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9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下甲骑还是新鲜事物,很多人畏惧其无坚不催,孙策却对甲骑的利弊一清二清。他甚至知道眼下的甲骑该如何改进才能真正大放异彩,而且他也清楚自己既无法阻止这种趋势,短时间内也无法拥有这种武器,所以他需要诸将尽快熟悉这种武器,消除对甲骑的恐惧感。
  只有克服了恐惧,才能够勇敢的面对。
  当然,他更需要诸将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主动寻找解决方法的能力。
  郭嘉欲缓,是他确信袁绍不会轻易走,担心急则生乱,希望慢工出细活。孙策欲急,是担心袁绍及其部下越战越强,留下后患。两人并无原则性的分歧,只是出发点不同。听完孙策的担心,郭嘉也觉得这种可能性并非不存在,早点解决袁绍的确更有利。
  但他不支持孙策以重甲步卒正面硬撼甲骑的战法,至少他不赞成把这个战法当成首选,只能当作应急。许褚、典韦所领的义从营的确很强悍,但他们是保证孙策安全的重要保障,不到万不得己,不能轻易出手。
  孙策没有坚持。他也没有亲手斩杀袁绍的想法,如果能有更好的办法,他也不想亲自上阵。真到了那时候,郭嘉也不会拦他。
  郭嘉调整了方案。他提出先重创轻骑兵的构想。甲骑数量有限,又受限于地形,灵活性远不如轻骑兵。行军时,轻骑兵是担任掩护任务的主力。作战时,轻骑兵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杀器,即使是甲骑也需要轻骑兵的掩护和配合,追击溃兵、扩大战果更是非轻骑兵不可。重创轻骑兵,就等于打断了袁绍的两条腿,让他撤退的路变得更加艰难。
  “从地形来看,最适合胡骑发挥战力的应该是东线,如果车骑将军攻势更猛,袁绍应该会出动骑兵反击,我们就在那里迎战胡骑,吃掉他们。”
  孙策反复权衡后,接受了郭嘉的方案。他留下鲁肃守中牟,董袭、全柔为辅,自己则带着其余的人马悄悄地东移,与孙坚合兵,准备父子俩一明一暗,诱击袁绍的轻骑兵。
  ……
  从孙坚镇守浚仪开始,父子俩已经快有一年没见面了,此刻在战场上重逢,两人都有些兴奋。大致交流了最近几个月的战况,得知黄忠、鲁肃先后崭露头角,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孙坚感慨不已,很是欣慰。
  孙策让郭嘉向孙坚说明了计划。孙坚需要担任佯攻的任务,迫使袁绍派骑兵助阵,在鸿沟和南济水之间重创之。
  孙坚很感兴趣。“你有多少骑兵?”
  “亲卫骑、义从营原本有共一千三百多人,几次作战,损失都不大,随缺随补,最近缴获了不少战马,又增加了五百余骑,总共有一千八百骑左右。此外还有韩银率领的一千西凉骑兵,一直等待出击的机会。”
  孙坚很惊讶。“韩银还没走?”
  孙策咧着嘴乐了。韩英是他为袁绍准备的惊喜。韩银送妹妹来汝南完婚,除了彩礼,又要了一大批物资,他怎么能让韩遂就这样把便宜占走了,以军械为诱铒,把韩银留在汝南,充当打手,是必然之事。为了保持战术的突然性,消息一直严加控制,以至于连孙坚都不清楚。
  “兵力勉强够用,加上军械优势,可以一战。”孙坚沉吟片刻。“让义公随你作战吧,这时候多一骑总是好的。”
  孙策欣然答应。孙坚的亲卫骑只有三百多人,却是孙坚多年积累下来的精锐,这些年购买战马也分了不少给孙坚,战斗力保持得不错,韩当也是一个非常合格的骑兵将领,论个人战斗力不如马超、阎行,论经验却不遑多让。
  “阿翁,你让义公叔来帮我,我让许褚带武卫营协助你吧。”
  孙坚笑笑。“又要亲自上阵?”
  “希望不用。”孙策也很坦然。如果进展顺利,的确不用他出战。马超、阎行等人都是用骑高手,就连韩银都是合格的骑将,又有军械优势,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应该问题不大。他只是担心孙坚的安全,这才找个理由加强孙坚身边的力量。有许褚和武卫营协助,就算遇到麻烦,孙坚也能多坚持一会儿。
  孙坚没有再说什么。他身经百战,不觉得将领就应该持重。既然上了战场,危险就不可避免,做好必要的防备就行了。他也清楚骑兵与步卒作战的不同,要想做一个合格的骑将,躲在后面是不行的,只能亲自上阵。
  商量已定,孙坚将韩当叫进来,让他率领亲卫骑听孙策指挥。韩当很兴奋,详细询问作战部署。他身份特殊,孙策当然不能让他做阎行或者韩银的下属,让他单独作战,他的兵力又不够,就让他和马超一样随自己出战,充当义从营。
  孙坚聚将,宣布了作战计划,部署作战方案。听说孙策将率部配合作战,一举吃掉袁绍的骑兵,为最后重创甚至全歼袁绍做准备,几乎所有的将领都有些兴奋。这些人跟着孙坚征战这么多年,从来没想过能有这一天,即使是半个月前,他们还被袁绍的优势兵力困在浚仪城里呢。从心理上,他们就没觉得自己有资格和袁绍做对手,能守住一城就已经非常幸运了。
  商量到半夜时分,诸将散去,各自做准备。孙策和孙坚就在一个帐篷里休息。孙策提了一个建议,他希望孙坚不要去长安。沈友去了青州,江东没有人坐镇,他希望孙坚回吴郡主持吴会军事,守住孙家的大本营。
  孙坚双手抱头,靠在床上,想了半晌。“伯符,我在富春生活了二十多年,但是对富春没什么感情,反倒是这四处奔波的日子比较自在。盛宪也好,陆康也罢,都不是我能交往得来的,虞翻这个人,我也听说了,恐怕也不是我能应付的。我回吴郡能干什么?政务,不是我能处理的,战事,也没什么需要我出面的,在吴郡养老吗?就算我愿意,我身边的这些人怎么办,还是说让他们都跟着你,留下我一个人在吴郡?伯符,你的孝心,我心领了,但我真的不适合坐镇吴会,也不适合这种安闲的日子。”
  孙策也有些无奈。四十岁就养老,的确有些早啊。


第1467章 攻与守
  吃完早饭,孙策离开了孙坚的大营,回到自己的阵地,位于官渡水南的西赤城。这是郭嘉挑选的阵地。城并不大,但藏六七千步骑绰绰有余。北侧是官渡水,西侧是一条叫役水的小河,北面斜对着渊水。孙坚渡过渊水后,这片区域就处于孙坚的控制之中,袁绍的斥候很难抵近侦察,易于保密。
  郭嘉坐在破败的城楼上,看着远处的袁绍大营。炊烟袅袅,袁绍的大营很安静,看不出太多的东西。孙策看了一会,什么也没看出来,只好向郭嘉请教。
  “看什么呢?”
  “一,炊烟的总数略有减小,但变化不大,减少的数量和官渡的韩荀部相当,说明袁绍没有派兵增援荀衍。二,南部十几个大营的炊烟结束得最早,说明袁绍正如我们所料,还想再战一场,鲁肃的压力不小。不过袁绍急于求成,准备不够充分,没有大型军械,只想依靠甲骑强突,很难成功。”
  郭嘉转过头,笑意盈盈,看起来有点阴险。“将军,最好能让韩银快一点,战机随时会出现。”
  孙策笑笑。韩银早就等急了,恨不得肋生双翅,立刻飞到战场。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让韩银今晚才从浚仪出发。袁绍的骑兵数量更多,游骑遍布附近三十里,为了掩饰行踪,他不得不让韩银绕过中牟泽,悄悄进入战场。今天晚上出发,明天早上赶到,白天即可参战,如果袁绍攻得不急,还可以休息一天。
  “子敬会掌握节奏的。”
  郭嘉表示同意。捕獐山之战,鲁肃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
  孙策想了想,还是把孙坚不肯回吴会的事告诉郭嘉。郭嘉倒是早有心理准备,一点也不意外。“车骑将军以军功起家,又春秋正盛,此刻让他卸甲归田,的确不太合适。再说吧,此战结束,天下形势会有变化,到时候再议不迟。”郭嘉拍打着手心。“天下方乱,想太平难,想征战还是很容易的,到时候挑一个适合他的战场就是了。”
  孙策点点头,换了一个话题。“韩荀到官渡了?”
  “徐盛刚送来的消息,大概有两千多人,夹水而阵,应该是阻止战场西进。”
  “你估计是谁的主意?”
  郭嘉想了好一会儿,摇摇头。“猜不出来,我从叔和沮授都有可能,只是沮授的可能性更大一点。”他笑笑。“我从叔未必愿意去洛阳,但他不会希望荀衍出事,麹义阵亡,审配自杀,冀州系遭受重创,现在正是颍川系出人头地的大好机会。荀衍是最有可能成大器的那个,他不会看着他冒险的。”
  孙策笑笑,没有再说什么。看来和历史上一样,汝颍系和冀州系之争是袁绍的顽疾,并不会因为历史的改变而消失。当袁绍面临生死危机的时候,他们还能暂时放下嫌隙,团结一致,现在袁绍又稳住局面了,内斗很可能再次激烈。只是审配死了,逢纪也不在,沮授为人相对温和些,斗争得没有那么明显罢了。不过意外情况也有,袁谭回到邺城,让郭图有了第二个选择,这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郭图的决定。
  想到袁绍面临的内斗,孙策就不免想到自己。随着实力增强,麾下投效的人才越来越多,他身边的内斗也开始萌芽了,真是很无奈。
  太阳升起三竿高的时候,西和北两个战场同时响起了战鼓声。孙坚向甄俨的阵地发起进攻,高览也向鲁肃的阵地发起了进攻。
  ……
  “射!射!”强弩都尉连声怒吼,三十余架抛石机同时发射,燃烧的草球飞上了天空,砸向鲁肃的阵地。这是袁绍仅剩的抛石机,为了增加攻击力,袁绍全部运到了阵前。他们没有石脂,就用干草扎成球,浇上油,点燃之后抛射出去。
  草球呼呼燃烧着,有的在空中解体,化作一团草屑,大部分砸到了鲁肃的阵地上,到处乱滚。鲁肃喝令长矛手上前,将这些草球顶住,再推到前面挖好的沟里去。虽然有几十个将士被草球撞倒,有的身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