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姜姬-第8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议来——用于亲近和需要压制一下气氛的严肃场合。
  诸位肃静——再不规矩些; 老子要叫殿前护卫上来了; 自觉脖子够硬的别怂!
  诸位退下——要开小会了; 心腹留下,闲杂人等退。
  白哥迫不及等的上前,先对姜姬和在座诸公行礼,开口了。
  他担心徐公,但总得来说,公主这也不算骤然发难。从公主来了凤凰台以后也过了两年了,这两年间,公主算是已经把凤凰台上下都给抓牢了,也度过了天灾,虽然不算是准备充分,但此时确实是个好时机。
  他看黄公与毛昭都好像不太愿意,打了一下腹稿,说:“我觉得这倒是我们的机会。”
  凤凰台上,姜姬的地位还是不能算十拿九稳了。上一次一群人在王宫前自尽的事最好不要再发生了,再来一次,对她的声望是极大的伤害。
  姜姬在凤凰台现在的声望,不得不说是托了人祸和天灾的福。
  第一个人祸当属云青兰和朝阳公主。朝阳害了陶公与花家,制造了乱政,让凤凰台下人心思变,这才有了云青兰。
  云青兰则直接替姜姬解决了皇帝、徐公和城防。
  当然,白哥很清楚这前后两个人祸都有姜姬的手笔。
  姜姬借**之助,进凤凰台的时候,留给她的是一个举目四顾,皆无敌手的空城。世家不成世家,百姓流离失所,受尽苦楚。
  所以她一来,先安百姓,后驯世家,驱异已,拔忠臣,一步步的把位子坐稳了。
  可要想继续扩大影响力,维持她的统治,让世家和百姓更加无力反抗她,这些远远不够。
  恰在此时,天灾袭来。
  这不是姜姬的本意,但她在这场天灾中展现出的仁慈与博爱,才收服了更多世家的心。
  百姓更是只知神女,不知皇帝。
  白哥想到这里就看向坐在那里仍低着头的黄公。比如黄公,就是在看到公主的仁心后才会出山。如果是个暴君,黄公只会龟缩。
  可这距离姜姬的大业还差一步,这一步不跨过去,她就永远只能站在这里。
  如果现在的日子继续下去,十年……不,太短了。可能三十年或五十年后,她能凭获得的民心得到帝位。
  如果想缩短这一个过程,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凭武力走上去。
  可她不能真的派兵围住每一个世家的大门,逼他们送她登上帝位,逼他们在她的御座前叩首,这样换来的只会是第二批自尽的人。
  所以……
  白哥低下头,不敢目视前方。
  ——所以,她才要挑起整个大梁的混战。
  ——她需要许许多多的敌人去彰显她的武力。
  ——她需要把暗处的敌人都赶出来,一个个除掉。
  ——等到这天下再也没有一个能反对她的人的时候,她就可以安然的走到那个位置去了。
  当然,他不能这么说,所以他转化了一下,把这次说成是凤凰台可以将云贼的险恶面目大白于天下的最好时机。
  彼时皇帝被云贼挟走,凤凰台上活下来的人都没胆子说,其中也包括黄公。
  说胆小也罢,也是为了大梁也罢,他们确实决定放弃皇帝,迎来安乐公主。而他们也确实避开了这场危机。
  如果当时没有迎安乐公主,而是选择把皇帝被云贼挟走的事告诉天下人,那混战早两年就发生了。然后就是旱灾。
  天灾加人祸,大梁现在会是什么样?
  现在总比这样的结局要好。
  凤凰台安然无恙,他们的家族安然无恙。
  自私一点的话,凤凰台外面的世界哪怕发生大战了,局势也在控制之中。
  所以,当时选择迎安乐公主,这个决定并没有错!
  此无错矣!
  白哥站在殿当中,声如落雷的替诸君当年的决定下了断语,姜姬能看到黄松年和毛昭的脸色都变和煦了。
  真会说话。
  现在不用她开口,她就只需要坐一旁看戏。就是坐得腰酸。
  这回她不用侍人了,拉一拉姜武,让他到榻上来,然后她靠到他身上。
  所有人的眼角都扫到了,所有人都装没看见。
  姜姬舒了一口气。
  “腰酸了?”姜武伸手撑住她的腰,轻轻按揉起来,“要不要起来站一站,走一走?”
  她摇摇头,站起来还要坐下,扛着这么个肚子真辛苦,幸好快生了,再过两个月就该瓜熟蒂落了。
  白哥正在继续演讲。他替大家去除了心理包袱之后,就自然而然的进行到下一步:虽然当时我们做对了,但皇帝也不能不管,现在正好有这个机会让天下的义士帮我们救皇帝,除奸恶,不是正好吗?
  我们所有做的就是支持他们!
  白哥把一切正当化之后,连毛昭都没办法再提反对意见了。
  哪怕他觉得公主这一手太早了,太冲动了,应该考虑得更周全些,更……
  唉,算了。已经这样了,就只能继续下去了。
  毛昭很快提出两点,第一,就是他刚才说的,会有城上表要求面圣。
  这个公主也给出意见了,谁递表谁来,来见皇帝可不能空手,离城三十里就要缴械。
  ……这么一想好像是没什么危险。
  第二,就是义军到底能不能救出皇帝。
  毛昭很肯定的说,以义军现在各自为政的态势来看,希望非常渺茫。
  河谷那里不管怎么说,只有云青兰一个做主的人。哪怕云青兰个人品德上有瑕疵,但河谷现在没人敢反他,他带兵也算有些门路,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草包。
  义军每一路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盼着他们能突然摒弃前嫌一起打河谷?把兵放在一块用,粮草放在一起吃,武器互通有无?
  可能吗?!
  所以,毛昭认为,一旦义军提出救皇帝这件事,那会造成义军的又一次分化。
  “或者,反而会促成义军中的又一次内斗。”姜姬笑道。
  滨河,李氏。
  李氏发迹自此,这里就是李家的祖居之地。据说李氏曾在此地伐木为生,将一杆擎天巨木献给皇帝。
  滨河有山,山中有巨木。李家占地利之便,族中所产攻城器举世有名。
  但为了对皇帝表示忠心,李氏一族只传单脉,除继承家业的长子之外的余子皆不能姓李,李氏女子出嫁后,也不能自称李氏,只能冠夫姓。
  所以李氏一家这一代只有兄弟三人。
  李客是家中长子,如果他接任族长,两个弟弟就只能离开家,所以在父亲死后,他借口要给父亲守孝,一直不肯接任族长,他的两个弟弟李风与李溪才能继续留在李家。
  他守孝至今已经七年了,外人倒是说李家重礼仪,李客是个孝子。
  横竖哪怕李客不接族长,他也仍是事实上的族长。
  李客早就想改变李家了,李家一脉单系,兄弟手足都不能保全,这让他格外记恨当日逼迫李氏立下誓言的大梁皇帝。
  等河谷云氏的事传来之后,他欣喜若狂!狂呼道:“我李家的机会来了!!”
  李家自有攻城器,屯积的兵器何止百万?
  他一意孤行,发书周知众人,要与河谷云氏誓不两立。
  当然,这不是说他真的就要去打云贼。
  他发书之后,就开始征召壮丁,训练勇壮,发召贤书,请天下贤良共举此事。
  李家因此声名大噪。
  李客派两个弟弟与友人出去游说,与李家隔河而望的八百里外,是春山包氏。
  包氏立刻响应,愿与李家共举。
  李客原本怕包氏不应,见包氏应了,两边又隔得远,一时半刻打不起来,便立刻握手称和,两边都有交好的意图,几番交流过后就成了盟友。
  他两家联手倡导此事,附近的小城都响应起来。
  这才是义军初成时的局面。
  后来伍家也加了进来。
  再后来,想分一杯羹的人就更多了。
  人多,说话的嘴就多,伸手要兵、要粮的人就更多了。
  与云贼几番争斗,李家也是吃了不少的亏的。
  李客肩上中了一箭,经过一番生死之后,不得已退回老家,前方就只有他的两个弟弟在支撑着。
  这一日,前面突然递过来一个消息。
  “……陛下在河谷?”李客支起身,“此话当真?”
  送信的是李风的从人,也是李家一子,只是不能姓李,借姓“孖”。
  从人道:“是伍家说的,想必不假。叔叔已经派人去河谷查探了。”
  李客想了想,摇头说:“河谷那里太险了……”从人道:“叔叔也曾犹豫,只是……”
  李客直起身,唤人取笔墨来,他现在手臂无力,只能用纸笔,用惯了倒觉得确实比牍片要方便些。
  他道:“我写一道奏表,递到凤凰台,求见陛下。”
  从人喜道:“如此更好!两厢印证,更能取信于人!”揭穿皇帝下落的竟然是伍氏,从人听说后就心里不服。
  现在李氏再出手,一定能做得比伍氏更好!
  伍氏不过用一个小小刺客就想取信天下人?哼!
  李客写奏表时一直皱着眉,似乎有无数心事。他勉强支撑写完,丢了笔倒回榻上。他的从人刚回来,立刻上前扶起他,道:“叫我来写不是也一样?”他和李客从小一起长大,笔迹一模一样。
  李客指着案上的纸说:“你看一遍,可有疏漏?”
  从人读了一遍,点头说:“写得很好。这是良春公的《慕君赋》。”
  良春公是某代的一个文人,困居小城,长得也不够美,才学也不够好,也没拜个好师父,有个好师兄,所以大半辈子都没能被皇帝发现。
  所以他就很痛苦。
  痛苦得多了,憋出一片《慕君赋》——当然原名不叫这个,这个是后人给起的。
  他憋出一篇说他有多渴望见到皇帝,泣血都要见到皇帝,见不到皇帝又有多痛苦的文章,真是从白天到黑夜,一年四季,见春光见流水见明月都想到皇帝,娶得老婆又美丽又贤惠也不耽误他想皇帝,纳得小妾又娇俏又动人也不耽误他想皇帝,亲爹娘关怀慈爱也不耽误他想皇帝,生了儿子以后还在想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