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姜姬-第8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有人不相信,“鲁人旦是大王尚且不敢如此,安乐公主彼时也不过是鲁国一姬。”
  ——鲁王都不能这么杀大臣,安乐公主当时只是鲁国一个公主。
  怎么可能呢?
  皮万:“我那友人一言千金,从无虚言。”
  有人猜是鲁人旦不好下手,借安乐公主之手杀官,至于原因是不是官员虐待百姓就不好说了。
  也有人认为安乐公主真做了也不奇怪,她从以前到现在,有大义之举,但也明显不是一个软弱可欺的人,脾气一上来命人杀官砍头玩,不就跟朝阳杀花千降一样吗?
  虽然是公主,但对于臣子下属来说也是君啊。君王要杀臣子,臣子除了引颈就戮以外还能怎么办?
  再说安乐公主爱民如子可是人人都知道的,她现在能留下江北逃过去的逃人,当年在鲁国砍几个虐待百姓的官吏有什么稀奇呢?
  几百个跟几个也没什么分别。你身边的奴仆,几个和几百个在你眼中有区别吗?不都是奴仆。
  皮万在旁边听得不住点头,他还听风迎燕赞过安乐公主动辄杀几百号人的“义举”——他当时真的没听懂——风迎燕认为公主这样做才有天子气象。
  皮万……勉强认为当时风迎燕是喝多了,一时口不择言说错了。他大概的意思就是公主明智果断,没有畏首畏尾,因为畏惧世家而不敢保护百姓,贯彻自身理念。
  这个他倒是能体会。毕竟有时他也会犹豫畏惧而不敢动手,错过时机,事后又百般懊悔。一个家族之中,他尚且如此,安乐公主面对一国世家都能如此行事,足见其心智过人!
  至少他是很佩服这个公主的。
  当然,更佩服安乐公主的是风迎燕。
  在这之前,他以为风迎燕这个灵武公子跑到凤凰台去追求安乐公主只是想谋一个出身,并不是真的对安乐公主动了心。
  但现在他相信风迎燕真是一心挚爱安乐公主!
  结果现在听到外人对安乐公主的议论时,他总忍不住发言。
  现在人人都认为他对安乐公主了解甚深,有什么事都爱询问他。
  比如现在,“如果安乐公主得知鲁人在江北受人欺凌,会如何行事呢?”
  皮万思考了一下,觉得要是风迎燕在这里,答案可能会有两个:“公主会非常悲伤……也会非常愤怒。”
  ——他突然发现风迎燕对安乐公主的形容有点分裂。
  悲伤,是肯定会悲伤的。公主生性多情,不但情人众多,还很爱同情弱小,觉得商人可怜就格外宠爱商人,觉得百姓可怜就格外照顾百姓,觉得妇人可怜就颁布《户律》,令女子可立户。
  但风迎燕口中的公主又极爱发怒,怒则血流成河。
  是一个爱憎分明的可人。
  皮万想起风迎燕状若陶醉的感叹时,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这个爱憎分明的可人爱哪个就令鲁国多了《商律》、《户律》,恨哪个就追着打杀。
  可人也可怕啊……
  众人听他说完前半句就重又嘻笑起来。
  皮万就把后半句吞了。
  ——如果公主得知鲁人在此地受辱,只怕不肯甘休。
  秋风乍起。
  晋江沿岸十七个渡口已停船准备,数万士兵整装待发。
  “北风起了。”徐茶乃徐家子弟,与徐树同辈。他从小就喜爱阴阳,勘查天象,曾为了实地查看各地星相是否不同而旅居东南西北四地,记录一年四季星相变化。
  他希望穷已一生,能记录百年星相演变,以传后世。
  他这份才华被白哥当笑话说给姜姬听。
  姜姬如获至宝。
  现在徐公已经在河谷一心为民了,姜姬为了试探凤凰台上诸人的态度,开始零星封赏徐家子弟。
  徐茶是第一批被封的,还是一个无官无衔空有爵位的博士。
  徐茶还有一门绝技:他可以测算天气。
  也就是说,他能大概算出什么时候会下雨,什么时候会刮风。
  外人看着虽然很神秘,但他说这不值一提。因为一年四季每一天,甚至每一个时辰的变化,其实都是固定好的。
  所以他只是从小习惯记录每一年每一天的气候变化而已,后来发现每一年都会在差不多的时候刮风下雨,前后差不了几天,他就总能说得准了。
  这是他十岁前玩的把戏,用来捉弄人。现在早不这么玩了。公主要是想知道哪一天下雨刮风,他愿意无偿献出他这些年的笔记,就不要浪费他的时间了。
  白哥火速把这傻子打包送给姜武带走,就差掐着他的脖子让他乖乖听话了。
  姜姬倒是温柔和善,反而“利诱”:如果徐茶肯去帮着大军查看天气,以利战事,回来就替他造一座用来观星的观星塔!能造多高就造多高!
  你就说要不要吧!
  徐茶点头如捣蒜,麻利的跟着姜武来了。
  姜武本来不觉得这人会起多大用,真带上了才发现……真的很有用!
  他能算准五天以内的天气变化!
  就比如现在,他说要刮风,果然三天以内就有北风了。
  “北风起了。将军乘船过江,半日内可到江北。”大军全都平安上岸可能要一日夜,甚至更久,因为船需要来回往返,前后要往返四次才能全部运完。
  江面上已经停满了船,能在短短几个月就令商人送来上千条过江船……
  “按照风速和风向看,上岸后,距离临安最近。”
  徐茶背世家背得滚瓜烂熟,“临安城有皮氏,临安外有江氏、骆氏、卢氏等,皆与皮氏不和。将军可自行其事。”
  姜武也早就调查过江北各城的世家,在心中也推演过数百次如何打江北。
  他道:“此次去,不打临安。”徐茶顿了一下,第一次真心笑起来:“将军高明。”
  临安城是姜大将军渡江后遇上的第一座大城,说是“近邻”也不过分了。
  交好绝对比一上岸就打要强得多。
  毕竟以后“常来常往”。
  要打的话,深入腹地去找别人的麻烦更容易。
  因为姜将军这一次肯定不能把江北所有的城都打过来,他这次来……依徐茶看,最多就是一个试探。
  第二次来才是动真格的呢。
  他本以为此人过莽,未必能有这份心机。现在看来是他以貌取人了。
  徐茶本来打算不上船,现在第一个举步往船上走,“将军不知,我曾游历江北各地足有七年,熟知各城情形地型。就由我来替将军引路吧。愿我军早日大胜还朝!”
  渡口码头竖起高高的旗杆,细长的鲜红的长旗被北风吹成了一条直线,几里外都能看到。
  流民村的人纷纷从田里直起身,从家里走出来,扬头望向江边。
  沉重的号子喊起来。
  姜武等立在船头,士兵渐次乘小舟登船。从船头往下看,身后无数条船在江面上排成直线。小舟如江鱼,追随其后。
  姜武转头望向江北:“出发吧。”
  梁,末帝二十四年,有鲁公主尝闻鲁人遇害,怒不可遏,始令鲁将发兵晋江北。


第761章 千斤博士
  江水汤汤。
  船借着风力; 顺流而下,不多时就看到了对面的江岸。
  徐茶站在姜武身边道:“将军靠岸后; 是不是要先去临安打声招呼?”姜武摇头:“不必,直接过去。等事后再来打招呼。”
  徐茶发笑:“将军睿智。”
  此时去打招呼完全就是浪费时间。与其在这里跟临安城的人来回试探,不如先越过临安直入内境。等回程时再拜访临安城各家,到那时临安各族也会“更好说话”的。
  早晨登船; 午后就停船了。
  大船放下小舟,姜武等人带着车马乘舟登岸。
  此地江岸没有经过准备; 为免马与车受损,先下船的士兵铺草架板,勉强先造了一条舰桥出来。
  随船的木匠也将滚木推入江中; 造浮桥以运送士兵。
  船接连靠岸; 士兵如蚁; 纷纷涌下舟船。
  姜武已经命探马出发; 先查探周围情形,是否有村落与百姓在此地定居。
  然后开始集结士兵,随后出发。
  不久后; 探马回来; 已经探明前路,何处平坦无沟壑,大军容易通行; 姜武就带人向那边前进。
  更多的探马散出去。
  到黄昏前; 姜武已经派人把守住了江岸附近五十里; 开始设关卡; 设营。
  为了不让江船失去方向,江岸附近点起了巨大的火堆,彻夜燃烧,替江船指路。
  江船也点起了火炬,替前后的船引路,以免江船走失。
  这一段的江面变得灯火通明。
  徐茶和姜武的几个世家出身的亲信骤发诗兴,乘舟在停在江面上欣赏这难得一见的美景。
  徐茶感叹:“此景得见,今生不虚也。”
  江船往来不绝,一直到早晨仍有江船来回。
  先到的士兵已经开始运送粮草与武器,随军匠工也开始建造码头,探马已经探明附近六十里内的情形。
  姜武没有继续停在这里,他带着大军继续向前,留下亲信督造码头,把守关口,探明江岸附近水土,建造驿站、渡口与军营。
  为了避免有城池会发现此地的情形跑来打口舌官司,他还留了两个擅笔擅口舌的亲信。
  这两人感叹自己“幸运”,刚落地就不必走了,想回江南都比其他人容易得多。
  “诸位慢走。”二人拱手相送其他同属同僚。
  其他人也嘻笑怒骂,与此二人作别。
  徐茶在旁看了只觉得有趣。他想不到姜武一个粗人手下竟然有这么多世家子弟追随,而且不止是鲁人,郑、赵、魏人都有,还有大梁世家子弟。
  可见此人胸襟广阔,不以门户鉴人。他手下的粗汉与士子竟能和睦相处,也能看出他的为人。
  大军继续向前。徐茶跟得很辛苦。他没料到姜武带兵竟然一路快行,骑兵倒罢了,步兵全都靠两条腿一路跑着跟上。
  但姜武半点不担心步兵们跟不上,或是体力消耗太大令士兵疲惫。
  士兵们也不以为苦,拖枪扛刀,撒开两只腿跑得飞快。跑起来也没什么队型,只是跟着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