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姜姬-第4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般都是直着进来,横着出去。没有直着进来,直着出去的。
  姜姬在流民区搞的还是严刑重法那一套,一开始立规则,肯定是要重一点的,等局势稳定后再慢慢放缓。所以年惜金他们断案,一般就是两个结果:有罪,抄家;有罪,抄家加干苦力。
  没有无罪的情况。前面那个抄家,就是给无罪或罪轻的人预备的。
  她当时的指示是:如果觉得这人犯的事还不到被发去干苦力的地步就抄家;够干苦力了就抄家再去干苦力。
  有没有错抓的?肯定有;有没有错判的?同样肯定有。事前无法预防,只能事后修理。
  所以上级官吏一年审一次这些太平官,他们的下场分三类:干得不错,继续留任;干得不好,抄家;干得十分不好,抄家砍头。
  羊峰和年惜金已经历练一年半了,现在再放他们回老家,他们还会心甘情愿的任人宰割吗?还会任由家族摆布吗?如果他们再手握重权呢……
  当年的六百石,只要回乐城了,都如年惜金和羊峰一样,被安排在了乐城底层任小官吏。他们会在这样的环境中飞快成长起来。
  她给他们准备的剧本是复仇剧,还是逆袭篇。心境有了,手段有了,权力也有了,就差最后临门一脚了。
  姜姬说:“等今年大宴时,大王会召他们上殿,亲自敬酒,倍加赞赏,然后年初就可以外派了。”
  送他们回家“报仇血恨”。
  当然,这里面肯定有人因为衣锦荣归,跟家人重修旧好。
  不过紧接着的一道道征税、加赋、加丁的王令会让他们选择要么站在家族这边,被大王放弃,重新成为家族的弃子;要么站在大王这边,对家族举刀。
  端看各人的选择吧。
  反正一个家族也不会只有一个野心家。
  “接下来就可以驻兵了。”龚香接着道:“这些兵马要么成为监理的后盾,要么成为他们的索命阎罗。”
  姜姬诡异的看了他一眼。
  她最近真是发现叔叔太配合她了,刚才还一副反对驻兵的样子,跟着就替她想好何时驻兵了,她还只是想欺负欺负没兵的世家城池,他直接就替有兵的世家预约了一份大餐——等兵驻过去,世家们掏钱是掏定了。
  “叔叔说的对。”她点头道。
  还是不跟自己的好运做对了。
  她问龚香:“赵荟什么时候回郑国?”
  龚香:“我看,他还真是不打算回去了。”而且,他好像还想让家族里的年轻人回来几个。
  赵荟这是发现鲁国可以有所作为了。
  赵荟修书一封,用的是公主纸,又轻又薄,可以贴身藏在衣襟内,外面绝对看不出来。
  龚香说这是公主所造,他还感叹,那些吃喝玩乐的王公贵族偶尔灵机一动,还真有一点用处。
  被龚香翻了个大大的白眼,鄙视他鄙视的眼珠子都快翻出去了。
  赵荟被他这真情实感的嫌弃都要以为街头巷尾传言中的摘星公主是个绝世美女了,能叫龚香动凡心的那种。
  他嘱咐从人:“见到赵理前,此信绝不可失!见过赵理后速毁!”
  从人从乐城出来这一路没有受到丝毫盘问,过了涟水城后,乘船往郑而去时,在船上遭到盘问了。
  前后都是涛涛江水,此时盘问,真是用心险恶!
  从人被人叫到小屋里,一开始还费心编些瞎话,谁知话刚出口,审问那人就说:“说谎,投到水里去。”
  从人立刻跪下求饶,对审问的人说:“我乃赵家从人!这句绝不是谎话!但君若继续追问我家主人之事,还请君杀了某吧!”
  以前他出来行走时报上赵家姓氏就够了,但赵家逃了,再顶着赵氏出来就叫人羞耻了。
  从人以为接下来必是严刑拷打,不料那人点头道:“既是赵家人,那就放出去吧。”
  从人被人送出来时还有些不敢相信,跟着就是油然而生的身为赵氏从人的自豪感!这是他在郑国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到的。
  审问的人审了数天才下船,之后就送信回乐城:已截到赵荟从人,其往郑国而行。
  姜姬每隔两天就能接到这样一封口信,她的人跟在赵氏从人身后,直到他到了郑国才罢休。
  “继续盯着,直到这个人回来。”她道。
  这就意味着,从郑到鲁的船要继续查下去了。
  逍遥台上难逍遥。
  郑王已经有数夜睡不好觉了,每天一闭眼就能想起赵国的咄咄相逼、鲁国的隔岸观火、燕人的趁火打劫,以及魏国!!
  要说郑王最恨哪一个,当然是魏国!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被魏王从背后捅一刀!
  偏偏魏国遥远,他无论如何都腾不出手来去报这个仇!
  燕国的事也叫他焦头烂额。那些抢粮的燕人……他派人去燕国质问,不料燕王不承认!使节说燕王根本不想理会这件事,很不客气的把他赶出来了。
  殿上诸君说,燕人能悄没声息的从鲁国过来抢郑国,一定是鲁国在背后给的方便!
  所以不如先跟鲁国讲和,他们要的粮食就快点送过去,这样鲁国可以帮着他们拦一拦燕人嘛。
  只要没有援兵,他们郑国百万雄兵,难道还杀不了那几万盗匪?
  郑国有百万雄兵吗?郑王不知。他只知道自己亲信的将军手中只有三十万人。已经有人提议让这个将军去打这伙燕盗了,但郑王哪敢答应?
  这是他最后的王牌,几伙燕盗,只要没打到逍遥台下,他就不会派兵出征!
  给鲁王粮食这个事倒是可以商量一下,他现在觉得,邻居之中,鲁国已经比其他邻居好太多了,要粮也是光明正大的要,何况他的女儿还在鲁王宫中,听说鲁王对她爱如珍宝。
  跟鲁王交好后,燕国那边就能轻松一点了。
  至于魏国……魏国如何处置呢?郑王是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的!


第381章 有辣椒了!可以吃涮锅了!
  赵家是隐姓瞒名逃到郑国来的,假称姓“周”。
  赵肃选郑国一是因为郑国离鲁国近; 鲁国有个风吹草动的; 赵家都能很快得到消息,如果鲁国姜氏想捉拿赵家; 他们得到消息快一点也能赶紧跑。
  二来呢; 则是因为郑国风气散漫。郑国先王修仙修得有多荒唐是举世皆知; 奇特的是他这么荒唐,王权还不小; 不然王都和王宫也不会成功改名,最后也就是逼死老臣的名气臭了一点,才不得不“规矩”起来。
  郑国上下都不关心别国的事; 自有“上国”气度。哪怕是一江之隔的鲁国在郑国人眼中也是“疲弱”“荒唐”的印象——鲁国有一个朝午王就比郑国修仙的先王更荒唐了。
  赵肃也选对了地方,赵家以“鲁国长山周氏”之名进入郑国后,称得上一切顺利。
  在选择落脚安家的城市时; 赵家有人希望在郑国边境找个地方就行了,离鲁国近一点,好打听消息。
  赵肃却一意孤行,带着族人直接进了郑国王都望仙城。
  王城底下的日子自然不太好混。族中不是没人抱怨; 但这也避免了族人偏安; 一入望仙,赵肃立刻带着族中精干子弟出门交友、打探情形,虽然花钱如流水,却没人抱怨。
  因为都知道到了王城脚下,如果不摸清情况; 很有可能不知什么时候就死了。赵家人这点觉悟还是有的。
  拼着节衣缩食过了一段苦日子后,赵肃看中了当时还是个小可怜的郑王,当机立断,举家投奔,而且一去就自报家门,半点不带隐瞒的。
  这种态度讨好了当时被所有人忽视的郑王,也可能是求贤若渴,赵肃送出家中几个子弟,特别是把赵荟介绍给郑王后,郑王就收下了赵家的投效,赵家才算是背靠着郑王,在望仙城扎下根来。
  不过赵家还真没占郑王什么便宜。
  他们刚投奔过来时,郑王手中无权,别说给他们好处让赵家人当个小官,他自己都笼络不住什么官,手握重权的世家都不带看他一眼的。等郑王继位后,又迫不及待的要去拍世家的马屁,赵家还是没占到什么便宜。
  “我对郑王,已经仁至义尽。”赵荟说。
  龚香深有同感的点头。只要赵荟肯帮鲁国坑郑国,他现在说他是一心一意爱鲁国,是专门跑到郑国去给郑国下套的,龚香都能夸他干得好。
  赵荟笑道,“我知兄不信我。”但他不能不表白心迹,不能不替赵家投奔郑王的事做一番美化:结论就是赵家待郑王曾经一片丹心,无奈郑王辜负了他们,所以他们已经悔悟了!已经觉醒了!
  赵家还是鲁人,从身到心!
  两人夜夜饮酒畅谈,赵肃也觉得差不多该到正题了。
  “兄可知晓,在郑国有南刑北钟?”赵肃问。
  龚香点头,这个他当然知道。南刑北钟指的是郑国的两个最大的世家,不过在差不多七八十年之前,这两大世家中的刑家远没有现在的气势,几乎占据了郑国产粮最多的三座大城,两座小城。
  因为之前郑国虽然粮食好,但出名的就一个,郑国米,这是直接往梁帝那里送的贡品。
  不像现在,整个郑国都靠卖粮为生。
  粮食嘛,是长在地里的。换言之,谁家地多,谁家的粮就多。
  郑国,刑家地最多。
  刑家的家训是族中弟子屋里可以没书,但手中一定要有地。所以刑家在发迹之前在郑国的形象就是普通的地主,就算刑家传承很久了,就算刑家子孙很多很多,几百年下来,一座城又一座城八成的都姓刑,南边刑氏成了最大的姓氏,那又如何?不读书!
  刑家子弟当然也不是不读书,只能说家训流传太广,给人的印象就是这样。
  最后就造成刑家很富有,但刑家子弟没有一个在郑王身边的,就算去了,也会立刻被其他士子公卿给赶走。
  “刑家翻身的机会是先王给的。”赵荟口中唯一的先王,当然不是姜元和朝午王,而是姜元的爷爷,朝午王的兄长。
  郑粮卖燕,刑家拥有最多的土地,出产最多的粮食,迅速一跃而成郑国最有影响力的势力。刑家也抓住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