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8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谭会意,不动声色的点点头。“先生什么时候回浚仪?”
  “不急。”郭图高深莫测地笑笑。“郑康成年高,不能走得太快,我陪他多走几天。”


第1315章 新希望
  袁谭知道郭图一心为自己谋划,希望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就算暂时不能掌兵也要接过党人领袖这杆大旗,重树名声,积累力量。只是他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一直没有给郭图明确答复。
  见郭图滞延不归,袁谭心中不安。他思索良久,试探道:“先生觉得浚仪战事胜算几何?”
  郭图无声地笑了,抬起尾指,轻轻地挠了挠鼻翼。“很不乐观。”
  “为何?”
  郭图挪了一下身体,似笑非笑地打量着袁谭。袁谭不解地看着郭图。他在平舆深居简出,不问世事。与郭图见面之外,郭图向他讲述了出兵浚仪的前后经过,他知道出兵浚仪是郭图的建议。按理说,郭图现在应该全力协助袁绍拿下浚仪才对。他不明白郭图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在这时候离开大营。
  “显思,你知道党人为了这一天,等了多少年?”郭图勾了勾手指,指指扶手下面隐藏的抽屉。袁谭拉开抽屉,取出一只琉璃瓶和两杯果浆,倒了一杯递给郭图。他当然知道党人等了多少年,但这和现在的形势有什么关系?
  郭图接过果浆,慢慢的摇晃着。“从你外大父李元礼开始算起,到今天,党人奋斗了三代人,超过六十年,为什么一直没有成功?原因很简单,没有兵权,手里没有刀。刀在天子手里,在外戚手里,在阉竖手里,在武夫手里,唯独不在我们党人手里。”
  郭图呷了一口果浆,沉默了片刻,轻轻叹了一口气。“所以从你父亲被禁锢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有了一个共识,一定要掌握兵权。掌握兵权有两个途径:一是为外戚,外戚可以成为大将军,顺理成章的掌握天下兵权。一是为州牧,掌握一州军政大权。袁氏四世三公,成为外戚本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但袁氏为帝舜之后,朝廷早就有不成文的规定,为避免王莽之祸,帝舜外裔不得为外戚。所以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协助何进,间接地掌握兵权。何进本来很听话,可是少帝即位之后,他就暴露了屠夫本性,推三阻四,自作主张。没办法,我们只好除掉他。”
  郭图又喝了一大口,咂了咂嘴角。“好浆!酸甜可口,唇齿留香。”说着将杯子伸了过来。“再来一杯,剩下的给郑康成,老人喜甜,一定喜欢。”
  袁谭眼神微缩,机械地又给郭图斟满。郭图说的得这些,他都知道。为了逼迫何进,袁绍引外兵入朝,结果干掉了何进这头背信的猪,又引来了董卓这头弃义的狼。董卓倚仗手中的西凉精锐,再一次让袁绍领教了兵权的重要性。所以他义无反顾,挂印城门,带着家人留开了洛阳,赶到渤海落脚,准备谋夺冀州,执行预定的备用计划。
  他变得残忍无情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吧?他如愿以偿,掌握了兵权,品尝到了暴力的滋味,又被暴力所吞噬,令王允杀袁氏满门,逼张邈杀韩馥,与袁术兄弟反目,当党人对他的决定表示反对时,他又开始疏离党人,并将与党人关系最亲近的自己列为目标,父子离心。
  他还没有登基称帝,他已经成了孤家寡人。
  “人生事,不如意者十八九。”郭图轻叹一声:“本以为到了河北,掌握冀州,有了兵权就能一呼百应,所向披靡。可惜我们又一次失误了。河北人同样不是良善之辈,他们握着兵权不放,多方掣肘,甚至坐视你在兖州苦战,坚决不肯增援。我们没有兵权,没有钱粮,眼睁睁地看着你和孙策拼命。如果审配不横加阻挠,哪怕是只怕一万人增援兖州,又怎么会是现在这个结果?”
  郭图咬着牙,神情狰狞无比,几乎要将手中的琉璃杯捏碎,左手掐起两指比划着。“一点点,只差那么一点点啊,显思,你今天的一切都是拜审配所赐,回到邺城之后,他不会善罢甘休,你要千万留心。”
  袁谭抬起头。“先生,我自会小心,可是浚仪的战事……”
  “孙策已经坐大,浚仪的一时胜负解决不了问题。孙策有自知之明,知道中原利于骑兵,他没有优势可言,所以太史慈、沈友两路并发,将突破口放在青州,浚仪只是防守。孙坚在浚仪经营大半年,准备充足,怎么可能让我们一鼓而下?一旦浚仪攻击受阻,沮授等人肯定会进谗言,攻击我的建议。”
  “先生是……避祸?”
  郭图歪了歪嘴。“如果是祸,避是避不掉的,我只是给沮授一个发挥的机会罢了。与田丰相比,沮授的确温顺多了,可他明于世事,疏于人情,高屋建瓴,却不晓人心之卑劣,尤其不懂主公的心思。”他嘿嘿笑了两声。“他与主公相遇太晚了,至少晚了十年。我与主公日夜谋划的时候,他还在读书呢。”
  郭图想了想,又看了袁谭一眼。“如果他遇到的是你也许更好一点。不过没关系,将来还有机会。”
  袁谭心中一紧。他听懂了郭图的意思。郭图并不希望袁绍速胜——当然事实也不可能,孙策进攻也许不足,防守却绰绰有余,况且他夺了扬州,就算败了也可以退守江东,孙袁之间的战事注定要旷日持久。可是对郭图来说,这并不是坏事,这正是汝颍系掌握兵权的好机会。汝颍系不满足于做谋士,不愿意看着冀州系独掌兵权,在他掌握兖州失利之后,汝颍人想直接掌握兵权。荀衍掌兵就是一个开始,而他的归来也是一个机会,袁绍被牵制在前线,他在邺城积蓄力量,此消彼涨,形势逆转并非没有可能。
  袁谭静静地看着郭图,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觉得郭图也疯了,比何颙还执着,比他还要激进,几乎有逼他就范的意思,让他莫名地反感。郭图看出了袁谭的心思,一字一句地说道:“显思,这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日子,你还没过够吗?”
  袁谭心里咯噔一下,白晳的面皮一下子涨得通红,随即又变得苍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八个字一下子击中了他心灵深处,让他痛彻心肺。他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来,反复两次,才让自己勉强平静下来。
  “先生,容我细细思量。”
  郭图如释重负,点点头。这时,外面骑士提醒,驿亭到了,郑玄的车辆就在前面等候。郭图站了起来,轻轻拍拍袁谭的肩膀,推开车门,走了下去。


第1316章 郑玄
  郑玄近年七十,须发花白,常年的伏案读书让他的背驮得像一张弓,原本高大的身躯佝偻着,又瘦又小,缩成一团,看起来就让人心疼。
  崔琰扶着郑玄,感受着袍袖下皮包骨的手臂,听着郑玄橐籥般的喘息,不禁落泪。相比几年前,郑玄又老了很多,这时候让他乘着车,千里迢迢的赶到浚仪,尤其是途径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的兖州,实在过于残忍,几乎和他的命差不多。崔琰原本打算拒绝袁谭的馈赠,此刻却改变了主意。袁谭的马车宽敞明亮,走起来还特别稳,比什么蒲轮都强,又可坐可卧,正是郑玄现在最需要的乘具。
  崔琰亲自将车辆内外打扫干净,请郑玄上车休息。郑玄疲惫不堪,急需休息,也没有深想,只当是学生崔琰的礼物,便坦然接受了。他的孙子郑小同陪着他,其他几个随行的学生则围着崔琰叙旧,看到崔琰与袁谭、郭图同行,一见面就送了老师这么漂亮的马车,他们羡慕不已,尤其是鲁国人刘琰,爱不释手,还特地找借口上去坐了一会,下车后啧啧称奇,尤其是对那窗琉璃赞不绝口。
  崔琰将他们介绍给了袁谭。袁谭很谦卑,话很少,大部分时候都在倾听,既没有贵公子常见的颐指气使,也没有统兵将领常见的粗豪,被俘半年的经历打磨掉了他身上的浮华,让他看起来像一块不起的璞玉,还有一丝淡淡的伤哀,让人莫名地对他多了几分同情。
  郑玄离开北海的时候,正风传孙策将进入青州,不少人对家乡的情况都非常关心。他们都没见过孙策,不知孙策是什么样的人,流言很多,有的说他好,有的说不好,有的说他是圣人,有的说他是虎狼,相互牴牾处甚多。崔琰游历多年,又刚刚从汝南来,对豫州的事了解得比较多,大家就向他打听。
  崔琰把自己了解的情况大致说了一遍,他特别提到了程秉。他本人是普通士子,没有见过孙策,所见所闻都来自民间,程秉是汝南郡学祭酒,有大量的机会见到孙策,对汝南的情况也比较清楚,崔琰经过平舆时和他见过面,听他说了不少情况。
  同学之间虽说亲密,也难免会互相攀比,听说程秉做了汝南郡学祭酒,刘琰等人的心情很复杂。从郑玄求学,又千里迢迢的赶到浚仪来见袁绍,自然是希望能求个一官半职。像郑玄这样一心做学问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还是想出仕做官,挣一份俸禄的同时光宗耀祖。程秉算是同学中比较年轻的,现在居然做了郡学祭酒,这仕途不仅顺利,而且难得。很多人入仕是从掾吏开始做起,掾吏事务繁杂,郡学祭酒却是一个清要,一边做学问,一边教弟子,将来桃李满天下,堪比二千石。更重要的是汝南郡学祭酒的俸禄丰厚,就是实实在在的二千石,简直是名利双收。
  郭图冷眼旁观,见崔琰夸赞汝南新政,袁谭却无动于衷,不免有些着急,使了几个眼色也没用,只好把袁谭拉到一旁。“显思,知道我为什么要带你来迎郑康成吗?此显思之商山四皓也。”
  袁谭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惭愧不已。他们马上就要分手,最多三五天,郑玄就要和袁绍见面。他是海内知名大儒,袁绍对他的意见非常重视,郑玄如果能在袁绍面前夸几句袁谭,袁绍就不能掉以轻心。得到郑玄认可,再加上崔琰引荐,袁谭以后招揽郑玄的弟子就容易多了。
  郑玄是关东大儒,在学术界的地位堪比马融,而且弟子众多,拜在他门下的超过万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