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姜姬-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只是没想过还能“借兵”,但一旦这个思路通了,她立刻就能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做才万无一失。
  “命人去燕地,找漆四,与他商借兵马,抢来的粮食对半分。”她道。
  龚香想起燕国现在的老王,年轻的太子,还有漆家漆四这三个人的现状,不由得笑道:“此计妙!”对漆四来说,是一个让他赚外快的机会,他被老王盯着,行动都不自由,能赚外快,再结一个外援,对他来说是有好处的,所以漆四答应的可能极大。
  对鲁国来说,则是提前结交一个有可能继位为燕王的人。
  对姜姬来说,催动燕国王权交替尽快发生,远远比等他平稳过渡要来得更有利。
  所以她要不停的替漆四加码,让他变得越来越强大,燕国国内的平衡也会更早失衡。
  “某这就写信。”龚香道,“以何人的名义送出去?”
  “我。”姜姬道。
  龚香皱眉,“还是以大将军为上。”
  “不行。”姜姬道,“用姜武的名义,翻出来他就是个死罪。”
  “那就用大王。”龚香反正就是不同意用姜姬的,他劝道:“日后就是被人知道,是大王干的,也显得大王雄才大略,不会被人非议的。”
  她想了下,同意用姜旦的。因为正如龚香所说的,她或姜武来干,就是大逆不道,换成姜旦,就会是另一番结果了。


第352章 坐谷饥民
  因为收粮的商人太多,郑国的粮价开始上涨了; 而且一些城市已经买不到粮了。
  “大王; 长此下去,百姓会受苦的。”一个胡子稀少的男人在大殿上向郑王进言。
  他举的是自己的例子。他是外地来国都做官的; 家乡遥远。由于郑国家家有良田; 所以粮食涨价; 也就难为难为一般的升斗小民,就是家中无田的; 像他这个地位的本该不必为此事忧心,外面买不到,家里送来不就行了?
  偏偏他老家太远了; 而国都附近的良田,又早就被占完了,他来得太晚; 连住都是住在友人家中,房子都没顾得上添置,更别说田地了。
  何况田地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家底,他老家有好大一片地呢。
  不过粮价上涨后; 他就囊中羞涩了。因为他住在友人家里; 吃喝穿用不能再占人家家的便宜,是自己出去买的。突然发现自己快要吃不起饭了,这就尴尬了。
  谁会相信郑人会有吃不起粮的一天?
  此人就说,他倒是能捧着钱去买,但也买不来; 因为粮店现在每天卖粮是有数的,都攒着等大商人,担心万一卖给他们了,回头有大商人来要货,他们的货不够,生意不就跑了吗?
  还有米商粮铺直言道,他们的店里也没粮了,存粮早就调走了。
  郑王吓了一大跳!
  连忙问底下的人,“竟然到了如此地步了?难道区区一个鲁国,就能把我国的粮都给卖走吗?”
  在郑王的印象里,郑国产粮之多已经是个困扰了,他明明记得刚继位时,有呈报说有国库的存粮已经多得没有人愿意去看管了。因为库吏是有数的,他们干活太累就不想干了。
  怎么突然就变成这样了?
  底下立刻有另一个人反驳刚才那人,笑道,“大王休急,旬郎这是饿急了,吓唬人呢。”
  在这人周围坐的人都笑起来。
  刚才那个旬郎就挂了脸色,问:“大人如果有话要教小子,尽管直言,为何当着大王的面打趣呢?未免太不尊重人了。”
  这人就拱拱手,算是道歉,转头对郑王说,“旬郎不知,才口说狂言。大王,这商人都是狡猾之辈。我国的粮食太多,都是为了卖给燕国才越种越多,这几年各地的粮库早就堆不下了。”
  郑王闻言点头,国库也是这样。
  这人说:“所以卖粮的商人这么多年来,一直也没赚过大钱。这次鲁王愚慈,竟然让流民围了王城,急需粮食求急,发动整个鲁国的商人都来我郑国买粮——这种事,千年也难得一见啊!”
  这句话一落地,殿里所有的人都大笑起来。
  郑王也在笑,边笑边点头,颇为自得。
  此人也很得意,继续绘声绘色道:“但鲁国的流民是有数的,他们的人就是再多,也吃不完整个郑国的粮食!所以我国的商人们知道机会难得,反而不肯贱价售粮,只管把粮价高高抬起,这样才能大赚一笔!”
  殿中的人全是笑骂商人狡猾的。
  旬郎急了,大声道:“可是大王,百姓中家中无田的又该去哪里买粮吃呢?此计虽然陷了鲁人,但也陷了我国百姓啊!”
  郑王闻言,连忙安慰他:“旬郎勿急,你一心为民,孤都明白了。那些穷苦人家也确实难过,不如这样,如果是百姓去买,粮店无论如何不能借口不卖!一人可买一斗,这样如何?”
  旬郎还想再说什么,但殿上的人已经开始争相赞美郑王了,他也只好作罢了。
  丁强沿晋江而上,花了二十多天才来到郑国。晋江从晋国发源,途经郑国,在鲁国化为三条支流。所以从郑国到鲁是顺水而下,从鲁到郑,却需逆流而上。春日浪急,不能坐船,丁强只能乘车。
  车途缓慢,也半点急不得。
  丁强在车中一遍遍回想公主交待的话,心中七上八下的。
  他到郑王面前,先是责问,后又发难,过了这两关后,才是正式的商谈。
  但前面两关对他来说,才是真真正正的难题。
  虽然从来没有听过郑王暴虐,但当着一国之君的面,要当殿责问,要狂妄开口……如果殿上有人暴起,以他侮辱郑王的理由砍了他,他也只能白死了。
  公主让大王劝他。大王说了三点郑王不敢杀他的理由。
  第一,郑与赵有隙。赵虎视眈眈,郑绝不敢冒腹背受敌的危险再得罪鲁;
  第二,郑杀鲁使,只会成为丑闻,因为乔小君这件事确实是郑王做得不对,他再敢杀了丁强,那这个郑王的名声会比他爹的还差。
  最后,公主另有安排,绝不会令丁强在郑国丧命。
  真正给丁强信心的就是大王最后说的这句话。
  到了边镇,当然要送上通官文牒。边镇引丁强去见上官,丁强备上厚礼名帖上门,竟然是个生人。
  奇怪,他上回来不是这个人啊。
  此人不像郑人,他好好穿着衣服扎着腰带,脚上有鞋,头上戴冠,见面先施礼:“何必,何令先见过丁大人。”
  丁强还礼,“不敢当,小子丁强,丁守成。”
  何必一边笑一边牵着丁强进屋,落座,上茶上菜上酒上女人,称得上是招待极为周到了。
  丁强也很给面子,让喝酒就喝酒,让听曲观舞就作入神状,送女人来就握住小手赞其手白似玉,还打定主意如果接下来要赠妾他也收下,过了这个城再卖掉就行了。
  结果何必没赠妾,倒让丁强有些不舍此女娇颜如花。
  宴席上并不难过,何必博闻强记,不管是书中曲故还是乡间野闻,都能让人听得津津有味。
  他也不止是说些闲话,也说自身,比如他姓何,是郑国灵山人士,他这字是先生取的,但并不是这两个字,他道:“守成来猜,我的字原本是什么?”
  丁强握着酒樽,“……莫非是灵仙?”
  何必大笑:“正是这两个字!等我先生去后,我就给改了!”
  听了这话,丁强的酒都醒了一半。
  要说“灵仙”二字,倒是很有郑国先王的特色。但何必竟然敢在教他的先生死后就改了字,可见此人不拘一格!是个难得胆大包天之人!
  等到后半夜,他回屋休息了,才知道何必真的是胆大包天——
  “见过丁公。”乔小君半夜来敲门,丁强看到他在这里,瞪圆双眼,以为自己醉糊涂了。
  乔小君不是在龚大夫那里吗?
  怎么在这里?
  怎么半夜来见他?
  乔小君进来后,先施一长揖,再起身就热泪盈眶,“再见丁公,实在叫我不能不落泪!”然后就泪落如雨了。
  丁强赶紧请他进来,要点灯,被乔小君拦住,道:“如果丁公疑我,我就坐在窗下月光处。”说罢就坐到窗下月光最亮的地方了,身上被月光照得纤毫毕现。
  丁强也确实有点起疑,坐到暗处问:“小君怎么在此处?”停了一下,“又为何来见我呢?”
  乔小君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说了一通。
  丁强才知道原来乔小君早就被龚大夫赶回来了,只有郑姬在莲花台。
  他还以为既然郑姬在莲花台,乔小君他们也都没走呢。
  然后乔小君被鲁国“赶”回来后,他自己的大王又不许他回国,他就被“关押”在此处了。
  不得自由。
  这事情就严重了。
  丁强出了一身冷汗,他此行是有大事要办的!这这这……这不等于是在陷害他吗?万一郑王得知他在这里见了乔小君,先添了一分怒气怎么办?
  乔小君看丁强面色不善,连忙解释:“丁公勿忧,此间主人与我相交多年,情同手足,他知丁公能救我,才特意放我出来见丁公的。”
  丁强:“……”一个被郑王派来看守你的人,竟然是你的朋友?然后这个朋友给你出主意,让我这个鲁人救你这个郑人?
  这个朋友当真大胆。
  何必何公子,果然不是凡人。
  乔小君继续坦白,道他愿意为鲁国取得千里沃土,只求能得鲁国庇护。
  丁强:“……”千里沃土?
  他什么都不知道,当然不敢答应,只好跟乔小君和稀泥,一和就和到了天亮,然后他马不停蹄的告辞了,带着人火速奔向下一个城镇,死活不敢再停留了。
  丁强火烧屁股的跑了,何必去看乔小君,“小君,他可应你了?”
  乔小君叹了口气:“应是应了,只是他倒像是不知情的。”这个丁强,能替鲁王商谈婚事,却不知郑姬换嫁妆的事,实在匪夷所思。
  何必道:“要么,这件事只有龚大夫与你二人知晓,连鲁王都不知情,所以鲁王的亲信也不知情;要么,此事鲁王知情,但丁强不是他的亲信,所以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