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姜姬-第3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王,这个很简单了,赵王不服老嘛,如果他不是听起来的这么聪明,她都想把奇云送过去了……可惜她试探过奇云一次,人家不肯,人家也不傻,知道这任务是必死的,不过奇云答应替她做一些“益寿延年”的灵丹妙药,看能不能冒充是郑国来的送到赵王面前去。
  不过赵国的问题也很大,那就是赵王与赵国大公子齐昌之间的矛盾,赵王不服老,对齐昌来说一个不服老,对他有敌意,还占着王位不放的大王应该也很讨厌。
  她命人想方设法走通齐昌、寿阳夫人或赵王的门路,打听他们的消息。不过这也是一项长期工作,半点急不得。
  晋王年纪轻,世代受魏国辖制,她希望能挑动晋王对魏王的不满,不必反魏,只要他能心大到意图插手魏国内政,或结交魏国大臣,或支持某一个未来的魏国公子就可以了。
  剩下的燕国,哦,她不知道老燕王还能撑多久,漆四与芦太子哪个先忍不住。
  她隔岸而观,不敢妄动,只敢搞一些小动作。而这些动作可能需要花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才能看到效果。
  这就意味着她要花上三十年的钱,还很有可能白费。
  这么一想,觉得民间那些士子骂她的话好像也不算是无辜的。
  所以她就又想了别的办法。
  从燕地买羊、马、奴隶,从赵地买马、猪、赵女。这些货物看起来并不起眼,都是很紧俏也很时兴的好货,所以就算鲁国境内突然需要很多也不稀奇。
  但奴隶是为了填充姜武手中的军奴,赵女……则是为了填鲁国国内性别失衡的坑。
  她出第一道题的时候,其实并不认为真有人能答得上来,或者他们的答案能排上用场。
  但出人意料的是,田分、刘氏兄弟与顾釜三人的答案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告诉了她一个大问题。
  鲁国国内,男女比例已经达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了。
  顾釜的答案是买的,他的调查方向是世家,应该是几个世家公子合伙答出来的,最后不知为什么,可能是看不上姜旦,他们把答案卖了以后,并不打算自己出面了。
  可见,这题出的还是有水平的。
  顾釜的答案中,以乐城为例的一般世家,也就是除莲花台八姓之外的中小世家,男女比例很正常,基本达到了男女一比一。
  这跟这些世家的开明观念有关。世家并不以女为耻,生下女儿也会好好养育,甚至在某些世家里,不论男女,小时候开蒙都是一起的,等到大了以后才分开。
  而他们的婚姻观也很自由,只有极少数的家族才会讲究从一而终,这是很受人向往的美德。而且这个不止是限制女性的,男性也倡导他们在妻子死了以后不再娶——妾不算,这同样是被人称道的。
  他们可以离婚,没那么严肃认真,不需要到官府领离婚证什么的,只需要去登记一下,通常两家说好了就可以了。女人可以再嫁,不管丈夫是死了还是离婚了,家族是提倡这个的,与人结亲于家于已都是好事。
  这么看似乎很好?
  但刘氏兄弟交上来的答案就不太美妙了。他们观察的是普通百姓,因为他们选择的对象是乐城的四个市场,也就是有家有产的百姓。
  刘氏兄弟观察的人是顾釜的四十倍,他们还给了姜姬一个很好的数据,就是日均数和每旬出入市场的总人数,这可以计算出乐城的商业行为有多少,又侧重哪个方面,四个市场卖的东西可都不一样。
  有家有业,但并不能跟世家比,只能算小富人家。这些人家虽然生下孩子也会好好养育,但为了家族的延续,男女,长幼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分别。
  长男一般会继承家业,因为人均寿命的关系,投资长子显然是最划算的,父辈可以早早退休,儿子生得越晚,意味着父辈需要工作的时间越长。
  除长子以外的儿子一般不会分家,会跟着长子一起生活,但他们更像是依附长子而活,长兄如父的观念虽然还不明确,但已经有了雏形和市场。这也是父辈担心自己没办法养活幼子。弟弟必须听从长子的话,尊兄如尊父,这样才不会造成兄弟之间的分裂。
  女儿则会给一笔嫁妆嫁出去,从此与娘家没有关系。
  在这个数据里,男女的比例差距开始拉大,男七女三。
  田分给的数据其实是最敷衍的,但他的数据却很大,因为他还计算了生育率,不知是他蒙的还是真的天才到能看穿她的布局……她觉得他是蒙的,属于“这题我会!”就顺便答出来了。
  田分观察的是乐城的流民。在这里男女的比例达到了一比九,甚至女性连一都很难达到,因为田分在流民中几乎找不到没有嫁人的、没有带着孩子的、接近成年的女性和超过三十岁的妇人。
  她们要么是被卖了,要么是已经被丢了,死了。
  乐城的流民其实就是没有住所,没有家的人,他们有的也是世居乐城,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去了原本的家,流落在街角。
  流民多数靠体力活维生,所以在流民中,男孩子是可以活下来的,女孩子通常一出生就会被扔掉,少数的会长大,但也会被卖掉,极少数的幸运儿会活到可以嫁人,被父亲或兄长或别的什么长辈卖嫁给另一个男人。
  资源的争夺就是血腥的、赤祼的。当资源少的时候,强的一方可以得到资源,得到活下去的机会,弱的一方就会被直接牺牲。
  田分通过对市场上当苦力的流民的观察和盘问——他花钱买了大概一百筐的饼,得出了结论。
  他告诉姜姬,流民中生孩子最多的时代,在过去的六十年里,只有朝午王在的那三十年,大家生孩子生得不亦乐乎。
  而且似乎不止是流民,流民们说他们捡孩子捡的最多的,也是朝午王在的时候,他们觉得那时的日子比较好过。
  如果从这方面看,朝午王时期都能称得上是盛世了,人口增长啊。
  ……为什么?
  ……原因何在?……是什么刺激了当时的人生孩子?
  姜姬今天来找龚香就是想让他把原因找出来。
  龚香吐掉杨枝,茫然道:“……朝午王时?”那时他还没出生呢,怎么会知道?可公主明显是把他当万事通了,他要直言不是会在公主面前丢脸吗?
  他一口答应下来:“公主稍等几日,等我翻翻以前的史记就知道了。”


第314章 感伤
  朝午王是一个很复杂的人; 但他侵夺王位的举动却似乎早有预兆。
  龚香就知道在朝午王之后; 很多世家都不敢再过分宠爱次子、幼子。六百石的悲剧,很难说是不是当年的朝午遗祸。
  但他这辈子的勇气似乎都在夺位那天用完了,之后雄心也在田、赵、蒋三家的欺压下烟消云散。
  但纵观他在位的三十年里; 没有过大的成就,但也没有犯过什么不可挽回的错。
  就连民间百姓都理所当然的忽略了这个大王; 不怎么怕他,大概是因为他得位不正吧,觉得他就该心虚愧疚; 没底气行使王权。
  如果不是公主提起; 龚香从来没想过朝午王还有这样的“成就”。
  呃……百姓生孩子多算成就吗?
  他不是蠢到不懂人口多带来的好处; 但人不是一味的多就行啊,有时人太多了,粮食不够吃会更麻烦。在魏国历史上就有大王能发出感叹; 觉得百姓太多太浪费粮食; 而他悲天悯人; 觉得百姓虽然愚蠢的像畜生一样,但他却仍把他们看做跟他一样的人; 这是何等的胸襟!
  ……不过他在最后叹息百姓繁衍却不能像牛马一样入肚,生也白生; 还不如牛马。
  姑且不论这个大王到底是什么意思; 但总得来说,百姓到底有多少并不重要,只要没有少到找不到足够多的人来当兵、服役就行; 而多,也最好不要多到没足够的粮食喂饱他们自己的肚子。
  目前,整个梁朝还没有发生过缺人口的事。不客气的说,龚香觉得现在的百姓再少三成都不会动摇鲁国国本。
  可公主看起来很想让人口增加,那他所要做的不是反对她,而是先帮她把事做好。这样如果事情的发展不如她的预料,他可以指点她;如果事情的发展像她说的一样,他也不会犯错。
  不过找出朝午王时为什么人人都喜欢生孩子……这个问题太难了。
  公主,如果你不是公主,敢问出这种问题一定是生疯病了。
  龚香认认真真的回去翻了一通史书,宫中记载朝午王时的内容不多,前十年还算是有模有样的记载,往后就有一笔没一笔了,到了最后几年,甚至只有逢年过节时的一笔记录,而且词句分毫未变。
  朝午王前十年,独宠蒋氏娇儿,对赵王后只是普通。赵王后生得虽然不坏,但性情不讨朝午王喜欢,日渐冷落。后宫中的女人没了宠爱,只剩下权势,那就只有享受权势了。所以赵王后在那十年里就做了两件事:拼命花钱,拼命给朝午王进献美人。
  她曾一掷千金,在承华宫前庭摆满红花,这些花不是鲁国的花,是千里迢迢从赵国送来的,送来后不过摆了两天,赵王后就看烦了。
  而赵王后对朝午王的不喜也从没掩饰过,她还要求朝午王跟她生下一个太子,因为这是朝午王和她共同的责任。
  还有,不许宠爱蒋娇,因为她讨厌蒋娇,而她是王后,朝午王该听她的,她应该比蒋娇更受重视。
  但她并不讨厌别的女人,她可以用美人把金潞宫填起来。
  而之后,蒋娇没了孩子以后也失了宠爱。朝午王在那时却打算扶持另一个家族来对抗蒋、赵。
  当然,他没成功。龚香是从朝午王在两次宴饮时对开元城的刘猫两次赐酒发现的,之后刘猫在乐城停留了两年才回开元,并且再也没有到乐城来。
  从这短短的几句话里看不出刘猫遇上了什么难题,但朝午王有意另拉一个家族入局,还是一个支持他的家族,而开元城刘氏是有意的,却在与蒋、赵对弈的时候落败了,这才退回开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