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8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只要他露个口风,许攸就能把事情做得妥妥贴贴。
  思绪就是开了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袁绍沉浸在回忆中难以自拔,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抬腿踹了还在哼哼唧唧的许攸一脚,喝道:“常言道四十不惑,你倒好,马上都知天命了,却还是乱来,成何体统。”
  许攸尴尬地呵呵了两声,又忍不住反驳道:“那你今年五十,知天命了吗?”
  袁绍眉头一扬,脸颊抽了抽。
  许攸梗着脖子。“我听郭公则说,你要驰援颍川,与孙策决战?”
  袁绍心中一动,问道:“不行吗?”
  “行什么行?”许攸冷笑道:“就算要决战,你也应该和孙坚决战,怎么能去和孙策决战?也不怕丢了身份。”
  袁绍听了,心中暗喜。许攸虽然德行不好,但智计百出,他反对自己驰援颍川必然有充足的理由,看来自己的直觉是对,这里面的确有问题,只是他还没想出问题究竟在哪儿。
  “那你说该怎么办?”
  “继续围攻浚仪,不过不需要将所有的主力都安排在这里,你留两万大军给我就行,其他的人,你带到中牟,做好驰援颍川的态势,引而不发。一旦荀衍、麹义咬住了孙策,你就越过鸿沟南下。届时孙坚担心孙策安危,必然出城,你回师截击,我再切断他的退路,四面围住。得知孙坚被困,孙策慌乱,如何还能击败荀衍、麹义?就算孙策侥幸取胜,损失必然惨重,赶来也不过是自投罗网而已,正好一网打尽。”
  袁绍转了转眼珠,展颜而笑。“子远,你这一计才是真正的妙计啊。”他顿了顿,又道:“你说,哪里最适合作为伏击孙坚的战场?”
  “官渡。”


第1386章 强强联手
  袁绍停住脚步,目光微闪,转身走到地图前,迅速找到官渡的位置,一言不发,眼神却越来越亮,仿佛发现了宝藏。
  浚仪城被阴沟水和鸿沟水三面包围。因为要筑堰蓄水,浚仪城的城东、城南都有筑堰的工地,还有大量的民伕和驻军,城北有大营,孙坚要想出城,只有出西门,然后沿着鸿沟水北岸而行,折向西北,在中牟东的官渡渡过鸿沟,再沿着圃田泽的东岸向南。
  当年从洛阳出奔,袁绍曾经过中牟,知道这里的地形低湿,现在是初夏,圃田泽周围到处都是芦苇,藏个上万人不成问题。由官渡向南,不论是向东取道开封、尉氏,还是向西取道新郑,方圆百里之内是一片开阔地,又没有大的河流,有不少适合骑兵冲锋的地形。
  只要孙坚出了城,渡过鸿沟,许攸截断他的后路,孙坚就死定了,插翅难飞。他只要将孙坚围住,就可以坐等孙策来援。就算孙策善战,能击败兵力几倍于己的麹义、荀衍,他的损失也不会小,来救孙坚无异于自投罗网,不救孙坚则只能看着孙坚被擒,从此背负不孝的恶名。一旦孙坚被俘,不信孙策不低头。不仅可以一洗袁谭被俘的耻辱,而且可以加倍奉还。
  所以对孙策来说,救与不救,结果其实相差不大。
  袁绍忍不住笑了。许攸果然智计过人,他这个办法比郭图、沮授的都强,而且基本没什么风险,成功的机率也高。孙策有可能不来救孙坚,孙坚却不可能坐视孙策被围,只要消息送到浚仪,孙坚必然出城。在城里,孙坚高枕无忧,他只能望城兴叹,出了城,在他的优势兵力面前,就算孙坚真是一头猛虎也会变成病猫。
  袁绍眼珠一转,走到帐门口,掀开帐门。不出他所料,郭图果然站在帐外。袁绍招招手,把郭图叫了进来。“子远的建议,你听到了?”
  郭图有些不以为然。“主公不亲自出击,我觉得休若他们围不住孙策。孙策兵力虽小,却全是精锐。他就像一个刺猬,哪怕麹云天、荀休若将他四面围住,也无法下口。”
  “能不能下口重要吗?就算他全师赶到,我们一样可以重创他。”许攸嗤之以鼻。“不怕他来,就怕他不敢来。兵法云:致人而不致于人。又云:百里争利,必蹶上将军。我们以逸待劳,何惧之有?”
  郭图哼了一声,无言以对。袁绍看在眼里,心花怒放,用力拍拍郭图的肩膀。“公则,你说得没错,论奇计,还是子优为先。”
  郭图拱手道:“主公英明。不过如何才能让孙坚相信孙策危急,还需要好好做一番文章。”
  袁绍微微颌首。“没错,这篇文章就要由公则人来执笔了。”
  “此乃臣之本份。”郭图又道:“主公,沮公与擅长从大局着眼,不如请他一起来商议,定可查漏补阙,有所裨益。”
  袁绍诧异地看着郭图,心中隐隐不安。郭图心知肚明,随即笑道:“主公,沮公与之子在颍川,如果误以为主公要弃颍川诸军不顾,他可能有疑虑。让他参与,可安其心,以免节外生枝。”
  袁绍释然,连连点头,让侍卫去传沮授。时间不长,沮授赶了过来。见许攸在帐中,衣衫不整,满身酒气,颇有些意外。可是听了许攸的计划之后,他略作思索便点头表示同意。
  “许将军此计甚妙。”
  “公与可有要补充的?”袁绍主动问道。许攸却不以为然,昂着头,抚着颌下短须,佯作不见。
  沮授想了想,提出一个补充意见。
  洛阳是故都,黄琬虽然是袁绍的盟友,配合袁绍出兵颍川,但他名义上还是朝廷的太尉,洛阳也一直控制在朝廷的手里,黄琬出兵私自配合袁绍,也可以理解成朝廷与袁绍连横。现在黄琬失利,朝廷不可能坐视洛阳沦陷,一定会派重臣来接管洛阳。若此人与袁绍同心,那当然没什么问题,万一此人与袁绍不同心,那洛阳就可能成为袁绍的肘腋之患,牵制袁绍的行动,让他不能全力南下。因此,袁绍当趁朝廷没有收到消息之前挥师西进,抢占荥阳、敖仓等要塞,以窥形势变化。
  荥阳离中牟只有七八十里,一旦孙坚出城,骑兵半日可至,步卒一日可至,袁绍移师荥阳并不会影响伏击孙坚的计划,反而能掩盖真正的战术目的——孙坚肯定会派斥候出城打探情况,等他发现袁绍是为了争夺洛阳的时候,他就会放松警惕,忽略了袁绍伏击他的可能。
  “好,此计正得兵法虚实之妙。”袁绍拍案叫好。
  郭图也赞了一声:“没错,孙坚不知道审配正在赶往洛阳的路上,黄琬失战,主公担心洛阳有失,移师抢占洛阳,合情合理,全无破绽。此计虚实参半,难辨真伪,真可谓妙手天成,实乃大家手笔。”
  沮授连称不敢。许攸虽然什么也没说,却着实打量了沮授两眼,眼中难得地露出了赞赏之意。他不甘示弱,仔细想了想,也提了一个建议。
  浚仪以南的开封、尉氏两县已经在袁绍的掌握之中,西侧的宛陵、新郑还在黄琬的旧部手中,并不由袁绍直接控制。且新郑西就是山区,利于步卒,不利于骑兵。依常理计,袁绍驰援颍川宜取道开封、尉氏,孙坚、孙策宜取道新郑、宛陵,袁绍可在开封、尉氏虚张声势,却在新郑以西的山区伏兵,待孙坚、孙策经过时,伏兵尽出,一击必中。
  袁绍反复斟酌,越想越觉得这个计划好,简直无隙可击,不禁笑出声来。
  郭图、沮授和许攸你一言,我一言,一个周密的计划迅速成形。得到袁绍的同意后,由郭图执笔,拟定了一个作战计划,派人送往颍川,命麹义、荀衍配合行动,布一个大局,逼孙坚、孙策父子入彀。考虑到这个计划关系到袁绍能否击败孙氏父子,夺取中原,不能有任何闪失,袁绍决定派张郃率领大戟士走一趟,并顺路查看一下地形,选择利于骑兵作战的战场。
  在去卑受挫,于扶罗阵亡后,胡骑不适应中原地形的劣势已经不容忽视,为避免重蹈覆辙,选一个理想的地形便成了能否发挥骑兵优势的先决条件。乌桓人、鲜卑人没有这样的见识,张郃通晓骑兵战法,是担任这个任务的最佳人选。
  张郃领命,带着大戟士赶往颍川。


第1387章 增灶
  孙坚站在高台上,看着远处的袁军大营,一动不动。
  弘咨站在一旁,有些焦灼。孙坚日落前就站在这里,现在天色已经大黑,连晚饭都没吃。他饥肠辘辘,却不敢提醒孙坚。孙坚平时还好,沉默的时候就像一头睡虎,一旦被人惊扰会非常暴躁。
  “伯夏,你没觉得有问题?”孙坚拍了拍栏杆,突然说道。
  “什么问题?”弘咨很茫然。孙坚叫他上来,他也觉得有问题,可是看了半天,他还是没看出问题所在,又不敢轻易发问。此刻孙坚主动问起,他松了一口气,又有些窘迫。终于要揭晓答案了,但他却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袁绍调兵了。”
  弘咨很惊讶。“调兵?”
  “是的,而且调动的兵力不小,至少有一万,有可能更多。”孙坚背着手,来回踱步,不时扭头看一眼城外的大营。“下午埋锅造饭的时候,我就觉得有问题,现在基本可以确定,就等斥候的消息。”
  弘咨也紧张起来。他知道孙策正在颍川作战,而他们的任务就是牵制袁绍的主力,为孙策创造战机。颍川有黄琬,有荀衍和麹义,孙策已经以寡敌众,如果袁绍再调兵入颍川,孙策很难应付。孙坚这么紧张,自然是担心孙策的安危。可是他的责任却是阻止孙坚出城。孙策安排孙坚驻守浚仪,就是让他守城。一万多人守城绰绰有余,出了城,面对袁绍的优势兵力,孙坚根本不是对手。
  所以,孙策的命令是不管袁绍是去是留,孙坚都不能出城。
  “将军,何以见得?会不会是疑兵之计?”弘咨一边说,一边给身边的随从打手势,让他去请军谋秦松来。他可以劝慰孙坚,让他不要太急躁,但军务上的事还要由秦松出面,他不擅长此道。
  “炊烟啊。”孙坚有些不耐烦。
  “炊烟数量很正常啊。”
  “数量正常,但时间短了不少。”孙坚背着手,来回走了两圈。“你还记得孙膑减灶诱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