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姜姬-第8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哑然失笑。
  得见此景,死而无憾了。


第765章 明年
  黄松年到的时候; 姜姬正在跟龚香商量人丁的事。
  这件事,她是悄悄交给龚香去做的; 虽然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但在现在这个状态下,一个大概的数据就足够她预计接下来的问题了。
  龚香单纯从这段时间逃往凤凰台、河谷等地的流民进行推算,推测出整个江南地区,人丁减员可能少了有五分之一。
  “凤凰台的人一直都在增加,但河谷等地说是空城也不为过。”龚香的神色很沉重。
  这其实还是他多估了一些; 因为他只能从凤凰台、公主城、万应城这几地综合来看。其中公主城的人口数一直在稳定增加; 凤凰台稍次; 万应城再次。最近的,也是人口缺失最严重的当属河谷; 十室九空。
  大梁最近十年都不太平。先是朝阳征丁,紧接着花万里征战各方; 再然后云贼为祸,跟着就是旱灾与疫病。
  一直到现在,江南这边都没消停下来。
  各地人口一直得不到恢复; 短期内只会持续减少。
  他估计十年内; 如果情况能好转的话; 或许还有希望。
  姜姬接手的大梁将是一个困苦的国家。
  这个,姜姬已经预料到了。经过这场阵疼; 大梁的生活水平至少倒退百年。人口的数量无法恢复就意味着没有足够的生产力; 人口就会继续减少; 直到生产力与消耗力达到一个平衡。
  直白的说; 就是人死得够多了,剩下的人就都能吃饱了。
  资源不会凭空产生。生产资源却需要足够的人手,在现在这个低生产力的世界更是需要更多的人力才能完成。
  连年战乱,给各城都造成了重创。各地百姓是最先受害的。虽然有大量百姓逃进了凤凰台,但更多的百姓都死在了家乡。
  江南与江北的势态已经越来越无法平衡了。如果不将江北打翻,像黄松年希望的那样,慢慢来,那等她登基后,只会面对一个更不好对付的强敌,而且敌人会越来越强,她却未必会越来越强。
  真当了皇帝就有许多事不能做了。
  所以她才坚持要现在统一,哪怕再艰难,也要先把江北打下来。两边都在她的掌握之中了,不会再有内乱,她才能腾出手来恢复民生。不然时刻警惕着晋江对面的敌人,就有许多事不能做了。
  为了集合更多的资源,为了更平稳的渡过建立新国之后的几年,她是必须要除掉更多的世家的。
  黄松年不理解,或者说他逃避去理解的一件事是她与世家的对立不是出于仇恨,而是出于必须。她需要除掉世家,一是除掉反对者,不管是现在的还是未来的;二是为了集合更多的资源。不管是人力也好,物力也罢,她需要重新整合这些资源。
  而整个大梁的资源都在世家手中,都在各城手中,她不能让这些资源浪费在用来反对她。
  ——如果她登基称帝,肯定会有世家反对她的。
  难道她还能让这些世家继续把力量花在跟她内斗上吗?
  她不能。
  她没有时间,这个世界也没有时间。
  她开启了战端,就必须在造成更大的破坏之前,尽快把战争结束掉。
  ——不管用什么手段。
  龚香跳过这个问题,提起了明年可能会暴发的疫情。
  “江北与江南都有可能,沿着晋江江岸,尸体堆积的地方都有可能会暴发疫病。”姜姬道,“我们需要做好准备。”
  龚香提出现在已经是深秋了,疫情不会在现在暴发。晋江在这里是不会冻住的,此时可以命百姓驾舟船沿江岸捞尸,集中处理死尸,以免尸体堆积在沿江浅水区,来年春天暴发污染,引起疫病。
  除了捞尸,还需要清除江泥。
  从现在到春天,要频频征丁发役。
  那些城是不会乖乖就范的。所以现在到明年,姜武的兵恐怕要四处威吓,让这些城好好听话出丁。
  姜姬点头,命一旁的文书记下此事。
  这时外面的侍人进来通传说黄松年到了。
  姜姬:“请。”
  龚香和在侧的文书等起身相迎。
  黄松年走进来,先对在上首的姜姬行礼,再与龚香对拜,再相让入座,在侧的文书等再坐下。
  姜姬道:“老相既然到了,就先看一看刚才议的事吧。”说罢,示意文书把刚才议事的简略递给黄松年。
  黄松年接过来静心阅读,放下时眉头紧皱。
  一个人丁减少,未来几年必定粮食减产,凤凰台能收的贡物肯定就更少了。
  穷则生变。
  凤凰台、公主城、万应城、河谷等四地人丁逐渐兴旺,公主惠民,施仁政,百姓望风而来。
  但除这些地方之外的各城却混乱不堪。
  只怕他们集结起来反而会对公主不利。到时公主不管是顺势还是被迫,都必须出兵。
  到那时战乱又起。
  这就不是他愿意看到的了。
  第二件事,明年春天的疫病只怕是躲不过去了。眼前要征丁发江役,各城也会躲役。公主又会施雷霆手段。
  争执不可避免。
  他取出怀中的信,叹了口气:“公主,各城恐怕就要来见你了。”
  不管是为什么,这些人绝不是善意的。
  不管他们认为公主是块肥肉,准备来咬一口,占便宜,还是打算一起来争一争长短,斗一斗输赢。
  凤凰台都会陷入斗争之中。
  姜姬看了信,发现是徐公的情报,不由得失笑。
  可能徐公也有些怪她,有某些时候,他和黄公一样,“怪”她掀起这么大的风雨。
  也可能是惧怕,怕得不敢在她面前畅所欲言,不敢再视她为以前的她。
  所以他才会选黄公做为桥梁。
  两人这样通信她当然是早就知道的,不过她没有管,也没有让人抄下两人的信件。她觉得没必要连身边的人都防着。她有自信身边的人都是可信的,不会突然冒出叛徒。她了解他们就像了解自己庭院中的花。
  亲手养大的花,长几片叶子她都一清二楚。
  真有大事,黄公就会像现在一样来告诉她。
  她看完信后,她告诉了黄公另一个坏消息。
  “跟阿武一起回来的,还有江北各家的人。”
  黄公的眉毛果然皱得更紧了,皱成一个大疙瘩。
  这样正好。
  姜姬心里叹气。
  真的正好,好像老天也替她安排好了,这个机会已经递到她手中了,她不该错过,不是吗?
  姜武一行人从江岸离开后,日行三十里,日行夜停,过城不停。
  但经过的城镇可不敢等闲视之。他们早早就准备好了酬军之物,哪怕力有不足的小城也准备了给姜武的礼物。
  不过当他们发现跟在姜将军军中的还有江北各氏族时,都糊涂了。
  这……难道是俘虏?
  但看起来不像。
  可姜将军不是去打他们的吗?怎么这些人看起来跟姜将军不像有仇,倒像是很好的朋友呢?
  这些人摸不清姜武与江北各氏族的关系,又担忧会对江南各家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特别是在他们正打算联合起来去凤凰台的时候。
  于是跟上来的人更多了。
  一传十,十传百。
  姜武不管身后跟了多少人,他只知道他要在冬天之前回到凤凰台。
  所以他带兵在前面走,后面跟着长长的一条尾巴,这条尾巴还越来越长。
  江北各家有的想跟江南的人打听一些事就走慢了些,也有一些人仍然想继续跟着姜武,觉得姜武这里才是重点,其他都可以忽略。
  他们欣喜——或意外——的发现,江南各城中还是有不少与鲁人不合的!
  姜将军对鲁人旦没有多少敬意,对鲁人倒是认真负责。可问起鲁国先王,也就是他义父的事,他却没什么反应,既不怀念,也不悲痛。
  按说鲁国先王赐他姓氏,收他为义子,这才是他今时今日能站在这里领兵的根由。
  但他对这个义父为什么没有感情呢?
  可他并没有背叛鲁国的意思。
  这个鲁国有什么是让他留恋的?
  不是义父,不是义弟,莫非是……
  一个人呼之欲出。
  江南与江北两边的世家都有隐约的猜测。倒是不怎么意外。
  前有朝阳公主,今有安乐公主。
  大梁的公主们啊……
  呵呵……
  他们没有吐露出来,只在言谈之外,意会之中,交换着隐晦的讥讽。
  不管姜武身后的人是谁,安乐公主必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她的丑闻,对他们来说是有利的。
  “这就是公主城吗?”
  随行的世家有不少是第一次见到公主城。他们或许无数次听说过这里,但眼前这座巨城跟他们想像的完全不同。
  整座城坐落在大道西边,有一条平坦宽阔的道路与大道相连,这条路甚至比大道更平整,更适合车马通行。
  但道路的平整只是一方面。
  更叫他们心惊的是,早在三四天以前,他们的行程的每一步仿佛都被人看到了。
  到了要歇息的时候,水源处与扎营处已经有人提前到了,打扫营地,除草砍树,担水除虫,烧火驱狼,等等。
  这并非是姜将军提前派出去的人,而是驻扎在此地的驿站与护卫,通过驿站得到消息,计算清楚他们的脚程,这才能提前一步替他们准备好。
  第一天都是如此,没有丝毫偏差。
  两城之间,三十里一驿。而快到公主城时,十里就有一驿。
  他们早早的候在道边,问候姜将军一行。
  虽然只是不过百人,但军容军纪叫人见之心惊。
  江北的人早有准备,猜到姜将军身后必有一位雄才伟略的人君,只差登上大宝的最后一步而已。
  想必是差一个名分与时机。
  江南的人倒比他们更紧张惊慌。
  江北的人见此失笑,故意言语引诱,方知自从义军失势之后,江南各城要么困于内斗,要么坚壁清野,闭城自守,不问外事。
  他们能说的最多的就是最近一年,安乐公主连番索贡,叫人生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