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顾盼生辉-第4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纵然损失了十五万兵马,蜀汉的兵力也远在大魏之下,陛下不是亦斩马谡的三万兵马。”满宠宽慰着曹盼,哪怕在扬州损失了十五兵马,但是那追赶而来的蜀军,曹盼依然能料到,尽而诛之,那就证明曹盼纵然悲伤,理智还在,也知道如今该做什么。
  曹盼道:“损失十五万的兵马,朕纵然心痛,但朕更要稳定大魏。以为朕会急急赶回洛阳?朕再急也不能放过这个可以引得蜀军前扑后继以设伏再重创于朕,而叫朕反击重创的机会。”
  “陛下英明!”输了一回又如何,这地方输了,别的地方想着赢回来就是了。
  “报,陛下,扬州张辽将军来信。”在曹盼依然得要好好地想想接下来该如何找机会再让诸葛亮损失兵马,这个送信的人说出的名字让曹盼一顿。
  “张辽将军?”曹盼带着几分不确定地问,斥候却肯定地道:“是,陛下,张辽将军送来的信。”
  曹盼直接的上前去抢过那信,打开一看完,曹盼大笑了,“好,好啊,天佑大魏,大魏之幸,大魏之幸也!”
  满宠想到了一个可能,不甚确定地问道:“张辽将军的率入扬州之兵马无恙?”
  “不错,正是如此。在蜀汉引长江之水灌入之前,张辽将军在子存的提议下,率先带了十五万的兵马撤回了庐陵。水漫扬州时,我们不损一兵一卒,此不谓大魏之幸,大魏之幸?”
  怕是曹盼从来没有这样的欢喜过,有了这十五万的兵马跟没有这十五万兵马,关系着这天下的走向,曹盼高兴得理所当然,满宠亦为之而大喜,“恭喜陛下,恭喜陛下。”
  曹盼握着张辽的信道:“诸葛千般算尽了,却没想到,到了最后,大魏还有如此之幸。子存,张将军,朕要给他们记一大功,一大功。”
  这头曹盼为扬州的十五万大军安然无恙而欢喜,益州同样也收到了最新的消息,当时的诸葛亮正在拿着笔要写下接下来的行军计划,听到斥候来报,只以为自己听错了。
  “什么?”诸葛亮问了一句。
  斥候半膝跪下道:“丞相,禀丞相,魏延将军来报,水漫扬州数郡,江水退后,未发现魏兵的任何尸体,魏将军派人去探,这才知道,江水漫入扬州之前,原本进入扬州的所有魏军,趁着雨势退出回了庐陵郡,所以,水漫扬州,未损及魏之一兵一卒。”
  诸葛亮一下子站了起来,直接将地案前之物都弄倒了,诸葛亮却顾不上,而走了出来。
  “水漫扬州数郡,未损魏之一兵一卒?”
  “是!”斥候面对诸葛亮的问下题,如实地回答,诸葛亮呆住了,充满了不可置信,水漫之前,是曹盼察觉了他的计划吗?
  不,那不可能,绝对的不可能。除了长江这处闸口,于扬州所修之水利,皆可灌水入田,那是利于民生之事。
  而且这么短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曹盼不可能会派人弄得清楚这么多的水渠,也不可能发现得了他的这个计划,这个从一开始拿下扬州时,他便想到的计划。
  “报!丞相,马谡将军领兵于巴东郡设伏,被巴东郡的人从后所伏,马谡将军战死。三万将士,非死即降,费祎将军与张翼将军出伏,皆被反伏,损失惨重!”又这样的消息与诸葛亮报来,本来就已经是强弩之末的诸葛亮怔怔地看着,一口鲜血喷了出来,整个人往后倒去。
  “丞相!”众皆大惊,立刻急急地跑过去,扶住诸葛亮……
  扬州的消息传来,曹盼心里的地颗大石总算是落下了,于巴东停下,曹盼也不说回去。
  雨依然未停,蜀汉的消息再次传来,诸葛亮病重也传入了曹盼的耳朵里。
  但是,这样的消息传来没有几天,诸葛亮却亲率大军陈兵于巴东。
  巴东临近于宜都,也就是说,诸葛亮这是集尽了蜀汉的所有兵马,与曹盼正面相对。
  许是应着诸葛亮陈军于巴东,连绵大雨半月,这一天竟然放晴了。
  诸葛亮直白地与曹盼叫阵,竟然是想要跟曹盼打上一仗。
  既然诸葛亮来了,也直白地要她出来,曹盼便也一出列于阵前,与诸葛亮正对面。
  “与丞相交战多年,但于战场会面,这还是第一回。”目光落在诸葛亮的面容上,比起上一次相见,诸葛亮显得削瘦了许多。想到蜀汉传来诸葛亮病重的消息,曹盼看着他眼睛都不眨一下。
  诸葛亮问道:“魏帝可还记得与亮打的那个赌?”
  “三月为期,朕若攻下了成都就是朕赢,若是朕攻不下,就是丞相赢。”曹盼怎么会不记得,这便与诸葛亮道来了。
  “如此,魏帝何以急急撤军?”诸葛亮如此问了一句。
  “撤有真撤有假撤,如丞相一般撤出扬州,朕还没来得及高兴一下,丞相借天时地利,加之人和,水淹扬州七郡。”七郡,那是邓艾统计报上来的数据。自然也免不得感慨一句,诸葛孔明实乃神人也。
  能将这七郡的水路灌通,牵一发而动全身,淹了这七郡,何等的大手笔。
  “可惜了,诸葛丞相妙计了得,却不料朕的将军会在丞相水淹之前,带领大魏将士退回了庐陵,丞相闻此消息,是何感想?”曹盼问着,知在捅着诸葛亮的心,却也不得不捅。
  诸葛亮道:“天不佑我大汉。”
  只差了一步,就那么一步,他的诸多算计付之东流,大魏不损一兵一卒,如此,想要再将魏军重创,谈何容易。
  “然,谋所不能,便以正面交战,亮之八阵,魏帝可敢讨教一二?”诸葛亮指着自己身后的那近十万的大军,阵形已成,正是八阵。
  曹盼摇摇头,“不敢!诸葛丞相之八阵,朕尚未研究出应对之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朕不拿大魏的将士的性命来讨教。”
  听到这话,诸葛亮看着曹盼,曹盼道:“所以,诸葛丞相,这一次,朕退了,在朕没有五成的把握破你的八阵之前,朕绝不再兴兵益州。如此,这可是丞相亲征前来要达到的目的?”
  一语道破至此,诸葛亮也同时地看着曹盼,“魏帝爱惜将士。”
  曹盼道:“想必此阵也就只能在诸葛丞相的手里能有如此之威力,所以,望诸葛丞相保重。”
  “魏帝也保重。”诸葛亮也说了这一句,说罢退了回去,曹盼也同样退了回去。
  倒是秦无不解地道:“陛下,为何不开战?”
  “这个时候诸葛亲自亲来,证明他有所准备,或者,是要来个鱼死网破。如今他已无计可施了,大魏却不一样,朕,不能明知是条死路也让大魏的将士去送死。而且……”而且什么,曹盼并没有说出来,也在这个时候,天空再次飘起了大雨。
  曹盼也就顺势地道:“而且大雨连绵,非兴兵之时也。故,退!”
  既然曹盼已经决定了要退,那秦无也没有再说其他,而对于长江之水退去的诸郡,张辽与魏延同时兵出,一下子将原本归于蜀汉的七郡划分了,曹魏得其三,蜀汉再得其四。
  紧接着,回到洛阳的曹盼下令,迅速整顿扬州水淹过后的诸郡,谨防发生瘟疫。
  诸葛亮也同样对重新拿回的扬州四郡严令在没有清洗之后,不允许任何人进入四郡,也是为了预防瘟疫的发生。
  而纵曹盼自巴东撤军,诸葛亮却没有再赶回成都,而是到了宜都郡,蜀汉上下都明白,在这样的情况下,曹盼会撤军,因大雨连绵不利行军之天时,也是因为诸葛亮。
  诸葛亮所创之八阵图,曹魏无将,连曹盼在内都不能破解,曹盼不愿令曹魏兵马枉死,故而退兵。
  对外,蜀汉皆称诸葛亮退回了宜都郡是为了防止曹魏兵马回防,毕竟曹盼诡计多端,诸葛亮有此防备亦是理所当然。
  但在宜都郡内,诸葛亮却是病卧在床,不断地咳嗽着,蒋琬、费祎、杨仪、魏延等蜀汉之重臣都赶到他的床前。
  “以扬州为饵,引长江之水淹没魏军之计不成,反失了扬州三郡,我之过也。”诸葛亮坐着,一字一句地吐露。
  “以马谡出兵巴东,至大汉兵马折损三万,我之过也。”
  “丞相!”这两件事,诸葛亮是完全的放不下,亦令蜀汉因其而再受重创,从此,想要再找机会重创曹魏,想要再跟曹魏一争天下,再无可能。
  以诸葛亮之生,凭所创之八阵,可护蜀州,但,也仅此而已了。
  诸葛亮道:“此生不能匡复汉室,不能还于旧都,更令益州接二连三的有损。我,对不起先帝,对不住陛下,也对不起蜀汉的臣民。”
  “丞相,此皆非丞相之过也。是天不亡魏,若非丞相苦心支撑大汉,汉早已不复。”蒋琬上前肯定诸葛亮的所作所为。
  杨仪也同样地说道:“丞相,还请丞相保重身体,万万不能着了魏帝的计。”
  摇了摇头,诸葛亮道:“我已是油尽灯枯,无力回天了。”
  他自己就是大夫,医术高明,早些年,他就已经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想要最后的时间里,为蜀汉争得一线生机,没想到一番多年准备,最后却只落得一场空。
  诸葛亮咳嗽起来,“我去后,军政诸事有赖诸位了。只是那鲁氏三兄弟,那本是魏帝之旧部,当初我将其招降,他们不过是顺势而为。顺势者,若此时魏帝与之交往,他们必为魏之所用,故,需防之。”
  “丞相放心,他们三个要是敢反,我就砍了他们。”魏延毫不犹豫地吐字,诸葛亮点了点头。
  “我去后,将我已故的消息传扬天下。有扬州的空城计在前,他们必是疑心我又使诈,如此,可保益州短时间无兵事再起。”诸葛亮轻声地叮嘱。
  “是!”一众人皆是心痛,却又不得不依诸葛亮,诸葛亮道:“我本一介布衣,有负陛下之重托,故,死后不必厚葬。”
  “丞相,丞相岂能如此。”一干人皆是不认可。
  “不能匡复汉室,无敢受之。”一句话道破诸葛亮的坚持,一片哭声。
  “瞻儿何在。”公事嘱托完了,诸葛亮唤了诸葛瞻来,诸葛瞻红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