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姜姬-第8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将民分为两系,世家是世家,百姓是百姓,再设商、军、田、工进行细分。之上再设爵,用以赏功酬能。
  世家比百姓优势的地方在于他们的智慧与传承,她并不想消灭这一点。如果一姓以一地为世居之地,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只要没妨碍到她的统治,顺从听话,那她也不必强令其更改。
  所以,凤凰台现在的世家大可不必害怕,她喜欢他们的先进之处,讨厌的只是他们理所当然分享权力的姿态,特别是她没给,他们就伸手去拿的时候。
  那只能把手剁了。


第689章 如日之君
  今天冬天; 凤凰台没下雪。
  虽然往年也极少下雪; 但今年不同; 天一变冷; 毛昭就天天仰头看天,盼着能下雪。
  但老天爷专爱跟人对着干,今年的冬天就像秋天差不多; 最冷的只有那么两三天,其余的时候穿件夹衣就行了。
  等跨到二月; 毛昭就顾不上盼雪了,立刻起草奏表递给姜姬; 防备今年的大旱。
  “还要旱?”姜姬接过奏表; 让毛昭起身; 看他神色憔悴,整个人都瘦了不少,暗叹一声,让他坐下,再让人去请龚香和王姻来; 一同听听。
  “他们来还有段时间,你先跟我说说情况。凤凰台往年有这么旱过吗?”她问。
  “有过。”毛昭早就把有记裁的旱情年份都给记下了,“大纪武宙帝时,大旱七年,最后葬送大纪的; 说是这一场大灾也不为过。”想到这里; 他就忍不住忧心; 道:“公主,现在实在也看不出来到底……会不会像当年那样。不过当时有许多人给武宙帝进言,有一个主意,现在看来是最好的。”
  姜姬:“是什么?”
  毛昭:“帝都北迁。”
  龚香和王姻过来时,毛昭正在讲述当年武宙帝灾年的事。
  武宙帝时,大纪已经疲弱不堪。七年大旱,武帝接连祭祀,更加重了负担。
  后来各城与其说是不从帝命,不如说是无法负担武帝接连祭祀的要求,每一回送人送钱送粮,他们贡不起了。
  后来传说是火魔降世,姜姬也想起她听过武宙帝大战火魔的神话传说。现在看起来,应该是武帝迫不得已去把那些不听话的城都给打了。他再不打,帝位就更坐不稳了。但打了,最多是替大纪帝室延命,对大纪可不是好事。大旱加大战,让大纪本就疲弱的身躯更加支撑不住了。
  北迁在当时被武帝拒绝了。
  到了大梁朝,对于前朝的许多事都没了忌讳,大梁的文人方士一直都很有想法,姜姬听毛昭的意思,原来在这些没事干的世家公卿那里,设想如何帮大纪避开灾祸,延寿续命是个很受欢迎的文会议题,从七百年前到现在,无数人写了不下万篇文章,从祭天改命到务实的迁都——甚至还有怎么干掉大梁开国皇帝的主意,比如先把大梁开国皇帝要娶的公主杀了,总之就是断大梁开国国运的各种方法——以便让大纪继续活下去。
  经过几百年的讨论,都认为从武帝时开始下手是最有效的。而大旱时将凤凰台北迁到雨水丰美之地,是必须要做的。
  所以毛昭才会一开始就提出北迁,他也提出了合适的地方:河谷。
  姜姬听到这里,突然笑了,“老狐狸。”
  在座的人都知道她指的是谁。
  毛昭此时才算是真正佩服徐公。
  姜姬也服气。不过她觉得她这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她要是能在凤凰台住上十年,她也早知道河谷的位置有多好了,那当时云青兰就休想跑到河谷去,路上就要了他命!
  怪只怪她来得太晚,知道得太少。徐公这是占地利之便胜她一筹。
  哪怕没大旱,等她知道河谷有多重要后,她肯定不能容忍云青兰继续占着那里。
  居然还是个可以迁都定鼎的好地方。
  龚香和王姻的脸色就很不好看了。主辱臣死,公主能一笑了之是胸怀广阔,但他们怎么能忍?!徐公暗藏机心,谋算公主,这样的人……
  龚香和王姻哪怕不用说一句话,不必对上一个眼神,都知道彼此已不能容忍徐公。
  龚香在想,或许可以借王姻的手除掉徐公。
  王姻在想,如果龚相与徐公两败俱伤……
  毛昭见在座三人,公主笑了就算了,不见怒色;而龚相与王姻却只是变了一下色就立刻恢复过来了,像是什么也没发现。
  他背上的汗毛却都竖起来了。
  以这二人的敏锐,不可能没反应!
  此时没有反应,只能说明二人已经下定决心。
  总不会是愿与徐公为友,把酒言欢。
  “我暂时不打算北迁。”姜姬说。
  毛昭马上回神,立定主意要劝,姜姬摆摆手:“我说的是暂时。如果事情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该走还是要走。但现在不能走,不但不能走,还不能露出一丝一毫要走的意思来。”
  她说,“现在百姓们刚刚安定下来,如果再告诉他们,安乐公主也要跑,那这座城就真完了。”
  毛昭浑身一寒,连忙大礼跪下:“臣绝无此意!”
  姜姬忙道:“快起来,你想多了。”她真没敲打他的意思。
  就算是这样,毛昭也坚持赔了罪,姜姬最后命王姻去扶才算把人扶起来。
  毛昭也不肯再说了,多坐一会儿就脸色发青,直冒冷汗,姜姬没办法,让阿陀把人送回去。
  毛昭一走,在座的就都是自已人了。
  龚香一笑,王姻也是满面得色,抢先开口:“公主威仪日盛,收服此间人心,指日可待。”
  是啊,那几十颗人头一落,毛昭都怕了。以前他觉得她不敢杀凤凰台上的世家,或是觉得她不会杀,现在她杀了。
  这比朝阳公主当时砍花千降还吓人。形象点就是一个普通的疯子和一个高智商的疯子,后者远比前者更恐怖。
  “不知现在外面的人都怎么看我?”姜姬有一点好奇。
  王姻刚才抢了话,现在继续抢:“自然是说有了公主,他们才有了好日子过。”
  好日子不是瞎说的,虽然没有下雪,但气温一直都不算低,百姓们搭帐篷成功过了冬后,一天都没有歇,接着栽上了春稻。
  又因为姜姬的有关系,鲁商们从鲁地贩来了鲁地稻种,百姓们栽了下去,比本地稻种长得还快,在缺水的情况下,反倒比凤凰台本地的稻种更容易成活。
  而且让她惊喜的是,凤凰台的百姓哪怕很长时间没有种过地了,但他们真的比鲁地百姓更会种地,他们把鲁稻和本地稻种进行间种,据说这样会减少水土不服的情况。龚香说他以前读过类似的文章,间种的苗等到来年,结出来的果子有三成的可能会兼俱两种植物的特性,如果是花的话,会非常容易种出奇花来,如此三四代后就能将奇花的花型固定下来了。
  她听龚香说了半天,觉得道理有点像稼接?她对这个真是一窍不通。但在世家手里是种花的技术,百姓们竟然自然而然的用它来耕种。
  果然凤凰台的百姓世代耕种,都已经快变成他们的本能,社会的常识了。
  所以到现在,凤凰台下的百姓们不说自给自足,但已经没有再饿死人了。本来冬春交季时最容易出事,今年偏偏没出事。而且赶在去年秋天成亲的夫妻到现在都有了好消息,却又不必像往前那样担心人头税,百姓们的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过得更好了。
  百姓们都觉得这是神女的功夫,都是因为安乐公主来了,他们才有好日子过。
  至于之前掉了头的世家子弟,他们在被砍头前,宣罪的人足足在城中城外唱了十天,可以说他们关了多久,外面就宣传了多久。时间长了,百姓们也觉得这真是罪大恶极。
  他们中很多都觉得这些人触犯了神女颁布的法律,所以活该砍头。
  至于骗民为奴,掠夺民财,百姓们并不觉得这算什么大罪。就是觉得这些人犯到公主手里,这才被砍了头。
  姜姬也不觉得一天两天的就能扭转观念。以前世家与君王一样,都是特权阶级。她要做的是把世家也给归到百姓那一阶去,以后就只有君王了。
  龚香已经看懂公主的目的是什么,对他来说接受起来没那么难。
  这一日,他离开之后特意去看望毛昭。
  他到的时候,毛昭和白哥对座无言。
  两人这几天都在一遍遍的想公主,想她对世家的手段,想她为什么这么做。他们控制不住,眼睛一闭上就害怕,觉也不敢睡,只能睁着眼睛,两人说说话。
  有一点,两人都能确定,那就是公主对凤凰台的世家没有善意。
  为什么没有善意?
  她难道不需要世家支持吗?
  这是最说不通的。
  哪怕她发动百姓学习鲁字,哪怕她手里有三个将军,有几十万大军,可这些也不能支持她登上帝位啊。
  她要想当皇帝,肯定是需要世家的支持的。
  毛昭替她设想的道路是先取得凤凰台下世家的支持,现在世家势弱,没有能人支撑,是非常容易收服的。等收服了凤凰台的世家之后,再收服其他城的世家,这样哪怕不得到他们的支持,只要没有人公然反对就行,这样公主就可以登基了。
  但现在她把世家给得罪狠了。这几十颗头砍下去,不会再有世家支持她了。
  毛昭本以为公主看到世家外逃之后会阻拦,甚至会害杀,万万没想到她竟然就这么放他们走了!
  什么情况下才会放“敌人”离开呢?
  那就是要杀他们时候。
  公主不止是对世家没有善意,她是以世家为敌。
  为什么?这说不通。
  白哥坚持,公主铲除世家是为她自己的亲信铺路,日后好提拔自己人,比如龚香之流。
  这也说得通。
  可鲁地偏远小国,哪有那么多人才可填充整个大梁?
  还真不是毛昭小看鲁国,鲁国能出一个公主就已经是天幸,总不可能鲁国人人都是英才吧?
  何况,他也不觉得公主会如此短视,非要以鲁人为官,狭人自限,这怎么会是公主做的事?
  “是我冒昧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