许可以更多一些。”
  “那你先试试看。”孙策做出了决定。他本来想将马镫的秘密先用在具装甲骑上,可是马腾居然想玩手段,让他对马家父子不太放心,决定再保留一段时间,虽然不知道还能保留几天。在骑兵越来越得到重视的情况下,马镫的出现已经是必然,只需要一个火花闪现。
  马超有点勉强,但还是答应了。孙策身边通晓骑战的不是他一个,他如果拒绝,这个机会很可能就落到别人手里了,比如阎行,比如郭武、徐盛,都有这个能力。
  不出马超所料,孙策又让郭武等人依次试用具装。在他的计划中,这些精锐骑士配备具装势在必行,他没有足够的战马资源,无法像袁绍那样装备三百甲骑,他只能充分发挥人的优势,将这十几名骑士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如果有具装,上次损失不会那么大。
  在郭武等人试用具装的时候,孙策和马超交流了相关情况。马腾和韩遂提供的战马正在赶来的路上,总共一千匹战马,有三分之一要留给周瑜,剩下的将在一个月内运到平舆。这些马长途跋涉,掉骠是必然的,到平舆后第一件事就是精心喂养,恢复体力。汝南没有牧场,也没有专门的牧草,只能用粮食喂养,孙策为此要准备大批粮食。在目前的形势下,如何严明军纪,利用好这些粮食,不让某些人从中牟利,就成了孙策与诸将反复交待的事情。
  军正高柔已经汇报了好几起盗售军粮的事件,主簿杨修也提出加强粮食管制,其中一些证据就指向骑兵,包括马超率领的义从骑。一匹战马的粮食配额相当于两个骑士,一名骑士手中至少有三份口粮,如果有人将战马的配额卖掉,用草料代替,平时看不出来,一旦发生意外,需要骑士上阵,战马的体力会严重不足。
  孙策也不掩饰,开门见山的提出了证据。马超顿时急了,咬牙切齿的对天发誓,回去一定严查,抓住一个处理一个,绝不姑息。孙策相信他。对马超来说,这点卖粮的收入不值一提,影响了他立功才是大事。况且马腾在关中等着粮食救命,他在这里盗卖军粮也说不过去,马超再没脑子也不会干这种事,肯定是部下骑士的个人行为。人无完人,哪儿都会有见利忘义的人。
  试乘完毕,马超急着回去查案,连饭都没吃就走了。
  ……
  孙策接到孙坚的消息,太尉朱儁因灾异免职,有些心灰意冷,不想去长安,孙坚就建议他散散心,到南阳、颍川一带走一走,看看新政成果。朱儁接受了,但他的想法更大,他不仅要看南阳、颍川,还想看吴会,顺便回家省亲。
  故主到自己的辖区参观,孙策肯定要热情接待。他能有今天,占了朱儁不少光。如果不是太尉军令,他也没那么明正言顺。现在用不上了,这份情义还在。何况朱儁虽然有点老顽固,个人品德无亏,还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前辈和长者。
  孙策本来打算亲自去迎,可他现在确实走不开。他就是中枢神经,围着他转的谋士就有数十人,卫士近千人,每天都向他请求汇报的人也有几十人,他一动,这些人都要跟着动,对沿途各县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孙策想来想去,决定安排一个有份量的代表,代替他去陪同朱儁。
  派谁去?孙策一直没想好。
  袁权提了一个建议,她觉得许虔可以胜任这项工作。许家是平舆大族,许虔是名士,身份足够。许劭与孙策闹得不愉快,但许虔却很识时务,合作得非常不错,尤其是平舆工坊两次建设,许家都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许虔的夫人陈氏忙里忙外,是袁权的得力助手,陈逸虽然没有入幕,在民间舆论也给了孙策不少正面评价,应该说,许家就是孙策处理汝南世家的最佳典范,让许虔出现迎接朱儁,既是对许虔的嘉奖,也是以示公正的机会。换成孙策的亲信,朱儁说不定还会以为是假象呢。
  孙策觉得有理,派人请许虔来,把情况说了一遍。许虔一口答应,又主动推荐了他的内弟陈逸。
  孙策答应了,派人请陈逸来。陈逸很快就来了,但不是一个人,与他联袂而至的还是两个人,一个是不久前刚刚弃官而归的山阳太守袁遗,一个是袁遗的表弟何夔。他们正好在平舆访友,与陈逸相谈甚欢,听说孙策请陈逸相见,便不请自来。袁遗是想借机见一见袁谭,何夔却是想见孙策本人。
  对袁遗的来访,孙策并不意外。他选择了弃官归乡,就是有意与袁绍保持距离,来探望袁谭也是可进可退,袁绍知道了也不能说什么,反倒欠他一份人情。何夔主动来见却有些意外,这位可是很傲气的名士,袁术曾派人请他,被他严辞拒绝,搞得袁术很没面子。如果不是因为有姻亲,袁术肯定要把他干掉。
  何夔个子很高,有八尺三寸,再加上高冠,看起来像根柱子。身材魁梧,再加上不苛言笑,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压迫感,让孙策倍感压力。


第1117章 不比从前
  有压力的不仅是孙策,一向大方得体的袁权也有些不适,本该第一时间出来布设酒宴的她站在后堂来回转圈。
  见酒水饮食迟迟没有上来,孙策很是意外,以为袁权有事出去了,没人安排,便让人去看看。过了一会儿,朱然回来,神色有些不安,悄悄地示意孙策出来看一下。孙策不解,向陈逸等人告了罪,起身来到后院,一看袁权脸色不对,连忙上前询问。
  见孙策来了,袁权很是为自己的失职内疚,连忙向孙策表示歉意。
  “怎么了?”孙策拉着袁权的手,发现她的手有些凉,手心还有汗。“身体不舒服?”
  “不是,今天准备不周,恐怕要怠慢贵客了。”
  “贵客?陈逸还是袁遗?”见袁权脸色更加不对,孙策咧了咧嘴。“你不会是说何夔吧?”
  “除了他,还能有谁?夫君,你不会不知道他是谁吧,阳夏何氏可是陈国鼎鼎有名的名族。”
  孙策挑挑眉。“怎么,比你四世三公的袁家还有名?”
  “若是我家盛时,倒不至于如此。可现在不比从前,这里又是军营,各种食材有限,多是一些家常菜蔬,没有一件山珍海味,又没有准备,急切之间能做出什么美味?这何家是出了名的豪侈,何叔龙幼承家风,一般饭菜是入不了口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