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西晋当太子-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不知,想来不过是些口角之争罢了,臣子平时行为有些乖张,可能不小心冲撞的殿下,希望殿下大人有大量,教训一顿就算了。”王仁德倒是聪明,懂得避实就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惜司马遹谋划的是整个王家的财富以及他们手中几万户佃农,上百顷的土地,岂会让对方这么糊弄过去。
“王县尉是吧?本宫也不给你废话了,之前你三番五次挑衅于本宫,孤都没有跟你计较。但是这次你家二小子竟然敢谋刺本宫,孤说什么也不能善了,若不严惩这天下心怀不轨之人,还不都得效仿你王家。”司马遹一开口就将案子定为谋杀太子大案,就是要一棍子将王家拍死。
王仁德听了太子的话汗如浆下,瞬间将整件衣裳打湿了,太子这是要置王家于死地啊!虽然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但是他绝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早。按照王仁德的想法,太子再强也不过是一个人罢了,可他背后站的是晋朝所有世家大族。
面对这样庞大的力量,别说太子了,恐怕武帝复生也不得不低头服软。谁知太子不但不低头,反而愈发强硬起来,三天两头往京城递奏章,要求在新城实施新政。再加上皇后不怀好意的支持,使得太子一直躲在皇庄都安然无恙。
按照王家原来的打算,只要再挺过几天,王仁德就要南调江东去任县令,到了南方,把家族迁过去。到时候就算是太子在新城闹个底朝天,也不能把他王家怎么着。
至于说将来太子登基之后的事,王仁德还真没想那么远。在他看来,有那么多世家反对,太子别说登基了能不能保住性命还得两说。
可是让王仁德没想到得是在这关键时刻太子突然对王家动手了,一下让他有些措手不及。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王仁德突然冷静下来。他看着英武冷峻的司马遹沉声道:“不知王家如何做,殿下才能放过王家一家老小。”
“父亲……你,我们不用怕他,现在我们就告到京城去,看看太子能不能一手遮天!”
看到自己父亲竟然要放弃,王家长子急了,有了世家支持他倒是有些有恃无恐,尤其是见识了世家的力量后,王家长子更是一心想要推动王家成为太原王氏那样的世家大族。
“闭嘴!这里有你插话的地方吗?犬子无状,请殿下见谅!”
王仁德毕竟多吃了几年饭,同时还在衙门内摸爬滚打多年,看问题要比儿子深刻多了。对于自己长子的话,王仁德更多是嗤之以鼻。
到京城告状?切,你也得有命才行啊!看太子的样子如果今天王家应对稍有差池,恐怕就是灭门之祸。
看着王仁德倒是有些自知之明,司马遹也没工夫跟这些小虾米废话,他知道王家背后站着的是世家大族,如果不是王家阻碍了新政实施,司马遹到也不会非得赶尽杀绝。
司马遹对待世家并不是一味的非得喊打喊杀,关键是世家大族必须按照他的意愿进行改良,否的话就别怪他心狠手辣。
“嗯,王大人既然这么爽快,本宫也就不给你磨叽了,这样你们王家交出所有田产、佃户、钱财,作为损失费补偿给本宫,孤就不再追究你们的罪名。”
司马遹终于说出了自己的要求,不过这个要求确实跟抄了王家没啥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王家留下了性命,这也算是破财消灾吧。
“殿下,这,这……”王仁德听了太子的要求反而更镇定了,他就怕太子没有要求,非得拿他们王家出气不可,只要太子有所求,就说明这件事还有的谈。
“你什么意思?不满意本宫的条件?如果这样的话,那本宫只好让贾大人亲自去你们府上拿了。”司马遹皱着眉头道。
“殿下且息怒,臣不是这个意思,王家给殿下带来这么多麻烦,出点钱财也是应该的。但是殿下不知,昨日本官得到消息,即将调任江东任职。这从中原到江东一路跋山涉水,如果没有点钱财随身,臣恐怕到不了地方啊!呜呜呜!”王仁德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求道。
“得得得,别嚎了,本宫明白你的意思了,你不就是想让本宫给你留点路费么?行,本宫答应了,那些钱财可以给你留一部分,另外,那些护卫、丫鬟、奴仆愿意跟你走的都带走。这样可以了吧?”
司马遹的目的是王家的田产、佃户,至于王家人的性命他真没什么兴趣,王家就是一马前卒,杀了他们不会让世家大族损失分毫,反而让一些地方豪族对自己心怀不满。
既然王仁德这么识趣,司马遹也不是小气的人,他让杜锡给王家人留下足够的路费盘缠,然后堂而皇之的接纳了整个王家田产。
这边司马遹忙着让手下跟王家交接物资,那边城内李家家主李方也坐不住了。他把自己心腹之人叫到密室当中,对发生在县城内的事情展开议论。
“这次多亏家主睿智,没有接受世家们的条件,要不然此次倒霉的可就不止王家一个了。”一个长着八字胡的智囊摇头晃脑夸着李方,可惜李方根本就没心情听这些废话,他现在迫切想要知道李家该何去何从。
原来当初那些世家不仅仅找到了王家,同样李家也受到了对方的拉拢,然而李方生性谨慎,不愿意充当世家们的马前卒。本来李家内部对此还有些疑问,觉得李方胆小怕事,可是看到今天太子收拾王家的狠辣后,这些墙头草立马转过头来开始奉承李方。
却不知李方正是看到太子执行新政决心,才为将来李家的命运感到担忧。李方相信随着王家覆灭,太子在新城执行新政的阻力已经不复存在。没有了王家牵扯太子的后腿,在朝中贾后正积极拉拢赵王司马伦,世家阻止新政实施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你们懂什么!一旦朝廷下旨,太子就会成为新城的主人,到那时李家就是砧板上鱼肉,任人切割。之前咱们虽然没有跟太子捣乱,但是太子的新政明显是针对天下世家去的,他怎么会容忍像李家这样的世家大族?”李方有些烦恼的说道。
“老爷,要不咱们也学学王家?”一个庄客建议道。
“晚了,先不说世家们的反应,仅仅是太子殿下就不会放过我们。”李方颓然道。
“我看咱们还是跟太子和谈吧,眼下太子无非想要在新城执行新政,既然我们抵抗不了,不如就转而支持太子吧,万一将来太子成功了,那李家也能咸鱼翻身。”
听了心腹的议论,李方心里更加烦躁,他很清楚如果这时候去跟太子讲和,李家的下场不会比王家好多少,就算是能保留大部分钱财,那些田庄土地也会被太子收回。没有了田地,他李家也就是一富家翁而已。
田地是华夏人最为看重的东西,古人有了钱财要办第一件事就是购买田地,如果一个人能够在生前为儿孙留下足够的田地并传承下去,那他一定会很自豪的去见列祖列宗。
“老爷,冒昧问一句,太子所谓的新政对朝廷对百姓有没有好处?”一个供奉看李方有些为难,他准备从另一方面启发一下,说实话作为寒门子弟,他倒是希望太子能够成功。
“当然有了,但是有些事情并不是光有好处就能成功的,太子推行这样的新政等于得罪了全天下的世家。世家有多大的力量,你不会不知道吧?当年魏武帝多么厉害的一个人物,不也没能解决掉世家的问题,反而给自己子孙带来祸患。”
“但是老爷仔细想想,太子出身高贵,他不可能不知道世家的厉害。可他依然坚持推行新政,说明了什么?说明要么太子本身就是疯子,要么他早就胸有成竹。老爷别忘了,太子能够从洛阳那个漩涡中脱身而出,就说明他不是个一般人。俗话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如果这时候李家站到太子一边,将来太子一旦成功了,那李家有了这份从龙之功,起码也得封个列侯之位吧!”
这下李方沉默了,不得不承认供奉的话很有道理,但生性谨慎的李方,却表示要好好思考一下。就这样司马遹在王家折腾了三天,李方在家思索了三天,终于在太子即将回皇庄时,李方拿定了主意。

第四十一章 孙秀乱关中

经过近五个月的折腾争吵后,关于太子在新城推行新政这件事,朝廷终于有了定论。尤其是在王家覆灭、李家臣服,太子彻底在新城站稳了脚跟后,再加上皇后将赵王司马伦拉到自己阵营,使得世家们终于暂时低下高傲的头颅。
元康二年,公元292年,五月中旬,贾后将旨意下达到新城。伴随这份旨意一起到来的还有召贾茂回京任职的消息,终于能离开这个龙潭虎穴了,贾茂接到消息后长出了一口气。这半个月来,别提他活的有多憋屈,失去了王家、李家的支持,他在新城就是一个空头县令。
随着太子大张旗鼓开始在新城推行新政,这天下的局势变得更加变幻莫测。之前世家一直把太子当成牵制贾后的棋子,对贾后罢黜太子向来持不支持的意见,但目前太子推行的新政完全侵犯了世家大族们的利益,所以他们开始一股脑的转而支持贾后。
看到这种情况贾后心里顿时乐开了花,而且更加倚重自己的外甥。在贾谧的建议下,贾后依旧按兵不动,她要让世家们对太子的仇恨值慢慢积累起来。贾后相信,随着太子在新城动作,太子对世家的威胁会越来越大,到最后世家们不得不和她联手一起除掉司马遹。
除此以外,在外的诸侯王们也趁机变得蠢蠢欲动起来,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赵王司马伦等等。这些司马遹的爷爷叔叔辈的王爷们,看到中枢不稳,纷纷暗中积蓄实力,一旦时机成熟,各个都想在将来的皇位斗争中分一杯羹。
长安赵王府
赵王司马伦正跟他麾下心腹谋士孙秀商讨眼前局势。司马伦皱着眉头恨恨地说道:“没想到贾后这么不要脸,她刚跟世家达成协议,转眼就一脚把寡人踢开了。这次要不是寡人在背后支持她,那些世家怎么可能会轻易低头?”
“呵呵,王爷不必忧虑,臣下早就料到贾后会出尔反尔。王爷请想,眼下贾后根基不稳,又刚刚跟世家达成妥协,至此关键时刻贾后怎么可能会再召王爷进京?以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