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姜姬-第9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姬不免露出了一丝微笑,柔声道:“你继续说吧。”
  ——这孩子真是长进不小啊!
  世庶此消彼长,不但是天敌,其实也是世界构成的成分。除了河谷之外,江南、江北的沿岸等产粮地,姜姬的做法一直都是铲除世家,令百姓发展自治。
  至于保存世家最多的地方……其实是凤凰台。
  嘴巴越多,越不可能变成一个声音。
  姜姬其实已经习惯耳边吵吵闹闹的了,只是等黄公和徐公去后,她还需要竖立两个如此的标杆,好能把这些乱糟糟的声音“管起来”。
  在徐公的继任者上,她圈定的两个备选者是白哥和毛昭。她本来以为毛昭会更有希望,因为他显然比白哥更实干;但事实上现在是白哥的声望比他更高!
  因为白哥身上有天然的徐家标签。
  但除此之外,她觉得另一个原因是……白哥长得比毛昭更好看。
  这就真的是天生的才能了。
  哪怕徐公和黄松年现在都九十多了,也都是美爷爷,仪态风姿都是同辈中最出众的,哪怕跟年轻的比——只要跳过风迎燕,没有第二个人能比他们风采更好。
  她有一次好奇的问徐青焰,徐公以前是不是也挺好看的?
  徐青焰悄悄告诉她,以前写徐公的许多文章都会赞他“美”。
  “美……”姜姬深刻地点了点头。
  至于黄公的继任者,倒是不太好找。直到她得知风迎燕和王姻拜黄公为师。
  黄松年还都收下了。
  正式祭拜天地神明的那种收徒,基本就跟白哥一样,从此亲爹不是亲爹,师父不是亲爹,胜似亲爹。
  风迎燕比较光棍,到现在都没有娶过妻。拜黄公为师后,立刻就娶了黄公的族孙女为妻。眼看着是打算复制白哥的成功路了。
  王姻早有妻室,妻妾收了一大堆,还都是凤凰台小世家之女。这也是他名声上的“瑕疵”之一。
  实在是看起来太不好看了,过于急色。
  但拜入黄公门下后,他没有休妻,没有想再娶黄公家的女孩子。结果反倒是吹了一波美名:不忘旧人。
  这是何等的美德啊!
  于是,以前的缺点现在变成了优点。
  至于最后到底是风迎燕和王姻谁来接黄公的班,姜姬觉得这还需要再看一看。
  天启九年,姜姬正式在各式公文中改纪字为鲁字,改称商。她自称朕,往下各地公文一体更改,各地全部改用鲁律。
  江北有人名灵鹿,自称段姓人,揭旗而反,从者众。三月后,其人断命于一泉水旁,后此地称鹿泉。
  江北,和山。
  李秃——这是他在这里的名字。
  他坐在那里,静静的擦拭手中的剑。这柄剑还是他幼年在滨河的家里时,由名匠亲手打造。
  可惜他现在已经不能再回滨河了。
  “不要拦我!”一个高壮的汉子从门口闯进来,“大哥!”
  “叫他进来。”李秃说。
  大汉大步进来,气得鼻孔外翻喷气。但真站到李秃面前了,对着这个一辈子的大哥,主帅,哪怕落魄了也没有抛弃他们的主将,大汉的气势慢慢的就落下去了,也不敢真的放肆。
  最后他站在李秃面前大哭起来,“大哥!你为何要去帮那恶妇!”
  李秃放下剑,叹了口气,“天下已经太平了。我不想再横生事端。”
  大汉哭道:“大哥难道不想回家吗?”
  回家乡?
  当然,他做梦都想。
  李秃陷入回忆中,半晌才问大汉:“家里现在不好吗?”
  大汉低头说:“好!我想回家!大哥,我们把滨河再夺回来吧!”
  李秃:“你觉得家里现在好,为什么又要去打它吗?”
  大汉说不清这个道理,最后只蹦出来一句:“可现在滨河不是大哥的啊!”
  李秃叹气:“……以前滨河在李家手中时,有没有像现在这么好呢。”
  只是短短三年,百姓们已经忘了过去的战火了。家家户户一到吃饭的时候,村里就升起一道道炊烟。
  小儿在田间地头奔跑,田里劳作的仍是妇人居多,但她们不再面露愁苦,一架架水车,一艘艘水犁,让地里能种下更多的粮食。
  耕种所收,官衙不取分毫。
  没有人头税,没有田税。百姓们安居乐业。
  大汉以前就是贫家男子,他的爷爷、奶奶就是饿死的。他从来没见过能吃得肥头大耳的小孩子,所有的小孩子都是四肢细瘦,只有一颗大脑袋和一个大肚子。
  他说不过李秃,最后只能走了。
  但半日后,另一个人来了。
  李秃叹了口气,知道这个人不好对付。
  于是祭出手段来,先谈天,谈地,谈诗歌,谈情怀,然后上酒上菜,灌酒推菜。
  这一番收拾之后就到半夜了,李秃都装睡了。
  但睡了一小觉起来后,人家还在,坐着品酒赏月,姿势都没变。
  李秃放弃了,坐直,命人取水来漱口净面。
  搓了两把脸后,人看着清醒多了。
  那人也转过头来,直接问:“二郎不躲了?”
  二郎。
  已经没什么人会叫他二郎了。父母兄弟死绝,妻儿离散,唯有一子,也被人托于旧友养育,从此不必与他这个亲爹相认。
  李秃脸上显出神色来,那人本就是故意唤他二郎,趁此机会接着问道:“二郎不打算收复祖地吗?”
  “……祖地,也是先皇所赐。”李秃悠悠道。
  “二郎可知滨河诸世家现在过得是什么日子吗?二郎若肯前去,必得众人响应,一切如同探囊取物。”
  比起百姓,滨河世家们过的日子就难多了。
  现在滨河派来的太守和守将全都只尊新律。新律中有一部叫《田律》。
  《田律》中有一条是说凡是本地百姓,家中有一个十岁以上的男人的,可以有十亩地,有两个,则可以有十五亩,三个,二十亩,四个,二十五亩……每增加一人,则可多占五亩地。
  这条的意思是:只要不超过《田律》规定的田亩数的,不必交税赋。
  而滨河现在百姓根本不可能一家有四五个成年男人,一家能有一个就算不错了。
  所以就等于百姓人人都不必交税。虽然女人可以种地,但女人不但不交税,还可以多得一斗豆粮!
  但世家呢?
  他们家中的田地何止千亩万亩?
  固然世家繁衍日久,人口可能有个几百号,但怎么算还是不够的!
  税官先到各家问,你家有多少田啊?咱们现在不按人头收税了,按田收。
  世家以为上面的人怎么换都不要紧,就想照老规矩老办法,跑到太守府里,给太守送礼,言称愿意供奉太守一族。
  太守是一个人跑来上任的,除了带来了五千多号悍兵之外别的什么也没带,世家就赶紧送妻送妾送弟子送府邸送下人。
  太守从善如流的全收了以后,就说你们要配合我的工作,只要我的工作完成了,上面不找我的麻烦,我肯定也不找你们的麻烦,毕竟跟你们比,我才是外来人,我是很愿意跟你们好好相处的。
  世家信以为真,等税官去实地清查田亩后,也没有多加阻拦。
  果然,税官一边重新划田亩计数,一边死活不提什么时候交税,都说早呢,早呢,我这边都没查完,交个屁!
  世家乐呵呵的,与太守更加交好。
  跟着,掌管人户藉册的官吏出来了,说要清查本地百姓人口,小到刚落地的娃娃,老到七八十的老人,不管男女,只要没埋进土里都算数。
  世家再三问太守:当真不收人头税?
  太守斩钉截铁,拍胸脯下毒誓:真的不收!我要是骗你,天打五雷轰!
  都发毒誓了,还有什么不能信的?
  世家就看小官们天天跑村跑田间地头查人口,果然男女都算,除了死的,有一个算一个都记上了。
  不过李家当年征兵太过头了,外面的百姓里实在没多少男丁,全是妇人。
  官吏们就理所当然的依《户律》,把妇人记成户主。
  世家待要问,太守笑呵呵的解释:“不能没男人就不收税吧?”
  世家也笑了:“有理,有理!”
  太守笑:“记女的也就是落个名,算是一户,好收税。”
  世家也笑:“应该,应该!”
  百姓们清查完毕,太守开始问各家男丁都有几个啊?都多大了?都读的什么书啊?
  仿佛亲友闲谈。
  也很像是打算提拔世家子弟啊!!
  世家大喜!迅速将各家男丁报上!
  太守大喜!
  于是悍兵入城,围住各家大门:要税。
  世家大惊,飞奔去找太守。
  太守也大惊:“你们怎么可以欠这么多税?!”
  世家更惊:“我等何时欠税?此税又从而来?你怎么可以说话不讲理呢!!”
  太守一脸恍然大悟:“此地偏僻,尔等想是不曾读过《田律》,来来来,某讲给尔等听一听。”
  于是这般如此,如此这般的道来。
  世家:“……”
  太守拍着旁边一担崭新的《田律》:“唉,也实在是欠得太多了。某也不能过于宽纵了你们……”
  世家:“……”
  世家被悍兵围门,外面刀甲林立,太守那边一副“我是很讲道理的”“不是说好了要配合我的工作吗?”“你们也太不讲信用了吧?”的面孔。
  世家大多数都掏不出这么多的钱或粮,被逼无奈之下,几乎都放弃了各家“多占”的田地。
  其中还有不少都是在李家势败后,他们抢李家的。
  现在来了个比李家更强横的,他们也只能拱手认输了。
  也有世家意图顽抗,硬顶着不肯交地,反而送给家中仆人随从。
  以为太守必会再从下人手中抢地,他们好破口大骂!
  结果太守并不介意。
  世家又觉得这人好像也不是那么不讲理?
  ……
  于是纷纷效仿。
  若亲信仆人不够多,婢女仆妇也算上。
  磕磕拌拌数年,太守算是把《田律》给施行下去了。但后续的影响却开始渐渐发酵。
  首先,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