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节度-第3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道成闻言大惊,赶忙劝谏道:“万万不可,那台州形势不明,敌友未分,若是高判官猝然前往,万一伤了性命,如何是好。主公临行前,有叮嘱过末将,决不能让判官伤了一丝一毫,今日小将便是死在这里,也决计不能让判官如此冒险。”说到这里,王道成已经跪在船板上,连连叩首不止。

一旁的沈玉田也劝解道:“王押衙说的不错,那台州自从武勇都入侵之后,刺史战死于石城山,州中便是大乱,各县土豪自相攻伐,无日不战,听说这州城早已了无人烟,如此荒废之地,高判官岂可将有用之身虚掷,还是一同赶往温州,以吕公之威望,定能收拾豪杰之心,共抗赵贼。”

可这高奉天好似吃了秤砣一般,任这两人苦苦哀求,也决计不松口,他慨然道:“大丈夫生于世间,所求不过遇明主,立勋业于金石,扬声名于凌烟。若爱惜羽毛,苟全性命,纵然百岁而终,与草木何异。此时赵贼起兵作乱,自当趁其势未张,扼其咽喉,若任其荼毒,则良善者无可依附,亦附贼行,则大势去矣。吾意决矣,你们二人休要再劝。”

沈、王二人见状,知道已经不可能改变高奉天的主意,只得作罢。王道成起身苦笑道:“既然如此,末将便随高判官同往吧,沈推官这边可将敕书礼物一同带去可好。”他心知此次若是高奉天丢了性命,自己这个护卫者就算不丢脑袋,在镇海军中的前途也就到了尽头。他本是个将本逐利的商贾,在这乱世中也不是个安分的家伙,此时见情况如此,索性抛去了一般杂念,胆子反而大了起来。

“不错,到了那边,给我雇上一条好船便是,高判官将这船上的护卫尽数带去,这紧要关头,便是多一个人也是好的。”沈玉田点头道,本来这三人心中还有点嫌隙,可是在这汪洋大海之上,身处同一片孤舟,突遇变故,反而同仇敌忾,将一点私心尽数抛到一边去了,倒是意外之喜。

三人既然商定了主意,便根据岸边景物和天上星辰对准了方向,往台州州城临海驶去。

台州,春秋时本为越国属地,秦汉时为会稽郡,三国吴太平二年,以会稽东部为临海郡,魏晋南北朝时,一直沿袭,成为南朝重要的粮仓,唐改名为海州,后因州中有天台山,改名为台州,治所为临海。其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州中川泽丰饶,物产丰富,由陆路走绍兴,则可以隔断明州中断而杭州震动。出海向定海,既可以突袭钱塘也可以由长江入口处逆流入大江,隔断运河交通,唐末裘甫之乱,便是发源此地,其攻克明、越二州,直逼杭州,截断漕运,关中亦为之震动,钱缪为吕方所亡后,州中刺史领兵出援越州,败死于石城山,州政混乱,州中豪杰各自聚集百姓,修建坞堡,幸喜山势险峻,赵引弓又唯恐引来吕方攻伐,是以也没有外来势力的进攻,州中反而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局面。

高奉天站在船首,一旁王道成正听着一个老渔民的指挥,小心的查看着潮水,准备进入灵江中。这台州的州治临海城位于灵江南岸,沿着这灵江上搠,便可行到临海城旁。先前高奉天行舟到灵江入海口处时,便遇到一对渔民父子正在打渔。王道成便靠了过去,将那渔船买了下来,许以重赂,让那儿子将沈玉田送往温州,至于他的老父,便留在高奉天船上引水带路,也可做个人质,不怕那儿子在路上玩什么花样。那对渔民父子也是明眼人,看出这船上汉子个个体魄强健,手持利刃,并非善类,加上王道成出的价码着实不低,便很痛快的答应了。

王道成一边听着渔民的指挥,小心把舵,一边不住询问一路上的地形,毕竟一旦赵引弓引兵入侵,无论是迎敌还是跑路,这些都是大有用处的,一旁的高奉天见他是个有心人,也不由得暗自点头。

一路上船行了二十余里,前面水面突然变得狭窄起来,还有一处分流,王道成指着前面的分流,问道:“老丈,前面那个分叉处是什么地方,往哪边走通往州城?”

那渔翁答道:“前面那地方水面狭窄,便向家中的门一般,便叫做海门,又唤作椒江渡,往右边是通往黄岩县城那边,往左边便是通往临海的。”

一旁的高奉天看了看潮水,又看了看水面宽度,脸色不由得凝重起来,走到那渔翁身旁,柔声道:“这位老丈,此地潮水可大否?”

那渔翁也看出高奉天在这数人中隐然是个头领,越发殷勤起来,小心的唱了个肥喏,才答道:“这位相公果然好眼力,这江口潮水本就颇大,加之江面狭窄,若是海上大潮时,从海上来的船只趁着倒灌潮势,便可直逼临海城下。”

高奉天应了一声,吩咐手下降低船速,仔细打量两岸地形,只见两岸一片平地,只有一座小丘突出江面,上面也无什么树木,只有些许灌木丛,脸色不由得越发凝重起来。

一旁的王道成也看出些许端漪来了,明州军若是从海上来,定然是像他们一般逆水而上,这潮水如此之大,若是他们趁着潮水而上,只怕自己在州城中尚未来的及作出反应,敌军已经兵临城下,束手就擒了。可若是在此地设防,偏生两岸连座小丘也无,军士也无隐蔽之处,着实是麻烦的很。

为王前驱 第361章 废城

第361章  废城

两人都是知兵之人,只是眼前手中连兵甲器械一概皆无,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催促快些行船,到临海城中再做打算了。

这船本就轻快的很,船上的六七名护卫也都是极精悍的汉子,帆桨并用,十余里的路程,不过一个多时辰便赶完了。高奉天取了银钱赏了那渔翁,便带领手下往州城赶去。本来高奉天以为这临海虽然及不上杭州、越州那般富庶,可好歹也是一州刺史所在,定然也是个人烟稠密的所在。可一路行过来,却只见道路上少有行人,道路两旁的肥沃田亩也有许多抛荒了的,长满了杂草野谷,如果不是在道旁的亭驿上看到了离临海州城不过三里的提示,高、王二人几乎以为是自己走错了道。

一行人过了亭驿,道旁不时出现些三五成群的汉子,这些人衣衫褴褛,拿着木棍短刀等粗陋的武器,看着他们一行人的眼神又是阴森又是贪婪,与其说是农人,更像是些强盗。如非高奉天行列中都是跨刀的精壮汉子,看样子并不好惹,只怕便已经围上来上来打劫了。看到这般情形,高奉天的心中不禁生出一股悔意,他虽然在船上有听沈玉田描述过台州的情形,可看眼前的情形,只怕现实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的多,那临海城中之人居然连离城不到三里的近郊的治安都无法保证了,其力量之虚弱可见一斑,如果赵引弓此时领兵打过来,只怕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取下这州城临海。

王道成看到四周不是出没的贼子,开始催促手下加快脚步,他可不想在这阴沟里翻了船。转眼间便已经到了这临海城,还是正午时分,可城门却紧闭着,远远看去,城头上空无一人,一片静寂,便如同死城一般。

王道成回头看了看高奉天的脸色,果然难看的紧,也不敢出言去触霉头,立刻命令手下到城下去喊话,说镇海军节度吕使君有使者前来。士兵们喊了好一会儿,城头上才露出一个人头来,双方对答了几句,又过了好一会儿,城头上才放下了一个吊篮,王道成赶紧将携行的告身、书信放入筐中,待吊篮拉上去后,又过了好一会儿,城头上一阵人头耸动,探出一个戴着绯红色纀头的脑袋来,在黑灰色的城头上显得分外显眼,那人大声喊道:“敢问下面哪位是高判官。”

高奉天虽然心中已有悔意,可毕竟事已至此,也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了,想到这里,他深吸了口气,将胸中的消极情绪排除出去,上前一步,走出行列外,高声道:“某家便是,台州守官何在?我奉镇海军节度大使吕相公之令,宣慰台州,为何不速速开城,清道相迎?”高奉天知道自己显然人少势单,又无外援,若要成事,只要倚仗吕方的威名,所以一开口便先声夺人,想要给对方心中留下一个有恃无恐的印象,以利于后面行事。

城头上那人听的清楚,犹豫了片刻方才答道:“高判官息怒,并非我等胆敢怠慢,实在是因为现在台州并不太平,便是在白昼之中,亦有人当街杀人劫掠,所以我们才紧闭城门以备贼人,待会我等便放下吊篮,接列位进城,再好生侍候便是。”

话音刚落,不一会儿城头上便放下几个大一些的吊篮来,高奉天来到吊篮前,心中一阵犹豫,这一上城,若是对方有了歹意,便再无后路可退,只有死路一条了。可转念一想,事已至此,难道还有退路吗?想到这里,他便一咬牙一闭眼,跳入吊篮中坐好。

待到高奉天上得城来,刚刚出得吊篮,只见六七人跪伏在自己面前,服色各不相同,口中喊着:“卑职(末将、小民)拜见镇海军高判官。”最前面的那个身披盔甲,头顶上戴着一顶绯红色的纀头,正是先前那个让自己上城之人。高奉天查看了四周的情况,只见一旁只有二十余个守兵,远处城墙上并无什么人影,此时正是午饭时分,可城内的坊里只有少数有炊烟飘起,显然大半都是空置着的,倒是有许多坊间的空地是被深翻过,显然是准备种植庄稼的。看到这般情况,高奉天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伸手将那为首的汉子扶起,问道:“这位不知怎么称呼,这临海城中的首脑乃是何人,为何还不前来迎接本使。”

那汉子年纪不大,看上去也就二十许人,听到高奉天的问话,不由得苦笑道:“在下姓俞名之恒,若说如今这临海城中的首脑,便是在下了吧。”

高奉天闻言不由得一惊,眼前这汉子不过二十许人,看他容貌粗陋,双手粗糙,应该并非是豪门大户,看他身后这六七人,论年岁,看气度,应该都比他要强,为何他这般说,却无人反对呢?高奉天自幼便在寺院中长大,后来传教足迹遍布吴越,其观人之术绝非等闲,寻常人等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