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8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这么说?”
  “君子德风,小人德草,民风转变,都是上行下效。你看孙将军的妻妾有做官的吗?”
  “三将军可是羽林卫的主将。”
  “羽林卫不过一曲人而已,充其量做为护卫,不可能独立成军。女子因其生理,天生不太适合从政从军,做做学问已是难能可贵。”
  “孔明,你可小心些,这些话千万不要在三将军面前说,要不然有你好看。”
  诸葛亮忍不住笑了。“多谢曼才兄提醒,我一定小心。”
  两人一路走一路闲聊。出了城,他们租了一辆马车,讲了价钱,到葛陂要三十钱。虽然比平时贵一半左右,可两人平分也不算太多,便上了车。车里很整洁,打扫得一尘不染,还备了一壶热水,几只竹杯,洗得很干净,倒挂在一旁。诸葛亮取了两只竹杯,倒了两杯水,先递一杯给严畯,自己也端了一杯。一口热水下肚,不仅解渴,还能御寒。
  “老丈,你这水是怎么保温的?”诸葛亮拉开前面的车窗,大声问道。
  驾车的老把式很开心,声音很响,以至于诸葛亮要稍稍避开一些。“这一壶水是刚灌上的,埋在草窠里,一直到葛陂都还是烫的。你们要是喝得快,这一壶水到葛陂将将喝完,到时候再灌一壶新的,再回平舆。我们这些车把式是老虎灶老客户,老灶头会把水灌好,我们直接用空壶换满壶就行。”
  “这一壶水要多少钱?”
  “不多,不多,一钱可以灌两壶,我们按月计,一个月给他五十钱足够了。”
  “那一只老虎灶也挣不到多少钱啊?”
  “唉,和你们这些读书的君子相比当然不多,不过一个月五六千钱,一家几口人足够生活了。像这腊月,估计能挣个一两万吧。开了年,平舆城里还有大社,到时候人不会少,也能挣上不少。这年头啊,只要肯吃苦,不偷懒,温饱是绰绰有余的,隔三岔五的还能吃上一顿肉,喝上两杯,老汉我活了一辈子,赶了一辈子车,没想到临老还过上这滋润日子了。今年一年吃的肉、喝的酒,比我之前一辈子还要多。”
  诸葛亮有一搭没一搭的和老把式聊了一路。到了葛陂,他们下了车,还没付车资,又有人赶了过来,要去平舆。严畯连忙付了车资,和诸葛亮一起向工坊里走去。工坊已经放了假,大多数工人都已经回家过年,只剩下几个工坊还有人干活。
  “孔明,照刚才你那么说,孙将军发了这么多钱粮酒肉布匹,是为了稳定人心,实则入不敷出?”
  “难道不是吗?”诸葛亮反问道:“上半年大军交战,各种物资消耗得非常多,后来关中大旱,孙将军紧急抽调钱粮支援关中,秋收刚刚收了点粮食,大疫又来了,你去各县库房看看,还有多少存粮?发放粮食就是为了稳定人心,要不然屯田无从谈起。粮食紧缺的情况要等来春末收了麦子才能有所缓解,如果袁绍行动迅速,在收麦之前发起进攻,这些麦子可就成了袁绍的战利品了。说到底,豫州就不是一个适合守的地方……”
  诸葛亮一边说一边跨进了徐岳家小院的门,前院站了几个人,一身戎装,正由徐数陪着说闲话,看到诸葛亮和严畯进来,纷纷把目光转了过来。诸葛亮一愣。他认识这些人的服饰,是孙策身边近卫骑士的军服,他们出现在这里,说明孙策来了。
  诸葛亮忽然心跳加速,下意识地停住了脚步,挺直了身子。
  徐数迎了上来,低头看了一眼诸葛亮和严畯手中的包袱。“哟,你们这是发了横财了,买这些多衣服?”
  “看着便宜,就多买了两件。要不是知道你不愁穿,我们就帮你带两件了。”诸葛亮说道,抽出一部书递了过去。“这个送给你,还请兄长莫嫌菲薄。”
  徐数接过来看了一眼。“哟,形学原本,这是哪位大家的著作?”
  “听说是南阳本草堂的一个胡医释译的西域形学。我在书肆里翻了一下,觉得不错,和我们中原形学大不同,就买了两部。你一部,我一部,看看谁能先通解。伯元,是谁来了?”
  “孙将军。”徐数一边翻着书一边说道:“正在里面和我阿翁说话的。你回来正好,孙将军一来就问起你,待会儿要见你呢。”
  “好的,那我先回屋,放下东西。”


第1268章 欲擒故纵
  孙策正与徐岳闲谈,阚泽、赵婴陪坐。
  徐岳衣食无忧,一心研究学问,过得安闲自在。有了严畯、阚泽之后,他更加开心,平时研究研究算学,闲来与他们聊聊天,交流一下思路,探讨一下方向。严畯写过《潮水论》,可他之前的主要兴趣并不在这些杂学,而是儒学,和徐岳这种算学大师讨论问题有点勉强,不过他年轻,肯下功夫,做一个助手还是合格的。阚泽算学基础比严畯强,但和徐岳很谈得来,亦师亦友。赵婴虽然年轻,却颇有天赋,徐岳对他非常重视,收为入室弟子,倾囊相授。
  诸葛亮来了之后,和徐岳聊过两次,他的聪明让徐岳惊为天人,徐岳也想将诸葛亮收入门下,可惜却被诸葛亮婉拒了。
  “将军,此子聪明过人,能举一反三,如果现在为学,将来成就必然在我之上。只是他幼年失怙,兄长又远行,家中只有两个姊姊照应,未免心急了些。如果将军允诺其前程,将其揽至平舆,从我学习数载,必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军不用担心钱粮,我一家五口,根本吃不完那多么粮食,足以供他姊弟四人。过上两年,他那两个姊姊出嫁了,也就是他们兄弟二人而已……”
  看着苦口婆心的徐岳,孙策不知道该怎么向他解释。虽然他还没有和诸葛亮见面,但他猜测诸葛亮拒绝徐岳的邀请不是因为生活问题,而是志向问题。他对于吉说过,要修入世道,他的目标不是求学问道的学者,而是统御百官、治理万民的大臣。
  “大师,这个我真没办法答应你,不是我舍不得俸禄,而是人各有志,不能强求。孔明才高,但他不是一个甘心在书斋里做学问的人。少年嘛,总会喜欢做梦,出将入相,治国平天下之类,你懂的。”
  “我懂,我懂。”徐岳哈哈笑道:“学而优则仕嘛,我年轻时也这么想过,只是报效无门,后来蒙刘师看中,引我入了算学之门,本来想等他举存,也能在太史署做个小吏,没曾到……”想起先师刘洪颠沛的一生,徐岳叹了一口气,神情黯然。“若他能多活几年,遇到将军,也许能做出更多的成就。”
  “斯人已逝,愐怀他的最好办法就是将他的学术成果整理出来,传诸后世。百年之后,未必有人记得他做过什么官,但一定会有人记得他的七曜术,记得他的正负数珠算。”孙策转头看着阚泽和赵婴。“你们有这样名师教导,又有刘会稽留下的学术基础,更要潜心向学,做出更大的成就,才能不负光阴。”
  阚泽、赵婴躬身施礼。“谨如将军令。”
  孙策知道阚泽,更知道赵婴,他后来会改名赵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证明勾股定理的数学家。中国人早就知道勾三股四弦五的现象,但真正把这个当成一个定理,并用数学方法予以证明,赵爽是第一人。很可惜,当代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步的意义,也没有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勾股定理的证明并没有将中国数学引入数理逻辑的境界,只是作为一个实用技术在用。
  他来到这个世界,当然不会浪费这样的机会。阚泽能达到什么样的成就,他不太清楚,但赵爽却足以继承徐岳的衣钵,将华夏数学提升一个境界。有了这样的数学天才,诸葛亮就不需要了,还是让他从政去吧。上次张仲景来平舆防疫时说过,南阳本草堂有一个胡医,通晓西域数学,他已经答应回去让他把西域的数学著作翻译出来,供徐岳等人参考。
  所谓的西域数学,大多是希腊数学的遗绪。希腊人已经亡国很多年,罗马人和汉人一样注重实用,对希腊人的纯学术并不感兴趣,反倒是希腊化的中亚还有不少遗留。孙策并不认为希腊文明就比华夏文明高级,但主动吸引外来学术的养份,无疑会对中原的知识分子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至少让他们知道还有另外一种学术模式存在。
  正说着,徐数进来说,严畯、诸葛亮回来了。
  孙策很高兴,立刻让徐数请他们来见。过了一会儿,严畯先进来了。他和孙策见过多次,已经熟悉了,也不拘谨,上前行礼,自己取了榻,与阚泽、赵婴坐在一起。诸葛亮却一直没出现,徐数说他回屋放下东西,可是等了足足一顿饭的功夫,诸葛亮也没出现。
  徐岳有些不快,嘀咕了几句。严畯见状,打了个招呼,准备起身去看看。孙策摆摆手,阻止了严畯,轻声笑道:“估计他有事耽搁了,不必着急,也没什么大事。我事情也多,不能久留。反正元旦那一天还要聚,不差这两日。徐大师,曼才,德润,还有你,阿婴,我就一起请了,不再多事,到时候你们一起去。”
  徐岳连连点头,保证准时到。孙策起身告辞,严畯主动送客。他将孙策送到门口,强笑道:“还是孔明有先见之明,说将军这两天肯定忙,所以一直没去求见。”
  孙策正准备去工坊官廨,听了这话,又停住了。“孔明还说了些什么?”
  严畯抓住机会,把诸葛亮刚才说的话说了一遍。孙策沉吟片刻。“你告诉孔明,他随时可以去找我。如果他愿意留在平舆,我欢迎。如果他还想游历几年,也没关系,可以将家先安在平舆嘛。琅琊这两年不会太平,他的姊姊、弟弟在家也不安全,一起搬到平舆来吧。”
  “喏。我一定如实转告。”严畯又惊又喜,连忙躬身致谢。他目送孙策离开,直到看不到孙策等人的背影了,这才喜滋滋的回头,径直来到他和诸葛亮住的侧院。一进门,诸葛亮站在院中,一身新衣,头发重新梳过了,脸也洗得干干净净,还上了一些薄粉。见严畯进来,他掸了掸衣服,举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