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玄真剑侠录-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级纳鹨坏篮鳌
俞和朝门里看了半晌,吸了口气,对着大门一揖到地:“扬州真清太玄罗霄仙剑门十九代内门弟子俞和,同六皇子殿下前来拜见。”
话说完,俞和一整头上青云冠,摆袖迈步而入。周淳风摸了摸袍袖中暗藏的灵剑,随着俞和也走进了院子。
话说这院子也就是寻常人家四合院的样式,正中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枣树,树下有口老井,对门的是正堂大屋,左右皆是二层厢房小木楼。院子里所有门窗都紧紧的闭着。
俞和与周淳风刚走到那颗大枣树下,就听见身后“吱呀”一声,那木门又莫名其妙的合拢了。
周淳风头皮发麻,他的脸色也有些苍白。俞和散出神念,想细细查探这座院子,可忽有一阵怪风竟是从天而降,大枣树的枝桠哗啦啦的一响,落下一大片树叶来。
这怪风搅得落叶片片疾旋如刀,尖啸如哨,无数落叶随风一旋,竟直朝俞和胸腹袭来。
俞和不慌不忙,大袖一摆,浩然剑意澎湃而出,右手做剑诀虚引,朝天一指,那无数旋叶竟被他的剑意所摄,反随俞和心意指使,在他胸前半尺转折逆行而上,直朝头顶绞杀而去。
片片旋叶投入大枣树的树冠中,将一大片枝叶斩落。俞和头顶,漫天都是飞扬而起的碎叶和断枝。那怪风凭空旋了一匝,复又卷起斩落下来的树枝,好似千百柄细长的飞剑一般,朝俞和突刺而来。
更玄妙的是,虽然这数不清的断枝,都只是随风刺来。可每一道断枝的刺法,全都有细微的差别,有的树枝刺得一往无前;有的树枝刺得亦真亦幻;有的树枝徐徐刺来,可却让人有不知如何闪躲招架的感觉;有的树枝轻轻震颤,一刺之中,似乎藏着八七种后手,更有树枝含着五行剑理,疾如火、寒如冰、沉如岳、刚如戈、柔若绕指长草。
几乎有多少根树枝飞来,便有多少种刺击的意境。这一招之中,穷尽了剑九法中“刺”这一法的变化。恍如有数百高手,各凭胸中所悟的剑意,对着俞和刺出了一剑。
俞和长吸了一口气,双目微阖,并右手食中二指,以灵台性光慧剑引动胸中一股浩然剑气,“噌”的一声若龙吟般的剑鸣响起,清濛濛的一道剑光从他指尖飞出。
同样是简简单单的一刺,可却蕴含了那幻境中舞剑少年的无上剑意。这一刻,仿佛是俞和一人一剑,独斗乘风袭来的千百位剑侠和千百口长剑。
清濛濛的剑光不疾不徐,在虚空中划过难以言述的玄奥轨迹,近乎于道,合乎于理。那些树枝所展的无穷剑势,仿佛尽数脱不开俞和刺出一道剑势笼罩,自行迎着俞和的剑气撞了上来,根根枝桠被齐齐斩成两片。
他这一剑闪过,身前地上落满了劈开的树枝,但他的右手袍袖,也留下了十余道寸许长的裂口,有碎布片片飞落。
那怪风擦过俞和的身子,径直撞到中堂的木门上,双扇木门朝正堂大屋里猛然掀开,似乎在邀请俞和步入中堂。
俞和按掌沉气,收势而立,对天抱拳恭声道:“小子多谢前辈指点!”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试法,五真人

六皇子周淳风就站在俞和身边不远处,可他却恍如隔世,浑没发觉俞和已同那不知身在何处的剑仙高手对过两招。
在他看来,不过是有道大风吹过,卷起落叶与尘土乱飞。忽有砂粒落进了他的眼里,当下刺痛难耐,一片泪水涌出,令他什么看不真切。正举袖擦拭,忽听耳边风声大作,呜呜的风响中,隐约夹着一声剑鸣。可他勉强睁眼,却又有砂粒吹进了眼眶。待他费劲了周折,终于把将眼皮下的砂粒尽拭去,睁开犹自泪水涔涔的通红双目,却见俞和对天抱拳,说了句客套话,就朝大屋正堂迈步而去。
那大屋的门不知为何已开了,周淳风想问,可俞和已然走到了几步之外。猛想起这院子的诡异,六皇子不敢落下,紧紧追着俞和而去。
两人进了大屋正堂,屋里亦是到处积满了尘埃,房梁上还挂着硕大的几幅蜘蛛网,一股陈年霉腐的气味,在屋中弥散。
屋里左右摆着两排红木太师椅和同样式的红木方茶几,正面有一张雕着云纹的长条梨木供桌,桌上只放着一尊锈迹斑斑的青铜三足香鼎。墙上的一幅六尺锦绣三宝道君座像,倒是少有灰尘。大屋正堂中,也唯有这幅壁挂画,能跟道门扯上渊源。
“俞兄?”周淳风开口想问,却见俞和也不回头,对他只一摆手,便走到三宝道君座像前,伸袖将画像上的灰尘拂了拂,然后把那供桌和香炉擦得干干净净。接着退了三步,对着墙上的三宝道君座像,恭恭敬敬俯身一拜。
周淳风不知俞和此番作为有何深意,但他却笃信跟着俞和一样做,必不会有错。于是他也连忙一揖到地。
两人这一拜,墙上那幅三宝道君座像,登时就有异相生出。
只见画像中绽出九彩烟霞片片,在那玉清原始天君、上清灵宝天君和太清道德天君这三清道尊脑后,一齐浮出万道仙光,聚成三道光轮。直仿佛这三尊天君,就要飞出画像,在屋中显出法身一般。
俞和只见居中的玉清原始天尊,原本虚拈法诀的左手忽然张开,手腕一翻,竟对着自己一掌按出。万道仙光翻翻滚滚,聚作一支晶莹璀璨的掌印,朝俞和当胸印下。这手掌飞到俞和面前,似已涨成五尺大小。
俞和提起左手一翻,也并指成掌。掌心处,有先天五行真炁一闪而没。丹田中玉液还丹疾旋,一道雄浑的真元聚到掌中,将他一只手掌,变得莹润如玉石。
挟着层层淡金色的氤氲,俞和对着自画中那飞出的手掌,亦一掌抵出。
一大一小的两只手掌在空中相碰,既无雷鸣声绽出,也无罡风四溢。那道道仙光化作的手掌黯然隐去,俞和的右掌也眨眼间恢复成了皮肉之色。只是俞和面颊上有片红潮一闪而过,脚下退了一步。
六皇子周淳风脸色骤变,这才知道俞和已在与人拼斗法力,他挽起袖口,就要抽出暗藏的灵剑。可正在这时,那画中的三清道尊同时睁大了双目,有玉磬声一响,不知从何处来。六道奇光自三清道尊的眼中放出,在周淳风身上只一扫,六皇子便翻身倒地,闭目不醒。
俞和依旧未显慌乱,只见他盘膝坐下,双手交叠在小腹,双眼直视那幅三宝道君座像,口中念诵着《清净坐忘素心文》。
六道奇光聚在俞和眉心,就好似三清道尊穿越亘古虚空,将目光投注下界,与俞和默默对视。
口中诵经不休,俞和只觉得灵台祖窍中,被这六道奇光照得一片通明,但那六角经台和长生白莲,却似乎藏进了无穷高远处的天云之中,任凭六道奇光横扫识海,就是照不到这两件奇宝的行迹。
那不知何处来的玉磬声,连响了六道。听在俞和耳边,丝毫没有清越悠远的意境,倒好似六声天雷震鸣。而他灵台祖窍中,也当真一连闪过了六道惊雷。识海剧震,如有山倾海覆之相,可俞和死守一点真灵清明,口中翻来覆去的念诵着《清净坐忘素心文》。
识海中忽有一线草笛声袅袅响起,便是隆隆雷鸣巨响,也掩不住那细细的草笛之音。俞和存思一望识海,极辽远的云端之上,有个白衣少年的身影盘坐,他双手拈着一片翠绿的竹叶,凑在嘴边吹着。即使雷声滚滚袭来,也不能让那白衣少年的笛声有分毫颤抖。
那曲调奇古苍莽,俞和识得这曲子,竟是广芸大家曾弹奏的那関《亘古谣》中的一段,描绘的是大劫初消,海天复明的情形。
此曲一响,不过断断十数息,那识海中天崩地裂之相,已渐渐消泯,雷霆余音越来越弱。只见白衣少年长身而起,踏云傲立,举手朝天一招,高穹中的六角经台旋动,垂下一道青玉色的光芒,落进少年掌中,化作一柄性光慧剑。
这剑的剑锋有无穷长,流转着性光七色如虹。白衣少年手挽慧剑,对准了那贯入识海的六道奇光一剑斩落。
俞和不自觉的停下了诵经,他目显神光,舌绽春雷,引动丹田真炁,对着墙上的三宝道君座像喝出一个字:“斩!”
那自三清道尊目中射出的奇光,犹如银瓶乍破似的,散成了缕缕彩晖。俞和身不动、心不动、神不动,唯有那一对双眸中,有万千风起云涌。
“怎么样,三道考验已过,此子修为心性,可还入得诸位法眼?”
俞和一听这声音,便知道讲话的就是那位暗中传声相助,指引他破除典山帝陵谷中央地宫五行八卦大杀阵的高人。心中一省,这位神秘的救命恩人,果真是供奉阁暗府中人。
大屋中仙晖缭绕、地涌云烟,五道人影显出了真身。其中有一人,身材瘦高,穿着素布月白法袍,银须银发,手中拿着一柄青丝拂尘。只见他轻轻摇了摇拂尘,这大屋正堂中的尘灰蛛网,便尽数落入他掌中,聚成一个小小的土球。霎时间这大屋之中的一干物事,好似被清水仔细洗过,尽皆一尘不染,光洁如新。
俞和再定睛细看,这五位道人皆穿素布对襟广袖法服,服色二黑二白一红,通身没有任何饰物可证身份来由,他们脸上都罩着鹅黄色皮革面罩,故而也看不出真容。
身穿红袍的那道人,伸手摘下了脸上了面罩。这人生得鹤发童颜,有个硕大的酒糟鼻子很是惹眼,嘴唇也颇肥厚,脸上犹自带着一丝调侃的笑意。他对俞和眨眨眼睛道:“俞小子,你怎的没从那地宫中摸几根烂骨头出来耍耍?”
俞和一听他说话,俯身就拜:“小子叩谢前辈救命之恩。”
原来这红袍道人,正是那传音破阵的神秘高人。他搓着肥厚的双手,笑嘻嘻的道:“小事小事!以你小子的天资福缘,若是能潜心参研易术阵法,最多十年,那种五行八卦阵便再困你不住。怎么样,你可愿意改投我百灵叟门下,我定然允你做我衣钵传人,将我这一身所学尽数教你?”
俞和闻言,登时语塞,一时也不知如何如何作答才好。
幸好旁边有个身穿黑袍的道人,轻轻咳嗽了一声,这百灵叟才讪讪笑道:“见猎心喜,百灵满口胡言乱语,各位休怪。这等良才璞玉,哪个不爱?”
他指着那位方才咳嗽的黑袍道人,对俞和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