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8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禹登台周边的几个路口也有人把守,不过重点是禹登台上的人,不是外面。他借此机会,看到了禹登台上的情况,帐篷、旌旗都在,人数也差不多,服饰也对,唯一让他生疑的是台上那些人不太像饿了几天的样子,尤其是那个模样像是黄琬的人。斥候是黄琬旧部,他对黄琬的体型比较熟悉,台上那个人身形过于健壮,与黄琬消瘦的体型不符。
  荀衍心中怦怦乱跳。如果斥候所言属实,禹登台上的人不是黄琬,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他不用在这里硬耗了,可是接下来的问题也不少。如果那人不是黄琬,那黄琬去哪儿了,死了还是降了?以他对黄琬的了解,投降的可能性似乎不大,死也说不过去。黄忠围而不攻,显然没有取黄琬性命的打算。黄琬为人慷慨,以天下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也不像是会轻易自杀的人。
  情况究竟是什么样,这是他现在需要搞清楚的问题。
  斥候也说不清楚,他甚至不敢断定台上的人是不是黄琬。毕竟隔得那么远,看不清面目。穿了战甲,体型发生变化也是很正常的事。
  荀衍反复盘问,见问不出更多的内容。他站起身,来回踱了几步,又让人把之前受伤的斥候叫来,一一询问。见荀衍关心黄琬的安危,浑然忘了辎重营的污浊,旁观的伤兵们慢慢改变了态度。想起自己当初刚刚接触这些时的窘迫狼狈,再想想荀衍的身份,不禁多了几分同情之理,反生了些钦佩。
  荀衍看在眼里,悄悄地松了一口气,转而考虑该如何确认消息的真伪。
  ……
  黑龙沟。
  黄忠起身,看着被何逵扶进来的黄琬,拱手施礼。一旁的黄祖抢上一步,接过黄琬,满脸堆笑。“子琰兄,你身体还好吧?”
  虽然同属一族,但黄琬对黄祖没什么好印象,即使此刻黄祖有恩于他,他还是不肯与黄祖虚以委蛇。他抖了抖衣袖,顺势推开黄祖的手,向黄忠拱手还礼,昂然道:“败军之将,先谢过将军不杀之恩。”
  黄忠苦笑。他根本没指望黄琬会投降,所以才说得那么难听,要黄琬将功折罪。没想到黄琬居然接受了这个条件,亲自来了。有约在先,他不能食言自肥,只好同意见黄琬。他做了补救,让李严冒充黄琬留在登禹台上,可是此刻一看到黄琬本人,他就知道李严并不合适,两人从体型到气质都相差太大,瞒不了太久。
  黄忠环顾四周,没看到何咸,不禁眉头微皱。“何子同何在?”
  黄琬咳嗽一声:“何子同与孙将军有破家夺妻之恨,又记恨袁公路,不肯投降。我劝他不住,只好让他走了。”
  黄忠刚想说话,黄琬又说道:“兵不厌诈,将军虽然饶我一命,却让人留在禹登台上,应该是欺骗援军,让他们以为我还在台上,不惜伤亡的猛攻吧?将军用兵,颇有孙镇北之风,不仅猛如虎,能临阵斩杀夏侯渊,而且狡如狐,虚虚实实,应用自如。以将军的能力,似乎不需要靠多杀伤来积累军功吧?”
  黄忠眼神紧缩,盯着黄琬看了片刻,嘴角歪了歪。“黄公不愧是闻名天下的名士,聪明果敢,决断如流,佩服,佩服。忠是武夫,学问粗陋,不足与黄公语。若黄公不反对,我这就送你去见孙将军,如何?”
  黄琬点点头。“甚好,我也想早点见到他,看看这位被称为小霸王的少年是何等样人,是拯救天下黎民的英雄,还是祸乱天下的枭雄。”


第1371章 人言可畏
  黄忠是武者,但他并非嗜血之人,也知道佳兵不祥的道理。名将多不能善终,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杀孽过重。为将不可能不杀人,但不必要的杀戮有损阴德,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白起便是典型,身为楚人,黄忠对白起的暴行并不陌生,也不想步他后尘。
  他堵住黄琬就是想诱荀衍来攻,现在被黄琬点破,自然不能再坚持下去。况且何咸逃脱,荀衍也会很快收到消息,不会再这么强攻了,设在禹登台的陷阱已经没有意义,不如顺水推舟,就坡下驴。他随即命人召回李严,商量对策。
  黄忠没有和黄琬多说什么。他有自知之明。论作战,他可以俘虏黄琬。论口才,他根本不是黄琬对手。这样的人物只有孙策、周瑜才能对付。他将黄琬软禁起来,好吃好喝好招待,但是不得与人接触,即使是黄祖也要保持距离。
  李严很快赶到大营。了解完相关状况。李严也有点挠头,他们没想到黄琬会这么做,完全没有准备。反复商量之后,李严建议派人通知孙策,形势有变,黄琬壮士断腕,他们的计划不能再执行了,接下来该怎么办,请孙策指示,同时安排如何移交黄琬的相关事宜。在与孙策取得联系之前,不宜轻动。离开了鱼齿山,失去了有利地形,他们将面临数倍于己的敌人,不能有任何疏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再行动。
  为了确保消息能够安全送达,黄忠派李严亲自去一趟,并安排一百亲卫骑护送。他有两百亲卫骑,是他手中最精锐的机动力量,也是他有别于其他诸将的特征之一。孙策缺马,大部分将领最多五十骑、一百骑,镇守荆州的周瑜也只有三百亲卫骑,黄忠有二百。
  李严领命,带着亲卫骑出了山,远远的绕了一个圈,沿着汝水南侧向东,赶往西不羹城,寻找合适的津口渡水。他是黄忠麾下的军谋,黄忠手里的那份颍川地图,他早就记在心里,知道哪儿会有津口,哪儿会是孙策可能选择的驻地,哪儿又容易遇到对方的游骑斥候。
  很快,李严就遇到了孙策派出的斥候,得知孙策在繁邱城,他马不停蹄,午夜时就见到了孙策。
  见到李严,孙策很高兴。几年不见,李严已经从一个小吏成长为讲武堂毕业生,并顺利进入军中,不知道他的生命轨迹会不会因此完全不同。这个人特点很明显,性格缺陷也很明显,不是一个安份守己的人,用好了是干才,用不好也是麻烦。
  看完黄忠的报告,孙策发现里面还夹着一枚纸,是一封举荐书,黄忠对李严做了一个很不错的评价,推荐李严到孙策身边任职,并将随李严而来的一百亲卫骑送与孙策。孙策很意外,问李严道:“你到黄汉升身边任职多久了?”
  李严不假思索。“六个月零七天。如果算上之前的见习期,总共九个月零七天。”
  “还满意吧?”
  “满意。”李严笑道,心态比较放松,不像第一次看到孙策时的拘谨。“黄将军骁勇善战,从善如流,我们几个军谋、司马都愿意跟着他。”
  孙策明白了。他把举荐书递给李严。李严大惑不解,这份军报是他写的,他居然不知道里面还有这么一封举荐书。他迅速读了一遍,神情变得凝重起来。他默默地递回举荐书,一言不发。
  “有什么想法?”
  李严叹息道:“我不敢有任何想法,全听将军吩咐。”
  “不妨事,说说看吧。”孙策取来一只胡座,递给李严,示意他坐下说话。李严坐了下来,抱着膝盖,想了一会儿,抬起头,脸色微微涨红,眼神却很专注。“将军,这是朝廷的离间之计。黄将军对将军忠心耿耿,从无异志。人言可畏……”
  孙策笑笑。“是啊,人言可畏,连勇猛无畏的黄汉升都怕了。”他将那封军报叠好。“汉升举荐来的人,我不能拒绝,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军谋处的一员。”
  李严犹豫了片刻,还是站了起来,躬身领命。
  “坐。”孙策让李严坐下说话,不要太紧张。可是李严再也无法像刚才一样从容了。他局促不安,明显有些心不在焉。孙策暗自发笑,这厮还是得失心太重,城府不够深,怪不得一把好牌打得稀烂,被诸葛亮卖了还帮诸葛亮数钱。
  “说说,黄琬被擒,襄城又被沮鹄占据,接下来该如何部署?”
  李严勉强收回心神,将自己的建议说了一下。来的路上,他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在荀衍在侧,强攻襄城是不可能的事,让黄忠独自对付荀衍也有些困难,胜是能胜,但伤亡太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如以静制动。黄琬被俘,颍川局势对孙策有利,荀衍、麹义则面临困境,这时候等一等,看他们如何动作再作计划,也许可以找到一些破绽。
  孙策听完,没有说什么。李严这个计划没什么问题,稳中求变,中规中矩,说明他有一定的大局观,却不算突出,至少无法和诸葛亮、陆议相提并论,即使是和张承比略逊一筹。考虑到李严性格要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真让他进军谋处,他也无法和同僚相处,反而会打击自信心,还是让他跟着黄忠比较好。
  孙策手书了一封军令,让李严连夜送到邑城去。郭嘉、鲁肃都驻扎在那里。李严情绪不高,但他还是接受了命令。孙策留下了黄忠的一百亲卫骑,让马超率领白毦士护送李严出发。送走李严后,孙策一时睡不着,取出黄忠的举荐书反复研读。
  他读出了黄忠的惶恐不安,但他想得更多的却不是黄忠,而是周瑜。以黄忠的战功和投效之早,拜中郎将、封关内侯的确有些抬高,可是比起周瑜的镇南将军、舒侯来又算得了什么。和他的镇北将军、钱唐侯相比,周瑜拜镇南将军,封舒侯,隐隐还有力压他一头的意思。长安那些人用了心思,周瑜那么聪明的人又怎么会想不到?他现在大概比黄忠还要不安,在猜他心里会怎么想。
  猜忌猜忌,总是先猜后忌。一旦相互之间的信任出现裂痕,其他的事就会接踵而至,最终会毁掉一切。
  长安朝堂上那些人干正事不行,玩弄这些小手段却是一流的。
  孙策坐了起来,叫来了文丑。“你抓紧时间回一趟平舆,与家人见个面,然后赶去江陵,担任周瑜的亲卫骑督。”


第1372章 唯易不易
  听说李严带着孙策的命令来了,而且是由马超率领两百白毦士护送,郭嘉很惊讶。这么反常,要么是这封命令很重要,不能有任何闪失,要么是送命令的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