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湘西1949-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搜寻过程中,张排长简单介绍了情况,他们中午接到司令部的命令:封锁沅陵城外所有隘口和小径,扣留一老一少两个农民模样的人,其中那个老头缺少牙齿。后来,又接到命令将主要兵力放到这一带,并进行地毯式搜索。
回到军部时,天已经擦黑。
吃过晚饭,柯山带小石到了宿舍。金昌浩没有在,同宿舍的另外两人随主力部队入川参战走了。他给小石安排好床铺,说道:“明天就要出发了,早点儿休息吧。”
“去哪儿?”小石兴奋地问道。
“到时你就知道了。”柯山随即开玩笑道,“晚上要小心,要不现烤被子可就来不及了。”
见柯山又提起这事,小石生气地翻身面向了墙。
夜,很静,昏暗的油灯几乎定格不动。小石已经发出轻微的鼾声,柯山的思绪却不由得转向遥远的北方,他在桌子上铺开信纸,“亲爱的筠:”刚刚落笔,却不由得轻叹一声。
柯山的妻子叫吴玉筠,她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因此全家会随父亲的工作调动而辗转在北方的城市之间,这让吴玉筠从小便有了超出一般女孩子的阅历,也养成了泼辣率真的性格。那时,柯山从哈尔滨来到沈阳找工作,暂住在一位同学家里,也就认识了做邻居的她。后来,柯山参加长春市的警察招考,他们便在那里安了家。可是好景不长,东北战事愈来愈紧,两人决定投奔已经返回北平的娘家。由于铁路交通瘫痪,他们不得不裹挟在逃难的人流中,步行入关到天津,再乘火车到北平。这一走便是近两个月,也算得上是患难夫妻了。
突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后又恢复了平静。这对于战时的军事部门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柯山并没有在意。
信很快就写完了,无非是报了平安,又问了一些家里的情况,说了一些亲昵的话。柯山封好了信,决定平息一下自己的情绪,便从枕头下拿出那本沈从文的《边城》。
在武汉,柯山知道自己分配到湘西后,为了尽快了解当地的历史概貌、风土人情,便找来这位从湘西重镇凤凰走出去的作家的作品。他已经看过沈从文的《湘西》和《湘行散记》,知道了“民国十年,湘西统治者陈渠珍,受了点‘五四’余波的影响,并对于联省自治抱了幻想,在保靖地方办了个湘西十三县联合中学校,教师全是由长沙聘请来的”;知道了“在这条河里在这种小船上作乘客,最先见于记载的一人,应当是那疯疯癫癫的楚逐臣屈原。在他自己的文章里,他就说道:‘朝发汪渚兮,夕宿辰阳’。若果他那文章还值得称引,我们尚可以就‘沅有芷兮澧有兰’与‘乘舲上沅’这些话,估想他当年或许就坐了这种小船,溯流而上,到过出产香草香花的沅州”;还知道了“湘西虽号称偏僻,在千五百年前的《桃花源记》,被形容为与世隔绝的区域,可是到如今,它的地位也完全不同了。西南公路由此通过,贯串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的交通”。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柯山儿时在父亲手中那晃动的戒尺下读过的。当时,他不可能理解“隐逸境界”对于一名读书人的意义,不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却是至今能够琅琅上口。即便如此,若不是读了沈从文的散文《湘西》,他决不会将“世外桃源”与“匪风甚炽,安居不遑”、“成群劫掠,啸聚为患”的湘西联系在一起。
突然,两下轻轻的敲门声,将柯山从《边城》翠翠的身边拉了回来。小石也猛地翻身抄起床边的枪。
“柯干事,聂科长让你去一下。”门外传来小汪的低声呼唤。
“没事,你先休息吧。”柯山对小石说完,便随小汪走向侦察科,迎面与被押送走的刘忠教和那个苗族女子擦肩而过。柯山并没有在意,刘忠教却向他投来阴郁的目光。
走进办公室,看到办公桌上多了一部电话机,柯山便明白了八成。
聂科长迎上前笑盈盈地说:“果然是刘忠教。”此时,小石在门外探了一下头,聂科长向他招了招手,然后将大致情况讲了一遍——
在中午吃饭前,聂科长离开是去做了两项安排:一是监控刘忠教和所有进出邮政所的人;二是封锁沅陵城外所有隘口和小径,搜寻查扣那一老一少两个农民模样的人。
傍晚,聂科长又安排人员到邮政所打电话,就在刘忠教进行窃听时,将其擒获。不过,那一老一少却不知去向。
聂科长拿起那部电话机的电线,只见两股线上各连着一个小铁夹,小铁夹上分别夹着一枚亮闪闪的钢针。他做了个“插”的动作,说道:“每当有我军人员去打电话时,刘忠教就会绕到屋后窃听。用针插入,不用破坏电话线胶皮,几乎不留痕迹。”
小石盯着那两枚钢针仍是一头雾水,小汪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才恍然大悟。
“刘忠教交代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情况。”聂科长说着,瞥了小石一眼,然后看向柯山。
柯山知道这是在征询自己的意见,即是否让小石参与情况介绍。虽然他非常清楚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但他也认为执行这种特殊任务,每名人员都应该了解全部情况并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哪怕一个很小的疏忽或莽撞行为,就极有可能会功亏一篑,甚至殃及生命。同时,他也不想让小石产生不被信任的感觉。况且,当时也是聂科长招手让小石进来的。柯山用不说话表示默认。
此时,小汪已经开始向外走,小石正在犹豫之际,聂科长说道:“小石,你留下。”
三个人围坐到办公桌前,聂科长作了情况说明——
原来,刘忠教是国民党军统潜伏特务(注:1946年1月11日,国民党军事统计调查局即“军统局”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但“军统”之名被民间延称),5年前被派到沅陵,以邮政所所长的公开身份进行活动,主要任务是监视地方武装的动态。后来,在解放大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在湘西的党政军警特系统全部瘫痪,刘忠教便潜伏了下来。两个月前,台湾方面派来一个特务小组,即凤凰特区特派组张冕、杨文华,他们除了坐镇永绥县掌控周兴并与故丈县张平遥相呼应外,还与刘忠教取得联系,联络人员便是那一老一少。刘忠教的主要任务是搜集我军情报,手段之一便是窃听电话内容。由于军线是临时沿公路架设的,易于破坏,而民线为了减少线材成本,往往会选择穿山越岭走直线,易于定时接听。因此,为了配合刘忠教的行动,敌人想方设法破坏军线,并保持民线的畅通。除了利用电话传递紧急情报外,刘忠教还会定时将综合信息形成文字,交由那一老一少进行传递。
聂科长说道:“湘西的地方武装历来与官方心怀芥蒂。刘忠教作为长期潜伏特务,其真实身份并没有暴露给那些一贯出尔反尔的顽匪。可以说,目前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匪特联手的明枪,还有潜伏特务的暗箭,而连接两者的应该是那一老一少,幕后掌控的便是张冕、杨文华。因此,务必要活捉那一老一少以及张、杨二人。”
小石已经听得目瞪口呆,柯山却开始为如何完成任务而暗暗担心起来。
“这是刘忠教的讯问笔录以及汇编的相关简报。”聂科长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卷宗递给了柯山,“我还有事,先出去一下。”
柯山先拿起那份简报,借着昏暗的油灯快速地看起来——
1、张平匪部以古丈为盘踞点,主要在所里、泸溪、沅陵一带活动,并意图于12月27日袭击我军部所在地沅陵。该部2800余武装人员在古丈县李家洞一带集结后,正在向古丈、沅陵边界的干田坳运动。
2、周兴匪部以永绥为盘踞点,主要在所里、永绥、四川秀山一带活动,意图于12月27日由围城乡吴显贵联络发动八乡暴乱,以切断湘川公路。该部目前拥有300余常备武装人员,其他近千武装人员藏匿民间,伺机而动。
3、除刘忠教外,在湘西还有其他长期潜伏特务。
4、刘忠教遇到紧急情况的逃跑联络点,系所里县城的同福客栈,接头暗号为:空碗上十字交叉摆放一双筷子。
5、已掌握的张平、周兴匪部的秘密联络点为:……
“上面都写了些什么?”探身趴在桌子上的小石实在憋不住了。
柯山看着他一副心急火燎的样子,笑着说道:“自己看。”
小石一屁股坐回到凳子上,气鼓鼓地不再说话。
柯山并不在意,连忙拿起刘忠教的讯问笔录仔细翻阅起来。
快看完时,聂科长回来了,脸上没有一丝表情:“下午你们出城试枪去了?”
柯山犹豫一下,如实答道:“是。”
“张排长刚才向我做了汇报,说你们差点儿就撞上那一老一少。”
柯山见没有追究他们私自试枪的事,才放松下来,顺口说道:“真是太巧了。”
“恐怕不是巧合,他们极有可能是在尾随跟踪你们。”聂科长表情严肃地说。
聂科长的猜测是对的。原来,那一老一少看到柯山走后,又来到邮政所,刘忠教将窃听的内容告诉了他们。一老一少为了探知柯山要在什么时候出发去永绥,便一直在军部驻地附近监视。后来看柯山和小石出城进山,他们便从藏枪处取枪,急匆匆绕到前面准备实施截杀抓捕,却远远地发现奉命带队进行搜捕的张排长,不得不放弃了行动。
“那一老一少极有可能已经漏网。”聂科长的脸色更加严峻,“因此,你们此行势必增加了危险性。你有什么考虑?”
小石担心地看着柯山。
柯山沉吟了一下,说道:“没有问题。”
“那好,你们明天坐民用班车走,这样目标会小些。”聂科长说着,递给柯山一封公函,“这是你的介绍信。”
回到宿舍,小石迫不及待地问道:“我们这是去哪里?”
“永绥。”随后,柯山将他们的任务大致讲了一下。
当说到“吴显贵”时,小石一下子兴奋起来:“要抓吴老狗?咱们明天什么时候出发?”
“明天5点半开车,最迟也得5点起。咱俩比赛看谁先起来,若是睡过了站,那可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