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西晋当太子-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廞听后,高兴地说道:“原来真是同乡。”赵廞于是厚待闫式等,委任闫式为主簿,将他们收为心腹。
再说成都内史耿腾秘密向朝廷上表说:“刺史赵廞勾结流民企图割据汉中。请朝廷早早发兵清除隐患,迟则必酿成大祸!”
赵廞和长史杜淑、司马张粲、主簿闫式、牙门将许弇等人在蜀中世家的支持下秘密商议如何对付耿腾。
闫式初来乍到,急于表现,于是奋然说道:“明公欲成大事,应当机立断。”
赵廞问道:“该如何当机立断?”
闫式上前一步。说道:“耿腾即将前来赴任,明公在其到来便后杀了他。凭益州之地势,退可自保。”
赵廞微微点头,表示认可,继而问道:“依阁下所言,当如何杀掉耿腾?”
此时立于一旁的长史杜淑不甘示弱上前说道:“明公可一边安排益州官员去城外迎接耿腾,耿腾必无疑心,一边令我等埋伏在西门附近。待耿腾进入西门,一定无备,我等即可杀之。”
赵廞认为此计可行,决定在西门迎击耿腾。
成都城分太城与少城,太城在东,是益州政府所在地;少城在西,是成都郡国政府所在地。少城里的成都国内史耿腾打算进入太城,接管州政府。
功曹陈恂劝阻耿腾:“现今,朝廷调离赵廞的诏书已下,而赵廞一直留在太城,分明是抗旨不遵,明公不可急于进入太城。”
耿腾不以为然,说道:“我有朝廷诏书,况且我少城也有官兵,明日我将率文武官员与士兵直接进入太城,还怕赵廞谋反不城?”
陈恂又劝道:“明公不可大意,西夷校尉陈总将从汶山率兵到达少城,不如等陈总到来后,明公再进太城。”
耿腾笑道:“不必了,明日你就看我进太城与赵廞交接事务吧。”
第二日,耿腾带领文武官员与士兵到达太城西门,见益州文武官员早已迎接等候,耿腾以为无事,不再防备。
耿腾下轿准备入城,突然从城门一侧冲出数人,手持利刀,直奔耿腾。耿腾慌不及避,早成刀下之鬼。此时阎式向众人高呼:“耿腾谋反,赵刺史令我等杀之,今日之事只与耿腾一人有关,众人不必惊慌。”
文武官员慌忙入城,赵廞已等候在公堂之上。阎式等回城复命。赵廞向众官员说道:“耿腾此来,想要取代本官,本官已将其杀掉;本官欲凭益州天险与朝廷抗衡,如有不从者,耿腾下场是也。”
众官员都不敢言。
赵廞继续说道:“从今日起,本官将就任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任杜淑为长史,张粲为司马。”
随后杜淑、闫式带领由四千流民组成的骑兵来协助赵廞,赵廞大喜,命令快传杜淑、闫式进见。
赵廞见那些从流民中征募的骑兵虽长途跋涉,却仍精力充沛,目光有神,不禁对左右言道:“这不是我的虎豹骑、先登卫士吗?真是天助我也。”
赵廞转问闫式:“流民逃荒,毫无秩序,你们是如何将他们聚集起来的?”
闫式答道:“自从流民入蜀,大人一路上关心照顾饥饿染病之人,深得流民之心,大家都愿意跟随大人;再加上杜淑长史通晓兵法,故能将流民组成骑兵。”
赵廞听了,脸上略过一丝得色,觉得自己当前收留关中流民做的实在是太好了!不过赵廞毕竟是世家出身,对流民有着天然的抗拒心理。他担心流民力量太大,威胁到自己安全。但又考虑到目前正值用人之际,于是对牙门将许弇等说道:“现今我等刚刚与朝廷对抗,北方道路一定不安全,命尔等领麾下封锁北方道路。”
赵廞割据蜀中的消息传来之后,朝廷上下一片哗然。太子司马遹急忙将各位心腹大臣召集起来商议对策。
“大家都看看吧,这是情报署刚刚送来的消息,赵廞抗旨不尊,妄图割据蜀中,以对抗朝廷。各位爱卿都说说看,我们该怎么办?”
“殿下,按理说朝廷应该迅速派大军出兵蜀中,可眼下我们却有点力有未逮。朝廷刚刚推行中原重建计划,虽然我们从世家抄了大笔钱财,但这点钱还不够支持重建计划,更不要说拿出一部分用来平叛了。因此,微臣以为,我们除了派兵威慑对方外,实在不宜再大动干戈!”
“裴大人的话,在下不敢苟同。赵廞祸乱蜀地,不过乌合之众罢了,若是朝廷一时放松,很有可能让其做大。因此臣建议立即派大军将其剿灭,将危害消灭在萌芽之中!”张宾不同意裴危提出的息事宁人之策,他主张朝廷应克服一切困难立即出兵。
“可……可是张宾大人,我们总应该考虑一下现实吧!经过近一年的作战,关中积累三年的物资基本上被消耗一空,再加上士兵疲惫,我们实在不宜再开辟一条新战线。”王衍倒是挺赞同裴危的老成持重之见。
“在下知道各位大臣的忧虑,但是大家也太看得起赵廞了,他不过一书生耳!王英等人也乃是关中逃民,就算有些许武力,又怎能是我朝廷大军的对手?再说了关中还有数万府兵,朝廷只需遣一良将足以平定蜀中!”
“好!就按孟孙先生的意见办,反正中原已经无大战,孤这就调李特率兵入蜀地!”太子司马遹最后肯定了张宾的建议,很快朝廷就下达旨意:调昭武上校尉李特率一万府兵入蜀中平叛。
正在青州清剿东海王余孽的李特接到调令后,由于军情紧急,他迅速交接了一些军务,然后带着护卫赶赴关中任职。
此时中原各地差不多已经恢复了平静,只有齐王、河间王两人还在苟延残喘,不过两人的末日也快到了。齐王曾经想琅琊王求救,但是由于江东害怕过早跟朝廷对上,因此他们毫不犹豫的拒绝了齐王的求援。
齐王外援无望,内患先生,众人见齐王败局已显,麾下众人纷纷南逃江东。琅琊王虽然拒绝了齐王,但却毫不犹豫的接纳了其麾下的人。最后齐王在走投无路之下,选择了自杀,而长沙王、新野公两人则被陶侃捕获,豫州随即安定!

第一百四十八章 张方投降

乐城县内,河间王府,司马顒正对着毕恒、张方等人发火,“饭桶!都是饭桶!竟然连一场胜利都没有取得,简直是挫我军威,张方你也配称河间名将,说出去岂不让人耻笑?!”
张方羞愧,沉默不语,作为军事方面的统帅,大军连吃败仗,怎么说他也脱不了干系!不过仔细说来也不能全怪张方,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自从虎牢关之战后,河间王就失去了跟太子叫板的可能。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世家纷纷南逃,让本来就处在风雨飘摇之际的河间王雪上加霜。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陪着河间王走向坟墓,在这艘大船即将沉没之际,更多人的在寻找其他的出路。
其中河间王的心腹毕恒就是其中一位,为了活命毕恒动用了家族的关系,联系上了太子的岳父王衍,由他牵线搭桥试图向朝廷投诚。
河间国乐城县外,平叛大军营内,孟观坐在上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文件,大军自邺城北上冀州之后,一路上如秋风扫落叶般将河间王撵到了河间国。若非张方骁勇,恐怕河间王早就沦为阶下囚。
一名护卫走进大帐,俯身拜倒:“启禀将军,太子来书信了。”
孟观闻言从繁重的文件中抬起头,赶忙说道:“哦?快快拿来!”接过信仔细看,不禁喜上眉稍,“……好……好,如此,河间王可灭!”
旁边一参谋笑道:“将军,莫不是殿下送来锦囊妙计?
司马越点点头回答:“不错,你们看。太子在信中说,虽然我军久攻不下。但河间王坐困孤城,心里必定比我们还慌,因此殿下要求我们使用反间计,借河间王之手除掉张方。乐城便可不攻自破。
“好计!好计!”
“太子殿下果然谋略过人!”
“此计可行!此计可行!”
孟观也很满意,信中太子详细交代了行动的方案。同时太子在信中还提醒他,毕恒已经是自己人,对方会配合他的行动。
“好,就按太子的计策行事,你等下去吩咐众人。四处散布谣言,就说张方欲与朝廷讲和。”众人答应后退出大帐。
几日之后,张方欲投降朝廷的谣言甚嚣尘上,最后连河间王也惊动了!心神惊惧之下,司马顒连忙将房阳、毕恒二人找来商议。
看着自己最倚重的两位谋士,司马顒随意问道:“二位先生。近日总有人来寡人跟前报信,说张方私下里与朝廷讲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们知道其中的内情吗?”
房阳是绝不相信这类谣言的,一听河间王的话,他立马斩钉截铁地说:“大王,这个……张将军一向力主抗战,此类传闻恐怕是敌军使得反间计!”
对于房阳的话司马顒不置可否。他自顾自的饮了一杯酒接着说:“正因为他主战,寡人才更加疑惑!当初要不是他一再声称太子并不可怕,寡人也不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可打了这么长时间也不见他取胜,亏他也敢自称是河间名将!如今直闹得眼看寡人在乐城里就要人头落地,他却忽然私下里要与朝廷讲和,这不是出卖了寡人吗?
房阳大急,如今张方可是他们唯一的仰仗,若是出了什么意外,谁来守城?因此他急急地向河间王解释道:“大王莫急,这件事十有八九就是假的。而且就算真有此事。张将军也必有他的道理,他一向对大王忠心耿耿,怎么会背弃您呢?”
毕恒也假模假样的劝道:“是啊,此中怕是多有误会,大王不如派人前去张将军营中询问。以查明事实。”
房阳更不同意了,急忙阻拦道:“不可!不可!张方谋略过人,诡计多端,大王若派人前去询问,他必知大王已有疑心,是速逼其反也。”
毕恒小声自语道:“哼!他已经反了,何用人逼?!”
司马顒眼前一亮问:“你说他反,有何证据?”
毕恒摇头晃脑地说:“大王,张方出师之前,曾信誓旦旦地说敌军可破,然而,如今他却连战连败,被人一路撵着赶回乐城。大王请想,在此之前张将军可曾大败过?就连当初他深陷虎牢关中不也杀了出来?这分明是他故意资敌,而且听说太子对他可谓是赞赏有加,常对众将曰:‘叛军众将,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