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千禧时代-第4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老刘这么说,周正还真是有些意外,没想到老刘本事挺大的嘛,轻飘飘的把这件事情就拿了下来。
  那这么说的话,他就能腾出钱来,去支援京都生活报了。
  这段时间,京都生活报虽然在顽强的生长,但是野蛮生长的时间尚且没有过去,再加上他们的成绩这么好,在这些新报纸里面,那都是出类拔萃的,当然不会少了,有一些老报纸利用一些明面上报社习惯用的那些手段压制他们的销量。
  这些事周正没办法管。
  毕竟,这牵扯到正当经营和非正当经营的一个灰色地带。
  他就算是打官司去告人家,估摸着越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就算是官司打了,到时候双方对峙公堂,说不定,也压根没有办法把这件事情说清楚。
  既然如此的话,时间成本这么多,周正就没工夫和他们在那里耗了。
  “那感情好啊不过老刘你既然能够给他们拉来这么大的项目,那我这边还有个工作想让你过去专门给咱们搞一搞怎么样?有没有兴趣……”
  “什么事啊老周,有事儿你就说嘛,你现在在学校这一边没时间出去,那哥们我就是你的左膀右臂,有事你尽管告诉我!”
  眼看着老刘搓着手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周正就知道这哥们肯定是希望要和他周正一起混的。
  那感情好呀,这边刚好有个事情非老刘莫数了。
  “就是我琢磨着,咱们的《京东农味》能不能搞成一个纪录片的模式。”
  一个农业方式的纪录片,国家这会儿应该已经开始搞了。
  但是国家性质搞的这些纪录片,要不然就是不专业,要不然就是太过于弘扬上层领域和机构的那些文化性质了,就是说实在是不能算是能够贴近于民众的这种生活方式。
  其实这么做,周正觉得不怎么好。
  他原本是希望能够通过《京都农味》,将这些农民的思想拉回来。
  毕竟,他父亲的父母就是农民家里辛辛苦苦的把儿子供上大学了,要不然,父亲也不会回去。
  要说拍农业纪录片,周正曾经遇到过一个专业人才。
  那老兄是川蜀地区的人,当年毕业于他们当地的一所211大学,学的是农业发展。
  大学结束出来了之后,去各大农业所,科学部,也算是呆了好几年。
  就和几乎很多大学生一样,初出牛犊不怕虎,心里想着自己有一腔热血雄心壮志,琢磨着自己也能搞,就想着好好去搞。
  琢磨着,他就盯上了他们那边的眉山挤橙,说白了就是很有名气的一个橙子。
  可是他自认为自己在农业方面学习了很多知识,掌握了比普通的农民更多的一些专业素养,然后报了大棚就能去创业。
  结果呢?
  创业5年时间,身上背了几十万的外债。
  自己辛辛苦苦搞出来的所谓的产品,卖不出去不说,所有的货物几乎都压在了他的身上,把他搞的是焦头烂额的。
  好在,10年那个时候。
  国家发展,电子商务的逐步产生也开始使得他手头上的橙子能够卖得出去。
  这也得亏是他有学计算机的同学他就琢磨着和人家合伙一起在电商平台上注册了一个账号。
  也是那会儿。
  周正和他见面的时候,那哥们已经是个身价千万左右的小富翁了。
  周正和他见面时,还曾经笑谈过他挺厉害的嘛,和人家褚佬差不多。
  结果这家伙洋洋得意,也跟着点了点头,似乎对于周正的夸赞很得心。
  然后等到再一次见面,其实就是这哥们好像转型了,去当了纪录片的导演。
  很神奇吧,一个搞农业的去拍纪录片了?
  而且居然还获得了国外的奖项。
  周正曾经和他聊过,这哥们拍的就是他们当地的那些农业发展。
  两个人聊天,周正向他请教是怎么说通那些人进行拍摄,对方给出的回答很长。
  “这俗话说啊,说产业先看人,你看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嘛,大多数都是四五十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农民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也是主力军,按照人口比例来说的话差不多占到了六七成,而六七十岁往上的人则占据了大概两三层。
  除此之外剩下的才是30岁左右的那些零散的农活,不过,这个年龄的他们一般都想要出去打工。
  所以,我当初拍摄,其实就是找了一部分能够接受新思想的人。像四五十岁的那帮农民,其实思想能够说说开放一些,同时也有一定的知识文化,能够接受新事物新生产方式。至于你说的那些六七十岁往上的那帮老年农民,他们的思想实在是太过于保守,在农业生产成本上的态度是能省则省,而且劳动力也跟不上要求,到时候种出的农作物在市场环境中,就基本上没什么竞争力了。
  到时候,他们大多数人手里的那些农产品,会因为品质不合格,不过关,就这么被卡住!”
  周正记得自己当时问过,“那三十岁左右的那些人呢?”
  “他们呀,其实30岁左右的青年农民是两个极端,也就是说一部分人勤快,有文化有知识,他们按探索爱钻研,敢做第1个吃螃蟹的人,这种人的年收入至少能够和那些公务员媲美。
  比那些工人要赚的多一些。
  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好吃懒做得过且过,他们是因为在城市里发展。
  但却没有办法立足。
  所以,只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当农民,这帮人其实是被市场所淘汰掉的,因此,回来了之后整日里就是喝酒打牌,基本上是无所事事。”
  周正:“那既然如此的话,你是怎么改变他们的想法的?”
  “所以说这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因为思想观念在作祟,可以说农村的思想观念还是比较保守的,而且他们大多不以理性看待问题,而存在了太多的感性。
  你是搞传媒的,应该知道古斯塔夫的《乌合之众》吧?正所谓一个集群就是没有思考性的,从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所从事的农业资本行业是一种最严谨的田间实验,他们有科学化的管理数据的对比,向农户推广产品,这应该是我们这些搞农业的人基本上要做的。
  可是,你知不知道,你一年的辛苦劳作,尝试摸索数据统计,却比不上别人一场促销推广会的成果,那个时候,你心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第四百四十一章 农业纪录片儿(第二更)
  周正之所以要拍一部农业纪录片。
  其真实目的,就是想要利用自己纪录片的影响力,稍微能够影响民众对于农业发展思想上的变化,他就觉得很幸福了。
  可是,还是那位说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销售模式上的变化,对农民所产生的影响,其实要远远大过于费心费力的像他们推广农产品。
  而所谓的农产品,不仅仅是包括农作物的幼苗或是种子。
  除此之外,还需要农药,化肥和田间管理等一系列手段。
  同时从农业生产方式上来说吧,种植结构至少八成以上,拥有五六亩地的零散农户其实是京都周边的这群人里面最多的。
  而这帮零散的农户,基本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上,即没有电视上所谓的水肥一体化田间的一些农作物生产方式的监测系统等。
  要知道,这里可是京都周边。
  连离京城最近的这几个县城都是这样的情况,农业发展都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下,那么更偏僻的地方的农业发展,根本就不敢看了。
  只是,那些农业研究所里面除了研究幼苗之外,一些私立的农业研究所,他们所研究的基本上都是对抗农业病虫害的化肥或者是农药。
  毕竟种子那东西种出来之后,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不会说吧,就算是好不容易能够种出来,但因地制宜的情况和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在这种环境下,没有哪个公司愿意当这个冤大头去筛选,或者说是去培育出优秀的农产品生产作物。
  然后,把这些种子交给农民去培养,一般情况下是由国家去做的。
  但华国境内的一些农户他们的农产品发展尚且处于一个积极的状态之下。
  甚至于说,就连一些农作物也是从国外进口过来的,而进口的这些农业化的种子到底能不能适应国家发展能不能适应当地百姓农户的土地。
  但没法子啊,这也是从上面发下来的农作物种子,你总不能不种吧?
  大家伙都在种,你就偏偏的跟大家对着干,那肯定在那一片儿,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但是要想搞农药和化肥,周正没这个实力。
  可是若干年后,国内所应用的那些化肥和农药几乎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这不得不说,是国内发展的一个悲剧。
  毕竟,有历史证明,华国农业的发展至少长达5000年往上,因此他们才是妥妥的农业国家,现在居然要依靠别的国家出口给他们农药和化肥。
  这未免也太尴尬了?
  况且有数据证明,在10年往后,华国的农业化肥的消费量就已经占到全球2/3了。
  毕竟,土地多人多嘛。
  但人多了,弟兄强化不一样所产生的状态也不一样。
  那位农业方面的专业人士就曾经跟他说过一个例子,就是D国的一个叫做烯酰吗啉成分的药剂,这东西在国外那边十几年都没有发现针对于农作物的抗性。
  但很尴尬的一点就是这个东西06年进入华国市场之后,农民使用过了,发现有效果,就逮着这么一个东西进行猛灌,以至于08年左右,华国就发现应用于葡萄上的霜霉病基本都能筛选出抗性菌种了。
  也就是说呀。
  再好的农药,也得与时俱进,更得适应华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市场环境。
  周正不能琢磨着,他希望想要搞农业就全盘接收这种模式吧,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如果他光想着依靠优秀的农业幼苗进行生产,而忽略了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
  如果他丝毫不顾及农业发展,往后农民进行农作物施肥除草除虫的那种时间段所应用的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