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西晋当太子-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庋睦芍小⑿±舳啻锇儆嗳耍辔抛拥艹錾怼K钦庑┤嗽诰┏酋沲纱蟀氡沧樱以说幕爸荒鼙皇谝韵馗±簦嗳酥荒芤槐沧右栏饺ü笊睢!
“唉!世家大族把持着进身之道,那些寒门子弟怎么可能有机会出人头地?”
司马遹一边跟着张华交谈,一边面露精光盯着陶侃。这家伙绝对是个大才,说句不好听的话,东晋初年若是没有陶侃,东晋指不定要闹腾到什么时候。
历史上陶侃出身贫寒,初为县吏,后至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年)任荆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
他一生东征西讨,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其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又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因此为人所称道。咸和七年(334年)去世,追赠大司马,谥号桓。
熟知晋朝历史的司马遹怎么可能不知道陶侃,这家伙绝对是一个全才。他本人精于内政,勤于吏职,重于实事,综理微密,谢安曾赞道:“陶公虽用法,而恒得法外意。”
更重要的是陶侃还是一位统帅之才,绝对的军事奇才,历史上东晋初年,江南并不安定,到处都是叛乱,是他安定江左,连破张昌、陈敏、杜彛⑺站⒐仍簦诰氖辉兀吨
他为人务实慎重,明悟决断,被人赞道:“陶公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陆抗诸人不能及也。”
而且此人是历史上少有得以善终的功臣,享年七十五岁,死后被朝廷晋封大司马。陶侃能从从寒门崛起,肯定不乏心机、钻营之术;后手握强兵,时人疑其有窥窬之志,但陶侃却能“怀止足之分,不与朝权”,可见智明。
这一点他比王敦做的太好了!就是后来的桓温不也在立下大功之后威逼朝廷?
“殿下能开科举之道,为寒门子弟提供一个进身之阶,必定能赢得天下寒门士子之心!”张华也不禁为太子这一招科举制感到钦佩!虽然第一届科举进行的有些仓促,有些偏远地区的士子根本没有得到消息。
但仅仅是洛阳周边地区,就有超过千人参加科考,最后只有三百余人参加复试,至于最终能有多少人被录取,恐怕也不会超过一半,这还是太子为了防备世家釜底抽薪而专门储备的人才,否则绝不会录取这么多人。
“这里面参加的都是寒门子弟吗?”司马遹看着在场大多数都是衣着陈旧子弟,不由得开口问道。
“是的,殿下,据臣所知,这三百多人当中,其中一多半来自新城地区,剩下的三分之二来自京城周边贫寒之家,只有不到十几人来自高门大户之中。而且这些人还是世家大族不重视的庶子庶孙。”
“呵呵,这样不更好?孤本来就没打算录取那些世家子弟,他们不来,孤还省了一些气力。早晚有他们后悔的一天!太傅,这些人才你要好好选拔一下,选出一些真正有才干的人,对于那些崇尚清谈的人,孤一个也不要。孤只看重对方务实的一面。”
“请殿下放心,臣一定按照殿下吩咐来做!”
“嗯,科举选士关系到国家兴亡,半点都马虎不得,此事交由太傅去做,孤也就放心了!”最后司马遹勉励了张华几句,就离开了考场,毕竟现在他忙得很,不可能一直监考下去。
如今京城的局势表面上平静下来,实际上太子、世家两边不过都在做着最后的打算,一旦时机成熟,两边绝对会爆发更激烈的冲突。因此司马遹对此一点也不敢放松,他通过军改将军队集中了自己手里。
铲除掉贾后一党之后,他一边试图安抚住蠢蠢欲动的世家,为自己调兵遣将争取时间;一边削弱世家在京城的影响力。世家不好惹,司马遹岂能不知道,但是他跟世家之间存在着根本利益冲突,双方达成妥协的可能性太小。
现在科举才刚刚举行,也只是充当一个朝廷选拔人才的手段。若是他将科举跟教育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话,恐怕天下世家就要真的反了。为什么?因为太子此举分明是冲世家手中抢权。
世家靠什么影响朝政,不就是一批批进入朝堂的世家代理人吗?若是科举制、新教育制度推广了,有谁还会去上世家的私人书院?有谁还会巴巴求着世家推荐?这样一来世家靠什么把持朝政?

第一百零三章 灵宝教

在司马遹躲在洛阳城中忙着争权夺利的时候,灵宝派大宗师郑隐正在苦苦研读当初司马遹留给他的秘籍。经过他一个多月的研究、思考后,郑隐终于将灵宝派信奉的主神体系给完善了。
并且他还把名字改为灵宝教,在这个全新的灵宝教当中,所有教众只尊奉一个主神——元始天尊,简称大天尊或者元始天王。元始天尊,即盘古,也称“盘古大帝”“元始天王”“玉清元始天尊”。
混沌未开时,元始天尊(盘古)以无上法力开天辟地,并以肉身成就了我们现在所居住的世界,随后天尊元神回归天庭。不久之后,天尊感慨世间太凄凉,就以自身为榜样创造了一批有智慧的生灵——人类。
有了人类之后,天尊并没有抛弃他的子民,而是屡屡下凡帮助孱弱的人类,伏羲遇河图洛书而演八卦,燧人氏钻木取火等等都曾得到天尊的指引,正是在天尊的一步步引导下,人类才逐渐摆脱饮毛茹血的原始生活,逐渐开始刀耕火种的文明进化。
然而随着人类不断发展,各个部族之间频繁爆发激烈的冲突,这时候天尊不忍人间承受分裂之苦,因此他亲自将自身一道元神临凡托生于有熊部落,名叫轩辕黄帝。有熊部落在黄帝的率领下逐渐发展壮大,然后又跟另一个强大部落——炎部落融合,最后经过一番整合后,黄帝统一了当时的华夏。
黄帝完成了统一任务后,直接驭龙升天,被后人尊称为华夏始祖。而在灵宝教内黄帝就是元始天尊的儿子,在黄帝升天后跟元始天尊一起享受万民的供奉。正是由于黄帝这一身份,导致后来华夏历任统治者都自称是天尊的儿子,简称天子。
在这个全新的灵宝教当中,郑隐将主导劝人为善,宣扬好人有好报、做好事者活着得善终,死后位列仙班,直接进入天庭。而坏人或者为恶者,不但一生不得好死,死后更是要堕入十八层地狱,来世托生牲畜任人欺凌,更为严重者将永世不得超生,在地狱中每日都要享受各种酷刑。
除此之外,郑隐还根据司马遹的吩咐,在通过灵宝教向世人宣扬勤劳、勇敢、善良、包容等可贵品质,鼓励大家积极生活,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改变自身的命运。
在完善了灵宝教的理论知识后,郑隐师徒开始在关中地区大肆传教,上面有人支持就是好办事!在关中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在关中各地建立起不下三十座灵宝教道观。
关中每个郡至少有一座,在道观里,信徒不但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指导,同时还能得到低价甚至免费的医务服务。这点就是郑隐从司马遹那里获得的启发,中国医道一向不分家,大多数道士都是医术高超的大夫。
因此,在道观里提供医疗服务,对于郑隐等人来说实在是小事一桩,但对于广大普通信徒来说,可是太有吸引力了。这个年代没钱看病的穷人太多了,因此关中地区中下层庶民首先接受了灵宝教。
而关中上层则就更不用说了,在司马遹的暗示下,关中豪强、权贵之家纷纷开始信仰灵宝教,就连各级官员、军官也纷纷加入到灵宝教。
郑隐等人趁机开始宣传司马遹乃上天天尊派遣下来拯救众生的神祗,大大加深了关中治下百姓对司马遹的认同感。尤其是曾经的氐族、羌族等人,在经过近三年的改造之后,他们已经完全接受新的身份。
若是再关中各地走动,你会发现这里基本上再也看不到当初胡汉杂居的情景,因为入眼之处都是汉人。各种跟其他民族相关的特征,全都被地方政府摧毁殆尽,这也为后来历史学家研究少数民族历史带来很大的困难。
后来的历史学家一致认为华夏周边的少数民族正是在从晋朝开始消亡并融合到汉人当中,正是晋朝推行的一系列民族融合政策,是分布周围的少数民族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而华夏逐渐成为一个单一民族。
在灵宝教出现之后,关中地区接受改造的少数民族纷纷开始皈依灵宝教,因为一旦成为灵宝教徒众,不但能接受精神上的指引,更重要的是成为灵宝教就意味着被太子认同。司马遹对于关中少数民族来说就是征服者、强者。
氐族、羌族一向崇拜强者,若是能得到司马遹认同,会大大增加自身的荣誉感,更何况加入灵宝教还能享受免费甚至低价的医疗服务,这样的好事上哪找?
就这样灵宝教在关中地方政府的公开之下,迅速成为该地第一大教,并且还逐渐走出关中向四周地区蔓延。尤其是在中原地区,司马遹更是暗示郑隐等人加快渗透的脚步。
灵宝教就是司马遹用来跟世家争夺影响力的利器,当然了,司马遹也不是不会对宗教加以防备。首先,在灵宝教的典籍内就明文规定,神职人员不得参与政治、经济活动,违者轻则剥夺其神职,重则将会丢掉性命。
灵宝教所有资金来源除了接受香火钱、教徒捐赠外,只能向朝廷申请拨款,这也是司马遹限制宗教的手段。当然了,现阶段他肯定会大力支持灵宝教的发展。
“殿下,这是郑隐大师送来的灵宝教典籍!”小邓子捧着厚厚的一沓纸走了进来。
“大师这么快就整理好了?真是太好了,你把它放在这儿吧,孤待会儿看看!”司马遹边说,边盯着眼前的文件。
这是陶侃参加科举的卷子,眼下西晋第一次科举已经结束。陶侃不出意外赢得主考官张华的称赞,并将其文章单独列出来,供太子研读。司马遹看后欣然将其点为第一科状元,这也是此次科举最大的发现之一。
此次科举司马遹的目的是选拔来自寒门以及出身新城、关中新学中的人才,他跟世家大族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世家人才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