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8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孙策反问了一句,他就知道这个话题没法继续,只能沉默以对。
  见黄琬不说话,孙策暗自发笑,主动开口,换了一个话题。“黄公,刚才你说的击败我之后,要用我的力量攻击袁绍,是掩饰之辞,还是肺腑之言?”
  黄琬眼角颤了颤。“现在还有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如果是掩饰之辞,那当然没什么好说的。你安心地做阶下囚,看着我怎么击败袁绍,然后等着朝廷下诏,或槛车征诣廷尉,或就地诛杀,诛三族九族,全看朝廷心意。江夏黄氏就此除名,你和袁绍的名字却会留在史书上,遗臭万年。”
  黄琬眯起了眼睛,眉梢不受控制的颤动着。
  孙策顿了顿,又道:“江夏黄家也是大族,你大父官至太尉,你又官至太尉,门生故吏无数,少不得有人会掩护你们,留下一两个后人。不过他们不会再以江夏黄氏后人自居,应该会改个姓什么的。黄能改成什么呢,斩头去尾,姓由,要不姓田也行?”说着,他忍不住笑出声来。
  黄琬面色连变,忍不住冷笑道:“早就听说孙将军好戏言,果然名不虚传。”
  “戏言?”孙策歪歪嘴。“我倒觉得你可以当成谶言,比那什么‘瞻乌爰止,于谁之屋’准多了,快则三五年,慢则七八年,肯定见效。黄公如果能保重身体,肯定能亲眼看到。”
  黄琬脸色红一阵白一阵,他抬起手,按着心口,喘了两口粗气。“如果我说的是肺腑之言呢?”
  孙策笑了,向后退了一步,坐在栏杆上,抱着双臂,翘着二郎腿。“如果是肺腑之言,黄公也许有机会将功折罪,就看你有没这样的勇气了。”
  “哦?”黄琬拖长了声音,不置可否,神情间却有些不屑。
  “黄公应该看过李儒的文章吧?”
  黄琬垂下了眼皮,一声不发。他当然看过李儒的文章,他也知道了孙策的用意。李儒以董卓旧部的身份写文章揭露党人的所作所为,为了避免被人抓住把柄,有些事是不能讲的,因为他拿不出过硬的证据。黄琬不同,他是党人的重要成员,党人所做的事,他参与了大半,如果他像李儒写《己巳之乱亲历记》一样写文章,效果绝非李儒可比。党人不相信李儒,却不会不相信他,袁绍想抵赖都难。
  这篇文章真要写出来,袁绍也好,他和王允也罢,都会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怎么,敢做不敢认?”孙策幽幽地调侃道。“原来黄公的刚正不阿只是对别人,对自己却宽容得很。”


第1380章 山中贼与心中贼
  郭嘉说过,人有所欲,便是破绽。
  黄琬不怕死,不代表他没有欲望。严格来说,黄琬不是小人,甚至可以称作君子。但君子并非没有欲望,只是他们的欲望脱离了低层趣味,更偏重于精神层次。他们不怕死,他们甚至可以不在乎家族一时的兴衰,但他们在乎身后名,在乎自己的理想。
  君子的理想是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于公,为天下求太平。于私,道德文章,青史留名。哪怕一切皆不可得,也要保持心中的道德。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后事有位大文豪说,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正是这种胸怀的体现。
  当然,这是对真正的君子而言,伪君子不在此列。
  黄琬一生直道而行,被禁锢近二十年也不改其志,当所有人都被董卓的威势所迫,不敢吭声时,只有他和杨彪强谏,反对董卓迁都。论气节,他比蔡邕强太多了。这样一个人,看到王允杀袁氏满门不可能没有愧疚,别人也许可以原谅他,他自己却无法原谅自己。
  孙策说,你敢做不敢认?直击黄琬内心,把他逼到墙角。要么说出真相,将袁绍、王允等人和他自己推入万劫不复之渊。要么三缄其口,毁掉坚持了一辈子的信念。一个说谎的人有什么资格以君子自许,讲什么道德?
  哪个更难?对黄琬来说,都不容易。
  他脸色苍白,眼神呆滞,嘴唇轻颤。他伸出手,想去拿案上的书,试了几次,手却不受控制。
  孙策也不催他。响鼓不用重锤,以黄琬的性格,能让他无法承受的只有自责,其他人根本影响不了他。这根刺只要扎进去了,他拖得越久就受伤越重,直到他下狠心拔出来。
  困兽犹斗,兔子被逼急了还要咬人,更何况黄琬这种斗争了一辈子的党人。看着孙策那副小人得志的模样,他气不打一处来,忍不住反唇相讥。“将军以袁公路故吏自居,娶公路女为妻,身佩董卓遗刀,收留李儒,与牛辅、董越等人交结,就算知道真相又如何,你还敢公诸于众?”
  孙策笑了。“听你这意思,我做这些只是为袁将军、董卓辩解?”
  “难道不是?”
  “那我问你,李儒的文章中可有一句虚言?如果有,你也可以写文章辩驳,我免费替你印行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你黄公受委屈了。如何?”
  黄琬语塞。他才不上孙策这个当呢。一是李儒的文章所说之事都是事实,证据确凿,无可辩驳。二是他不屑与李儒为伍,和他打笔仗岂不自降身份。
  “真相就是真相,袁将军烧过皇宫,杀过不少人,董卓更是恶贯满盈,我无意为他们掩盖,但他们受的委屈,我也不能坐视不理。你刚才也说了,我是袁将军故吏,我说什么,你都会觉得我别有用心。那我们不妨先放下袁将军的事,说说董卓。”
  “董卓有什么好说的?难道他不该死?若是如此,你父亲与他作战岂不是错了?”
  “我说了,他恶贯满盈,咎由自取。不过,在盖棺论定,把他钉到耻辱柱上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讨论一下董卓为什么会走到这一路?你们这些正人君子是不是也有责任?”
  “笑话!”黄琬不屑一顾,连看都不肯看孙策一眼。“诡辩之词,不足与论。”
  孙策也不着急,慢悠悠地说道:“敢问黄公,董卓是怎么进京的?”
  黄琬再次语塞。
  “好吧,就算袁绍蛊惑何进召外兵进京是为了除阉竖,为天下求太平。嗯,对你们来说,天下就是你们手里的一杆大旗,什么时候想用都可以举起来摇一摇,至于最后是天下太平还是天下大乱,你们就管不着了。可是有一件事我很好奇,黄公当时身任豫州牧,听说率兵讨平盗贼,所向披靡,威名大震,治为天下表,还因此被封为关内侯。既然黄公这么能干,为什么何进没有召黄公这样的忠臣名将,却召董卓这样的乱臣贼子入京?是黄公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还是董卓原本并非乱臣贼子,比黄公更可靠?”
  “你……”黄琬大怒,瞪起眼睛,怒视孙策,却一时不知该如何反驳孙策。
  “我哪句话说得不对,请黄公指教。”
  “你……你……”黄琬喘着粗气,脸色涨得通红。
  “我信口开河,胡说八道?污蔑君子,颠倒黑白?没问题,只要你拿出证据来,我都可以认。我这个人虽然没什么学问,也不是什么君子,有一点倒还可以,我敢做敢认。”孙策似笑非笑地看着黄琬。“不仅我自己做的我认,袁将军做的,家父做的,包括我身边人做的,我都敢认。你敢认吗?”
  黄琬气得七窍生烟,怎么绕来绕去,又绕到这儿来了?
  “黄公,你是不知道怎么回答,还是不敢回答?黄公,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你这么做可算不上君子啊。你自欺欺人,连做过的事都不敢认,还谈什么道德文章?黄公,岂不闻讨山中贼易,讨心中贼难?你心中有贼,身既不修,还谈什么治国平天下?”
  孙策慢条斯理地捻着手指,斜睨着面色死灰的黄琬,笑了两声,又补了一刀。“我有个大胆的推测啊,你当时讨平的那些盗贼不会是你的同党吧?别人来了,他们就杀官落草,入山为贼,你来了,他们就摇身一变,又成了良民。他们得利,你得名,还赚了个关内侯,威震天下。可是你们自己心里有数,你这点本事根本拿不出手,真要办大事还要靠董卓那样的武夫,所以袁绍才会召董卓入京。但凡你黄公有点真本事,他又何舍近求远,最后闹出这般祸事来?董卓固然死得其所,你黄公又何尝无辜?这场祸事是董卓一手造成的不假,可始作俑者却是你们,包括黄公你。董卓被人点了天灯,黄公你将来会不会被人点天灯?就算没人知道你们的罪孽,你自己心里也该有一盏灯吧?黄公,午夜梦回的时候,你敢面对真实的自己吗?还能像现在这样大义凛然,问心无愧吗?”
  黄琬面色变了几变,一口鲜血喷了出来,面前的案上梅花点点,煞是醒目。他面如金纸,喃喃自语。“你说得没错。讨山中贼易,讨心中贼难。我心中有贼,我是个懦夫,一直以为自己直道而行,问心无愧,其实不过是自欺欺人。”


第1381章 选官四科
  见黄琬吐了血,孙策没有再穷追猛打。黄琬的心防已被突破,自尊已经被催毁,接下来会陷入无尽的自责,会主动寻求自我救赎。这时候应该缓一缓,逼得太紧,他很可能直接自杀,那可不是他希望的结果。
  从肉体上摧毁一个人很容易,一把刀就行,从精神上摧毁一个人更难,尤其是黄琬这种内心强大的名士,没点手段可做不到。如果没有郭嘉协助,他也做不到——在此之前,他就没想过袁绍为什么不招时任豫州牧的黄琬入京。
  孙策叫来何逵,让他看看黄琬的伤势。何逵在对面的屋子里,看着孙策和黄琬隔窗对话,却不知道他们具体说什么,听到孙策召唤,立刻赶了过来。一看案上的斑斑血迹,顿时吓懵了,连忙呼唤。黄琬幽幽醒来,强撑着坐起,推开何逵,死死地盯着孙策。
  “怪不得许子将会背井离乡,将军果然能言善辩,唇舌如刀。”
  “你是说我在诬蔑你吗?”孙策反问道。
  黄琬无力的摇摇头,神色颓败。“我没有说你诬蔑我,我只是说你言辞犀利。老夫年过半百,稚年便随大父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