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9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审配能不能击败孙策?荀衍不知道。虽然审配有近三倍的兵力优势,应该不会出现麹义那样的问题,但相比于作战经验丰富的麹义,审配有一个明显的缺点:他本质是个名士,不是武人,他也没有与实力相当的对手交战的经历,除了界桥之战,他没有真正值得一提的战绩。而界桥之战的主将是袁绍,前锋是麹义,审配只是一个部将,他的对手是新降不久的青州黄巾。
  对上孙策,他还能取得胜利吗?
  远处的战鼓声一直在响,而且越来越急,但荀衍分不清形势对谁有利。刚刚有斥候来报,孙策主动发起进攻,现在双方应该正在激战,也许胜负很快就能见分晓。荀衍很紧张,他对那个战场的关心甚至超过了眼前的战场。决战来得太快,超出他的想象,他根本来不及渡河增援审配。
  只能靠审配自己了。三倍兵力,审配应该能胜吧?荀衍忐忑不安,频频西顾。
  这时,有骑士沿着黄水东岸奔驰而来。荀衍看了一眼骑士手中的白色小旗,忽然心中一紧。形势对审配不利,而且非常紧急。他强按心神,看着骑士穿过战阵,来到他的面前。
  “荀将军,孙策率部突入审将军的中军。”
  荀衍一听,心就拎了起来,随即跺足长叹。“审正南休矣。”
  韩繇不解。“休若,为何这么说?”
  “孙策兵少而近,正如青壮少年,最宜贴身近战。审正南兵多将广,又多强弩,正宜拒敌于阵地,待其自疲。如今被孙策突破外围,直取心腹,审正南纵有强弩百万,又岂能自射?”
  韩繇略一思索,便明白了荀衍的意思,不禁冷笑一声。“想不到审正南也有今日。”
  荀衍眉头紧锁,沉默片刻,用力一挥手。“现在不是落井下石的时候,如果审正南崩溃,被孙策掩杀,伤亡太大,不仅有损士气,而且会削弱我军实力。就算审正南败了,我们也应该拦住孙策,尽可能减少伤亡,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韩繇瞅了荀衍一眼,不以为然,刚要再说点什么,西北方向忽然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战鼓声。荀衍抬头看了一眼,顿时面色煞白,冷汗透体而出。
  数十骑从远处奔来,手中白旗狂舞。


第1443章 群龙无首
  审配中军崩溃,战斗却没有结束,反而更加激烈残酷。
  黄水沿着捕獐山南麓由西而来,在七虎涧南端拐弯,汇合了七虎涧水之后转而向南。审配的长子审英率五千人在七虎涧南端立阵,既封锁七虎涧,又守护审配的后路,但大阵的右前方就是鲁肃的阵地,审配担心鲁肃从捕獐山下来,协助孙策发起攻击,所以将次子审俊安排在此。除此之外,大阵的左后方与路招的阵地靠得非常近,审配又安排从子审华在此立阵。
  至于大阵的正前方,审配有足够的信心,除了审荣和五百敢死士之外,并没有安排最得力的将领。他相信有四千强弩手组成的远程打击力量足让以孙策放弃正面进攻的企图。尤其是看到孙策以横阵备战时,他更肯定这一点。
  审俊、审华也这么想,所以他们根本没想到孙策会从正面突破,而且迅雷不及掩耳,一击得手。当审配意识到危险,调两翼增援的时候,他们也做出了反应,却看着混乱的中军无计可施。一是他们和中军相隔两百余步,已经在强弩的射程之外,无法进行远程增援;一是江东军的弩车延伸打击,声势惊人,尤其是审俊,被弩车覆盖打击的中军右翼就在他的眼前,尸体狼藉,让人心惊肉跳。
  当然,最重要的是孙策的攻击速度太快,没等他们想出对策,孙策已经击破了审配中军的堵截。
  看着孙策的战旗出现在土岗上,而审配的大纛却消失不见,审俊、审华急疯了。他们不知道审配是生是死,自己是该反击还是该撤退,他们甚至不知道该向谁请示。审配为人强势,就连袁绍都要礼让三分,子侄在他面前更是唯唯喏喏,从来不敢违逆。审俊等人都习惯了凡事都由审配决定,当审配突然不见,他们都有点懵。
  审家子弟如此,其他的将领也好不到哪儿去。一时询问的战鼓声响成一片,却传递不了任何有意义的信息。
  孙策站在土岗之上,看着乱作一团的冀州军,暗自庆幸。这一切都在郭嘉的预料之中,郭嘉不仅看出了冀州军的弱点,更对审配把握至深,他断定审配一旦失位,冀州军就会乱作一团,就像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巨人,空有一身蛮力却无从发挥。
  孙策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再次调整阵型。
  武卫营、武猛营肩并肩,绕着土岗结成两道圆阵,千军破奋力砍杀,将审配的亲卫部曲一一斩杀在阵前。与此同时,披着铁甲的黄牛拉着弩车赶向土岗。两辆弩车并肩而行,弩车暂时无法发射,却可以为强弓手提供掩护。车夫牵着黄牛,尽可能快的奔跑,赶到土岗周围列阵,车尾向外,黄牛向内,五十辆弩车结成第二道圆阵。
  随着弩车赶到土岗、冯楷、蒋钦也跟着变阵,逐渐充实到圆阵中。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极是费事,即使江东军训练有素还是耗费了不少时间。如果不是冀州军群龙无首,他们能不能完成变阵都很难说。如果对手换作麹义,孙策是想都不敢想。
  看到三重圆阵完成,孙策心里的最后一丝担心也放下了。根据最简单的数学知识,圆形的直径增加一倍,面积增加三倍,而圆阵又是防守的最佳阵型,圆阵完成,别说审配已经被擒,就算再给审配一个机会,让他来指挥战斗,他也无法攻克这个圆阵。
  步卒持盾而守,弩车、强弓手全力射击,尽情泼洒着漫天的箭雨,弩车及远,无差别打击百步以外的敌人。强弓手及近,对百步以内的敌人进行集射。以谢家兄弟和邓信为首的射手们则手持强弓劲弩,专挑有值的目标射击。不同的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与此同时,孙策命人将审配绑了起来,吊在旗杆上。为了防止审配醒了,再次咬舌自尽,还特地用布把他的嘴堵上。看到审配,冀州军将领纷纷下令强弩手小心,不要射中审配。万一审配没死却被他们射死了,这个责任谁也担不起。
  强弩手投鼠忌器,孙策压力大减,终于可以从容地观战了。天气太势,即使他里面穿的是越布制成的单层战袍,这一阵厮杀还是让他浑身是汗,不仅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就连战靴里都积了不少汗水。
  这种天气实在不适合战斗啊。早点干掉袁绍,我要回葛陂避暑。
  孙策一边发着牢骚,一边观看着阵地,寻找审氏子弟的位置。到目前为止,他只完成了整个战术的第一步:斩首,离真正摧毁这两万冀州军还有一段距离。
  放眼看去,四周都是冀州军将士,密密麻麻,人头攒动,旌旗看得人花了眼,要想找到审俊、审华的战旗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孙策身边有不少一等射手,射手通常都有着过人的目力,也擅长在纷乱的环境中发现目标。在他们的帮助下,孙策确定了审俊和审华的位置。
  然后他又看到了审荣。
  孙策很意外。冲阵的时候,他看到了审荣,也看到审荣及时避到了一旁,但他没想到审荣居然还能活下来。他以为在那种情况下,就算审荣不被人杀死,也会被人或者马踩死。可是现在看来,审荣虽然满脸是血,站都站不直,需要人扶持着,却没有生命之忧,正和审华说着什么。
  真是好人不长命,祸害三千年啊。既然如此,那我就再杀他一次,看看他的运气究竟有多好。他被俘过,又刚刚死里逃生一次,胆只怕早就碎成渣了,绝不可能鼓起勇气迎战。惊弓之鸟,正可以充当打击目标。只是这货离得有点远,就算是谢宽、邓信这样的一等射手也未必有把握命中。如果由步卒突击,中间隔着百十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在孙策考虑要不要亲自上阵时,郭武忽然伸手一指。孙策一看,只见马超带着白毦士从西侧奔驰而来,远远的绕了一个圈,正向审荣、审华兄弟奔去。
  孙策抚掌而笑。小马哥还没杀过瘾,又来抢功了。
  几乎就在同时,远处响起了悠长的号角声。孙策循声看去,只见远处的地平线上,烟尘滚滚,直冲云霄,正是骑兵快速接近的特征。
  孙策满意地点点头。阎行赶到了。


第1444章 兵败如山倒
  阎行一直在苑陵、开封、尉氏之间游弋,行踪不定。
  这么做有两个考虑:一是对袁绍麾下的胡骑施压,保证联络通道的畅通,在必要的时候护送信使;一是在诸县就食。战马消耗惊人,一匹战马的战时配额相当于十二个战士,对辎重运输是个沉重的负担,让这一千余骑自主就食于诸县之间,可以减轻近一半的运输量,又不影响协同作战。三五十里,对骑兵来说也就是一个时辰的路程。阎行安排有游骑在附近,只要发现可能有战机出现,毋须孙策召唤,自然会闻风而至。
  阎行有这个能力。龙渊之战,他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轻骑兵最大的优势就是速度。他们无法像甲骑一样正面冲击步卒大阵,但奔袭阵势不整的步卒却是拿手好戏。审配向西行军,将后背露给阎行,阎行没有道理不赶来看一看。
  可是当阎行赶到时,却发现最理想的猎物不是审配留在黄水边的人马,而是正在变阵的荀衍。
  阎行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吹响号角,下令攻击。以百骑为单位,一千精骑分作十余组,一拥而上,像狼群一般发起了攻击。他们根据地形或散或聚,或进或退,或奔射,或突击,不拘常法,唯势所趋,又快又狠,一下子打了荀衍一个措手不及。
  荀衍知道有骑兵有苑陵附近,也做了相应了准备,但他还是低估了这些骑兵的战斗力。从别人口中得来的信息终究不如亲身经历来得准确,以匈奴骑兵为参照物也难免有些误差——匈奴骑兵的突击能力远远不如阎行所领的这千余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