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玄门-第4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桃夭夭眉尖微微一颤。弃夜千影不救是他遵循“自然”的结果,抹去内心剩余人情,至高道业才开始完满。这一节,早在他进入铸颅峰前就预感到了。由此可以推知,假如完全转变为仙灵,从前,现在,将来,万世的因果都将尽知无漏。而自己踏入修仙之途的种种历练,必然也是仙灵早就预知,上天早已确定的宿命。
耳闻棋仙“师尊指点”的请求不断传来,桃夭夭“嗯”了声袖子一摆,示意他少安毋躁。旁观大众均知玄门师尊即将演示成道要诀,登即忘掉失意,屏住呼吸睁大眼凝视。
只见桃夭夭左手缓缓伸出两指,宛若拈起棋子,随随便便往下一点,却又凝停在半空中,其势将落未落若轻若重,不知怎地,这个没有完成的动作竟透出完整无缺的意境。棋仙的修为原本精深,对方又从他最熟悉的门道入手,一看之下恍然大悟,连连叫道:“妙啊!妙极了!”

第二十二回冷月空照万重山4

原来所谓围棋之道,必定蕴含于“胜负”之中。棋子落下或损或利,除了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没有人会怀着完全不计得失的心理下棋。大文豪苏东坡棋艺低微,曾自解曰:“不闻人声,但闻落子。胜固似然,败亦可喜”。意思说听着落子的声响,他就心满意足了,至于棋局结果并不重要。看似心胸宽广,实际上不过是屡战屡败的托词,其欢喜之情仍与“胜败”相关联。周天道场众仙客已超越凡间贤士,有形棋子不存于心,单以星象替代棋局,借争胜互相印证,完成由炼气向炼心转换,那正是对棋道精乎其粹的参修方式。相比之下棋仙清晏境界更高,非但心无棋子,而且心无胜负,故才能无须对手的独坐自弈。脱离外境心内求法,这是超出棋道通向天道的关键,千万年中昆仑诸仙各执门道苦苦探究也不可得。就这点看棋仙修行的成就之大,已远在“琴书画”三仙之上,尤其坐进“漏尽灵坛”以来,便是名垂仙宗的子虚天师也难与匹比。
但与桃夭夭展示的玄意比起来,棋仙的修为也只若破席烂履,不值一提了。
个中道理并非稀绝之说,古今各家早有阐述。《金刚经》宣称:“非法,非非法”才是真正的佛法。道家《南华经》指出:“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才是世界的真相。棋仙以围棋参道,虽然摆脱了“心有胜负”的束缚,岂料这种“心无胜负”的状态,其本身也是对心性的一种约束!
万事万物,都存在于己对立的一面,如“阴与阳,冷与热,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恨”……万事万物也必须依靠自身的对立面存在,比如有冷才有热,有善才有恶,有美才有丑,有不同于太阳的日月星辰等物,才能反衬出太阳的形状特性……进而推之,如果没有不同于我的一切事物,肯定也就没有“我”的存在了——此即庄子所言“非彼无我,非我无彼”,然而事物的区别,概念的相对相存,这些都是人心的作用,真实世界果真是如此么?
如老子《道德经》揭示,世界其实有两个,一个为自然世界,一个为人心世界,后者依靠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意识等等感官建立,不过是前者的投影罢了。道德经开篇言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并不是说真实的自然世界是从“无,有”这两个名相(概念)中诞生,而是指人心认识世界的过程,必定经过“无,有”两种初始阶段。
一旦婴儿理解了概念(古籍中将概念称作‘名’),哪怕仅仅是一个“吃”字,一个“妈”字,或一个“我”字,甚而更简单的感叹词“啊哦咦”的含义……那么他的心境再也不是混沌一片,也就从“无”的阶段过渡到“有”的阶段了。此后,更多概念掺入进来,相对的万物在心中确立,“有名为万物之母”,纷繁复杂的人心世界便产生了。人类,其实是活在一大堆概念之中,活在自己构建的虚拟世界里,与真实的自然世界相隔离,被诸如“胜负,苦乐,爱恨,”等心念攀缠,越求解法越是陷入,知识越多越是烦恼,最终仍免不了在十丈红尘中“方生方死”,身灭而魂散。
所以“有知”便是修道者的大忌,庄子曾用一个寓言说明:太古时南海之帝称“倏”,北海之帝称“忽”,中央之帝称作“混沌”。某日倏,忽两帝到混沌家中做客,主人相待甚厚,倏忽心怀感激,欲思报答,又见混沌无眼耳口鼻等器官,无法感知外界的精彩,于是就用斧凿在他头上凿出七窍,经七日凿成。外部世界经由感官呈现于心内,混沌不再混沌了,与天同寿的中央之帝竟然立即倒地而死。
失去自然必然导致死亡,因为自然原本不生不死,若能将人心归同于自然,即人心世界与自然世界合二为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那么其人也必成为不生不死的一分子。古代道家极力推崇“婴儿”之说,主张“复归于婴儿”,就是要将人心拨转倒回到婴儿的混沌朴初之状。后世道派乱解经典,以为婴孩“元气”最充足,取用其形或者效仿其行,便能长生不老了。因而服食妇女乳汁,紫河车(胎盘),甚至直接吃掉婴孩的肉,脑,行同疯人狂兽,实是谬之千里的修炼方法。棋仙乃昆仑正宗传人,自是知晓法理真伪,静室独修时深入混沌心态,已将“胜负”之念坐忘殆尽,却始终未能更进一步,迈向升天了道的极境。
今见桃夭夭二指似落非落,介乎于争胜与弃战之间,方知终极道果更有妙径通达——婴儿的混沌之心固然难得,但“无知”并不代表“全能”,否则也不会仍由外物牵扰,在心内生成另一个世界了。桃夭夭指尖所示非胜非败,非彼非我,正是最为玄奥的“中道”。试想介于铜板“正反”两面的那一面是什么?人类思维永远想不出,而那便是独立于万物存在。又包纳万物的“道”。既是佛家所指“非空非色,即空即色”的本心,也是道家所言“生无,生有,生万物”,给人心投下虚影的那个真实世界!本心与真实世界印合,天山仙宗的“天人合一”不就修成了么?真正的道果定然越过最初,超脱“有无”,自身也将化成创生一切又运转一切的无上之道!
这些修道的理论,棋仙曾经琢磨过千百回,但目睹有人亲身示范还是头一回。昔日佛祖拈花,迦叶一笑,至高道业便即修成,桃夭夭拈棋子的手势也有同等功效,只是棋仙的悟性比传说中迦叶尊者差太远了,虽明知思维无济于事,仍然穷思苦想“中道”如此玄奇,该怎样修炼,要修炼多久,才能显现这般玄之又玄的奇迹?越想眉头皱的越紧,别说会心微笑了,整张脸都皱成了老苦瓜。
桃夭夭收回手指道:“天道预示,现今只有一位仙灵能登天,你要悟道大概须等数万年以后罢。”

第二十二回冷月空照万重山5

一听此言,棋仙喜不自胜的叫喊起来:“多谢师尊明示!只要能得道升天,再修多少年都没关系。老朽只担心蒙昧难除,坐守在此永不得解脱。”
慕兰若笑道:“老前辈求道之心令人钦佩,待我助你一臂之力。”说着纤指微抬,只听隆隆震动,地下仿佛滚过无数闷雷。奇巧第一高手何等了得,就看残垣破壁瞬时飘散,周天道场原址重又立起十余间碧绿欲滴的玉石精舍。铸颅峰本是天山诸犍宫主的头额,当年法圣费尽心机,诱使大群古神入山修道场,导致昊天,石夷等远古神祗中最强大者力尽而亡,可想见此处破土多么艰难,施展法术多么凶险,以至修炼场地建成之后,法圣也不敢入内修行。但此时慕兰若说造就造,弹指若拂尘,其轻松姿态背后隐含的深厚法力,实非常理所能揣度。棋仙看得两眼发直,忽而惊问:“你这小姑娘……是何方神圣,怎地有忒大神通?”
慕兰若道:“刚称一声老前辈,就当真倚老卖老了,你看清楚我是小姑娘么?”
铸颅峰中万年如一日,若从形躯外貌乃至魂魄辨认,她确实只有二十岁上下。棋仙随即转过念来,恍然道:“哦,刚刚好象峨嵋奇巧法术……你便是那位关在山中的百里夫人。难怪难怪,尚未修成仙灵,也有如此大能,魔屠之妻果然名不虚传。”慕兰若道:“我没修成仙灵也有大神通,你想知道原故么?”棋仙闻言心里又一热,忙道:“恳请夫人赐示。”慕兰若道:“关我的山洞藏有峨嵋祖师的灵符,你若能穿过剑林,进去看看就明白了。”
这话说的半遮半露。但棋仙曾向夜千影索问剑林那边的情形,问出祖师灵符藏于山洞,阻挡恶灵侵入等线索,一听慕兰若之言幡然醒悟:“峨嵋祖师紫元宗留下的宝物,对修炼功法还有神奇助益……”一面想着,穿越剑林的挚愿愈发强烈,赶紧移入新道场深研。众仙客见成道有望,先前的失落怨艾之情登即消散,也随师傅进屋去了。
桃夭夭回头道:“那祖师灵符倒忘了查究,请问夫人从哪里得到的?”
慕兰若道:“妖皇给的镇洞之宝啊,否则我早被铸颅峰恶灵撕成碎片了。”顿了一顿又说:“既问我从哪里得到,显已知晓灵符并非祖师所留。桃师尊渐渐能够洞悉万世因果了,又何必每件事都要问清楚。”桃夭夭道:“是不必问,只想试探夫人诚恳与否,愿不愿意讲老实话。”目光移向玉石精舍,透过墙壁看见棋仙盘膝举指,模仿他起初拈棋子的姿势,一遍遍落下收起,又一次次皱眉摇头。两边仙客有样学样,包括乌基,鹭基两童子在内,人人都在如痴如醉的演练,探索,思考,继而反反复复的失败……桃夭夭轻叹道:“百里夫人的几句话,真让他们永不得解脱了。”
慕兰若道:“那是他们活该,昆仑派里有几个好人?什么拨转天下文运武运,什么收罗阴魂造地府,种种违背天理自然之事,哪一件不是为了他们自家修仙成道?但不明自然又怎能成道?一群蠢货不值得同情。何况老家伙耽误我们好多工夫,没让他当场挨整已算我高抬贵手了。”桃夭夭道:“你法力高深,自然之理也了然于胸,离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