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姜姬-第7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活着呢,论辈份,毛昭也要管他叫爷爷。
  这个姻亲爷爷每天都会在自己家的小池塘钓鱼,然后他就突然发现,小池塘的水不翼而飞了!
  毛昭皱眉:“水都不见了?”
  儿子点头:“池子里还有一个泉眼呢,一直没出过这种事。哦,对了,祖爷爷说,以前有过一回,那一次他们家死了十九个人呢!他担心这是凶兆,想祭祀一下。”
  毛昭当即道:“老人家这么大年纪了,就别折腾了,让小辈们多劝劝。”
  然后就把儿子赶下车了。
  宫中,姜姬让王姻估算一下凤凰台下能容纳多少百姓。
  王姻道:“凤凰台下一直都生活着十万人左右。周围的村落大多都已经在此地落户几百年了。”
  姜姬:“那如果流民涌入呢?”
  王姻:“这……百姓们会主动驱逐流民的。”
  可别小看百姓们的战斗力。
  “那么到时候就会发生冲突,甚至可能演变成战场。”她说。
  王姻点点头:“这很有可能。这一片的人互相联姻,一村呼应,其余的村庄都会去助威,最后把所有的村子都牵扯进来。”
  “我们必须准备好应对这样的事。”姜姬说。
  王姻记下这一条,问:“公主,如果担心出现流民,可以在前方进行拦截?”
  姜姬摇头:“拦截?不,现在凤凰台的百姓太少了,我需要人口填充这里。唯一的问题是他们是一起来的,我担心应对不及,变成祸事。”
  在莲花台时,她是有计划的逐步引导流民进入凤凰台。
  如果发生天灾,百姓们受灾之后会潜意识的往安全的地方走。凤凰台就是他们心目中最安全的地方。
  但现在没办法种田,还有什么能留住百姓呢?
  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不会变成乱民。
  需要大量人力的工作……
  修建宫殿、修路、修城墙、修庙。
  姜姬让王姻把这些都列下来。
  “再想几个,多想几个。”她绞尽脑汁去想。
  王姻说:“可是,公主,召百姓服役容易,可……粮从哪里来?”
  姜姬望向河谷,叹气:“快了吧,我不信他比我还能忍。”
  终于,商人替她带来了好消息!
  庆王发诏求粮。
  说是求,不如说是要。他大概还没得到万应城被打的消息,万应城黎氏也接到王诏了,黎氏被“求”了十万万斤。
  姜姬听到消息后立刻喜笑颜开!立刻发令:“快!传令公主城的花万里!让他去抢粮!霍九弈……算了,这一回先不用他。”
  王姻顿时明白了,笑道:“公主高明。这下,粮食是庆王抢走的,与我们可没关系。”
  姜姬松了口气,只有云青兰先开了口,她再让人去抢,云青兰才无法辩驳。虽然没有对簿公堂的机会,但有个栽脏的对象,行事上真的会方便很多。


第672章 新气象
  凤凰台的百姓现在每日都无所事事; 终日在街上游荡。
  城中空虚; 到现在除了鲁商的市场恢复了活力之外,城中大多数的店铺都还没有开门做生意。
  幸好鲁商的市场里什么都有; 有卖吃食的; 有浴室,有成衣店,想买什么都能买得到。
  但百姓们除了之前买粮和买煤时常去市场,平时也很少进去; 就是进去也是询问要不要买人。
  熬过一个冬天之后; 日子依旧还是那么难过。很多人已经丧失了信心继续等下去; 看起来短时间里是不可能变回以前了,而什么时候能变好?这谁知道呢?
  鲁商就通过林昌把消息透给了姜姬。
  姜姬得知城中又出现了隐形的“逃人”迹象; 思考过后,点了头。
  王姻以为她会制止逃人; 公主不是嫌弃凤凰台上的人太少吗?
  姜姬:“现在看不到活路; 强迫百姓们留下来有什么用?何况他们就算走,很可能也是去前面的万应城,那跟这里有什么分别?”
  不都是她的地盘吗?
  卫始传信回来了; 他的城迁得很顺利。
  这让姜姬松了一口气,不由得也对卫始改观了; 看来他还是有很大潜力可挖的。
  卫始迁城是走“潜移默化”的路线。
  他并没有大肆宣扬要迁城; 而是先在万应城建摘星宫。
  黎氏已经全都被姜武的人给“送”到了公主城; 万应城剩下的世家一直以来都在黎氏的压制之下; 没得到太大的发展; 见万应悄没声的就换了个主人,外面还有大军压城,没有一家敢起头反抗,纷纷伏首。
  听到要建摘星宫的消息,纷纷损赠资助,献钱献物献人。
  万应城的中心位置就是黎氏祖祠。
  卫始命人推倒黎氏祖祠,当这座代表着黎氏家族历史的祠堂倒塌的一瞬间,黎氏也从万应城人的心目中退位了。
  摘星宫还没建进来,卫始已经把黎家在万应城的一切都给推翻重来了。
  黎家治城靠的是各大姓世家,用的还是人治那一套。各家分管一块,好坏自担,只要不惹出天大的祸事,黎家不会把这一族的权力收回来,顶多从家族中换一个人出来领头。
  而姜姬一路走来用的却是法治。一开始是因为商城中卫始等人根本没有出身来历,能立足全靠她的支持与信赖。法严则势大,治城如治军,令出法随,才管得住商城、浦合、凤城等地。
  等到了莲花台,她不喜世家掣肘,先除了八姓,剩下的又借着姜奔的手除掉不少,慢慢的,鲁国的世家大多都失去了势力。等她走后,姜旦也对世家难以托负信任,一则是有龚香在旁边盯着,二来,段青丝当时的退却也失去了世家最后一搏的机会,最后,世家如果出头,蟠儿就难以保持权位,姜旦当然更需要蟠儿的帮助,久而久之,哪怕她走了这么久,鲁国世家也没有再站起来。
  卫始斗世家也是驾轻就熟。先挑逗几家互斗、互相揭短,等最后吵到刀兵相见了,他再出来主持公道,查实有罪者全铁面无私的处置了。
  这样一来,大多数世家都一蹶不振了。
  卫始就趁机照搬了公主城的原班人马过来,三下五除二就把万应城变成了公主城。
  虽然到人人归心还有很长时间,但至少看起来一切已经可以算是成功了。
  现在卫始已经建起了神女庙,开了学府,召小孩子来学习鲁字,抄写鲁字文章,鲁商也来了,经过一场大战的万应城需要太多东西了,他们与卫始里应外和,还啃下了少世家身上的肥肉。
  现在就算还有替黎家哭的人也不多了。形势总比人强,何况黎青河死在自己家人手里,实在怨不得旁人。
  所以,现在凤凰台上的流民进入万应城的话,他们是可以接得下来的。而且对卫始来说,新民远比旧民更好处理,顺利的话,这些新民会成为他的助力。
  鲁商得了她的话后就开始买卖人。
  姜姬也从人口买卖中发现被卖的多数是女子和不满十岁的孩子,有的是奴仆,有的就是妻妾。
  而这些人不止卖人,还买人,不过买的都是壮汉,用来看家护院。
  这表示虽然冬天过去了,但凤凰台下的百姓们的生活还是没有恢复起来。
  除此之外,高门大院的旁边开始聚集着一伙伙的人,有老人,也有流浪汉,但也有普通人,男女都有。
  他们等着里面的人施舍剩饭。
  现在到了春天,天气变暖和以后,世家公子们又开始聚集在一起,呼朋引伴,欣赏春日的美景。
  他们在冬天时闷在家里做了一些新诗新文,迫不急待的要给朋友们炫耀一下自己的文采。
  最近几年凤凰台出了不少故事,不愁没事可写。甚至还有人说最近几年风波频频,说不定会催生出来不少文豪大家,日后也有美文流传后世,乃是一大幸事。
  他们这样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每日宴席之上,许多菜肴都吃不完,就送到门外让百姓捡拾果腹。
  凤凰台宫门前也聚集了不少百姓,他们觉得宫中的公主宴会吃剩的美味佳肴一定更多。可他们不管怎么等,宫中送出来的永远只是普普通通的鼎食,和神女庙中施舍的一样。他们守在宫门外,也没有见俊俏年轻的公子们出入宫门,更没有听到宴会上的乐声、歌声。
  最后百姓们开始传说,都道安乐公主骄奢淫逸,喜好享乐,如今看来名不副实。
  然后城门前开始刊出一则告示。
  告示说征召壮年男子修造宫墙、宫殿、宫道。
  还需要年少儿郎抄写文章。
  也需要女子入宫执役,服侍公主,纺线织布制衣做鞋。
  就连老人也有差事。告示上说年四十以上的老人可以打扫大街,注意灯火蜡烛,防备盗抢劫贼等。
  这则告示很快在凤凰台下引起了许多争论。
  有人认为这是在滥用民力。这不是在强迫百姓们工作?凤凰台下的百姓可不是穷人,他们可比鲁国那偏远地方的著姓大族过得还要舒服呢。他们大多数家中资产,儿孙自小读书,女儿养在深闺,妇人不需操持贱役,家中奴仆成群。
  这样的百姓,会因为一则告示就去搬石搬砖,挥汗如雨的干活吗?这样家庭养出的妇人女子会愿意走出家门,不要奴婢的服侍,去侍候一个声名狼藉的公主吗?
  何其可笑!
  世家都等着看安乐公主的笑话。
  他们认为这则告示,一定会引起百姓的反对。
  而另有一部分人尚在观望之中。因为他们搞不清楚安乐公主此举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
  这安乐公主到了凤凰台以后一直闭门不出,不让大家见到小太子,她自己也不露面。
  毛昭和白哥除了拿一些话来搪塞大家之外,最近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催着城中城外的百姓不停地打井,打深井。
  因为近几个月没有下雨,确实也有人开始担心是不是要干旱。
  但是干旱这种事情跟凤凰台实在没什么关系。
  如果附近没粮了,凤凰台完全可以向别的城求粮,甚至都不需要圣旨,只要风声传出去,天下无数忠臣义士,难道会让皇帝饿肚子吗?
  谁会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