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姜姬-第6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的不必要圣旨的,就由徐公自己办了。
  他这个大丞相可不是白做的。徐公平时都不用相印,只用自己的小印,照样行遍大梁无人敢违。
  徐公先用“圣旨”挑几个大城的太守喝斥一番,再命人把司农和堂下大夫、郎官都请到徐家来。
  徐家突然门庭若市,一堆大小官员乘车骑马,急匆匆地赶到徐家,黄昏了还有不少人往徐家赶,凤凰台上的人看到这熟悉的一幕,不免胆颤。
  以前几十年里,这徐家就是这样。
  凤凰台上不是朝廷,徐公家才是。
  有机灵的能猜出来,都感叹还是徐公管用。
  “必是因为这街上粮价的事。徐公要插手了。”
  “真比陶然强出一座山去!整天跟一个妇人斗,斗来斗去还没斗赢,正事一件不做!”
  第二天,司农就上表了,中心思想两个:今年大家都要饿肚子了,国库没钱了。
  司农的表是对着空空如也的龙椅御座读的,读完,就把表递给了朝阳公主的人。
  这些人也坐在御座下,可是他们虽然空有官职,以前却几乎没当过官,司农带着大夫上殿时,这些人还是一番交头结耳后才知道这是个什么人。
  他们见司农报告了两个坏消息,以为要像陶然来的时候那样,要再吵上一架,都鼓足了劲等司农发难。
  不料,司农说完之后就束了手,走了。
  跟着一起上殿的大夫说:“等陛下有了决断,再叫我等上来便是。”
  狗腿子们再把司农的奏表拿来细细一研究就知道,司农不是来找事的,他是来报告坏消息的。他们不敢再耽误,立刻把这本奏表送到了朝阳公主面前。
  朝阳公主读过一遍后,不相信。
  “国中怎么会没钱也没粮了呢?”她明明记得以前父皇和皇弟都说过,国库中的钱够花二十年的,粮食够吃十年的。
  这奏表是骗人的!
  幸好,她虽然不懂,可她收下的狗腿子里有懂的,当下就给她解释,先帝们说的也对,不过那是指宫中库藏。也就是说,指的是凤凰台藏的粮食够吃十年,凤凰台藏的钱,够皇帝和后妃们花二十年。
  而司农这本奏表中所述的,指的是国库,也就是支应着整个大梁的国库里的钱,没了,或者说,快没了,要见底了。
  粮库也是指用来喂饱凤凰台下的世家、官员、百姓的存粮,没了。
  比如说,现在朝阳公主再派花家领兵出征,就没有钱也没有粮了。固然能要底下各城供上来,可远水难解近渴,难道要大军一点粮草不带就出征吗?
  凤凰台不能一点钱一点粮都不存,全指望着底下各城现拿给它用啊。
  再不客气一点说,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往年这个时候应该是国库最丰盈的时候了,可现在不但没有进账,花万里打仗、朝阳公主修帝陵——还没修完呢——朝阳公主每日赏赐下去的东西,每日宴会的花销,这已经把国库给花空了。
  等过年祭祖时,都没有钱祭了。
  陶然送上几百本奏表,都没这本更叫朝阳公主心惊。
  她拿着奏表几乎不敢相信。
  “如何是好?我该问计何人呢?”她立刻问狗腿子们。
  狗腿子们也没人想跑出来替她办这件事。他们办不到啊。他们除了吹牛拍马之外,别的什么都不行。
  立刻都举荐徐公。
  也有人推荐陶然的,建议朝阳公主应该在此时既往不咎,宽大为怀,跟陶然握手言和。
  先让陶然办事,之后再整治他也来得及。
  可朝阳公主不喜陶然,她选了徐公。
  这便以皇帝的名义,派人去徐家探望,请徐公进凤凰台来一述。
  陶然在家知道了,自然气得半死。
  徐公都“病”了多少年了。可一有事,人人都只能想到徐公。
  在他看来,凤凰台下粮价攀高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不正好佐证了花家应该放兵还乡吗?
  看,这都没人种地了,连粮食都少了。
  这才能一口气把花家和朝阳公主都给钉死呢。
  他想了想,叫人开始往外传流言。
  流言有两个,第一,花万里会封大将军;
  第二,花家不会放兵,花家还会继续征丁、征粮。
  有这两个流言在,那些城更要以花家为敌,以花家背后的朝阳公主为敌。


第583章 嘴炮与刀
  陶然布置下去的流言还没有流传开来; 圣旨已经从凤凰台颁出,被使者带着送往各城了。
  这是一道抚慰各城的圣旨。
  旨意中; 皇帝先是追忆过去,毕竟他登基十几年来从没给各城找过麻烦,一年一次税赋,两次祭祀; 一次圣寿,总共四次让各城出血,除此之外可真是什么麻烦也没找过。
  不能不说,他是一个很给大家省事的好皇帝了。
  这份情; 各城要记着吧?
  然后; 皇帝又怀念起了先祖们。
  大梁传到现在; 七百多年; 不能不称得上是国祚绵长。这就说明皇帝跟大家的关系是很好的; 君臣之间是没有大矛盾的。
  然后; 皇帝今年都十七了; 还请了各诸侯国的公主来要选后; 此时此刻,皇帝要修一修帝陵; 过分吗?
  他继位都十七年了; 都没替他爹、他爷爷、他祖爷爷修过一次坟; 想着今年要娶老婆了; 告慰一下祖先; 过分吗?
  不过分吧?
  ——现在; 谁要说不该修帝陵的,站出来!
  都不站出来?
  那我就当你们没意见了。
  接着,既然帝陵该修,那皇帝征丁,是不是该征?
  皇帝征了丁之后,有天灾了吗?有大旱、地震、洪水、虫灾、疫病了吗?有天象启示了吗?
  都没有!
  这就说明上天也不认为皇帝征丁是有错的啊。
  既然如此,那某几座城,因为心怀怨恨,先是辞官,然后拒交税赋,这是不是有错?
  皇帝派兵前去劝服,是应该的吧?
  皇帝都派兵去了,这些城的人如果知错,难道不应该自缚其身,出城跪伏吗?
  他们没有这么做,还纠结私兵,与皇帝派去的将军相抗。
  如此大恶,岂能不杀?
  若大恶不惩,还有何人向善?
  那能怪皇帝的将军打杀了他们吗?
  为了天下的公道、正义,皇帝的将军打了叛逆,杀了叛军,是应该的,是你们所有人都为之庆幸、鼓舞、欢乐的!
  你们难道不为此欢乐?
  你们欢乐不欢乐?
  此时不欢乐的人,必定与那些贼子一样心怀怨恨啊!
  最后,皇帝再温柔的问他们,今年没天灾,人祸也刚刚消弭,你们那里的人怎么样啊?百姓是否安居乐业?青年还在读书吗?女子还能安然的对着镜子梳妆吗?少年少女们还能纵情欢唱吗?
  皇帝都如此温柔了,你还不感动吗?
  感动了就快来慰问皇帝吧,皇帝刚打完叛逆,正在伤心难过的时候,急盼看到你们这些忠心之人,才能稍解皇帝的忧愁与难受啊。
  ——不来的,都不是忠臣。
  这道圣旨自然凤凰台上下的人都看到了,因为写得好,还流传了出去,想必日后世上又会多一篇美文了。
  姜姬在公主城也有幸看到了这一篇由商人最先抄送来的美文,被称为《徐赋》。
  可见徐公文笔。
  她读来也觉得余香满口。
  这个圣旨真是写得多一分显得凶恶,少一分又变成怯弱,这个程度真是刚刚好。
  她不由得下令让段小情也多多研习此文,最好能习得此文中的分寸二字,以后写公文时,也能长进长进,要写得轻重得宜,就跟这篇圣旨似的。
  段小情现在胆子也大了,在公主面前也不觉得不自在了,还跟姜姬一起探讨这道圣旨会造成什么结果。
  姜姬感叹:“陶然花了半天功夫造势,徐公一招就给解了。”现在只怕人人都要争相向皇帝表忠心了。
  她前后用了多少心思,千方百计推波助澜,让大梁上下离心,凤凰台君臣相疑,结果徐公这一篇赋一出,功夫就全白费了。
  虽然她一直觉得嘴炮治国有点蠢,有吵架的功夫,派兵杀过去不好吗?多简单啊。
  但七百年下来,嘴炮修炼到徐公这个地步,已经可以封神了。所以一言可退百万兵,真的不是虚言啊。
  至少短期内,大梁其他的城池都不敢做小动作了。
  剩下的只有陶然和花万里了!
  真是由不得她不对他们二人下手。
  有徐公在,这两人最好都活着继续找事,这样她才有继续施展的余地,才能继续撬这大梁的墙角。
  她比徐公强的,只在年纪。她不足三十,徐公已经快九十了。她就是真花十年功夫慢慢去磨,去等,等到徐公谢世,这大梁哪还有敌得过她的人?
  姜姬本以为可以速战速决,现在看来,还是需要徐徐图之。
  罢了,她在鲁国都能花那么多时间,没道理现在不行。
  只不过当时是一无所有,所以可以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现在她身后有鲁国,所以就急了。
  其实何必急呢?
  这个大梁,它会是她野心的终点,她这一生最美的成就。
  陶然当然察觉到了这篇《徐赋》引起的民间反响,人人争相传阅,议论,赞美。
  这叫他更加不服。
  却也不得不龟缩起来。
  所以,当皇帝让他出城去迎接花万里的时候,原本根本不打算去的陶然,这回乖乖的带着弟子和护卫去了。
  他不得不去。
  徐公一站出来,什么都不用做,就有人跑到他身边去,何况他现在露了一手,立刻安定了凤凰台眼前不稳的局面,更是引人崇拜。
  他现在声望之隆,连皇帝都未必能敌得过。
  他如果继续留在城里,要么躲在家中不见人,要么就只能朝徐公低头。
  陶然两个都不愿意,所以就借着这道圣旨躲出来了。
  可他也知道这一去,一定会有危险,所以带齐了护卫,还送信给云大将军,让他派兵护送。
  云大将军护卫凤凰台,虽然只听皇帝的调遣,但也不能谁都不搭理。陶然请他派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