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西晋当太子-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遹就发现虽然队员们展现出来的军容军纪不错,可他们的精神面貌太差。
每个人看起来都是焉了吧唧,司马遹心中知道他们对朝廷这一命令有抵抗情绪。就像陆战队第一任都督朱正,他刚从陆军转到海军。这让他极为不满,如今一见到太子,他就不由得吐苦水。
“殿下,你就饶了小的吧!卑职宁愿去并州跟匈奴人厮杀,也不愿窝在这儿当什么海军陆战队?”
“呵呵,稍安勿躁,稍安勿躁,朱都尉,朝廷将你调过来就是要你承担起陆战队建设的重任,你怎么能不战而逃呢?好歹你也是长安陆军军官学堂的高材生,不会连这点勇气就没有吧?”
“殿下,这不是勇气的问题,臣实在是不想当什么海军,微臣还是希望统帅骑兵去跟胡人作战!”
“朱都尉也许你觉得海军没什么前途,可是孤却要告诉你,不出十年海军将成为跟陆军一样重要的军种。怎么?你不相信?要不我们俩打个赌?五年,你在这里待上,五年之后若你还想回到陆军,孤就答应你离去,怎么样?不过这五年里你要好好的替孤经营这里!”
朱正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答应了太子的赌注,就这样在司马遹连哄带骗之下,总算安抚住了陆战队首脑。接下来几天,司马遹频频出入于陆战队大营,一边观察部队的训练工作,一边跟基层官兵谈心,让他们放下包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
果然经过司马遹一番动作下来,陆战队的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变,看到士气高涨,朱正还安排了武装越野、擒拿格斗、实弹射击、攀爬、武装泅渡等一系列科目的战术演练。
这些人都是职业军人,因此很快就接受了新的训练科目,在教官的严格训练下,他们的军事素质和单兵战斗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视察完海军陆战队,司马遹再次马不停蹄的奔赴正在新建的造船厂,有了海军怎么能没有船!华夏的造船业在汉朝时候迎来一个高峰,其中汉朝楼船在华夏造船历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一百五十一章 造船厂

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峰。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南方的战争中组织过一支能运输50万石粮食的大船队。
到了汉朝,以楼船为主力的水师已经十分强大。据说打一次战役,汉朝中央政府就能出动楼船2000多艘,水军20万人。不过楼船不利于海战,只适合于内河通用。
司马遹带着护卫马不停蹄的从东莱郡赶到长广郡即墨县,然后来到了崂山南边,他望着有些荒凉的小村庄,怎么也不敢相信这儿就是后世著名的世界宜居城市——青岛。不过,现在不叫青岛,而叫崂山。朝廷投资建设的造船厂就位于这里。
由于造船业在晋朝有一定的基础,不至于让司马遹像海军那样白手起家。而且青州本就临海,此地的造船业虽然没有江东底蕴深厚,然而有了来自司马遹的理论技术以及朝廷财政支持后造船业很快就蓬勃发展起来。
青州刚刚平定,司马遹第一时间提出了造船计划,所造不是一般的民用船只,而是专门给海军建造战舰。
他要有自己的特色战船!他要有自己的特色舰队!他要有自己的特色海军!
于是,在后世青岛沿海一带,很快就忙碌起来了。大量的银子倾泻出去,工人和材料,都迅速的聚集到这里。从土地上被解放出来的空闲劳动力,开始往这里聚集。一些贫苦百姓为了赚取钱财换取粮食养活自己,前来干活的人很多。
同时,那些粗大的柞木、栗木、铁木、山楂木、松木、朽木什么的,全部都被砍下来了。只要是口径在碗口粗以上的,统统运到到里。于是。造船厂内堆满了各色各样的材料,都很快就堆积如山。
司马遹深知造船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很多。有很多原则性的问题,要在正式开工之前,必须全部确定下来。否则。以后是没有修改的机会的。
第一个,首先要确定战船的大小。
既然楼船不能用,司马遹打算使用后世明朝时期的战船。在后世大明朝最常用的两种船,一种是福船,一种是宝船。宝船的资料。在后世已经失散,无法建造。司马遹所知道的只有福船。
福船按照大小不同。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四号福船最小,大概是一百料。三号福船稍大,大概是二百料。二号福船更大,大概是三百料。一号福船是最大的,大概是五百料。(五百料的船大约相当于排水量二百五十吨)
福船本身其实是用来当做商船使用的,作为战舰只是副业。福船一般不适合充当战船。如果要当做专业战船使用的话,有大量的特别部位,需要加固,这使得它本身的重量,会增加不少。
司马遹之所以让造船厂建福船,主要是为了积累经验,毕竟西晋的造船匠人基本上没有造过海航的船。因此在正式建造战船之前。需要有东西练练手,像福船这种军民两用的船就比较合适。
除了福船之外,司马遹还决定建造一种小型专用战船,就是明朝的苍山船苍山船是后世大明水师专业的战斗船,船型比较小,全长不到二十米,宽大约四米,吃水约五尺。船上设有橹,风顺则扬帆,风息则荡橹。此船轻便灵巧。主要用于追敌和捞取首级。
按照大明水师编制,装备千斤佛郎机2门,碗口铳3个,噜密铳4把,喷筒40个。烟筒60个,火砖30块,火箭100支,药弩4张,弩箭100支。全船37人,水手4人,战士33人,编三甲。第一甲佛郎机与鸟枪,第三甲火器,第二甲冷兵器。
当然,经过司马遹与各位大匠师商议后,结合众人的造船经验。决定将苍山船的体积稍稍扩大一些,是排水量达到30吨左右。另外这种船上只在舰首、尾加装两门可发射两公斤炮弹的轻型火炮,这种船主要以火枪为攻击手段,在近海充当侦查、巡航等使用。
司马遹一开始选择苍山船作为战斗用船,是有充分的理由的:一来,五十料的战船,比较容易建造,技术上比较成熟。以西晋的匠人掌握的造船技术,完全没有难度。二来,是建造的速度比较快。按照船厂师傅们的估计,这样一艘苍山船,在人力物力财力保证的情况下,三个月左右就可以完工。如果同时开工建造多艘的话,速度更快。三来,是小船的龙骨比较容易找。对于一艘战船来说,龙骨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必须尽可能的用最好的木材。
大船的龙骨,需要坚固的巨大的硬木。这种硬木,越大越好,越长越好,树龄越大越好。如果有三百年以上的树龄,那就更好了。普通的几十年树龄的木材,如果用来做龙骨,不用多久,就会被海水侵蚀,从而腐烂掉。然而,三百年以上树龄的硬木,除非是到辽东的深山老林中去寻找,否则,在其他地方,根本很难找到。
有了战船就要有与之配套的战术,否则无非发挥出战船的威力,‘蚁多咬死象’、‘狼群战术’,这是海军初立,司马遹为其确立的海军作战原则。
以司马遹目前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用不了多久就能建造大型战船。不过即使他造出来战舰,恐怕也没有人来驾驶他。没有一大批的熟练的水手,一大批的经验丰富的指挥官,根本无法操纵大型的战船。
因此,一开始装备大量的小船,就可以为其锻炼大批的水手,大量的指挥官。而且几十艘小型战船的战斗力,未必比一艘大型战船差,关键是战术的运用而已。
而且,从战略角度来说,如果不急于进行远航的话,似乎也用不到大型战舰。
朝廷海军眼下的主要任务。依然是近海防御,即防备江东水军的袭击。因此,不需要太大的战船。相反的,考虑到巡逻、警戒的需要,战船的数量反而是更重要的。否则。无法轮换。
第二个,是确定船帆的类型。
“到底是用硬帆,还是用软帆呢?”
为了这个问题,司马遹也犹豫了半天。要知道船帆的选择,是战船非常关键的要素,由不得他不重视。
华夏历来的帆船大都使用硬帆。硬帆一般都用细竹蔑或蒲草叶子编织。硬帆的好处是综合效率高,可以围绕桅杆旋转,甚至可以完全的利用各个方向的风。单位面积的硬帆和软帆相比较,硬帆对于风力的利用率远大于软帆。一般来说,同样的风力,硬帆的速度要比软帆更快。
但是。硬帆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由于硬帆是连接在一起的,无法分开悬挂,必须整体升降。因此,硬帆的重量一般都比较大,越大的船帆也越重,有的大船甚至“非数百人莫能举动”。因为这个原因。硬帆的面积做的不能太大,否则人拉不动。桅杆的高度也不能太高,否则桅杆的强度要受影响。
而西方船只使用的软帆因为帆面的综合效率低,不得不把桅杆建得非常高,而桅杆过高就又带来了桅杆的强度问题。为了增加桅杆的强度,又必须在桅杆上绑上众多的绳索,来增强桅杆的强度。这样的话,帆面就无法像中国式的硬帆一样围绕桅杆转动,有一部分的风他就无法利用上,就是利用上了。也由于它是软质船帆的原因,利用效率极其低下。
当然到了现代,除了为了旅游而建造的那些帆船以外,为了节省能源而在货轮上使用的风帆已经全部都是硬帆的天下了,不过现代的硬帆都是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成的。完全电脑控制的硬帆。
看来古代聪明的中国人,及早的发现了软帆的缺点,而摒弃软帆船钟情于效率高的硬帆,这些大大超前的意识,却由于当时科技技术的落后,而没能形成事实上的优势。
而在古代这个使用材料被限制的年代,三种帆装各有各的好处,不能一概而论。对于环球航行来说,大型横置软帆最适应于深海远程航行;而对于一个区域内的货运而言,使用人数比较少的硬帆是比较好的经济的选择,这样可以节省运输成本。
而小型以速度见长的快船来说则是三角纵帆效果比较好。
过一番仔细思考之后,司马遹决定当前继续使用硬帆,同时在桅杆的顶端,增加辅助用的三角帆。等到技术成熟之后,再开发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