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千禧时代-第4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两者的身份的差异性实在是太强了。
  周正只是一个穷学生,对方要是上层部门的高官的话,那他们天生就相互有着排斥的地方。
  “您是……”周正思量了一下,还是决定问出这个问题,虽然他已经猜测出这位老者的身份不一般,但没有办法问出他的真正身份,心里还是有一些鼓当。
  “你小子啊,还真是有眼无珠!国内著名的农业研究学者,师承金宝来先生,在动植物选种方面具有极高声望的专家梁忠国,你竟然不知道?这么多年的书是不是白看了?”
  耳边传来一阵严肃的声音。
  周正不用看都知道,肯定是那位闲的有些发慌,这一会儿已经出来了。
  只是他刚才提到的梁忠国,似乎很有身份啊!
  好一会儿,周正才忽然回过神来,直接脱口而出:“金宝来?就是那个说“一个有志于科学的人要能吃苦,耐得住清贫,白天三顿饭,晚上三块板就可以了”的那个农学专家吗?”
  周正忍不住惊呼的同时,心里的震撼早就已经无以复加了。
  因为眼前这位来自于江南的梁先生的师傅,竟然就是享誉国际的小麦育种专家,农业教育家,华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的奠基人之一……
  这未免也太震撼了吧!
  那位金先生的名号,曾经在国际上占据了强势的一席之地,被外界称为东方神农。
  可能很多人只知道喂饱了华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袁先生,但其实和袁先生同样优秀的金先生,也是人们应该赞扬的对象!
  因为单纯从小麦和水稻的利用率上来讲,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对于小麦的种植量还是比较庞大的。
  相对于沿海城市,以及那些南方区域种植水稻的传统中西部地区对于小麦的需求量则更高,这也是为什么南方吃米北方吃面了。
  周正之所以知道金宝来先生,也是因为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章上说金宝莱先生13岁的时候,父亲就已经离世了,而且当时家里极不富裕,很拮据,他的升学问题也曾经成为了亲友们议论的焦点。
  但在这种情况下。
  金宝莱先生的母亲竟然毅然决然扩大家庭的养蚕业,全力支持儿子继续上学,这就更让人觉得震撼了,而年少时候的金宝莱先生也深深的知道母亲的辛苦,平时学习完了的时候,经常帮助母亲采桑叶,缫丝。
  上山砍柴,贴补家用。
  这其实和周正的生活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过大的差距,但是朴实的山村生活,培养了金宝来先生对于一方故土的深刻的感情。
  也是因为山村人民的疾苦激发了他振兴祖国农业,改变农业落后面貌的志愿。
  所以,要是单纯的说,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周正最佩服谁的话,可能袁先生都要往后排一排了。
  因为他出生于西部地区,当时小麦选种中的那些问题,母亲的老师刘涛,也曾经去找过不少关于金先生的那些书籍。
  “你小子知道我师傅?”梁老头哈哈大笑,眼看着小家伙,刚才眼珠子都已经亮了起来。
  心里琢磨着,难不成这臭小子敬佩的师傅的厉害?
  要真是这样的话,那还真敢情好!
  和这种天才级别的人物打交道的时候,千万不能以平常的心态去和他们说话。
  因为这样很容易被他们绕到一个比较弯的道路上,因此,打打感情牌其实是比较容易的事儿。
  “那是当然的了!”周正一脸激动,“刘爷爷曾经给我讲过金先生的故事,说当年敌人入侵,广大麦田被侵占,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祖国在灾难中呻吟的时候,是金先生挺身而出,高声喊出人民需要粮食前线需要粮食支援,还说人民在召唤他,他必须尽快培育出更多的良种。
  当时的那种环境,金先生为了搜集小麦良种,利用每年的暑假到农村去调查,还受到了一些人的监视,三九年的北川之行,甚至受到了非法扣押……”
  周正毕竟是学传媒的,以前也曾经去客串过几把主持人,在说这话的时候,情深意切,瞬间就带入了自己的感情。
  梁忠国那也是由感而发,长长的叹了口气,说:“你说的没错啊,我师傅当年确实挺苦的,记得他老人家还跟我说过,为了进行小麦良种的选择,师傅他老人家好多次都差点被那帮人给带走了。
  好在这件事情最终被解决了,也是在四零年的当口,他老人家对川蜀地区的小麦品种进行了系统的搜集和整理,还搞出了中大二四一九……”
  “这个我知道,当时金先生合川市农业改进所合作,把这个优秀品种分发到了各地的实验场进行了,区域适应性的试验成绩特别优异,所以到了42年那会儿,这个品种和矮立多两个小麦良种,就已经开始在川蜀地区进行推广工作了,只是我听说当时还挺危险,敌人的轰炸机经常在天上来回的飞……”
  “那可不嘛,只是我师傅当年觉得躲在防空洞里太浪费时间了,他就琢磨着,既然这么浪费时间的话,还不如自己在家里去做一些研究呢……”梁老头在说起自己师傅的时候,整个人都有一丝意义深邃的感觉,师傅他老人家实在是太优秀了。
  “这个我也有所了解,金先生当年发表的《华国小麦区域》和《华国近30年来小麦的改进史》,堪称填补了华国小麦事业空白的著作,我以前还曾专门拜读过,只可惜不是这个专业的人,所以看起来很吃力……”
  ……
  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的都聊开了,一旁的赵部长被架在旁边。
  原本想跟着插上几句,但是他对于金先生的了解尚且只处于一个较为空白的阶段,看两个人眉飞色舞的聊起来,想插上一句都没有可能。
  好不容易等两个人眉飞色舞的说完,金宝莱先生在坚持小麦科研工作的同时,和同事们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从全国各地搜集到小麦品种5000多份儿。
  还从云贵地区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小麦品种,并且将此品种大力研发,从而填补了华国小麦起源,净化和分布的发展,同时也对世界小麦发展史,有一个巨大贡献的事。
  赵部长就知道如果继续让他们这么讲下去的话估摸着这两个人会从国家幅员辽阔,什么地理自然条件开始说起了?
  “哎,我说两个位置都半个小时了,难道你们就不口渴吗?要不咱们喝口水……”赵楚斟酌着。
  “唉呀,小赵,你就别在这里打扰着我们了,你有事就去忙自己的事嘛,没看到我和小周聊得正尽兴嘛,一点眼力劲儿都没有?!”
  梁老头看着这家伙一直在旁边虎视眈眈的模样,就知道这小子没憋什么好。
  面对梁老头的指责,赵部长只能赶忙道歉,“我这不是琢磨着,小周晚上说不定还有课呢,您看这时间其实也差不多了,到时候他要是旷了课,这就不好了,你说是吧?”
  但他虽然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很忐忑
  看来,这老头子应该是有和他争夺眼前的这小子了。
  不过这位梁老头也真是够够的了,你说你明明是一个研究农业方面的学术研究人员。
  人家小周在怎么说也是传播领域的学生,和你这是八杆子打不到一块去,你又为什么非要让人家当你的徒弟呢?
  而我就不一样了,好不好?
  虽说这臭小子刚刚提出的废睡的想法,有些太过于胆大包天,但赵楚反倒是觉得这小子有前途有想法。
  其实说实话上层机关那么多高手,那么多人才在一起,怎么可能想不到如果进行费税项目。
  可能会对农民的农业发展有一个较强的推动工作,但说归说想归想,具体实现出来所需要的时间和计算,还是摆在现在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了,就比方说如果拍着脑袋就把这件事情决定了。
  但没有办法全国范围性的推广下去到时候万一出了什么事那岂不是有很大的损失再怎么说这个事和农业沾边的事情啊!
  再怎么说,如今全国上下有7亿多的农民。
  万一政策不到位,对农民生活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哪怕只有很微弱的一点点都可能引起巨大的事端。


第四百六十七章 农业减产(第二更)
  周正眼看这两个人在这里唇枪舌剑,步步争锋的场面,觉得自己这个香饽饽。
  现在所处的场景还是比较尴尬的。
  不过,再怎么说只要这两位能够对他有一个较好的评价和尊重的话。
  周正觉得,往后发展下去的话,应该也不是什么难的事情。
  毕竟,在他看来,如果能够将农业发展事业和这两位联系起来,那简直是完美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因为其中一人是政治层面的大人物,而且又是懂得专业的那种技术人员和政治方面联合性质的发展的人物。
  哪怕说这位赵部长,已经很少进行一线研究人物了。
  那么想要发展高端农业,这位所处的情况就是比较合适的一个地步了。
  另外这位梁先生看起来其貌不扬的穿个唐装,笑呵呵的,但再怎么说他也是那位传奇性的人物,金宝莱先生的弟子不敢说他能比自己的师傅更厉害。
  反正,周正对于国内农业发展的一些了解,也仅限于几个很有名的人物身上,还有一些较为出圈的那一些农业行业的一些发展模式和政策。
  至于其他的,那它就真的是两眼一抹黑的,什么都不知道。
  但就算是如此,这也并不打扰他对于梁先生的一个崇拜,只要有了这两位在前面保驾护航。
  那么,自己往后发展农业,那岂不是如入无人之境了?
  再说了,身后那帮人,如果先要在专业领域动他的话,那还真得掂量掂量。
  他周正再怎么说,那也是有人的。
  “姓赵的小子,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是个什么想法,我告诉你小周这个徒弟我收定了,你就不要在那里想别的事了!”梁老头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倒是把周正弄得有些尴尬,两位啊,再怎么说我也不是个东西吧。
  “梁老师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