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佛爷可不管外面是如何的鸡飞狗跳,派人把批好的奏折送回军机处,而后倚在床榻上就着热茶,吃了几口御膳房刚送来的小点心。一壶六安瓜片还没喝完,门外的太监进来禀报:“启禀老佛爷,外务部尚书那桐、司员唐国安觐见。”
老佛爷微微一颔,一旁的李莲英代答道:“传”
时间回到半个钟头前。
在外务部衙门正堂上,年近半百的那桐正和几位幕僚一边喝茶,一边说些官场上的碎事。那桐是满洲镶黄旗人,和当今的慈溪皇太后同样姓叶赫那拉氏,或许因为这个缘故,仅仅是举人出身的那桐,在庚子国变、帝后西狩之时,被充任为留京办事大臣。眼下,更是官至外务部尚书、会办大臣、步军统领、管理工巡局事务。这些年仕途坦荡,加上养气工夫,心宽体胖的那大人看上去只有四十岁。
此刻,他靠在太师椅上,手摸着油亮的短髭,表面上听着师爷们说话,心里却在筹算着晚上是去庆宁部听王倚云的段子呢,还是答应盛宣怀在同春园的宴请?这可是两难选择,去同春园,那盛宣怀自然少不了孝敬些,怎么着也得几千两吧。但一想到王倚云那秀媚不让韶华女子的神态,心中不禁一荡:你说这男子怎么也长得那么祸国殃民呢?
正思谋间,打门外跑进来一侍从:“爷,宫里来人,宣您觐见”
“人呢?”那桐连忙抛开那些绮思,在椅子上坐直。那些师爷也赶紧站起来。
“在门外。”侍从连忙答道,“说是太后想询问洋人派遣游学生的事……”
“赶紧准备轿子,马上进宫”那桐一声令下,周围的仆从都忙碌起来,蟒袍、官靴、顶戴都递过来。一边穿,那桐还吩咐:“这些日子,洋人派遣游学生的事是谁在管?”
“回爷,是度务司司员唐国安在办。”一旁幕僚的连忙回答道。
“那让他给我一起进宫”那桐紧了紧袖口,随口吩咐道。
就这样,被埋在一堆文书里的唐国安被揪了出来,作为陪绑。听说要进宫,在体制内呆了近二十年的唐国安还有些紧张,毕竟还没这么直接面对过帝国的最高层。
那桐就轻松多了,一个月即便没事,也要进几回宫。最近部里没什么大事,也不怕老佛爷念叨。倒是这洋人不好好在自家呆着,不远万里跑来大清游学,难道又想整什么幺蛾子?路上问了唐国安几句,都是些洋人的玩意儿,一时半会儿也闹不明白。只好吩咐唐国安:“一会儿老佛爷问话,你来回奏。”
“是,大人”唐国安知道这是个机会,连忙应允。
走了一会儿,到储秀宫门口的时候,那桐又回头叮嘱一句:“回话的时候,捡老佛爷高兴的说,知道么?”也不等唐国安答允,一步跨进大门。
老佛爷今儿心情不错,那桐、唐国安请安之后,赏了座,还赐给每人一盘小点心。只是两人哪里敢坐、敢吃?说是坐,只有小半个屁股搭在锦墩上;说是吃,一粒豌豆黄只咬了层皮儿。
慈禧太后也不管他们,估计这模样是看多了,抬眼一扫,然后问道:“今儿刚看了你们的折子,说什么洋人想派遣游学生。可折子里头说得不大明白,就诏你们过来问问。”
那桐连忙起身回禀:“回太后的话,去年腊月的时候,美利坚公使曾向外务部来照会,希望大清能接收该国游学生。奴才以为向无陈例,且华夷杂处,言语行为之间或有纠葛,以成衅端,终属不便。所以回函婉拒。本年正月之后,美利坚公使再次来照会,说派遣游学生一事为该国政府之决定,非个人之意愿,请大清妥善处理;且言大清在彼国亦有游学生,何以美利坚之士子不可来大清?”
慈禧点点头:“这美利坚人说得倒也在理。”
“太后说得极是。奴才等不好回绝,只好以生活不便、愚民闹事等因以劝阻之。然其一意孤行,并言彼国每派遣一名游学生,可于庚款内减免五千两白银。”那桐说到这里,抬眼斜觑了慈禧太后一眼,然后迅往下说,“当然,那些银两,大清自然是不在意的。哪知道,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国公使得知消息后,也纷纷来照会,希望照美利坚国之例一体办理。奴才觉得兹事体大,才具折上奏,烦渎圣听。”
禧听罢,暗里盘算一下:每人五千两,如果一年有1o人,即可省五百万两白银。心中不觉一动。又想,洋人个顶个的油滑,这回怎么那么大方呢?难道有什么猫腻?当下又问道:“那洋人有没有提出什么苛求?”
那桐道:“会太后的话,洋人派遣游学生事宜,由本部度务司负责交涉,恳请准其回话。”
太后点点头:“准。”
早在那桐站起来的时候,唐国安就跟着站起来,此时才轮到他说话:“回禀太后,洋人确实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游学生必须在私立经世大学学习。”

第九十五章馆阁江湖并盛名

“私立经世大学?那是什么学堂?在什么地方?。”这个条件让老太后一怔,在榻上微微直起身。
“回太后,私立经世大学是由国子监司业衔、京师大学堂副主办别元起创办,在北京城外靠近香山的地方……”唐国安之前曾数次拜访过别元起,也去过经世大学,如今因为这事儿,对经世大学可谓了如指掌。
禧似乎想起一件日事,“去年中秋前,哀家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觉路边上热闹不少,还多了一个小镇子,原以为是京城哪家新建的庄园,现在想起,却是那学堂了。”。
“老佛爷这么一说,奴才也想起来了……”李莲英搭话道,“才几年没见,就变出个镇子来,奴才也觉得奇怪,可不及太后,却想不到这一层。不过,那个地方挺偏僻的,洋人怎么爱往哪儿跑?”。
“是啊,那地方要说清幽,远不及香山、八大处:要说靠近京城,那京城周围的地方海了去……”慈禧也有些疑惑:“就说咱们的京师大学堂,可就在城里马神庙,多热闹!里面的师傅、先生,都是海内名宿,乃至东西洋的教师,在全国也是翘楚。怎么洋人还眼巴巴去那个私立学堂?”。
“是啊,那地方要说清幽,远不及香山、八大处:要说靠近京城,那京城周围的地方海了去……”慈禧也有些疑惑:“就说咱们的京师大学堂,可就在城里马神庙,多热闹!里面的师傅、先生,都是海内名宿,乃至东西洋的教师,在全国也是翘楚。怎么洋人还眼巴巴去那个私立学堂?”。
“这孙元起,是孙寿州中堂的侄孙……”唐国安欲介绍别、元起的家世生平。
“这么一说,哀家记起来了!。”慈禧轻轻一击掌,“前些年,听那些西洋公使夫人说过,说咱大清有个格致先生,学问优屋,英吉利、美利坚的洋人都前去请教。
那时候孙寿州还是管学大臣,哀家问过他,他说是他侄寂来着!”。
“太后过目不忘,臣等望尘莫及!。”唐国安拍了一记马屁,“孙元起家学渊源,少时又被送至美利坚著名学府耶鲁大学堂,并取得博士学位。年方弱冠,就先后出任耶鲁大学堂、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等校教授。其后,京师大学堂创立,遂回国任教。外国诸校皆挽留不允,别元起坚辞,乃许每年在美利坚任教一季度,但薪水依日。后来1他又以一己之力,创办了私立经世大学,专门培育人才。年前,在国外先后被授予科普利奖、戴维奖、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德国物理学会会员等荣誉,是世界公认之大格致学家1西洋人敬之如神明。”。
“嚯!咱大清还有这等人物?。”慈禧在榻上坐直了身子,胃口被吊起来了,“那他现在有多大?”。
唐国安微微一掐指:“尚未到而立之年!”。
慈禧一挑眉。李莲英看出慈禧的好导:“要不,宣他觐见?奴才也好奇得很呢!”。
老太太一颌,同意了。
一会儿,被扔在日玩具堆里的官帽也找到了。估计之前是被念祖拿来当玩具,后来失了兴趣,就惨遭雪藏。
幸好没破,只是落满灰尘,还有些污垢。这么厚实的物件,即便现在洗了,恐怕午后也干不了,只怕用不上。院子里那些闲人现在派上用场,七嘴八舌出主意:用火炕烘1用草木灰吸潮……然后浆洗的、烧火炕的、准备草木灰的、准备纱布的各色人等都有好几个,惟恐一人不济事,急急飞奔而出。
官靴最后找到。别元起平日要么穿皮鞋,要么是内联升的布鞋薇拉是个外国女子,如何会做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千层底?倒是老赵家、老郑家偶尔会送几双鞋子过来,官靴走路不顺当不说,还捂脚,穿了一回算是尝鲜,就再也没穿过。结果放在角落,被老鼠废物利用,当作磨牙的利器。找到时,官靴已经没了鞋底儿。
官靴算是没辙了,就算鲁班再世,一时半会儿也修不好。别元起倒也豁达:大不了穿双鞋帮子高点的布鞋呗!反正自己也不在意这大清的破官老赵张罗好车马,进了院子,听说官靴被老鼠咬了,气得直骂。骂完又起急,满院子转悠。看着老赵“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模样,别元起反过来还得安慰老赵:“官靴什么的不打紧1找双鞋帮子高点的布鞋凑合一下就行了。大不了,我见太后的时候1腿稍微打个弯儿,这朝服遮住了脚面,谁看得见我穿啥呀!”。
“哪能这样凑合呀!。”老赵有些急眼,说话都声大,“不行!绝对不行!……现在骑马进城买双新鞋1也不知来不来的及!”。
“买,怕是来不及。现在日头已经上树头了,进城来回六七十里,骑马怎么也得一两个时辰……”旁边一人低声反驳道。
老赵正着急上火呢1听到有人和他抬扛,登时回道:“是1进城买不行,你倒给出个主意啊!没注意就不要胡勒勒,胡勒勒有个屁用!”。
“……”那人嗫嚅半天,忽然眼睛一亮:“有了!”。
“快讲!。”老赵猛然回身。
那人指手画脚地说道:“听说,半山居的先生,很多都当过官,自然有官靴,去借来看看有没有合脚,不就行啦?”。
老赵一拍大圌腿:“讲得对!。”当下吩咐人去挨门借官靴去了。
杨守敬、严复、王先谦他们都在体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