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姜姬-第5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她却不敢信。
  就像她不敢信眼前的王姻一样。
  王姻没指望赵后真能听他的,说完就走了。留下赵后一个人苦思烦恼。
  王姻回到郑王处想辞行,郑王就问他与赵后说了什么。
  王姻笑道:“我劝王后身在郑土,当以大王为主,为妻子,当以丈夫为尊。”
  郑王点头,他觉得这话很对,又道:“王后怎么答?”
  王姻道:“王后问我,为儿的遭受父母的欺负又当如何?”
  这是在指赵王了。
  郑王忙问:“你怎么说?”王姻说:“我说,父母有理的,儿女当自省;父母无理的,儿女当劝说,以免父母一错再错。”
  郑王发愁,赵后已经在他的劝说下给赵王写了一封书信,还传扬天下,难道还要再让赵后再写信?但这还会有用吗?
  王姻说:“大王何不给赵王写封信?”
  郑王问:“孤写与王后写有何不同?孤与王后夫妻一体。王后与赵王有父女之缘,她能劝服赵王,孤不如她。”王姻真是无话可说。
  他见过郑王与赵后,第三次就去见守在赵后殿外的赵人了。
  这些赵人对他很客气,几人就在殿外石阶上煮茶对弈,苦中作乐。
  有人好奇鲁国,王姻也装作很好奇赵国。他道:“我王正在准备公主去凤凰台的贡品,赵王宫中淑媛颇多,想必还在发愁要送哪个女儿去吧?”
  这些赵人来的时候,赵国里还没有传出皇帝选后的流言,或许有了,但赵王根本没在意,没当成一回事,他们也就根本不知道赵国选送的公主是哪一位。
  这还真是一个安全又有趣的话题呢。
  几个赵人纷纷议论起来。
  说起来,赵王的后宫中诸美来源复杂,新人来,旧人去,前前后后总有千儿八百的。
  赵王也不怎么介意出身来历,只要美就行,于是有世家淑媛,有乡野美人,甚至还有世家送出的自家歌伎。
  赵王的王后对争宠没什么兴趣,短短的一生中也没有留下一儿半女。所以赵王所出的子女在身份上都不怎么高,人数又多,所以不管男女都不稀罕。
  赵王对儿女都没什么兴趣,生也不是他,养也不是他,除了有家族支持或长宠不衰的妃妾所出的子女会过得好一点之外,出身不够高的公子和公主过得就跟奴仆没两样。
  所以宫中不乏错过嫁杏之期的公主,也有目不识丁的公子。
  如今说起要给皇帝送公主选皇后,那赵王的女儿中称一句百里挑一,一点都不过分。
  王姻:“竟有百人之多?”“不止,我记得十年前就有一百二十三位公主了。”
  另一人摇头,“也做不得准。大王不在意,宫中的公主到底有多少个,谁也说不清。我就听说有公主夭折了,侍候的人怕挨打不禀报,假装公主还活着的。”
  王姻笑道:“这也不难,不是最美的,就是最好的。”看脸或者看母族家世来选吧。
  几个赵人问王姻:“鲁王的王姐,是不是名号为摘星?”怎么起了这么个名号?怪怪的。
  王姻笑而不语,他家公主这名号是从摘星楼来的,先王和大王都没给公主赐过号,不过现在看这名号倒是说不尽的贴切。
  有人好奇王姻来郑,是不是郑王向鲁王求助了?所以鲁王派王姻来看望郑王一下,要跟郑国联手抗赵?王姻还是笑而不语,不说是,也不说不是。
  等王姻走后,这几个赵人就以为是真的了。连忙送信回去,想办法通知赵国,郑鲁要联手了!
  这消息送到阵前,赵国将军哈哈大笑:“鲁王早就与我王联手了!相约共分郑国!此言不实!”
  副将问:“要不要告诉他们?”
  将军摇头:“告诉那些人干什么?一群人连战场都没见过,吃两下打就吐出来怎么办?不用理会就是。”
  王姻这边挑拨郑王杀赵人,那边挑拨赵后杀郑王和赵人,另一边再与赵人相谈甚欢。
  赵人想从他这里打听鲁国消息,对他格外礼遇,见他出入郑王、赵后宫殿如履平地,更是信他身份贵重。
  赵后见他与赵人如此亲密,疑心他另有所图,再问他,他竟直言道:“我王有郑姬,王后怀中幼儿为郑姬之弟,我自然是要助太子了。”
  赵后质问他:“鲁王难道是想仿赵王不成?”
  王姻道:“我王未曾使兵卒入郑,与赵王哪里一样?”
  赵后泪落如雨:“都是狼子野心!”
  王姻道:“王后此言有失公允。我王从未起过害人之心。”这话,他说的一点都不心虚。他家大王估计连鸡都没杀过。
  赵后的心动了。
  王姻见说动了赵后,不再多停留,与郑王辞行后,出了望仙城,就在附近的小镇躲了起来。
  赵后见王姻突然走了,心中更加不安。她本想再考虑几日,看怎么通过王姻跟鲁王谈个条件,如果她能助鲁王得到好处,那鲁王要如何保障她和太子的安全呢?
  比起赵王和郑王,她反倒觉得鲁王更值得相信。
  王姻不见了,难道是情况有变?
  赵后突然不肯见郑王了。
  郑王忧惧,不停的想着王姻的话,又想起他能把刑家搬倒,就是出奇不意……
  如果他在赵后宫中假装中毒,指赵后下毒,再命人传扬出去,说赵王意欲窃郑,指使赵后下毒,那会不会能解此时困局?
  想到此,郑王特意召来国中大人,一起去拜访赵后。
  要在赵后宫中举办宴会。
  赵后想起王姻的话,惊惧难安。她了解郑王,他必定是打算对她母子不利了!
  她又见到赵人也在席上,心念电转之间,定下一条大计。
  席间,郑王突然手中酒樽滑落,捂着胸口指着赵后:“贱人!你敢害孤!”
  正当席上所有的人都被郑王吓住的时候,另一边的十几个赵人竟也都吐血倒地。
  赵后尖叫:“有刺客!有刺客!快护太子!”
  席上的郑国公卿不明所以,但也看得出来确实有人下毒,只是郑王指赵后,可赵人也都喷了血。于是一边的人救护郑王,一边的人去保护赵后与小太子,还有人叫殿前侍卫进来,把这些赵人拖出去。
  拖出去的赵人不到一刻全都绝了气息。
  郑王却还活着。有懂金石擅丹药的观郑王眼底、口唇、手心、指尖等处颜色未改,心中暗叹。
  出来后与人叹道:“恐大王要害王后与太子。”
  其余人皆惊。
  郑王已经是坑够他们了,太子年纪小,目前还没坑过谁。不少人在心中是更倾向于小太子和赵后的。
  赵后从无劣迹,又禀性温柔善良,小太子聪慧健康,怎么看都比郑王好。
  于是一部分早就对郑王失望到底的人“悄悄”与赵后说,请赵后提防郑王,保护小太子。
  当然,赵国那边也不是善邻,赵后要对赵国提高警惕。
  赵后肯定的说,她肯定是不会相信赵王和赵国的。
  郑国公卿松了口气。
  赵后又求郑国公卿相助,能不能联系鲁王,求鲁王相助呢?
  “若得鲁王劝说,或许我父与我夫可以握手言和。”
  毕竟这个级别的谈话,他们都不敢开口,就只有请别的诸侯王来了,鲁王,还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吗?
  不等他们商量出个所以然来,郑王“病愈”后,一意孤行的关了赵后,夺走小太子,命宫侍教养,然后让赵后写信给赵王,看他这回还退不退兵。
  赵后乞怜:“若我父不退,大王要杀我吗?”郑王苦道:“孤也不愿,只盼你父怜惜你我夫妻二人和膝下幼儿了。”
  赵后这才下定决心。
  她答应写信,照郑王所说把信写好后,又解衣散发,服侍郑王。
  郑王拿到信,心满意足,见赵后乞宠,不免倍加怜爱。
  事后,郑王筋酥骨软之际,被赵后以腰带缚颈,勒杀而死。


第475章 宝冠明珠
  赵后杀了郑王; 也不收拾仪容,只把衣服穿好,头发不梳,脸不洗,一身狼狈的坐在地上守着郑王的尸首; 让人去宫外叫人。
  殿外的侍人进来一看; 呆立当场。
  一通忙乱后,宫中祀祭之地的铜钟先响了,然后宫门次弟打开; 一队队侍人骑着快马出宫叫人。
  叫谁呢?
  赵后没吩咐,于是这些侍人就照着各自熟悉的人去找了。他们也都曾是读书识字的人; 对这都中情形一清二楚。
  但望仙城的人已经被这深更半夜的钟鸣给吓醒了,不管老少; 不论是庶人还是世家,纷纷披衣出门,站在庭外望向逍遥台。
  郑国公卿回家还没躺下睡觉就又进了宫; 见到郑王尸首后无不掩面而叹。
  一人问:“横死……不吉。是不是先停一停再……”再公告天下啊?
  总要他们想办法遮掩一下大王的死因吧?
  一人摇头,指着铜钟的方向说:“钟都鸣了,遮不住了。”
  “叫他们先别敲了?”
  “停钟不吉; 不能停; 继续敲。”
  “到底是怎么死的?”
  终于有个人问出了这个话。
  赵后仍在原地待罪。
  因她姿容不雅; 公卿们不敢靠近也不敢细观,就叫侍人先带赵后去梳洗,然后再问话。
  现在郑王已经没了; 赵后不能再出问题。不然只剩下一个小太子,外面赵王虎视眈眈,他们可没主意。
  赵后梳洗后,他们公推出一个极受人尊敬的老大人上前探问。
  老大人先对赵后行礼,请赵后节哀,再问郑王这是出了什么事故?他本意是向着赵后的,如果她说是有了刺客,他们也都愿意相信的。
  结果赵后泪流满面的伏下身去,要逊位。
  老大人阻拦不及,只好接着问:“王后因何逊位?王后竟不顾太子吗?”
  赵后坦言,因为她杀了郑王。妻杀夫,天地难容,她不能再当王后了,必须要逊位,还要自尽,还要……老大人连忙请她住口,冷汗淋淋的问她为何要杀郑王?前因后果说一说,说不定这里面有误会呢?
  赵后就取出郑王叫她写的信,说郑王叫她写信,她照郑王所说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