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13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光旭皇帝却说:“朕也不知此人的底细,你们回去查查看吧。”

没办法,皇帝让查,于是军机处一帮人就回到军机处查阅所有因为政绩优异而奉旨将档案交到军机处登记的人的名单。结果翻来翻去,也找不到这个人。军机处的大臣们非常纳闷:为什么皇上要推荐这个人呢?而且也不见得是仁曦太后推荐的,如果是仁曦太后交代什么事情,光旭皇帝肯定就会说是圣母持太后交代的。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敬亲王对光旭皇帝说:“军机处查不到鲁伯阳的履历。”光旭皇帝又说:“那就命吏部查阅天下现任道府官员名册中有无此人。”军机大臣们非常聪明,知道这次绝对不会是皇太后交代的事情,肯定是他自己想让这人做官。而且这人显然也没做过官,否则在起码在名单上可以查出来。所以再查下去也没什么用,敬亲王就对光旭皇帝说:“皇上果知此人可用,那就下旨简放吧,他过去的履历恐怕吏部也没办法查到。”

到了这个时候,光旭皇帝只好装着无可奈何的样子说:“那就别查了,军机处可以不必管这个人了。”此事遂不了了之。随后,光旭皇帝又从朝服内拿出珍妃给的另外的纸条给了敬亲王,并告诉他说:“内阁学士长琳、詹事直瑞才可大用,现在侍郎有缺,可各酌量迁授。”敬亲王一见,这可是皇帝要亲自提拔的官员,所以也就不多参考其他意见了,于是低头看光旭皇帝给自己的纸条,只见上面写着:内阁学士长琳可户部右侍郎,詹事直瑞可礼部右侍郎。两人由从二品与正三品擢升正二品侍郎,无可挑剔。敬亲王只好按照光旭的要求,下发了圣旨。其实,长琳也是珍妃的关系,而这个直瑞则是珍妃的堂兄。珍妃仗着光旭皇帝对她的宠爱,买官卖官越来越顺畅,获利越来越大,她的胆子也越来越大。

除此之外,珍妃还把自己当年的老师文庭侍也推荐给了光旭皇帝,在热恋之中的皇帝也没有多想,就按她的吩咐做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东学之乱

看完了报告,林逸青已经决定,在珍妃作死的卖官之路上再帮她一把。

“林君决定要帮‘珍主儿’一把了?”岛津洋子象是从林逸青脸上的表情看出了端倪,笑着问了一句。

“她这么个搞法,会把‘行情’搞乱的,买官不要紧,得能干得了这活儿才行,否则,就乱套了。”林逸青点了点头,“她这样的,必须要搞下去。否则以后麻烦会很大。”

“搞掉她并不难,但是我想问一下,林君,对于宫廷,你是不是还有什么别的计划?”鸟津洋子顽皮的将脸凑近了林逸青,冲他眨了眨眼。

“呵呵,洋子为什么这么问?”林逸青突然有种狐狸尾巴给踩到了的感觉。

“因为林君最近好奇怪啊,总是在查宫里的一位贵人的情况。”岛津洋子的眼睛笑着眯了起来。

“好吧……”林逸青知道瞒不过她,干脆便向她挑明了,“我一直在想,我们在日本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为什么不在乾国也复制一下呢?”

“好有气魄的计划,这才象是我的林君嘛……不过,为什么要选她呢?”

“当然是选择她成功的可能性最大了……”

“呵呵,那么,问题又来了,林君怎么知道她爱你,甚至甘愿为林君付出生命?要知道,这个计划一旦失败,我们自保问题不大,但她可是死无葬身之地啊!”

“我就是知道,放心吧,洋子。”

“林君和她谈过了吗?”

“还没有。”

“那林君怎么能够确定?”

“我这两天就会和她谈的。”

“林君想要怎么和她谈,在哪里?”

“当然是面谈,在宫里。”

“好吧……我知道,林君这又是技痒难耐了……小心,你现在可是不比当年了,这里是京城,也不是日本……”

“我现在仍是宝刀未老,洋子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那好,我先确定一下林君是不是象你说的那样……”

“那还等什么……”

《国朝备闻》:珍妃卖官案:

“……帝(光旭)每日寅时上朝,午时退朝还宫,勤政日久辛苦。珍妃日侍左右,曲顺帝意,如扮男装宛如少年美差官,加之工翰墨棋技,每与帝共食共饮共玩共乐,于男女之事毫不在意,是以博得帝欢。帝甚宠爱之,与皇后虽甚亲睦,不似与妃狎近。”

“……鲁伯阳进四万金于珍妃,珍妃言于帝,遂简放上海道。江督刘坤一知其事,伯阳莅任不一月,即劾罢之。”

“光旭二十年甲午(西历9094)十月间,珍妃收玉铭贿,使任四川盐法道,帝召见时问在哪一衙门当差?对曰在木厂,帝闻之骇然,命其将履历写出,久不能成字,帝大惊,于是另下一旨:‘新授四川盐法道玉铭,询以公事,多未谙悉,不胜道员之任。玉铭著开缺,以同知归部铨选。’此事风播朝廷内外,太后闻之,切责于帝。”

“珍妃事发收监,内廷总管李锦泰于景仁宫中搜出两妃前师文庭侍之信函,内中对朝政多有指斥,太后阅后大怒,乃就珍妃卖官鬻爵一事责讯之:‘他事犹可宥,汝宁不知祖宗家法而黩货若此!谁实教之?’珍妃则顶撞曰:‘祖宗家法亦自有坏之在先者,妾何敢尔?此太后之教也。’意指太后垂帘听政,有违祖制。太后怒极,命剥去珍妃衣裤,袒而杖之,降贵人,谪其兄直瑞于边,愤犹未泄,后卒致之死。惟瑾妃以庸谨畏祸获免。”

“初太后拷问珍妃,于密室中搜得一簿,内书某月日收入河南巡抚裕长馈金若干。帝于二十九日下旨:‘朕钦奉仁曦圣母皇太后懿旨,本朝家法严明,凡在宫闱,从不敢干预朝政。瑾妃、珍妃承侍掖廷,向称淑慎……乃近来习尚浮华,屡有乞请之事,皇帝深虑渐不可长。据实面陈,若不量予儆戒,恐左右近侍藉以为夤缘蒙蔽之阶,患有不可胜防者。瑾妃、珍妃均著降为贵人,以示薄惩,而肃内政。’虽瑾珍二妃俱责受罚,但重在珍妃。宫中成例,犯事嫔妃均交皇后严加管束,珍妃被幽闭于宫西二长街百子门内牢院,命太监总管专门严加看守,从此与帝隔绝,不能见面。涉事太监均处以极刑。太后宫掌案太监王俊如,其徒弟小太监宣五、聂八,皆在其内。王俊如等三人发遣奉天,缓些时日,方以密旨命盛京将军长顺将王俊如就地正法。其余奏事处总管太监郭小车子、奏事太监文澜亭,以及帝御前太监杨姓孪生两兄弟,人称‘对儿杨’者,并无姓名可稽之内殿技勇太监,珍妃景仁宫太监等,共同交内务府慎刑司立毙杖下,前后打死者六十余人。”

“珍妃一案在宫中株连甚大,影响可知。事败后,珍妃之兄直琮惧祸逃沪,即被革职。……珍妃于甲午十月幽禁,距戊戌尚有四年,外闻传说因赞助新政而被罪之言,征诸史实,毫无其事,不辩自明。”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