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姜姬-第4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姬就代郑姬下帖子请这些夫人、小姐们来行宫赏乐了。
  郑姬年幼,估计连这些人的脸都未必能记住,不过她也只是一个理由,重点是能进行宫来,所以世家小姐们对姜旦有野心的就都来了,企图在姜旦来看望郑姬时“偶遇”,顺便勾引一下下。
  郑姬的陪媵都被赶回郑国的事让所有的世家都欢欣鼓舞!按照惯例,大王身边至少可以有四位夫人,四个!龚獠名声有暇,好像大王也不是很喜欢他了,龚香妻女都死光了,没了这两个龚,那不就是他们分这四个名额了吗?
  来得人多了,郑姬不能陪客,姜姬就“不得已”的出来陪客,顺便启发一下大家的话题。
  她当然没有直言“招赘”这种敏感话题,她只是每天都拉足仇恨的炫耀她的礼物和各城给她的贡品。
  现在商城是她的,凤城也是她的,浦合是姜武的,不过也算是她的,安城毫无疑问是她的。
  她每天都有炫耀不完的钱、珍宝,还有数之不尽的从商人那里买来的新奇东西:每一样的价格都是天价!
  她这么一带动,郑姬见面大会慢慢变成了炫富比美大会。
  除了炫这个就是八卦了。宋家独女虽然已经嫁了人,不是姜旦选妃大会的种子选手,但她身上的八卦太厉害了,在乐城的世家女中,这还是第一个招赘的。
  有人故意提起宋女,姜姬才“听说”,立刻萌生兴趣,让人把宋女请了来,请她说一说招赘到底好不好,招来的丈夫怎么样?
  宋女还是挺大方的,世家女的教育似乎是走两个极端,说起招赘来并不羞涩,也不躲闪。她和毛迁相识多年,毛迁在宋家“借读”,其实衣食都是靠宋家周济,宋父看好他也不是一两年,早就把他当半个家人看待。
  毛迁的性格有点胆小畏缩,他和宋女在一起,像一对姐弟更多过像情侣,宋女听说宋父替她选的女婿是毛迁,只犹豫了一下就点头了。
  毛迁成为宋家女婿之后,没有失落伤心,倒是庆幸居多,他道以前最怕被宋家赶走,他没什么本事,除了会读书外,一事无成,又没有产业养活自己,如果宋家赶他出门,他只能去当乞丐,入赘到宋家后就成了宋家人,吃宋家的饭也吃得理直气壮,不再心虚了。
  至于毛家,毛迁倒是没什么留恋的。毛家大小也算世家,但除了嫡脉之外的偏支旁门多数生活不够宽裕,也就比一般的百姓家好一点点,不必辛苦工作就有饭吃,有衣穿,子弟读书有家族掏钱支持,但除此之外想过得多么富贵是不可能的。
  毛迁父母包括他一共生了五个孩子,他是最小的一个。在他前面,大哥和二哥因为生得早,父母那时还不至于养不起孩子,对他们也比较疼爱;在他前面还有两上姐妹,一个没养住,活了一个,养大后也出了嫁妆送出了门,唯一一个女儿,也算受宠。
  等到了毛迁就不行了,前面已有两个儿子,父母也不再稀罕男孩,而毛迁长得也是一般,父母年纪又大了,从他落地起,对他的感情就不够深刻。
  而他的两个哥哥也很讨厌再多一个幼弟来分家产,特别是这个弟弟跟他们的儿子都差不多大了,等父母归去,毛迁就是跟他们的儿子抢饭吃,抢衣穿。
  于是毛迁开蒙后,他两个哥哥就主动替他介绍先生,让毛迁去很远的地方拜师。这基本就是打着让毛迁不再回来,在先生家里找个同窗,当人家的下人或从人来活口的主意。
  想的很好,但毛迁读书不太好,他的先生又突然去世了,所以毛迁十岁左右就被退货送回来了。
  此时毛迁已经懂事,明白自己的处境,知道家人想把他赶出去,他病急乱投医,生怕再被送到他乡,就投到宋家门下去了,阴错阳差,最后做了宋家赘婿。
  听宋女说得越多,其他人越是羡慕,宋女与毛迁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如果要招赘,还是像毛迁这样对家族没有留恋的最好,性格弱一点更好,从十岁起就在宋家长大,人品性格都是看得准的,这样才万无一失。
  此时便有人说,如果能像公主一样有钱,再像宋女一样招个丈夫来自家,那就是神仙般的日子了。
  龚香就看着公主一日日在世家女之中撩拨她们,让这些女人看到手中有钱的好处,再看到如何占有手中的财产的好处,天长日久,鬼知道会有几个被公主鼓动野心,去争一争她们的“财产”与“丈夫”?
  她想达成目的,就催动世家的人前赴后继,等这些人形成风潮了,搞成惯例了,她再出来摘取果实,从头到尾,她除了鼓动这些人的野心,一点手都没脏。
  赵荟在姜旦身边埋伏了半个月,没跟姜旦说一句话,甚至没有向前挪一挪座位,让姜旦认识他,就离开了。
  姜智发现他离开后,就命人传话给姜姬。
  姜姬对龚香说:“赵荟要来找你了。”
  赵荟发现,台上的那个大王,确实是个摆设。他每天聚集那许多人,真的就只是聚集起来而已,他要的是人望,是虚名。
  但确实有人在大王背后操棋摆盘,他还是认为是龚香。
  所以他来找龚香谈条件了。
  龚香对姜姬说:“你看这人不要脸吧?他前得罪过你,后脚就能拿着好处来找你,一点都没有不好意思。”
  说完,他整一整衣冠,去见赵荟了。
  赵荟见到龚香,直接说:“赵家在郑国,是郑王让我来的。”
  龚香:“哦?”
  赵荟说,“你想要郑国的粮?还是郑国的城?”
  龚香问:“我都要。”
  赵荟立刻说:“我帮你。”
  然后他就说出了两个办法。
  郑王对郑国各城都没有控制力,但比鲁国好的一点时,郑国各个大城都是要靠卖粮来出口,而这些大城的长子或次子,都在郑王身边身居高位。
  这些人当中,有郑王讨厌的,也有所有人都讨厌的,更有郑王喜欢的所有人都讨厌的。
  赵荟说出三个城,道:“可从这三城取粮,一城出三分之一,事成可。”简而言之,就是让舆论逼迫这三城分摊粮食。
  跟着又说出一城,“此城嫡脉凋零,人心涣散,可收买之。”就是说这一城早就跟郑王不是一条心了,只要拿钱去买他们的粮,多出点或找对人,慢慢说动的此城城主人在郑国心在鲁也不是不可能的。
  他自己一个人把话都说完了,对龚香大礼参拜,“愿效犬马之劳。”
  龚香大笑,上前亲手扶起赵荟:“果为我鲁国赵氏!果然是赵家麒麟儿!”
  赵荟义正辞严,“我本是鲁人!”
  龚香心道我信你才有鬼!面上笑得春花灿烂,问赵荟可愿意回郑国为鲁国效力?
  赵荟拒绝了,说他不回郑国也能办到!
  龚香“又惊又喜”,“赵兄,还请赵兄施展,解我王困境啊。”
  赵荟问:“那就请龚兄给我一句实话,我王到底缺不缺粮?”
  龚香扬头:“不缺。”
  赵荟:“……”骗鬼!他都知道了,流民一直是大王养的,现在还要养女人,不缺粮才有鬼。
  龚香绘声绘色,“其实,我王是想截断郑燕之交啊……”赵荟愣了一下,悚然而惊!没想到龚香竟然有此野心!
  鲁国缺粮是真,但截断郑燕,估计也不假!
  “还请龚兄教我。”赵荟问。
  龚香笑道:“郑国粮食又不是取之不尽,我鲁国先拿到手,燕国不就没得吃了吗?”他指向殿外的蓝天,“时已近秋,今年燕国存粮几多?”
  赵荟跟着望向殿外,蓝天之上,一行大雁缓缓南行。
  清声裂空!


第371章 燕祸
  燕国的秋天来得更早一点,地上的草还是绿色的; 秋风就已经刮起来了; 吹在人身上,非穿皮裘不可。
  漆鼎站在殿门前; 他的侍卫正在远处的河滩上捕秋雁; 一群人像一窝蜂蜜; 一时涌到西边,一时又涌到东边; 猎犬把岸边落下的死雁叼回来,跑得活蹦乱跳的,它不知道; 等这些南飞的北雁吃光之后,侍卫们就会拿它来填肚子了。
  今年的燕国注定不太好过。
  燕国每年收两次粮,一次是春末夏初; 一次是夏末秋初,在冬天来临之前,他们才会停止贩粮。
  所以,大半的燕人还没有发现他们今年冬天要饿肚子了; 因为屯积的春粮还没有吃光; 而且就算粮食不够,只要不给奴隶们吃,他们就永远不会饿肚子。至于奴隶们会不会饿肚子,会不会饿死,谁在乎?
  燕人久未征战; 已经忘了奴隶们是他们生存的保证了。
  那些腐烂的燕贵,全死了,漆鼎都不会可惜,但奴隶们死了就不好办了。燕国的奴隶看似很多,但他们每一年都在减少。自从鲁国的商人开始贩买燕国奴隶,各国的商人们都发现了燕国还有这样一个便宜的“特产”,当燕贵们开始心疼粮食趋赶自家的奴隶时,他们只要在外面捡就行了,不花一分钱,就能把这些奴隶带走。
  目前燕奴们最多是到了鲁国。漆鼎不知道鲁国怎么会需要这么多燕奴,似乎不管商人送过去多少,那个姜大将军都能吞下得。
  他想起那个赵使叫……季平的,他替鲁王出使,对他叹息:“漆公子这辈子唯一的短处,只怕就是名份了。”
  是啊,名份未定,他就什么都做不了!
  他看出了燕奴们的流失带给燕国的危机,可他却不能命令燕贵们不许趋赶燕奴;他看出粮食不足,却不能越过燕王去与郑王说话。
  他什么都不能做,只能眼睁睁看着!
  曹非在离开他去郑国前对他说,这个燕国还不是他的燕国。
  这句话从听到的那一天起,就刻在他的心里。
  干涸的河岸边传来一阵欢呼,侍卫们打下了足够多的野雁,他们今晚可以吃顿饱饭了,猎犬也很高兴,它们今晚有骨头啃了。
  漆鼎转身回到温暖的殿内,殿上的乐工、舞女、侍婢,还有他自己的宠妾,全都目光炙热的看着他座下的一个男人。
  那个男人看到他进来,起身行了一礼,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