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龙不败-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百一十章 纳美复鏖兵(十)出使

    第三百一十章 纳美复鏖兵(十)出使》, book )

    原本在出使之前,东方不败还是想要安顿阿紫一番的,但见她现下练功练得起劲,倒省了自己不少功夫。

    至于那游坦之么,他的资质虽然不佳,可是他体内的真气也不能白白浪费了啊!

    东方不败打算先让他陪阿紫练练功,等自己此番从宋国回到辽上京,再收他为徒,传他一身精妙招式,让他好生利用凭借独孤求败来之不易的金丹所得到的内力,也算是告慰他亡伯父、亡父、亡母的在天之灵了。

    打定主意之后,出使的吉日已到。

    这天清晨,耶律洪基亲率文武百官出城为东方不败的使团送行。

    此次出使,因为由天下兵马大元帅兼当今天子的义弟领衔,盛况自是空前,随行的文官武将足足有百十来号人,而且尽皆辽国的精锐,还捎带了不少龙脑、鹤顶、玳瑁、犀角、象牙、檀香、锦绮、纱罗、金银宝器等物,作为给大宋君臣的见面礼。

    一行人别过耶律洪基和朝中大臣后,便即起行,出临潢府往西,过仪坤州,沿西京道,至西京大同府,转而南行,经雁门关,进入宋国境内。

    过那雁门关时,东方不败心中感慨万千:“唉。上次出关之时,我还是大宋的一名通缉犯,想不到才过了短短一年。我便以大辽使臣的身份重新入关。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果然不假啊!”

    瞧见道旁山崖上一片石壁,兀自残留有斑斑血迹,东方不败猛地想起萧峰当日在此发疯似的拍击,自己那“一定要为萧峰找出带头大哥”的誓言也依稀浮现在心头。

    言念及此,东方不败拍了拍身边的行囊,自言自语道:“看来这次讨账的使命完成之后。我还不能立即回上京啦!”

    到了大宋的地界上,自然有宋国礼部的官员负责接待来访使节。

    那些礼部小吏早早地便立在边境之上,一见使团行至。便即上前迎接,领入关内驿馆安顿。

    第二日一早,他们又骑马带路,引一众辽人进入大宋东京开封府。

    当时给外国使臣带路有那么一个规矩。为了防止来使暗中记下通往自己国都的路线。回国后提供给军队绘制军事地图,礼部的人尽把他们带着在小路上走,绝不上大道。

    而且礼部官员还会领着他们东转一下,西转一下,七弯八绕的,把别国使臣给搞得个晕头转向,直至无法回忆起到开封到底应该怎样走。

    如此这般,到达宋国都城的路程远了两倍都还不止。东方不败所率领的庞大使团跟着那几个大宋礼部的官员把汴京周遭州府的小路几乎都走了个遍,终于才到达目的地。

    是日正午。骑在马上的东方不败来到汴梁城下,那城门外已经立着不少宋国的官员,显是来迎接她和她的属下的。

    行至近前,东方不败堪堪下马,就有一个大胡子官员迎了上来,对她行了一礼,说道:“在下大宋国礼部尚书苏轼,拜见东方大元帅。”

    东方不败一听,心中暗自一惊:“喔,你就是名满天下的苏东坡苏大才子啊!原来此时你还在宋国朝廷里担任礼部尚书……唉,只是过不了不久,你就要被那赵煦小儿贬去做定州知府了,可惜,可惜。”

    脸上不动声色,只是按照外交仪节还了一礼道:“小可大辽国天下兵马大元帅东方不败,见过苏尚书。”

    又寒暄了几句之后,苏轼就亲自引路,将辽国使团成员安置在宾馆之中,请他们歇息数日,而后宋皇自会接见。

    临别之际,苏轼招来一个礼部的小吏,对东方不败说道:“元帅大人,这孩子名叫黄裳,年纪虽轻,但十分能干,你有什么吩咐,尽管找他,他定不会令你失望。”

    “什么?黄裳?难道就是编写武学奇书《九阴真经》的黄裳?”听了苏轼方才的那番话,东方不败心下纳罕不已,赶紧朝来人打量过去,只见他约莫二十岁左右的年纪,生得白白净净、眉清目秀,一副地道的读书人模样,倒是跟史书上对黄裳的描述十分相近。

    相传徽宗皇帝于政和年间,遍搜普天下道家之书,雕版印行,一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称为“万寿道藏”。皇帝委派刻书之人,就叫做黄裳。

    他生怕这部大道藏刻错了字,皇帝发觉之后不免要杀他的头,因此便一卷一卷地细心校读。不料想这么读得几年,他居然就精通道学,更因此而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

    他本一白面读书人,却无师自通,修习内功外功,竟成为一名武功高强之士。

    那黄裳刻完了经书,练成了一身武功,还被皇帝加官进爵。直到有一年徽宗治下忽然出现了一个叫作“明教”的教派,据说是西域的波斯胡人传来的。

    这些明教的教徒一不拜太上老君,二不拜至圣先师,三不拜如来佛祖,却拜外国的老魔,可是又不吃肉,只是吃菜。

    徽宗皇帝只信道教,当他得知明教在宋国境内兴旺发达之后,便下了一道圣旨,派兵去剿灭这些邪魔外道。

    不料明教的教徒之中,着实有不少武林高手,众教徒打起仗来又人人不怕死,不似官兵那么没用,打了几仗,朝廷的官兵大败。

    黄裳原本乃是一介文人,书生意气浓得紧,他虽然只在朝中担任文官,但见官府的士兵为明教所败,心下不忿,竟亲自去向明教的高手挑战,一口气杀了几个法王、使者等明教高层人物。

    哪知道他所杀的人中,有几个是武林中名门大派的弟子,于是他们的师伯、师叔、师兄、师弟、师姊、师妹一古脑儿地全出来了,又约了别派的许多好手,来向他为难。

    一动上手,黄裳的武功古里古怪,对方谁都没见过,当场又给他打死了几人,但他寡不敌众,也受了伤,拼命逃走了。

    那些人气不过,将他家里的父母妻儿杀了个干干净净。

    黄裳逃到了一处穷荒绝地,躲了起来。那数十名敌手的武功招数,他一招一式都记在心里,于是苦苦思索如何才能破解,他要想通破解的方法,然后去杀了他们报仇。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终于对每一个敌人所使过的招数,他都想通了破解的法子。他十分高兴,料想这些敌人就算再一拥而上,他独个儿也对付得了。于是出得山来,去报仇雪恨。

 第三百一十一章 血溅皇廷(一)群儒

    第三百一十一章 血溅皇廷(一)群儒》)

    不料那些敌人一个个都不见了,原来他独自躲在深山之中钻研武功,日思夜想的就只是武功,别的甚么也不想,不知不觉竟已过了四十多年,他的仇人全都老死了。

    他数十年积在心底的深仇大恨,突然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心想:“原来我也老了,可也没几年好活啦。”

    他花了这几十年心血,想出了包含普天下各家各派功夫的武学,过得几年,也会大限临头,这番心血岂不是就此湮没?于是他将所想到的法门写成了上下两卷《九阴真经》,将经书藏于一处极秘密的所在,数十年来从未有人见到。

    后来不知怎地,此书忽在世间出现,天下学武之人自然个个都想得到,大家你抢我夺,一塌糊涂,为了争夺这部经文而丧命的英雄好汉,前前后后就有一百多人。

    凡是到了手的,都想依着经中所载修习武功,但练不到一年半载,总是给人发觉,追踪而来劫夺。抢来抢去,也不知死了多少人。得了书的千方百计躲避,但追夺的人有这么许许多多,总是放不过他。那阴谋诡计,硬抢软骗的花招,也不知为这部经书使了多少。

    《九阴真经》中所载的武功,奇幻奥秘,神妙之极。学武之人只要学到了一点半滴。个个为之神魂颠倒,纵然因此而招致杀身之祸,那也在所不惜。

    言念及此。东方不败又仔细看了面前这位黄裳几眼,不禁微微颔首,心道:“嗯,想不到创制出惊世武功的黄裳黄前辈,年轻时还在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手下做过礼部小吏,这人世间的风云变幻,当真是吾等凡夫俗子难以度量的。”

    在苏轼引见完毕过后。黄裳向东方不败行了一礼,说道:“小人黄裳,见过东方元帅。您有什么吩咐。在下一定照办。”

    东方不败还了一礼,应道:“好说,好说。”

    待苏轼走后,东方不败忽然神神秘秘地对黄裳说道:“黄老弟。听说你武功超群绝俗。小可也是习武之人,想要向你讨教两招,不知可否?”

    黄裳一听,连连摆手道:“东方元帅,这,这,我武功高强一事,定是谁给你说笑来着呢。我只不过一介文官。怎么会身负武功,而且还是高强的武功?恕难从命。恕难从命。”

    东方不败却笑道:“哎呀,刚才当着苏大人的面,你答应听我的吩咐。现在他刚一走,你就要反悔不成?别多说了,看掌!”说着右臂一抬,手掌直直朝着黄裳的左颊劈去。

    可是掌到中途,东方不败发现黄裳既不出招挡架,也不移步避闪,身无武艺之态不似作伪,心下奇怪之余,硬生生地收了掌力,转而双手齐出,抓住他的臂膀,挽起他的衣袖,而后将手指搭在他经脉上发出内力试探,果然发现他体内的真气空空如也,当真半点武功都不会。

    黄裳被东方不败这么一弄,先是莫名其妙,而后更是觉得尴尬万分,待她缩回手后,赶紧拉好自己的衣袖,红着脸问:“东方……东方元帅,你……你干什么呢?”

    但闻东方不败自顾自地一个劲儿摇头道:“哎,你现在果然还不会武功,否则就可以向你讨教一番了,可惜,可惜。”

    黄裳直听得云里雾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中嘀咕道:“你在说什么啊?好像我以后会身负武艺似的!”

    失望之余,东方不败便和黄裳攀谈起道家的经典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