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女学堂-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可以不相信,但皇帝是一个聪明人,他找来附近县令的发展报告。别的不看,就看人口,还有附近乡绅出力的报告。
  要知道,乡绅是朝廷的根本,没有乡绅政令根本无法实施到地方,所以地方都会对地方有功县令加以陈述或报告。
  只是地方的报告有点陈旧,皇帝特别要求附近的郡县,第二、第三年都提交报告。
  有了皇帝的要求,朝廷脑子里也不都是长草的官员,他们自然也会看。
  看过以后,他们都感到惊悚,认为钱汝君此举为动摇国本。
  皇帝看到的,却不一样,他看到钱汝君进行的生活方式,吸引富有的人。甚至创造富有的人。
  这是长安和洛阳非常希望办到的。在长陵,还有他未来的陵墓,都将会这么做。
  只是,皇帝的做法,只能削弱这些富有者的财富,并没有办法让这么多平民,一起有钱起来。
  更难得的,是金麦城新实施的税法,让富起来平民的钱,真正的能回收。
  钱汝君收了这一部分钱之后,除了投入金麦城的再建设,把其余的钱完全没有截留,都送到皇帝手上。
  这是朝廷百官所不知道的。
  也就是说,钱汝君的忠心,是向着皇帝,跟朝廷没有关系。
  这种情形,虽然让朝廷不开心,但皇帝其实挺开心的。
  钱汝君把钱送来的同时,也送来了帐目。
  数字,真的会说话。
  不管朝廷百官怎么批评钱汝君的金麦城,甚至说金麦城意图造反的情形太明显,皇帝一直没有失去对钱汝君的信任。
  为什么皇帝信任钱汝君,就凭这个帐本。
  皇帝甚至能透过帐本,透视到金麦城的发展,百姓生活的面貌。不要问皇帝怎么办到。如果你能当一个认真的皇帝,当个十年,你也能办到。
  皇帝甚至觉得钱汝君最大的功劳,就在这个帐本手上,比起马匹的输送,帐本更为直观。
  毕竟马匹的输送,皇帝怎么知道呢?也是来自于帐本。
  看着数据的流动,尤其是阿拉伯数字的魅力,就是数字表现更为直观。
  收钱汝君当养女这么多年,对于钱汝君推行的阿拉伯数字,皇帝早就好奇的学会了。甚至让钱汝君花时间教会他更进一步的运算。
  要不是朝廷百官的脑袋太过于僵化,不太能接受这样的东西。即使丞相张苍本人,就是一个数学达人。也没有办法让这些视阿拉伯数字的魔鬼的人接受。
  其实,他们不接受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数字不好,而是因为阿拉伯数字最早起源于钱汝君的奴隶。就算后来这些奴隶,后来都成为人五人六的有成就的人。他们就是无法接受。
  然而,在商界却很快的传播开来了。因为商界最现实,阿拉伯数字能让他们负责算帐的人,实现速度加倍,所以他们为什么不用呢!
  只是想要熟练的使用阿拉伯数字,还是需要一点点时间,如此一来,能够使用阿拉伯数字的中央学堂学生,就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
  这几年,中央学堂在这种热潮之下,不断的推陈出新,达到了学堂效益最高化。
  成为贫门学子的目标。
  至于逐渐成为世家大族的家族,他们家里就有自己的学堂。甚至有家传的学问。
  可是,有些人发现,中央学堂的课本,竟然采用了他们的学问精华,让他们甚感威胁。


第三八三章 太学
  中央学堂的火热,让他们感受到极大的威胁。这种受威胁的感觉,表现在朝廷里,就是朝廷受到一股压力,必须成立一个广收学生,培养后进的大学。不再一个博士收五十个学生。
  在大学成立的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采用了一部分中央学堂的做法。这也算提前让大汉的学校成立了。
  贾宝就是在这样子的情况下,混到一个太学生的名额。
  太学,跟历史上大汉的太学已经有了很多的变化。历史的走向,或许在太学的兴起时,产生了不可逆的转向。
  眼下,大学还在筹备期。这虽然是朝廷方面给出的意见,皇帝还是颇为赞同,甚至太学需要的经费,皇帝出了三分之二。
  有出钱的就有话语权,以后太学的毕业生,要知道感恩的对象是谁。
  不是朝廷,而是皇室。
  皇帝这么支持太学,是有原因的。他很眼红钱汝君的中央学堂。
  钱汝君设立女学堂,以及其后的中央学堂的时候,在皇帝的眼中,就是个笑话。他们学习的东西,在皇帝眼中,就是不入流。
  经典,占用他们学习的时间太短,甚至被删节的不成鬼样。有时候一些学者在读中央学堂的标准解释的时候,骂的狗头淋血。
  偏偏中央学堂每一次上课,都提到,这些都不是唯一标准,欢迎学生提出见节。好的见节,会被纳入学堂课本里面去。或者成为学堂的书册,对外流传。
  也就是说,这些课本不是一言堂。这让一些学者很难受。
  偏偏学富五车的他们,混不进中央学堂教学。学堂要的老师,要求头脑灵活,对于学问,反而没有太多要求。能看得懂书就好。上课前,他们会接受课前统一教育。
  即使如此,学堂还是保有他们教学的自由。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教下去。如果真的让学堂不能接受。学堂会找你谈谈,或者请你换个工作。
  毕竟在大汉,总不能教一些革命之类的民主思想。
  皇帝在设立太学的时候,不是没想过按照钱汝君的中央学堂。但经过琢磨之后,还是不能照学。
  皇帝想不明白,但总觉得钱汝君学堂教出的学生,目的在简洁,也就是说,那些学生出来。不适合照顾全盘的大官,倒适合当个书吏。
  一个国家出来的学生,总不能教一些书吏吧?国家的官员,虽然有地方的推举,但毕竟不太够。很多时候,任人惟亲,都被朝廷的亲族占据了。
  皇帝不是很喜欢这种情况。
  不过,太学快要完成建立,但是皇帝看看一推荐的学生名单,也觉得不太对,这好像还是朝廷百官的亲戚啊?跟他的想法不太吻合。
  皇帝和钱汝君谈感情,不知不觉从金麦城,谈到皇帝最关注的问题。
  钱汝君的想法不重要,只是给皇帝一个建议,提供灵感。
  皇帝这算是每话找话,然后再回去金麦的话题,看能不能从钱汝君的口中,套出金麦的实际状况。
  被骗习惯了,皇帝都不太相信有人会诚实对待他。什么事情,都会怀疑一下。这已经是皇帝刘恒的习惯了。也是整个朝廷的习惯。
  即使是真的事情,在皇帝的面前,看起来也像是假的事情。
  假的事情,就像看起来再怎么真,在皇帝面前也是假的。
  皇帝面前,其实一片虚假。所以当皇帝很苦,非常受心理折磨。钱汝君不知道皇帝刘恒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之下,保持神智的正常。
  “太学的事情?真的要成立太学了啊?我今天遇到贾宝,从他那里有听到传闻。不过,贾宝这个人不适合当父皇的学生。”钱汝君想想说道。
  “你这是为胡茬找出路,还是真的这么想?”皇帝刘恒不在意的说道。其实,他真的不是很喜欢臣子在办事的时候,有私人的情绪。
  不过,钱汝君具体来说,不算臣子。而是女儿,还是神女。
  “都有吧!如果不是胡茬,我不会注意到贾宝,以前也不会帮他治病。其实,他早该死了。可是现在,他要跟我抢胡茬。”
  “你一个女孩子,跟人抢什么女人。”皇帝呵呵笑道。这个理由,他很愿意相信。
  “女孩子更懂得爱情。不对,其实男孩子也懂,只是真正有爱情的男孩子,太少。愿意付出的也太少。”钱汝君撇撇嘴,低声说道。
  “傻孩子,爱情都是传说,不真实。做人子女的,谈什么爱情。父母之命媒灼之言,能帮你们找到最适合匹配的对象。”皇帝皱皱眉头,突然想到,钱汝君也到了该找对象的年纪了。
  有哪个臣子适合呢?
  “看来父皇需要替你找对象了……谁适合呢?得好好想一想。”皇帝沉吟道。
  钱汝君很想给刘恒一巴掌,但是知道这种行为在大汉太大逆不道。只好强忍住飙脏话打人的冲动。
  “儿臣的婚事自有天命。不需要父皇的关注,时候到了,对象就会出现了。我们还是来谈谈太学吧!”钱汝君试图转移话题,她知道在皇帝眼中,天命是最重要的。但钱汝君不能常把天命拿出来用,用多了就失效了。
  “说说看,我倒想听听中央学堂学堂长的意见!”
  对皇帝来说,女儿的亲事,自然没有国事来得重要。坐稳皇帝的位置,他才有现在的生活,才有现在的权势,皇帝刘恒向来很知道轻重。
  “其实太学不需要学中央学堂,中央学堂的目的是培养民间需求的人才。而大学的目的,是为国举才。国家的官员,最需要的是一种心态。一种为国为民的心态。而这些,先贤的经典说得比较多。所以他们必须多读经典,让经典深他们的灵魂。至于一般人,倒是不需要多读。”
  “哦?那他们不用学你说的数学?物理?”
  “那是基本常识,他们本来就该理解。太学不应该收一些什么都不知道的傻子吧?所以我建议,朝廷可以辧一场举才考试。收一些年满十五岁的学生进太学念书。太学则最好六年制。”


第三八四章 正务与事务
  “你的意思是说,官员最好达到二十一岁以上吧?”
  皇帝刘恒瞬间抓到了钱汝君陈述的重点。
  皇帝刘恒喜欢青年才俊,尤其给他的儿子刘启安排的未来辅佐官员,更有许多在二十岁以下的俊杰。
  时代前进,累积的知识量,也愈可怕。在后代,一个人学到三十岁,遍览群里,都不敢说自己读遍了那个学门的知识。
  而在大汉,知识流传不易,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能收藏到的书简有限。
  有时候,一本书简,一千多字,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