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8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说,我说。”骑士崩溃了,汗如雨下。
  李严停住,刀子还压在骑士的脖子上,有鲜血缓缓流出。李严咧嘴一笑。“说吧,别耽误我时间。”
  “黄太尉在禹登台野宿,让藏在黑龙沟的伏兵做好准备,一见禹登台方向举火,立刻增援。我说的全是真的,你别杀我,别杀我。”骑士泣不成声,一边说着一边瘫在地上,软作一团。
  李严不屑地哼了一声,收起短刀,一掌切在骑士脖子上,再次将他打晕过去,让人把他绑在树上,用布塞紧嘴。他走到黄忠面前。“将军,被你猜中了,黄琬疯了,不惜以身为饵,非要诱你出来。”
  黄忠眉梢一挑,面露不解。“他为什么会觉得我想杀他?”
  李严忍俊不禁。“将军不想杀他吗?他可是太尉,首级很值钱的。”
  “是的,他的首级的确很值钱,可是他有没有想过,他这么做,圈套的意图太明显了?大战之际,一军主将,轻身犯险,分明有诈。但凡有点理智,都会怀疑。”
  李严挠了挠头,也觉得没法理想黄琬的思维。“将军,我们怎么办?”
  黄忠一声轻叹。“既然黄琬这么用力,我就勉为其难地配合他一下吧。”


第1349章 心太急
  明月东升,清风徐来,原本燠热的天气一下子凉快了不少。黄琬忽然打了个寒战,心生悔意。
  这时候在山林中夜宿实在太危险了。黄忠再蠢,也会看出这里面的不正常,更何况他并不蠢。不仅不蠢,而且精明得很。若非如此,荆州那么多将领,孙策不会唯独将他从荆州调来助阵。
  与黄忠对峙两个多月,他多次想诱黄忠出城都没能如愿,这一次,他却希望黄忠不要来。如果黄忠来了,绝不是他的诱敌之计成功,而是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地,送到了黄忠的刀下。
  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决定?黄琬百思不得其解。他在帐中来回踱步,回想着自己到洛阳来的这段时间,赫然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都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急。不仅是这一次以身为饵,诱击黄忠的决定,几乎所有的决定都是如此。
  当然,犯了急躁之病的人绝不是他一个,袁绍同样如此。他置公孙瓒、张燕于身后不顾,仓促南下与孙策决战,何尝不是着急了。
  为什么我们都会犯这样的错误?我们都是年过半百,久经磨难的人,我们不应该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吗,为什么却像一个少年一样盲目冲动,甚至不如孙策沉稳。
  这完全弄错了啊。孙策年方弱冠,正当少年,着急冲动的应该是他才对啊。
  黄琬呆立在帐中,后背全是冷汗。他越想越不安。不仅是眼前这场战事,所有的事都错了,所有的事都急了。想一朝除尽阉竖急了,想一举击败孙策急了,想一战而取黄忠首级也急了。他们就是脱缰的马,一路狂奔,以为自己在奋力爬上成功的高峰,却不知道自己正冲向败亡的深渊。
  大汉亡了,党人败了,袁绍被孙策逼得左右支绌,他将自己送到了黄忠的面前。
  “黄公!”帐门突然被人掀开,打断了黄琬的思绪。何逵站在帐门口,满头是汗,眼神惊恐。黄琬心中一惊,被不祥的预感笼罩全身,一阵凉意从后背涌起,直冲头顶,头皮发麻。
  “怎么回事?”
  “黄公,你看。”何逵拽着黄琬走出大帐,一指不远处的山头。山头的哨台处,几点火光正上下起伏。黄琬下意识地看向四周,声音抑制不住的颤抖。“黄忠来了?”
  “如果是黄忠来了,也许是好事。”何逵哭丧着脸。“可是黄忠根本没有来,那个信号不是我们发的,上面举火的不是我们的人。”
  黄琬一愣,随即明白了何逵的意思,求援的信号不是他们自己发出的,说明对方不仅截获了他的命令,而且派人潜入他们的营地,杀死了负责举火的士卒,然后发出了求援的信号,误导准备增援的人马。不用说,等待那些人马的不会是坦途,而是一个陷阱。
  他给黄忠准备了一个陷阱,结果黄忠利用这个陷阱反杀,先折断他藏在暗处的利刃。
  “还等什么,击鼓示警,夺回哨台,提醒他们不要中计!”
  何逵一动不动,脸色苍白。黄琬的吼声嘎然而止,转头看向哨台。他听到了喊杀声,听到了箭矢破风声,亲卫们正在抢攻哨台,但形势却非常不利。
  哨台是黄琬亲自选的。为了能保证遭到围攻时也不影响举火求援,哨台又高又陡,上面只能站两个举火的人,易守难攻,几块巨石就是盾牌,再强劲的弩也射不穿,只要守住上去的狭窄通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敌人是怎么摸上去的?黄琬很好奇。不过他随即就没心情关注这个问题了,越来越多的将士涌了过来,列成圆阵,将他和何逵围在中间,张弩上箭的声音响成一片,一枝枝火把点了起来,锋利的箭矢指向四周,寒光闪闪,杀气腾腾。
  四周的山林一片寂静,没有任何声响,但远处却渐渐传来了声音,充满了死亡的气息,悲伤而绝望。从声音的大小和方向来看,应该是禹登台东南三里左右的山涧发生了战斗。黄琬知道那里是一个绝佳的伏击阵地,两侧的山坡上有大量碎石,只要将这些碎石推下来,就足以将行走其中的人马打得七零八落。昨天去雷穴时,他还设想过在那里伏击黄忠。
  现在,那里成了黄忠的战场。
  黄琬忽然觉得血往上涌,嘶声大吼。“还等什么,黄忠就在那里,杀过去,和他决一死战。”
  “黄公,敌我不明,不能妄动啊。”何逵不管不顾,一把抱住黄琬。禹登台下一片漆黑,谁知道里面藏了多少人,只要在里面伏上一些弓弩手,不管多少人下去都是死路一条。对他来说,战事胜负并不重要,黄琬的性命最重要。黄琬已经犯了致命的错误,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地,他绝不能再让黄琬冒险。
  这时候还想着杀黄忠?你们一个是江夏黄氏,一个南阳黄氏,都姓黄,有什么深仇大恨?
  黄琬暴跳如雷,用力挣扎,但何逵却打定主意不松手,十指紧扣,牢牢的抱住黄琮。黄琬毕竟年过半百,何逵却正当壮年,僵持了一会儿,黄琬就气喘吁吁,体力不支。他靠在何逵身上,一下又一下的捶打着何逵,泪流满面。“子高,你误我大事,误我大事啊……”
  何逵也累得上气不接下气。“黄公,你已经尽力了,天意如此,非人力可以挽回。”
  太尉府的掾吏们也赶了过来,一个个衣衫不整,神情惊惶,很多人还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四周一个人影也没有,这些亲卫营将士却如临大敌,为什么远处有人在攻击自己的哨台,黄琬为什么又是这般模样。
  黄琬的嘶吼声渐弱,哨台上的战斗还要继续,四周渐渐安静下来,远处的战鼓声、喊杀声和惨叫声却越来越清晰。有火光亮起,照亮了山影,像是一个巨人睁开了双眼,在夜空中显然尤其诡异。有掾吏耳朵尖,反应比较快,猜到了事情的真相,顿时吓得面如土色,两腿发软。
  风中传来了烟火味,隐隐约约还有一些人肉烤熟的味道,若有若无的萦绕在每个人的鼻端。
  残月西斜,一队人马举着火把,逶迤而来,将禹登台团团围住。


第1350章 自作聪明
  看着一枝枝火把在台下聚焦,将禹登台四面围住,黄琬出奇的平静。他推开了何逵,抖抖衣衫,回到大帐。何逵不放心,跟了进来,亦步亦趋。
  “子高,取些水来,我要洗漱。”黄琬停住脚步,转身对何逵说道。
  “喏。”何逵招手叫过一个掾吏,让他去取水,自己却纹丝不动,甚至连眼神都没有挪开片刻。一夜未睡,他的眼睛熬得通红,看得黄琬心里一阵酸楚。何逵是他辟除的太尉掾,有君臣之谊。以他对何逵的了解,如果他遭遇不测,何逵很可能会陪他一起死。
  “子高,不必担心。”黄琬一声叹息。“当年党锢那么严酷,我都没有寻短见,今天也不会。说实话,如果有可能,我还想见孙策一面,看看他究竟是何等人物,是救世的明主还是乱世的奸雄,为何何伯求、张孟卓那样的人都会与他化敌为友。”
  何逵想了想,欲言又止,低声应诺,站在一旁。“那我去准备一点早餐。”
  “一起准备吧,让将士们饱餐一顿,好有力气突围。”
  何逵应了,转身出去安排。有掾吏取来水,黄琬洗了脸,对着水盆整理了一下衣冠,对着自己苍白憔悴的脸看了半晌,一声轻叹。他在案前坐了下来,打开砚盒,注入几滴清水,放入两粒墨,捏着研子,慢慢磨起墨来。等何逵回来的时候,他已经研好了一池墨,提起笔,在准备好的纸上写下一行字。
  “四月十一日,琬白:谋划三十载,一朝覆败,书生不足成事,琬之谓也……”
  黄琬神情专注,身体端正如松,落笔稳健有力,一笔一画,不疾不徐,一行行字在他笔端流淌而出,行云流水。何逵在一旁看着,在心中默念,越看越伤心。这是一封绝命书,写给袁绍,黄琬回顾了党人与外戚、阉竖抗争的历史,检讨党人诸项大事的成败得失,一直到此战的仓促,字字血泪。何逵与黄琬相识多年,第一次看到黄琬如此不留余地的剖析自己,若非死志已定,但凡有一丝荣辱之心,他都不会说得这么坦然。
  黄公死矣。何逵在心中哀叹。
  黄琬洋洋洒洒,不知不觉的写满十余枚纸,至少有三四千字。他放下笔,揉着手腕,看着案上密密麻麻的字迹,突然笑了一声:“居然写了这么多,终究是个书生啊。子高,你记住了吗?如果我战死在这里,这封信送不出去,你一定要想办法面见袁本初,将这些话告诉他。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希望他能戒骄戒躁,多一些耐心,也许事尚可为。”
  何逵含泪应道:“请黄公放心,逵一定竭死力,护送黄公突围。放眼天下,还能让袁盟主信服的非黄公而何人?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